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觉道不必将心求悟,但于一切烦恼处透得过,便是悟处。 ⊙真理并不需要标签,它不是任何人的专利品。 ⊙佛教的“信”,其重点是建立在知见与了解上,这是由确知而生的坚心,由智慧而生的正见,并不是从盲信而生的信仰。 ⊙佛陀的教化就好比是一条用以渡河的木筏,并不是要你执取,负在背上用的,而是要带你渡过生死之河。 ⊙不要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形上的问题,而毫无必要的自行扰乱自己心境的安宁。 ⊙佛教并非乐观也非悲观,它是“实观”的。如实的观照一切世间的虚妄不实,并为你指出走向解脱、和平、宁静与快乐的途径。 ⊙多认识一点自己的心性就多得一份光明。 ⊙福报以及修行乃是点点滴滴的累积。 ⊙布施不是为了众生的回馈而是为了要去除自己的贪念。 ⊙若你去伤害别人,别人并不一定会被你伤害,反而是你自己的第八意识中产生了坏的种子而破坏了你自己的清净心。 ⊙我们清净的本身,由于受到了无明的污染而变成了物质与精神的合成。 ⊙只要我们一天被业报所支配,则一天不能逃出轮回转生,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切记,我们只是世间的管理者,并非世间的拥有者,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一切皆是梦幻泡影,不要执著在这虚妄不实的国度里。 ⊙一切的现象皆是我们的牢狱。 ⊙我们要感恩逆境,逆境就是我们的名师,是我们成就佛道的增上缘。 ⊙当你有所求时你的欲望就永远无法得到满足,无法得到满足便会陷入于困扰的状态下,所以,金刚经云:“有求必苦”。 ⊙当你有很好的建言时,必须要考虑到别人的自尊。若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 ⊙诚意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它可以改变一个人。 ⊙学佛是让你认识人生的真理,而从我们的心里彻底的去觉悟进而透视境界,能于一切境界中皆放得下。 ⊙若以自我堕落而做为表示抗议的武器是一种很无知的行为。 ⊙强摘的水果不甜,强求的姻缘不圆,万事若能随缘,离解脱的日子已经不远。 ⊙培养定力的起点是从宽恕众生,不受到别人的影响开始做起。 ⊙讲话厚道而不苛薄者乃多福之人;讲话尖酸而锋利者乃薄福之人。 ⊙无我就是凡是所有的事情皆以全体性的利益为主。 ⊙我们要时时观照一切本来就是无相,本来就是缘起性空,得失只是暂时性的东西,如果你能体悟到无常就如同发现真理。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全世界就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给别人赢,自己并没有输。 ⊙随缘就是—境来不拒,境去不留。 ⊙心若清净无执,就能离开所有相的束缚。 ⊙学习著不要去干涉别人你将会更解脱自在。 ⊙我们虚妄的来到世间,重复的演这场错误的电影。 ⊙犯错是很平凡,能原谅才是超凡。 ⊙我们要以一颗虚空的心去做每件事情。 ⊙当你跌倒的时候不要白白的爬起来,任何一种磨炼,都是宝贵的经验。 ⊙禅的定义即是感性、理性、智性达到最高的平衡点。 ⊙语言及文字只是一种表达思想的符号而已。 ⊙心若混浊不清,你将看不到自己真正的面目。 ⊙若你心中有一念强而有力的执著,你就没有别的空间去接受更好的意见。 ⊙造诬者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 ⊙强烈的分别心使你无法回光返照,整天沉迷于自我的看法当中,而形成种种妄想更使自己痛苦不堪。 ⊙人无百岁寿,常怀千岁忧。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愈单纯的人愈能享受心的澄然安宁;愈复杂的人,愈会束缚自己于自我的牢狱里。 ⊙生命本来就很单纯,若我们硬把它想得很复杂,那也会形成一种负担。 ⊙佛陀是发现真理的觉者,而不是去创造真理的人。凡是能创造的东西并不能永久,因为他并不是发自本性的东西。 ⊙文字是心声的写实,心声是文字的思想。 ⊙人的起心动念是烦恼的根源,苦是跟随著那不停的追求妄念而来的。 ⊙“空”不是否认万物的存在性而是透视它的不永恒性。 ⊙过活你自己的生命,不要狂妄,用谦虚来表现你的生命。 ⊙平常心:无事时心能澄然,有事时心能断然,得意时心能淡然,失意时心能泰然。 ⊙吃素并不就是代表修行,吃素是一种慈悲心的培养。 ⊙你不用怨恨,因果从来不误人。 ⊙佛陀是最平凡的人,因为他彻悟宇宙间永恒的真理。 ⊙看不起人家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要摆平自己这颗傲心却很困难。 ⊙爱你所做的一切,不要做你所爱的一切。 ⊙念佛要以空性为主题,先放下烦恼,念佛才能专一。 ⊙爱恨交织会毁掉一个人。 ⊙不知足的人会失去你一生所有的幸福。 ⊙ 修行要像滴水穿石,钻木取火。 ⊙ 不要把放下当成放弃,放下是尽全力但随缘尽分。 ⊙ 学习别人的经验,可以减少我们生命无谓的浪费。 ⊙大智者恶不从口出,若一直仇视别人那只会痛苦自己。 ⊙“贪心”,你的嘴脸叫做贫穷相。 ⊙不要执著在你所看到的一些较神秘或不可思议的东西,就算看到也不要管他。 ⊙时间并没有所谓一定的定数,于每一个空间当中都可以讲现在。 ⊙只要你说实话,就不必常常发誓。 ⊙ 若于境界中强加分别即是业障。 ⊙人如果掩盖著良心说话,那就见不到真正的光明。 ⊙老实是一切圣贤的标志。 ⊙常赞叹三宝使众生有信心,就如同宏扬佛法一样。 ⊙佛教为绝对的唯心论,一切都是心的问题。 ⊙ 性识周遍法界,悟道者那里都是自在解脱。 ⊙念佛在于专而不在于多。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著傲慢。 ⊙ 给你最大痛苦的人,也是你最要感恩的人。 ⊙ 若内心常怀著罪恶感,放不下,此乃是修行上最大的障碍。 ⊙时间是无常的代名词。 ⊙如果你是个时常感觉自己很幸福的人,那么你的内心就会充满知足与愉悦,一个懂得知足的人是能够点石成金的,因为一切的奇迹都在你身旁。 ⊙ 最高超的修养就是随顺众生。 ⊙学习著相信别人,日子就会很好过。 ⊙生命是一口气,快乐是一个念头。 ⊙境界若起现形时,我们要先以智慧透视观照,再舍掉习气、断种子。若还是没有办法的话,那么就要远离。 ⊙ 战胜者滋长仇恨,战败者于哀痛中倒下。胜败俱泯的人才是真正快乐而和平的。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仁爱才可以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具有灭一切苦的智识,才是绝对的圣智。 ⊙ 你是你自己最好的善知识,没有人可以帮你背负痛苦烦恼,也没有人可以取夺你智慧的光芒,唯有你可以改变自己。 ⊙ 执著是生命中最大缺陷。 ⊙生命的主宰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智慧,而内心深处的智慧是由放下开始做起。 ⊙ 我们虽拥有肉体但并不是拥有生命,真正的生命是来自那永恒的智慧。 ⊙ 我们常常用自己的模式来过生活,起初我们制造了习惯,后来习惯却变成了我们的主人。 ⊙ 幸福就是回归自然不假造作。 ⊙和颜爱语的赞叹每一个众生,不出恶口恭敬至极点,将他们都当成菩萨示现,好好的保护我们这颗清净心。 ⊙ 闻法要与心地相应,断除自己坏的习气,并保持秒秒安详。 ⊙当你什么事都用平常心看待之时,烦恼就会比较少。 ⊙不懂得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离开一切幻化的错误,当下就是觉悟。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万事不打紧,最重要的是你的心。 ⊙悟道者纵横四海皆能通,随手拈来皆是慧。 ⊙自在、无碍才是学佛的目的。 ⊙若你能肯定自己,这世界上就没有人能够否定你。 ⊙ 透过本性,一切的造作皆是无量妙有、任运自如,完全是第一念的自然反应,一切随缘而不变,不变而随缘。 ⊙虽然本性本自具足,但一样要听经闻法、解行并重。 ⊙ 没有分别心和执著心才是真正的苦行(悟必依智)。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 当你无所求时,任何事倩都不会让你失望。 ⊙ 圣人无心亦无境,境界的产生只是为了方便度众。 ⊙ 般若智慧的前提乃是大慈大悲之心,若只单修慧而没有悲心的话,你的智慧中就会夹杂著傲慢。 ⊙无明乃是由于你没有体悟到真实的圆觉法所起的。 ⊙ 若心不依法修行,名为佛门外道。 ⊙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 学佛最重要正思惟,我们的念力就是决定业报的因,所以我们要时时观照自己的念头,不让它起业因。 ⊙无明来自于我们的念头、习气、烦恼。 ⊙ 明明是恶念的习气却误认为洒脱自在,是最要不得的。 ⊙ 执著若未从实相上去磨炼是难能成就的;一切法若是理论而未去实际磨炼、体会,也只是空谈而已,如何悟后起修才是最重要的工作。 ⊙业力就是我们的生死,业从无明而来,无明从念头而来,念头从不知不觉而来,不知不觉从不懂得观照而来。 ⊙ 于精神上加一层错觉就是执著。 ⊙“变”是众生的本态,也是一种无明。 ⊙一切的果报都离不开第六意识的思惟。 ⊙所有的论断都不是在外而是在心。 ⊙ 金钱是来让你运用的而不是让你死守的。 ⊙ 人情事故会误了你一生修行的大事。 ⊙不要浪费时间及生命在你知道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记住!并没有人束缚你,最大的束缚就是你自己。 ⊙赞叹虽然是个普通平常的名词,但用于每一个人的身上,似乎皆充满著生命的魔力。 ⊙“闲人”非等闲人。 ⊙ 若落入数量、对立等观念,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是业。 ⊙ 当相即道,见处即真,会相归性,无不融通。 ⊙包容异己的存在,生命才显得伟大。 ⊙文明带给我们无穷的方便,也带给我们无穷的后患。 ⊙原始虽然单纯,但也是最好的。 ⊙莫执于现在的享受而忘记了将来的因果。 ⊙佛因入慈心三昧,所以对一切众生皆可降伏。 ⊙如果你了无牵挂的活…
《慧律法师开示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