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做在家人有什麼好的?不如清淨自在的出家人,所以以前沒有學佛就很痛苦,什麼都不對,沒有見面就很痛苦,一見面就是天天吵架,她很不好惹,我也不是那麼簡單的,師媽常說我很不好惹,哪個人碰到我算倒黴,一定會很淒慘!真的啊!我從前是很凶的,你看我這一條龍的眉毛,就是這種個性,現在我已經剃掉一些了,不然都是連在一起的,現在的面貌還稍微能看,不然像從前的話,能看嗎?眉毛像是打了二十四個結,很固執,師媽常常罵我是外省人。我說外省人也沒像我這麼固執。所以說真的就是很痛苦,心結就是打不開,整天就是這樣氣不過。。。中秋節時舉頭望明月,低頭吃月餅, 心裏實在是很痛苦,反正就是不知道如何是好,因爲沒有解脫的思想,無法超越,就老是停頓在那裏。
現在呢,已經很通暢了,障礙不了我了,就算是天仙美女也障礙不了我了,這個世間要是有哪個女衆能障礙到我的,我真是要稱贊她厲害,真的!她若是自誇長得漂亮,我就叫她去廁所大便,先不要沖掉,我先去簽定看看,看有沒有檀香味,當然沒有這麼嚴重,不需要這樣!所以說有佛法的人,就算再多麼看不開,也會比較好過,真的!學佛就是有這種優點,我們的修養提升,智慧增長,每一天都活得非常充實,確確實實得到真正的生命。你無所來無所去,你就沒有得失觀念,你無所來無所去,你就不會煩惱它來跟去。簡單來說,得到的東西不見得很好,離開的東西也不見得不好啦。所以今天你想想看,她若是沒有離去,你看看,我今天就娶老婆了啦,要是像我這種類型的,也是很會生的人啦,可能也生叁十個了,就看到我拿著十幾個奶瓶忙著喂奶了(法師笑),講得誇張一點啦!所以佛法太好了,佛法真的是非常非常好!
一合理相分第叁十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叁千大千世界。碎爲微塵。于意雲何?是微塵衆。甯爲多不?】
佛說: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叁千大千世界這麼大的範圍,把它粉碎成顆粒微塵,那麼你的意思如何呢?這些微塵是不是很多呢?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把世界磨成細沙、粉末,當然就很多了!
【何以故?若是微塵衆實有者。佛即不說是微塵衆。】
若是實實在在有微塵衆,佛就不說它是微塵,因爲微塵不是實在的,分析得到最後,也是空的東西,。
【所以者何?佛說微塵衆即非微塵衆。】
是微細到空性的東西,當下就不是真正的微塵,這才是佛所講的微塵。簡單講:佛所講的微細的塵,只在一念之間而已,所以我們看到的這個微塵衆,只是一個外在的色相,不是真正的微塵,還可以再分,所以佛說,方便講,才稱爲微塵衆。
【世尊。如來所說叁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李文會曰】 「 微塵者。妄念也。 」
爲什麼有微塵呢?因爲我們有妄念。妄念就是産生業力!業力由無形的能量,就會變成有形的正報、依報。所以簡單來說,一切都是業力,業力從哪裏來?從妄念;妄念從哪裏來?從無明,由無明而來。所以無明是一切世間宇宙、身心的根本。
「世界者。身之別名也。」
我們身體的別名。
「微塵是因。世界是果。微塵世界者。謂因果也。然自己真性。非因非果。能與六道衆生爲因果也。謂自性是因。六道是果。」
只因爲自性迷了。
「故知微塵起于世界。輪回由于一念。雖見小善。不可執著。雖逢小惡。必須除去。且衆生于妄念中。起貪嗔癡業。妄受叁界夢幻之果。如彼微塵。積成世界。不知因果元是妄心。自作自受。一念悟來。即無微塵。世界何有。故雲:即非微塵。是名微塵。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沒有一個實在的微塵,沒有一個實在的世界,簡單來說就是這樣,只是暫時叫做微塵,暫時叫做世界。
「若欲建立世界。一任微塵熾然。若欲除滅世界。覺悟人法俱空。了無一法可得。湛然清淨。不被諸境所轉。皆由于自己也。」
所以我才告訴諸位,心若是清淨,這個世界就和平了。所以賢人說:凡夫是除境不除心,聖人是除心不除境。凡夫就是說希望常處順境,不要有逆境,希望樣樣都能順從我,我才會很歡喜。聖人就不須要,聖人不必這樣,聖人是不管你順不順從我,我都很歡喜,爲什麼?因爲他解脫啊,于法無所求啊,于法都了知它是空性無相之法。所以我今天建道場,我就是抱持著這種心,能蓋得起來就蓋,盡量去做,若是蓋不起來也不能強求,那是我的業,沒有辦法,隨緣!所以現在的心境就不一樣了。
【何以故?】
爲什麼呢?
