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來說名真是菩薩。】
佛說:須菩提!菩薩若是作這種念頭:我要來莊嚴佛土。表示他有著相,是不名菩薩。何以故?莊嚴佛土就是要具足福與慧啊,而福與慧都是無相的,本來就具足的,你若是說:
我要莊嚴。就有所著,這樣就不名菩薩。何以故?你若是執著要莊嚴佛土,你就不是莊嚴,因爲你的福與慧就不能盡虛空遍法界,你要連莊嚴淨土之名都沒有,才是真正叫做莊嚴
。通達無相之法者,才能稱爲真正的菩薩。
【李文會曰】 「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提者。妙定經雲:若人造得白銀精舍。滿叁千大千世界。雖有無量布施福德。謂心有能所。即非菩薩。不如一念無能所心所得功德。勝前功
德。百千萬倍。即非莊嚴。是名莊嚴者。實無有法。可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實無有法。名爲菩薩。豈複取莊嚴相。如是即消遙。」
逍遙就是自在。如是就是自在。
「自有無纖毫挂礙。雲何是莊嚴。雲何不是莊嚴。故雲:即非莊嚴。是名莊嚴也。通達無我法者。」
我們連一點點絲毫挂礙都沒有。無一切法。
「于諸法相。無所滯礙。」
無所滯礙就是不要被阻塞,譬如水溝若是阻塞,就不能暢通,發臭了!
「是名通達。若作有所能解。是名我相。若作無所能解。湛然清淨。是名無我。故雲:真是菩薩。」
「僧問馬祖雲:作何見解。即得達道。」
一個僧人問馬祖道一禅師。
「答雲:自性本來具足。但于善惡事上不滯。」
不要在善、不要在惡停頓。不滯就是不要停頓,也就是不要執著。
「方喚作修道人。」
所以我才告訴諸位,一般人叫做修善的人,就算臺灣省來講,也找不到幾個真正叫做修道人。于善惡之境不取不舍,是名修道人,所以你看,臺灣省修行人這麼多,那叫做修善之
人,不叫做修道,他沒有這個明心見性的思想嘛!
「取善舍惡。觀空入定。皆屬造作。」
太棒了!「取善舍惡,觀空入定」,這都是造作,還有能所嘛?!
「更向外馳去家轉駷轉遠。」
「去家」就是離開本來的地方,「家」就是本來的面目,離開本來的面目愈來愈遠。
「一念妄想。便是叁界生死根本。但無一念。是除生死根本。即得法王無上珍寶。」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于意雲何。 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 世
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這一段就是說佛有具足五眼,這若是要以物理學來講,就是佛在任何的幾度空間裏面,都可以很清楚的。譬如說肉眼,凡夫;天眼,二乘人;慧眼,淺位菩薩;法眼,深位菩薩;
佛眼就是諸佛。簡單來說,各種階層佛皆能悉知。因爲佛證得同體大悲,所有的五眼他完全具足。
【李文會曰】 「一切凡夫。皆具五眼。而被迷心蓋覆。不能自見。若無迷心妄念。如得翳障退滅。」
五眼被障蔽了。翳障,眼睛有毛病叫做翳, 「 翳障退滅」就是說眼病痊愈了。
「五眼開明。見一切色也。內外空寂。名爲肉眼。見自真性。是法平等。名爲天眼。見自性中。般若之智。名爲慧眼。見諸色相。心不動搖。見一切法。無一切法。是一切相。無
一切相。是名法眼。」
通達一切法,叫做法眼。
「見前際無煩惱可斷。中際無自性可行。後際無佛可求。叁際清淨。是名佛眼。又雲:若以無相爲法身者。名爲慧眼。而見如來。指空論有。假立名相。名爲法眼。而見如來。若
了有無。即非有無。二邊寂滅。」
我們了解有跟無,當然有跟無就不存在,所以即非有跟無。兩邊就是有無這個兩邊皆寂滅。
「全體法身。周遍法界者。具足佛眼。而見如來。」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甯爲
多不。甚多。世尊。佛 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衆生。若幹種心。如來悉知。】
佛說:須菩提!在你的意思認爲如何呢?恒河沙中所有的沙——佛常常用恒河中的沙作比喻——佛說是不是沙呢?是的,世尊!如來說這是沙。須菩提!你的意思如何呢?譬如一
條恒河中所有的沙,把每一粒沙當作一條恒河,那麼這麼多條恒河的沙粒數目的佛世界,是不是很多呢?須菩提說:甚多世尊!佛告訴須菩提,這麼多的國土的所有衆生的種種妄
念,如來全部了解。因爲佛是一個大徹大悟人。
【李文會曰】 「恒河沙數者。欲明衆生。有種種妄念。故舉無窮之沙。以爲喻耳。」
要來計算衆生有多少,實在太多了!
