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若不離相修行,無由達此法也。 」
又是講「離相」,說來說去還是要離相,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 須菩提,若菩薩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無所見。 】
現在反過來講執著的可怕。菩薩若是心執著于有,有所著而布施,就像人進入黑暗中,即無所見。布施,不管你內布施或外布施,布施金錢或身體、一切種種。如人入暗,就像我
們人進入暗室中,沒有光明。即無所見,爲什麼無所見?本性不是能著的東西。
【 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
菩薩心不住法,行一切布施,就像我們人有眼睛一樣,能見萬物。「日光明照,見種種色」,字面的意思,你布施若是不住,就像眼睛明亮的人,看到日光普照,清清楚楚。比喻
我們心若行布施道,而不住法,就能見種種法、種種色相。相比較而言,布施若執著,就像進入暗室中。
【李文 會 曰】 「『如人入暗,即無所見』者,衆生之心,本自無住,無住之心,即見諸法實相,名爲菩薩。二乘之人,心住于法,不見諸法實相,背菩提路,何異凡夫?如人背
明而入暗室。『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者,二乘之人,不見色而住色,譬如不見坑阱而墮坑阱。」
背,違背。阱,深坑。不見色而住色,不見色就是還沒有辦法悟到絕對的色性空,悟到色相當體就是空;住色,所以他還認爲有微細的地水火風,也就是微塵。《俱舍論》裏講的
還有「方分」者,方分就是還有座標的空間。
「 菩薩見色而不住色,譬如不見坑阱而墮坑阱。 」
「菩薩見色而不住色」,這裏的「色」是指一切外境,指境界,不是女色,菩薩見一切境界,而不住一切境界,譬如見坑井不墮坑井。「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應無所住而布施」,你冷靜地想想,眼睛所見、耳朵所聽的都無所著,你看有哪一法能障礙得了他?!
在座的諸位,現在冷靜地想想這句話,學了一小時也好、學了二小時也好,你想想看,這是何等的境界?——眼睛看到外境的好壞、善惡、順逆,完全不著!不住色布施,不見色
布施,眼睛所見的一切都不執著,你想想看這是何等的境界?這是多麼快樂的日子,多麼解脫的日子!何必斤斤計較,何必讓自己這麼痛苦、煩躁,讓自己不開心?
電視裏有這樣的廣告詞:「……煩躁!」所以,學《金剛經》比你吃什麼藥丸都快,對治起來樣樣順遂,不會有任何障礙,如果有哪一樣不順,不可能的事!不管你哪裏不順,用
《金剛經》這個無相、無所住法對治下去,一切都妥妥當當的!我告訴你,上根利智的人學二個鍾頭,比有些人學佛一輩子更厲害!因爲你學一輩子,也同樣是學《金剛經》的幾
個字而已:「無所住」,都一樣。會用功的人,你就單刀直入,一生就受用不盡了。不會的人,回去之後還是照樣執著,一心想控製,卻還是控製不了。
「 一切諸法,但有假名。 」
一切諸法只有假的名字,沒有實體可言。
「二乘之人,爲無慧眼,不辨真假。菩薩即有慧眼,見種種色,悉皆無相。故達 摩雲 :『不見色,即是見色耳。』」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經,受持讀誦,即爲如來。】
這句話是贊歎。將來若是有行善的男子、行善的女人,能夠在《金剛經》裏下功夫,他就是佛。受持讀誦,受是完全地如法地修行,持是連續不斷,受持就是真正去修行,解行相
應叫做受持;讀誦就是牢記不忘。這不是那麼簡單的,我們一般都只是讀而已,就像鹦鹉學舌,嬰兒咿呀學語。可以學樣子念一念,每天誦《金剛經》,拾人牙慧,受持卻沒有。
每天都在執著,他怎麼談得上受持?即爲如來,他就是佛。因爲他如法,以無相去修持。
【李文 會 曰】 「 『即爲如來,以佛智慧』者,若人心常精進,讀誦此經,即覺慧性漸開。應當了悟實相,人法二空,不被一切善惡凡聖諸境惑亂,即同如來智慧性也。 」
【 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
其實說無量無邊也是多余的,因爲本性不能說無量無邊,根本就是不可思議的東西,怎麼能說無量無邊呢?只有這樣形容,沒有辦法。因爲我們人是生活在有量有邊之中,所以對
于佛性功德,只能說無量無邊。其實說無量無邊也不對,無量無邊是對有量有邊來說的,有量有邊是相對無量無邊說的,凡是可以形容的,統統不對。
【李文 會 曰】 「 『悉知悉見是人成就功德』者,叁世諸佛,無不知見了悟之人,故能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
持誦《金剛經》功德無量,從古至今誦《金剛經》的人不計其數,因爲念起來也很快。誦《金剛經》最快的是哪種人知道嗎?就是到處趕經忏的人。起初還聽他念「須菩提……須
菩提……」等一下回來一看,叁分鍾就誦完了。因爲誦一卷叁百(元),叁百、叁百……很嚇人的。本來還很正常地念:第一分如何、第二分如何……轉身去上個廁所回來,他已
經念到第二十八分了。怎麼會這麼快?聽說是跳著念的。施主要是沒看見就取巧跳著念,施主一轉身,他就賺叁百了;要是施主守在旁邊,才肯按部就班慢慢地誦。
說真的,趕經忏、念經,本來不是壞事,持經的功德是無量的,但若是把它用來賺錢,這事情就大了!不曉得大陸有沒有在趕經忏,臺灣的經忏實在是太嚴重了,「懂得香雲蓋,
到處吃素菜」。臺灣的經忏很厲害,價碼很好的:你會做焰口的話,一天就幾萬塊,不得了的!但是因果也很嚴重!所以,念經本來是很有功德的事情,但是我們以汙染心持經,
牽扯上名聞利養的東西,這就不是佛法了。經忏本身是很好的,智者大師當年發明經忏,本是爲了要超度、利益衆生,但是現在卻淪落成這樣。智者大師若是在天有靈知道經忏現
在已經變質了,他老人家會哭死的,真的,經忏完全變質了!