【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
意思是說,這個世界若是像這個空性,實實在在有的東西,那麼就是一合相,法身無相,名一合相。要無相、空的東西,才能與一切世間諸相和合,對不對,所以說,若是這個世界有實,有實就是永遠不變,那麼這就是一合相,就是跟空性的東西相同。
【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沒有一個固定的相,叫做一合相,所以說一合相,就是非一合相,沒有一個真正的一合相,因爲空性的東西,才是真正的一合相。
【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
因爲空性的東西,是無法言說的。
【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不達于空理的人就貪著于事相。
【李文會曰】 「微塵謂因。世界謂果。若執因果爲實有者。即被相之所縛。故雲:即是一合相。但莫執爲實有。亦莫執爲實無。于相離相。故雲: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也。即是不可說者。須是學人自省自悟。于理事上。各無挂礙。今凡夫一向貪著事相。不達于理。所以說因果著因果。說世界著世界。」
【 消遙翁雲 】 「學道之人。但只了悟靈明之心。是謂本源。本源就是本來的面目。所以念念妄想。皆爲塵垢。勿令染著。久當證知清淨法身也。」
只要你起心動念,這個執著性你不除掉,這永遠是塵垢,塵垢就是煩惱。不要執著,不要被這個境界所汙染,所以但無著無求,就是本來的面目。
知見不生分第叁十一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須菩提!于意雲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
我來跟諸位解釋一下。
佛說的都是以清淨爲主,所以你若是加「清淨」兩個字,那麼你就更清楚了。須菩提!若是有人說,佛說的清淨的我見,也就是本性的見,人見就是無念頭的見,衆生見就是無煩惱的見,壽者見就是光明清淨的妙用之見。須菩提!于意雲何?是人解我所說義否?須菩提說:不也,世尊!這個人不了解,如來所說的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實在是透過清淨的本性說出來的,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即非一般凡夫衆生所了解的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才真正是佛所說的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
這段要注意聽,我再解釋一遍。
須菩提!若是有人言,佛說這個清淨本性所透露出來的,所謂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須菩提!你的意思如何?這個人是不是了解佛所說的道理呢?這個人絕對不能了解,佛透過本性所說出來的東西,爲什麼呢?佛陀所說的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就不是一般衆生所了解的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爲什麼呢?一般衆生是執著的見,但是佛所說的是清淨的我見,清淨的人見,清淨的衆生見、清淨的壽者見,不是一般凡夫所了解的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這才是真正佛所說的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所以這個中間要加一個是名「佛所說的」,這才是真正佛所說的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于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如是就是透過本性的知,透過本性的見,如是信解,不要産生法相,就是不要産生法執,對法相的執著。
【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所說的法相,當體就是空,所以即非法相。是名,不得已,暫時方便稱它爲法相。
【李文會曰】 「佛說般若金剛之法。始即令諸學人。先除粗重四相。如大乘正宗分中說也。次即令見自性之後。複除微細四相。如究竟無我分中說也。此二分中。即皆顯出理中清淨四相。若于自心。無求無得。湛然常住。是清淨我見。」
你看,六祖的解釋,跟我們一般人都不一樣,佛的我見是清淨之見,本來面目顯發出來的清淨我見,無求無得,湛然常住,永恒的清淨叫做湛然常住,這才是清淨的我見。
【黃檗禅師雲】 「百種多知。不如無求最第一。」
這句話講得實在是非常好,你懂得再多,不如什麼呢?無所求!人到無求品自高,一個人若是到了無所求時,他的人格就很高尚了!你當總經理,這是你的事,你家裏有幾百億,那也是你的事,所以我常常告訴諸位,我若是對這個世間無所要求,我就是世間最富有的人,所以我很富有,我不是說希望你給我多少,而是我要求的很少,無所要求嘛,當然我就是最富有的。世間最富有的人,也不一定過得比我快樂,爲什麼?因爲無求啊,最爲第一!
「諸學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總不用學。但學無求無著。無求即心不住。無著即心不滅。不生不滅。便是佛也。若見自性。本自具足。是清淨人見。」
現在見到本性之後,由自己的清淨本性所散發出來的,本來就具足,這是清淨的人見。
「于自心中。本無煩惱可斷。是清淨衆生見。」
衆生見,衆生就是一切啦!無煩惱可斷,當然一切就不可斷嘛,當然這就是衆生見嘛,清淨的衆生見。
「自性無變無異。無生無滅。…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