..續本文上一頁。 ⊙覺道不必將心求悟,但于一切煩惱處透得過,便是悟處。 ⊙真理並不需要標簽,它不是任何人的專利品。 ⊙佛教的“信”,其重點是建立在知見與了解上,這是由確知而生的堅心,由智慧而生的正見,並不是從盲信而生的信仰。 ⊙佛陀的教化就好比是一條用以渡河的木筏,並不是要你執取,負在背上用的,而是要帶你渡過生死之河。 ⊙不要將寶貴的時間浪費在形上的問題,而毫無必要的自行擾亂自己心境的安甯。 ⊙佛教並非樂觀也非悲觀,它是“實觀”的。如實的觀照一切世間的虛妄不實,並爲你指出走向解脫、和平、甯靜與快樂的途徑。 ⊙多認識一點自己的心性就多得一份光明。 ⊙福報以及修行乃是點點滴滴的累積。 ⊙布施不是爲了衆生的回饋而是爲了要去除自己的貪念。 ⊙若你去傷害別人,別人並不一定會被你傷害,反而是你自己的第八意識中産生了壞的種子而破壞了你自己的清淨心。 ⊙我們清淨的本身,由于受到了無明的汙染而變成了物質與精神的合成。 ⊙只要我們一天被業報所支配,則一天不能逃出輪回轉生,永遠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切記,我們只是世間的管理者,並非世間的擁有者,世間爲我所用非我所有,一切皆是夢幻泡影,不要執著在這虛妄不實的國度裏。 ⊙一切的現象皆是我們的牢獄。 ⊙我們要感恩逆境,逆境就是我們的名師,是我們成就佛道的增上緣。 ⊙當你有所求時你的欲望就永遠無法得到滿足,無法得到滿足便會陷入于困擾的狀態下,所以,金剛經雲:“有求必苦”。 ⊙當你有很好的建言時,必須要考慮到別人的自尊。若改變不了別人就改變自己。 ⊙誠意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它可以改變一個人。 ⊙學佛是讓你認識人生的真理,而從我們的心裏徹底的去覺悟進而透視境界,能于一切境界中皆放得下。 ⊙若以自我墮落而做爲表示抗議的武器是一種很無知的行爲。 ⊙強摘的水果不甜,強求的姻緣不圓,萬事若能隨緣,離解脫的日子已經不遠。 ⊙培養定力的起點是從寬恕衆生,不受到別人的影響開始做起。 ⊙講話厚道而不苛薄者乃多福之人;講話尖酸而鋒利者乃薄福之人。 ⊙無我就是凡是所有的事情皆以全體性的利益爲主。 ⊙我們要時時觀照一切本來就是無相,本來就是緣起性空,得失只是暫時性的東西,如果你能體悟到無常就如同發現真理。 ⊙當你對自己誠實的時候,全世界就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給別人贏,自己並沒有輸。 ⊙隨緣就是—境來不拒,境去不留。 ⊙心若清淨無執,就能離開所有相的束縛。 ⊙學習著不要去幹涉別人你將會更解脫自在。 ⊙我們虛妄的來到世間,重複的演這場錯誤的電影。 ⊙犯錯是很平凡,能原諒才是超凡。 ⊙我們要以一顆虛空的心去做每件事情。 ⊙當你跌倒的時候不要白白的爬起來,任何一種磨煉,都是寶貴的經驗。 ⊙禅的定義即是感性、理性、智性達到最高的平衡點。 ⊙語言及文字只是一種表達思想的符號而已。 ⊙心若混濁不清,你將看不到自己真正的面目。 ⊙若你心中有一念強而有力的執著,你就沒有別的空間去接受更好的意見。 ⊙造誣者是世界上最可憐的人。 ⊙強烈的分別心使你無法回光返照,整天沈迷于自我的看法當中,而形成種種妄想更使自己痛苦不堪。 ⊙人無百歲壽,常懷千歲憂。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愈單純的人愈能享受心的澄然安甯;愈複雜的人,愈會束縛自己于自我的牢獄裏。 ⊙生命本來就很單純,若我們硬把它想得很複雜,那也會形成一種負擔。 ⊙佛陀是發現真理的覺者,而不是去創造真理的人。凡是能創造的東西並不能永久,因爲他並不是發自本性的東西。 ⊙文字是心聲的寫實,心聲是文字的思想。 ⊙人的起心動念是煩惱的根源,苦是跟隨著那不停的追求妄念而來的。 ⊙“空”不是否認萬物的存在性而是透視它的不永恒性。 ⊙過活你自己的生命,不要狂妄,用謙虛來表現你的生命。 ⊙平常心:無事時心能澄然,有事時心能斷然,得意時心能淡然,失意時心能泰然。 ⊙吃素並不就是代表修行,吃素是一種慈悲心的培養。 ⊙你不用怨恨,因果從來不誤人。 ⊙佛陀是最平凡的人,因爲他徹悟宇宙間永恒的真理。 ⊙看不起人家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要擺平自己這顆傲心卻很困難。 ⊙愛你所做的一切,不要做你所愛的一切。 ⊙念佛要以空性爲主題,先放下煩惱,念佛才能專一。 ⊙愛恨交織會毀掉一個人。 ⊙不知足的人會失去你一生所有的幸福。 ⊙ 修行要像滴水穿石,鑽木取火。 ⊙ 不要把放下當成放棄,放下是盡全力但隨緣盡分。 ⊙ 學習別人的經驗,可以減少我們生命無謂的浪費。 ⊙大智者惡不從口出,若一直仇視別人那只會痛苦自己。 ⊙“貪心”,你的嘴臉叫做貧窮相。 ⊙不要執著在你所看到的一些較神秘或不可思議的東西,就算看到也不要管他。 ⊙時間並沒有所謂一定的定數,于每一個空間當中都可以講現在。 ⊙只要你說實話,就不必常常發誓。 ⊙ 若于境界中強加分別即是業障。 ⊙人如果掩蓋著良心說話,那就見不到真正的光明。 ⊙老實是一切聖賢的標志。 ⊙常贊歎叁寶使衆生有信心,就如同宏揚佛法一樣。 ⊙佛教爲絕對的唯心論,一切都是心的問題。 ⊙ 性識周遍法界,悟道者那裏都是自在解脫。 ⊙念佛在于專而不在于多。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著傲慢。 ⊙ 給你最大痛苦的人,也是你最要感恩的人。 ⊙ 若內心常懷著罪惡感,放不下,此乃是修行上最大的障礙。 ⊙時間是無常的代名詞。 ⊙如果你是個時常感覺自己很幸福的人,那麼你的內心就會充滿知足與愉悅,一個懂得知足的人是能夠點石成金的,因爲一切的奇迹都在你身旁。 ⊙ 最高超的修養就是隨順衆生。 ⊙學習著相信別人,日子就會很好過。 ⊙生命是一口氣,快樂是一個念頭。 ⊙境界若起現形時,我們要先以智慧透視觀照,再舍掉習氣、斷種子。若還是沒有辦法的話,那麼就要遠離。 ⊙ 戰勝者滋長仇恨,戰敗者于哀痛中倒下。勝敗俱泯的人才是真正快樂而和平的。 ⊙仇恨永遠不能化解仇恨,只有仁愛才可以化解仇恨,這是永恒的至理。 ⊙具有滅一切苦的智識,才是絕對的聖智。 ⊙ 你是你自己最好的善知識,沒有人可以幫你背負痛苦煩惱,也沒有人可以取奪你智慧的光芒,唯有你可以改變自己。 ⊙ 執著是生命中最大缺陷。 ⊙生命的主宰是來自內心深處的智慧,而內心深處的智慧是由放下開始做起。 ⊙ 我們雖擁有肉體但並不是擁有生命,真正的生命是來自那永恒的智慧。 ⊙ 我們常常用自己的模式來過生活,起初我們製造了習慣,後來習慣卻變成了我們的主人。 ⊙ 幸福就是回歸自然不假造作。 ⊙和顔愛語的贊歎每一個衆生,不出惡口恭敬至極點,將他們都當成菩薩示現,好好的保護我們這顆清淨心。 ⊙ 聞法要與心地相應,斷除自己壞的習氣,並保持秒秒安詳。 ⊙當你什麼事都用平常心看待之時,煩惱就會比較少。 ⊙不懂得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離開一切幻化的錯誤,當下就是覺悟。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萬事不打緊,最重要的是你的心。 ⊙悟道者縱橫四海皆能通,隨手拈來皆是慧。 ⊙自在、無礙才是學佛的目的。 ⊙若你能肯定自己,這世界上就沒有人能夠否定你。 ⊙ 透過本性,一切的造作皆是無量妙有、任運自如,完全是第一念的自然反應,一切隨緣而不變,不變而隨緣。 ⊙雖然本性本自具足,但一樣要聽經聞法、解行並重。 ⊙ 沒有分別心和執著心才是真正的苦行(悟必依智)。 ⊙六塵不惡,還同正覺。 ⊙ 當你無所求時,任何事倩都不會讓你失望。 ⊙ 聖人無心亦無境,境界的産生只是爲了方便度衆。 ⊙ 般若智慧的前提乃是大慈大悲之心,若只單修慧而沒有悲心的話,你的智慧中就會夾雜著傲慢。 ⊙無明乃是由于你沒有體悟到真實的圓覺法所起的。 ⊙ 若心不依法修行,名爲佛門外道。 ⊙ 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 學佛最重要正思惟,我們的念力就是決定業報的因,所以我們要時時觀照自己的念頭,不讓它起業因。 ⊙無明來自于我們的念頭、習氣、煩惱。 ⊙ 明明是惡念的習氣卻誤認爲灑脫自在,是最要不得的。 ⊙ 執著若未從實相上去磨煉是難能成就的;一切法若是理論而未去實際磨煉、體會,也只是空談而已,如何悟後起修才是最重要的工作。 ⊙業力就是我們的生死,業從無明而來,無明從念頭而來,念頭從不知不覺而來,不知不覺從不懂得觀照而來。 ⊙ 于精神上加一層錯覺就是執著。 ⊙“變”是衆生的本態,也是一種無明。 ⊙一切的果報都離不開第六意識的思惟。 ⊙所有的論斷都不是在外而是在心。 ⊙ 金錢是來讓你運用的而不是讓你死守的。 ⊙ 人情事故會誤了你一生修行的大事。 ⊙不要浪費時間及生命在你知道一定會後悔的地方。 ⊙記住!並沒有人束縛你,最大的束縛就是你自己。 ⊙贊歎雖然是個普通平常的名詞,但用于每一個人的身上,似乎皆充滿著生命的魔力。 ⊙“閑人”非等閑人。 ⊙ 若落入數量、對立等觀念,所有的起心動念都是業。 ⊙ 當相即道,見處即真,會相歸性,無不融通。 ⊙包容異己的存在,生命才顯得偉大。 ⊙文明帶給我們無窮的方便,也帶給我們無窮的後患。 ⊙原始雖然單純,但也是最好的。 ⊙莫執于現在的享受而忘記了將來的因果。 ⊙佛因入慈心叁昧,所以對一切衆生皆可降伏。 ⊙如果你了無牽挂的活…
《慧律法師開示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