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衆生壽者相 』 者,謂不倚恃名位權勢、財寶藝學、精進持戒,輕慢貧賤愚癡懈怠破戒之流;無能所知解之心,無苟求希望之心,言行相應也。 」
苟,就是一點點,微少。無苟求之心,連一點點想要得到什麼的心都沒有,簡單說就是無所求了。言行相應,口說與行持的相同。
「『 無法相 』 者,經雲:心生則一切法生,心滅則一切法滅。心既清淨,諸法皆空。故無取舍、一切善惡凡聖等見、諸法相也。 」
哪有什麼善惡呢?
「『 亦無非法相 』 者,謂不著能知解心。 」
你知道一切法不可得,但是連這個不可得的心也不可以執著。
「 不作有所得心,無人無法,內明實相,外應虛緣也。 」
隨緣。
【圓悟禅師曰】 「 伶俐漢,腳根須點地,脊梁要硬似鐵。 」
伶俐漢就是說聰明人,腳跟須點地就是說要腳踏實地、清清楚楚。意思就是我們要有空性的思想,一下手就斬斷一切煩惱,不可藕斷絲連。脊梁要硬似鐵,是說要頂天立地矗立,
而不被境界所轉。既然了解空性的東西,那就什麼都難不倒你了。 佛教導我們要無所住而生其心,唯有這條路能夠成佛。 那麼我們就要按照佛的話去做,包括念佛也是如此。
「 遊人間世,幻視萬緣。 」
萬緣,虛妄的東西。我這種人很不喜歡拍照,出門的時候都是別人幫我拍。照片這些都是虛妄的東西,是幻影,如幻如化,不是實在的。將來我往生之後,可以留作紀念,拿出來
回憶:這是民國幾年的時候法師的相片。(笑)其實我很怕拍照,因爲人長得醜,會擔心。可是有些人很喜歡拍照 , 長得也不是多漂亮,英俊的人都沒在拍,醜人反而喜歡拍照。
「 把住作主,不徇人情。 」
徇,音 x ù n ,順從的意思。順從人情就會造業啊,受牽製啊!像師父中午要休息,下午叁點多才下樓來接見衆生,有時候衆生突然來了,不論這時候是早上還是晚上都要求見面
——「對不起!我們已過見客的時間,讓師父休息一下,叁點多後再來。」有些人來見不到面就不高興 , 認爲師父很大牌。其實我哪有那麼大的能耐,不間斷地接見衆生?即使見
一個人只要五分鍾,一整天下來,人很快就昏倒了!所以, 爲了更多的衆生,爲了在弘揚佛法的道路上走得更遠些,身體一定要保持好。 當然不是說會見衆生令身體不好,而是
浪費很多時間、順從人情是行不得的。
還有信件。哎喲,信件實在是好多好多,只要一星期就堆積如山,不知道該怎麼辦?我想了個辦法,像李炳南老居士,從前回答「佛學問答」,到年事已高就不再回信了;所以我
以後也要來寫一張啓事:「敬啓者:慧律法師年邁多病,氣虛體弱,人之將死。爲讓法師頤養天年,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不要再吵他了!」從此以後就不用回答問題了(笑)。總
之信件真是多到嚇死人!還有從馬來西亞寄來的,幹脆也不寫信了,用錄音帶。有一個妹妹寄來一卷錄音帶,整卷都是問題,答也答不完。比如說她怎麼學佛啦、念佛不得力啦、
覺得好像是爲誰而念的啦,問題很多很多,這個妹妹不是讀高中就是讀大學。所以說了解內情的人就知道,做一個法師有多少苦衷。法師是要衆生共同來保護的,每個人來都要見
法師的話,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還有信徒們的信,實在太多了,如果要我一一親自回複的話,書都別想看了。有的人寫信一寫便是十張,像作文一樣。回過信的法性法師知道,
厚厚一大疊,國內、國外、馬來西亞、新加坡的都有,實在是很麻煩 , 不小心出名就帶來這麼多麻煩。所以要不徇人情。這就要看情況啦!