【楞嚴經雲】 「琉璃光法王子。觀世間衆生。皆是妄緣風力所轉。」
琉璃光法王子,觀這個世間的衆生都是妄緣,因爲虛妄的緣,風力就是外在的風,這個風力就是一種業力,風就是由業力所轉變而來的。
「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等無差別。」
動止就是它的動跟停,觀這個心,動的念頭。一切煩惱,當下就是本來的面目。
禅宗有一句話:「體取無生,成道速矣。」你若是體悟到這個無生,無一切法,那麼成道就很快了!若不體取無生,直接了當,動經千劫,焉不能成道,還是不可以成道。你若是
不能體取無生,沒有辦法!
「此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衆生。盡同一虛妄也。」
【李文會曰】 「若幹種心。如來悉知者。眼耳鼻舌身意。若起心動念處皆是國土。于國土中。所有衆生。若于種種差別之心。心數雖多。總名妄心。既覺是妄。故雲悉知。」
【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爲非心。是名爲心。】
佛說:爲什麼呢?因爲這些心本來就是清淨的,但是因爲迷惑了,所以如來說諸心,都不是真正的心,而方便說是心。
【李文會曰】 「覺妄這心。即是非心。」
覺悟到虛妄的心,這才是真心,所以不是心,不是世間所說的心。
「本無妄念。不起妄心。即是自性本心。故雲:是名爲心。即是菩薩心。亦名涅槃心。亦名大道心。亦名佛心。」
【臨濟禅師雲】 「故臨濟雲:若一念心能解縛。此是觀音叁昧法。」
其實我告訴諸位,修行實在是很簡單,你偏偏要說很難,若一念心能解縛、能夠放得下,你悟到一切法不可得,當下一切法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的東西,那麼就束縛不了你。這就
是觀音叁昧法,那麼你就具足慈悲心。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過去人家常常說到一個故事。有一個禅師,也就是參禅的人,希望修行能夠成就,就到處行腳參訪。有一次,他來到一座山下,肚子餓了,正巧遇到一個賣面的老婆婆。老婆婆說
:「我今天供養你,我問你的問題,你要是回答得出來,這碗面就供養你。」禅師想:自己修禅多時,應該沒問題。老婆婆說:「你今天要來吃我的面,你是用過去心吃,或是用
現在心吃,或是用未來心吃這碗面呢?」禅師頓時啞口無言!他想:我參禅參這麼久了,卻抵擋不住個小角色,被一個老婆婆一問就啞口無言,又老是自稱在參禅,結果這個老婆
婆就是親近山上的禅師。禅師想:一個老婆婆就有這種功夫了,要是山上的師父那得了!也就是說看學生的程度,就知道師父有多厲害了!
我教過的徒弟中,還沒有人到這種程度。以後你做生意就可以說:我師父問:你用什麼心來吃我這碗碗粿?路上常有人推著車叫賣:新竹、草湖芋仔冰,常常有人推著車叫賣,賣
土窯雞啦,我今天要是沒有出家,可能也推著車在叫賣了。所以我們經常說到這句話: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李文會曰】 「謂叁世心。無性可得。故可從緣而生。」
既然無性可得,你安住于無住之處就沒錯了!所以對緣來說就有外境。
【肇法師雲】 「聞說諸心。謂有實心。故須破遣。明叁世皆空。故雲: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虛妄。叁世推求。了不可得。」
既然我們都知道,這是妄想心,你爲什麼還要執著你自己的觀念呢?爲什麼聖人教化的觀念你還是容納不下呢?仍然執著你的見解呢?
「故雲:若悟無相無事。平常真心。即法體空寂。不生不滅。湛然清淨。豈有前念今念後念可得也。」
所以前念、後念、今念,這都是假設的。
【馬祖雲】 「道不用修。但莫汙染。」
這句話太棒了!有修就不是道,道不能修,造作即是非道。太棒了!但莫汙染就是一切法不受,不能去接受境界,接受境界就染著了。因爲空一切法嘛,你只要不汙染就是什麼都
放得下。你什麼都放不下,這個叫做汙染。你執叫做汙染嘛,但莫汙染就是只要你不執著,身、口、意全部空空蕩蕩。
「何謂汙染但有生死。造作趣向。皆是汙染。」
造作趣向,有一個過去心、有一個現在心、未來心,有此可造作,有功德可得,全是妄想心,只要你有一切造作,皆是汙染。所以我常說:我們從小的教育,一直到大學研究所,
就是沒有開佛法課程,所開的都是生死法,教我們的「學生」,學習如何生活、生存。我們從小一直讀書,讀到長大成人,就是都沒有這樣說到:一切造作都是生死法。
所以我們學佛以前,所讀的書大部分都是這樣。當下我們若是能夠了解一切文字、事相全是假想,就不會讓我們痛苦這麼多年。中國是一個很奇怪的國家,在美國、英國,包括哈
佛、牛津、劍橋大學、威斯康辛大學,包括一切國家的大學都有這個神學院,都有宗教學院, college 研究…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