中國和泰國又不同,在泰國,供養都主動送到寺院,師父坐車免費,所以在泰國可以不必趕經忏,不必去爲人念經。而在臺灣,法師若是能夠弘法利生,當然就有人供養;而一般
出家人若是不靠誦經,有時候也是有他的難處,譬如想買部大藏經需要十萬元,沒有錢啊,不爲人誦經的話,錢要從哪裏來?也是迫不得已,沒有辦法。而且臺灣有很多假的出家
人,破壞了出家人的威信,所以現在衆生看到出家人,不一定會供養他,除非正信的佛教徒。對于一些真正的出家人,走出去托缽的,早被那些假的出家人害死了。所以說真的,
趕經忏在臺灣也有很不得已的苦衷,也值得我們同情,因爲實在是沒有辦法。所以如果他的發心正確,也有無量功德,人雖然在趕經忏,但他的心不是爲了賺錢,那麼功德也是很
偉大。這就不是看誦經的形式,要看你的發心對或錯。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複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 】
你想想看,用恒河沙數的身體來布施,百千萬億劫!下面就要較量功德了。
【 若複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 】
若是有緣衆生,聽聞《金剛經》。信心不逆,什麼意思呢?不逆,就是不散亂,就是沒有違背《金剛經》的意思。信心不逆,就是生起《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信心,
以《金剛經》的智慧,産生無所住相的信心。其福勝彼,這個功德太大了!所以我才告訴諸位,《金剛經》的力量、功德不可思議,就算你只是一直口誦,不了解它的意思,同樣
也有無量無邊的功德,真實不虛。
【 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爲人解說。 】
現在人們不再書寫受持,都改成印刷,所以印刷的人功德無量。這部經我們印了五千本,五千本就是十五萬七千多,所以出錢印這部經的人功德無量。
【 肇法師 雲】 雲:「 從旦至辰名初日分,從辰至未名中日分,從未至戌名後日分。于此叁時,乃至無量百千萬億劫,舍身布施,亦不及受持是經,見自性耳。見自性者,謂深
明實相。 」
見到我們本性的人,就徹徹底底了解實相。
「 人法二空,乃是大悟人也。《法華經》雲:『瞻仰尊顔,目不暫舍。』心常精進,無有間斷也。 」
尊顔,就是指佛。目不暫舍,目光一點都不曾移動。
「 『受持讀誦』者,行解相應謂之受,勇猛精進謂之持,心不散亂謂之讀,見性不迷謂之誦。 」
行與解相應,才叫做受。這裏講的就是我們所謂讀經、誦經的意思,也並不是那麼簡單的。
「 『 爲人解說 』 者,謂已悟人,能見自性,方便爲人解說此經,令悟實相,成無上道。此爲法施,無所住相,功德無有邊際,勝前百千萬劫以身布施功德,百千萬倍。 」
【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爲發大乘者說,爲發最上乘者說。 】
以要言之就是簡單來說。最上乘就是佛乘。你看佛陀贊歎《金剛經》的話,令人震撼!
這兩句的意思就是:須菩提,簡單來說,這本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更有無邊的功德。(你看佛陀給予這部經何等的贊譽!)《金剛經》是如來爲發大乘心的人而說,是爲發
佛乘的人而說。
【李文 會 曰】 「『無邊功德』者,若人于此經典,了悟人法二空,深明實相,功德廣大,即同佛心,無有邊際, 不可稱量也。 」
跟佛一樣,因爲他悟到的是無邊際的本性,當然功德不可稱量了。
「 『爲發大乘者說』者,智慧廣大,能見自性。 」
你若是不看這本《金剛經》想見自性就很發很困難了,所以六祖要開悟,也是因爲這本《金剛經》,
「 色空俱遣,不著二邊。 」
色,色法…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