你們比較不會難做人,我就很難做人,怎麼都不會圓滿。看到師父的人就很高興:「我今天有看到慧律法師呢!」就像今天去戒場打齋,竟然被當成稀有動物了:「喂!慧律法師
來了,快來看!」(衆笑)連刷牙時也有人搶著看,好像四川的熊貓一樣,可憐!因爲我兩、叁年沒有出來了,見到的就喊來一大群人,趴在窗戶上探頭猛盯著看:「是慧律法師
耶,快點來看!」這實在是像看熊貓一樣,真糟糕!然後坐在那裏,包一萬元去准備供養;要是再多坐一會兒,拿出的供養就全收回來了,反而能倒賺一筆了(衆笑)。出名也是
有好處,紅包可以收很多,(衆笑)但是這些對我沒有作用,再怎麼吃也是兩、叁餐而已。
「 截斷人我,脫去知解,直下以見性成佛、直指妙心爲階梯,及至作用。 」
截斷人我,除掉人我。階梯及至作用,事情一下子就解決了。
所以我告訴諸位:如果說修行難也確實難,如果說修行不難也確實很簡單——只要直接了當的放下,能做得到,就很簡單!能放下,一念之間而已。說修行很難,什麼原因?要明
心見性。 本性的功夫沒有,修行百千萬劫也不會成佛。 記住師父的話: 佛成道不是用意識心修行。想成佛作祖,絕對不要用意識心態,絕對不要強製自己,絕對要靠放下、空、
不執著、無所住,內外統統以虛空的胸量過日子。
「 外應虛緣,不落窠臼。 」
虛緣,就是說外緣是不實在的,緣起緣滅嘛。在外假借外緣。落窠臼(音 k ē ji ù),就是因沿舊製,不能別出心裁,就是沒有創新。不落窠臼,不能以前怎麼做現在還怎麼做。
這句話就是說,不會落入以前的束縛。在內明心見性,在外應付一切因緣,而不落入束縛,被保守、舊有的觀念所控製。
「 辦一片長久守寂淡身心,于塵勞中透脫去,此乃善之又善也。 」
內在的功夫,要很長久地能夠保持一片的清淨、守著寂淡的身心,世間沒有什麼嘛!塵勞,在五欲六塵中透得出去。我們的本性若是顯示出來,就具足圓滿功德。
【 何以故?是諸衆生,若心取相,即爲著我人衆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衆生壽者。 】
取,執著。若心取相,我們的心若是執著。若取法相,若是執著外在一切法的相。法相就是映現在我們六根前的一切相,就是十八界。
【 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衆生壽者。 】
非法相,非就是否認,否認法相就是空掉法相,就是空相。若是執著于非法相,執著一個空相,即著我人衆生壽者,執著人我。簡單說就是,法相不能執著、非法相也不能執著,
有不能執著、空也不能執著。
【李文會曰】 「 心若取相,即取妄念,故著我人衆生壽者相也。 」
心執著于相。
【黃檗禅師曰】 「 佛與衆生,唯止一心,更無差別。此心無始以來,無形無相,不曾生不曾滅,當下便是。動念即乖。 」
唯止一心,都是一心。乖,就是違背,違背了本來面目。動到一個念頭,就違背了本來的面目。
「 猶如虛空,無有邊際。 」
研究《金剛經》的人,修養都很好,爲什麼?度量很大啊!研究《金剛經》的人不解脫百分之九十至少也能解脫百分之五十,煩惱就少了。所以研究《金剛經》非常好,度量會一
直放大,重複強調無所著、無所著……使令心如虛空,那麼樣樣事情都能解決。
「 惟此一心,即便是佛。佛與衆生,更無別異。但是衆生著相外求,求之轉失。 」
求之轉失,愈求愈遙遠。
「 使佛覓佛,將心捉心,窮劫盡形,終無所得。 」
使佛覓佛,我們就是佛,你又要你驅使這個佛另外找一個佛,騎牛找牛的意思。將心捉心,你本來就具有本來面目,還要另外找一個本來面目。錯了!
「 不知 息念亡慮 ,佛自現前。 」
息念亡慮就是說,你只要放下,而不要求。你會說:我要明心見性,我要追求道理。其實呢,說法者無法可說,求法者無法可求,是名說法。放下一念執著,常存清淨的念頭,無
量的方便,善巧的智慧,這就是本來面目。但明心見性不是像死人一樣,不是什麼作用都沒有,而是一切都作用,但又一切都放得下。
「 此心即是佛,佛即是衆生。爲衆生時,此心不減。爲諸佛時,此心不添。 」 不添就是不增。 「 遇緣則施,緣散則寂。不假修證,本自具足。 」
就是不用追求,本來就具足。這些大德的話,每一句都是從本性流出的。
「 若不決定信此是佛,縱使累劫修行,終不成道。 」
爲什麼呢?因爲意識心不是成佛的根本, 明心見性才是成佛之根本, 煮沙是絕對不能成飯的。
「取法相者,謂言心外有法,故著諸相也。」 (中略)「 造惡造善,皆是著相。 」
造惡的人要趕緊停止,因爲作惡會遭惡報。造善的人也要無所著,因爲這只是福啊。要惡不能礙,善也不能縛,否則造善、造惡都是著相,都不是清淨心。
「 著相造惡,枉受輪回。 」
我們現在就是冤枉在受輪回。
「 著相造善,枉受勞苦。都總不如便自認取本心。 」
著相爲善,枉費勞苦,總不如找出自己本來清淨的本性。
「 心外無法,此心即法,法外無心。 」
此心當下就是法,當體就是放下。
「 將心無心,心卻成有。 」
將心無心,你若是說拿這個心空掉,還有一個空掉的念頭,那麼就變成有。你一直講「我不執著」、「我不執著」,就又有了「我不執著」一個念頭。
「 一切在我默契而已。 」
一切都在默契當中。
「 『若取非法相』者,謂有取舍善惡凡聖等相也。 」
【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不能執著法,也不能執著非法。這個非法,不是不如法。不應取非法是說,我知道一切法不可得,于是我的觀念裏面就有了不可得的法,但是也不可執著于有這樣一個不可得的法
。要弄清楚!把非法解釋成不是法、不如法就錯了,不如法指不是佛法。不應取非法,就是說你已經知道一切法皆空,所以不會執著這個法;但是你也不能執著于你了解了佛法是
空的這個觀念,要連空的法這個觀念都除掉。如果不除掉…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