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慧律法师开示录

  慧律法师开示录 慧律法师述 ~发佛陀之慈心,撰智慧的语言~ 出版序言 宗教弘法能冶化人心,直接助益社会风气日趋正道,安住人性、提升人格、防恶止非,解决社会种种弊端,根治众生病态! 本社谨此恭邀,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精心编撰专书“慧律法师开示录”,期以“发佛陀之慈心,撰智慧之语言。”探讨人生问题,切中大众心声,使众生能从痛苦中站立,从迷惘中觉悟,则无量功德! 前言 一言足以兴邦,而佛法一言足以顿悟,一言足以解脱。 本人从事教育已有十多年经验,无论大学、医院、民间团体等,数百次人生哲学讲座,均有相当回应。 今就过去内容,包括佛法名言,伟人所说,或自行参悟,体会而得,尽皆编撰一起。俾令众生,见而法喜,顿悟人生,早脱苦海。 有人以欲为乐,有人以智为乐,智者爱惜名言,如同生命。愿志同道合者,早开般(念钵)若智,同登清凉岸。 文殊讲堂 慧律法师编撰 慧律法师简介 慧律法师,系云林县人,于民国四十二年出生于云林县四湖林厝村,俗名林益谦。 法师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向学,高中时代就读台北建国中学,六十三年就读逢甲大学,偶然机缘加入逢大佛学社团—普觉社,以此因缘,法师于寒暑假参加各学佛营、斋戒学会等,乃在六十四年、于水里莲因寺,依忏云老法师皈依,法号心谦。 大学毕业后,法师继续深造于凤山佛教莲社净土专宗研究所,研究净土宗。六十八年,于凤山佛教莲社依煮云老法师座下披剃出家,剃度法号慧律。 民国六十九年,法师于高雄龙泉寺求受三坛大戒,受三年后常住台中南普陀佛学院,民国七十二年元月至七十三年七月,法师任美浓雷音寺住持。民国七十八年高雄文殊讲堂落成启用。 自七十四年七月起,慧律法师首于高雄国军英雄馆开讲“死亡的艺 术 ”之后,旋风式地横扫全国,其中尤以七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四日,台北中华体育馆的弘法大会最为壮观,四天内吸引九万人潮,打破了宗教界的弘法纪录。 慧律法师开示录 ⊙其实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复杂的是我们自己而已。 ⊙ 当你要开口说话时,你所说的话必须比你的沉默更有价值才行。 ⊙ 我们要立即断然的舍弃所有一切矫饰性的虚言、妄语,我们必须明了,虚言及妄语就如同我们躲在围墙后面过活,这是使生命落入虚假及不自在的原因。 ⊙ 现实的生活,便是涅槃本身的活动,两者之间,并无丝毫差别。 ⊙但求息妄,莫更觅真。 ⊙“光”,对于从来不考虑它从那里来的人,也会照亮他。 ⊙行住坐卧皆是妙道,身心动静总是禅机。 ⊙自心如秋月何必向外驰求? ⊙只要识得平常心,则一切处都是道,不识这平常心,就颠颠倒倒。 ⊙坚固心历久不变,平常心动静一如。 ⊙ 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有德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 ⊙地狱不为苦,不了自心为最苦。 ⊙幸福是由分享而来的。 ⊙不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人,绝对没有幸福。 ⊙幸福在我家的炉边成长,而不该在别人家的庭院摘取。 ⊙如何把握生命,这是智慧之中最大的工作,因为它是生存这个伟大技术中最难的章节。 ⊙河流不断,然而却非原来之水并不停留,世上的人亦是如此。 ⊙生者必灭,会者定离。 ⊙妄想来了,就由它来,我总不理会它妄想自然会息。 ⊙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 ⊙你我都是一个心,只因迷悟而不同。 ⊙两个人同时从一个窗子往外望,一个看到的是泥土,另一个则是看到了星星。 ⊙为了爬很陡的高地,首先必须慢慢地走。 ⊙只要能开垦心地,要开垦世间的荒地就不难了。 ⊙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 机智不过是夏天的衣服,而真理却是任何季节都适穿的。 ⊙与其发现一个真理,还不如减少一个迷惑,更能够令人聪明。 ⊙处事大忌急燥,急燥则先自处不暇,何暇治事。 ⊙从解脱的人到烦恼的人,其间只不过一步而已。 ⊙小的水壶很快就会热——这就是小人。 ⊙慎终如始,绝无败事。 ⊙人要是因小事就够快乐的话,就绝对不会有做大事的企图。 ⊙众生的野心如同奔流般,绝对不会回头向后看。 ⊙不能自制的人无法称为自由人。 ⊙金钱是良好的佣人,也是恶劣的主人。 ⊙金钱就像堆肥—除非散布,否则无用。 ⊙我们为了赚钱而有头脑,为了花钱而有心情。 ⊙不必花钱寻找快乐的人是最富有的。 ⊙人类之德不是由他异常的努力来测定的,而是由日常的行为来测定的。 ⊙以德胜人者荣,以力胜人者亡。 ⊙团体的团结与否,在于每一份子是不是都能够互相包容。 ⊙在结婚之前,两眼要张大,结婚之后,要闭一只眼。 ⊙当你追忆往昔之时,也正是遗失现在的时候。 ⊙爱情是盲目的,但是愈远却看得愈清楚。 ⊙女人的舌头在她的身体中,是最后停止活动的部位。 ⊙忠告很不受欢迎,而且最需要的都被敬而远之。 ⊙与其用言语来装饰真理,还不如去实行。 ⊙能够计算的爱是贫穷的。 ⊙没有比澄然的清净自性更软的枕头。 ⊙诚实才是道德的核心。 ⊙只要对你自己真实,即使你跟任何人接触,也不会以虚伪来对待大家。 ⊙只是等待著要做各种善事的人,绝对连一件都不会去做。 ⊙经常保持谦虚,那么在你被称赞或被贬低的时候,较不会乱了方寸。 ⊙恶就像山顶的滚石般,刚开始时连小孩子都能推动,一旦想要阻止它时,即使是巨人也挡不住了。 ⊙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所做的坏事要比别人所做的坏事较轻得多。 ⊙没有比欺骗自己更容易的事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所想的,我们随时都要相信。 ⊙任何的虚伪,若没有再捏造其它的虚伪,是无法站立的。 ⊙若你一天都保持著喜悦的心情,那么你一天皆会得心应手。 ⊙ 一个真正的佛门弟子必须要“自己去了悟”。 ⊙不要执著于此时此地,要轻易松手,放下即是,那么你的内在就会充满平静。 ⊙做出伟大行为的人,不见得会被所有的人喜欢。 ⊙无论何种生命—若弱、若强,若可见,若不可见,若将生,若已生—皆愿彼幸福,无一例外。 ⊙如果我们能从狭小的自我私利当中得到解脱,进入宇宙浩瀚无边的生命,我们便能怯除痛苦,得到永恒的自由。 ⊙对行为客观了解是改进习气的先决条件。 ⊙ 造成人类的差别并不是生活方式,而是我们的念头。 ⊙所有你不能舍弃的东西,到最后它就会拥有你。 ⊙欺骗并不是好事,因为它减损了我们的实性。 ⊙众生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的桶里,桶口用自我的塞子堵住,最后,丢入自我的井里。 ⊙如果想要别人了解你,你就必须先和他人站在同一位置上。 ⊙ 圣人不必在心中构筑任何身心状态,也不意图去架构或摧毁任何状态。 ⊙ 我执就如同流脓的暗疮,使我们受苦的就是这个“我”。 ⊙ 语言是外在的思想,思想是内在的语言。 ⊙最清楚的观念往往因为复杂的论究而变得不明了。 ⊙人想得愈少,就愈爱讲话。 ⊙容器在愈空的时候声音愈大。 ⊙当你讲得过多之时,所想的一半已不存在。 ⊙每个人都是自己制造幸与不幸的人。 ⊙幸与不幸就像刀子,全看你是抓住刃或柄,再决定它会伤害我们或对我们有帮助。 ⊙运气非常不好的人可以安心,因为不会担心会有更坏的运气。 ⊙嗔怒经常由愚行开始,而由悔恨结束。 ⊙有幽默感的人就能享受人类的矛盾。 ⊙若想藉著别人的安慰来解脱的人是永远不可能解脱的。 ⊙彻底的认识了我们的无知你就会解脱,但是众生总是用更多的无知来束缚自己。 ⊙ 学佛除了智慧之外还要有勇气。 ⊙若于思惟中硬加一念知见,即是生灭。 ⊙一切起心动念皆是多余的分别执著,因为终究会过去的。 ⊙无常于二十四小时中皆平等的支配著一切的众生。 ⊙知见不立知,当下即是涅槃。 ⊙迷昧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离经一字,即同魔说;望文生义,三世佛冤。 ⊙我们制造了幸与不幸并称它为命运。 ⊙结婚—就是无论用何种罗盘都无法发现航路的荒海。 ⊙心好处处好,心坏处处坏。 ⊙这世上对某些人来说,是为了要爬升的梯子;对某些人则是为了要下降的梯子。 ⊙因为人生苦短,所以我们并没有时间一直将憎恨及不平留在心里。 ⊙人生就是—在不知道什么是人生之中,已经过去了一半。 ⊙人生就像尾巴一样,长度并不重要,好才是最重要的。 ⊙与其说人生像舞台,还不如说像角力。 ⊙没有一种悲伤不会经由时间来减轻及缓和。 ⊙心的痛苦比肉体的痛苦还要坏得多。 ⊙喜悦—是内心解脱自在的表现。 ⊙人类现在已经变成—自己所使用的道具的道具了。 ⊙孤独是智者最佳的乳母。 ⊙弥陀的本愿并不挑选老少善恶之人,只要有信心便可。 ⊙信仰是人生意义的悟得,由此悟得而诞生各种任务的认识。 ⊙永远不要安住在一个念头认为自己很有修行。 ⊙幸福是不能求得的,只有高高兴兴地过日子以招来福气。灾祸是无法避免的,只有以不害人的心来远离灾祸。 ⊙障碍者,如天空里的云,水里的污泥。若有障碍,则月虽明而不显,水虽清而不现。 ⊙若知现前境界皆是梦幻泡影即真修行。 ⊙有智慧的忍辱是一种甘露,而无智慧的忍辱是一种压抑。 ⊙佛法不离方便法,我们要给众生无限的希望。 ⊙圆觉的本性并没有给你任何的业障,皆因万法唯心,都是自己的问题。 ⊙心性本无杂念,本无生灭,祗因一念妄动而有无明。 ⊙若不强加分别一切境界,则业障就不会现前。 ⊙爱护常住物,如护眼中珠。 ⊙我们要远离恶缘在于事相中的习气也须渐除。 ⊙在不同阶段中,若悟平等法性皆可融通…

《慧律法师开示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