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律禅師語錄精華全集▪P16

  ..續本文上一頁1723. 我們必須要學著當自己最好的朋友,因爲我們太容易變成自己最大的敵人。

  1724. 不論你的地位有多崇高,你必須一直有勇氣對自己說:「我永遠是無知的。」

  1725. 判斷自己遠比判斷別人來得困難。

  1726. 即使你能在戰場上戰勝千軍,但唯有戰勝自己,才是真正的勝利者。

  1727. 世上最大的過錯,莫過于一個人認爲自己一輩子都不會犯錯。

  1728. 人生應盡量避免盲從,穿別人的鞋子是走不遠的。

  1729. 當我們責備他人時,通常意在間接誇獎自己。

  1730. 我所知者乃在于:我一無所知。

  1731. 認識自身的缺點,是一個人最高智慧的表現。

  1732. 我們所該探索的最遠距離,是在我們的內心中。

  1733. 否認過失一次,就是重犯過失一次。

  1734. 虛心接受錯誤的人便是勝利。

  1735. 最了解自己的人,對自己的評價最低。

  1736. 犯錯比掩蓋它們更值得原諒。

  1737. 自殺是最缺乏道德勇氣的懦夫行爲。

  1738. 某些人看起來很有自信,實際卻不是。他們成群結隊時或許勇敢,可是獨處時如果遇到難題,他們就大不相同了。

  1739. 懂得自我反省的人就是了解自己的人。

  1740. 你必須清楚自己的弱點。但是,如果反被弱點支配,那就無可救藥了。

  1741. 能發現自己的愚蠢就是了不起的聰明。

  1742. 人生最大的秘密是發現自己、了解自己。

  1743. 誠實面對自我,是找回自己的第一步。

  1744. 你是什麼,你看不見,你所看見的只是你的影子。

  1745. 不論我們做錯什麼事,都會帶來負擔,使我們心情沈重。

  1746. 「自我」不是個該助長及執著的東西,而只要去了解和知道即可。

  1747. 真的懂自我省視的人,是沒有閑工夫去管別人如何的。

  1748. 不斷省視自我,和自己奮戰不懈。

  1749. 看不見的敵人比有形的敵人更可怕。

  1750. 如果缺乏承認錯誤的習慣,那錯誤就會愈來愈多。

  1751. 尋找自我是一項內省的功夫,必須全面觀照自己的優點,並勇敢接受自己也有缺點的事實。

  1752. 觀察自己,能啓發你的內在,對原以爲你很熟悉的這個「我」,産生一些不一樣的看法和智能。

  1753. 人生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相隔天涯海角,而是當你站在鏡子前面,望著鏡子裏陌生的自己。

  1754. 有些人終生向幻影追逐,所得也只是幻影式的滿足。

  1755. 我們嘲笑別人的缺陷,卻不知道這些缺陷也在我們內心,嘲笑著我們自己。

  1756. 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種失敗,自己揭下面具卻是一種勝利。

  1757.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可以做自己的法官。

  1758. 征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氣,也是所有勝利中最光榮的。

  1759. 別人認爲你是哪種人不要緊,要緊的是你到底是哪種人。

  1760. 人格像一棵樹,而名聲就像樹影;我們往往以爲樹影就像樹的樣子,其實唯有樹身才是真實的。

  1761. 內心的誘惑是時時存在的,由于我們並沒有覺察到它們,以致時常處于困惑之中,甚至被左右擺布。

  1762. 人不知道自己的悲哀,是最悲哀的事。

  1763. 成熟的人對任何與自己有關的事,都願意負起責任。

  1764. 活了一輩子,卻在臨終前發現,對別人的了解勝過對自己的認識。

  1765. 花點時間,帶著光,探索一下自我心靈的幽暗角落。

  1766. 真誠面對自己的人,每一天都是新生的開始。

  1767. 知道自己哪些事做不到,比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更重要,這就是自知之明。

  1768. 與其揣測別人如何看你,不如多花心思了解自己。

  1769. 精神本身就是自己的審判者,同時也是自己的避難所,不要傷害了自己內在世界,這位至高的審判者。

  1770. 把長處托在掌上,把短處藏在腋下,這是自欺欺人。

  1771. 聰明人總是省察內心,從那裏找到恒久的平安。

  1772. 錯誤最多的,是那些犯了錯,卻不認錯的人。

  1773. 若能像看別人的缺點一樣,如此准確地發現自己的缺點,那麼你的生命將會不平凡。

  1774. 看輕別人很容易,擺平自己很困難。

  1775. 不要讓忠誠變成盲從,讓警告成爲怯懦,信心成爲自大,信念成爲固執,修正成爲弱點,謙卑成爲卑屈。

  1776. 不要信任以下這些人:那些相信每件事都是好的人、認爲所有事都是邪惡的人,以及那些對周遭事物毫不關心的人。

  1777. 小事情也可能很重要:浴缸沒有了塞子還有什麼用?

  1778. 如果我們不聽從老生常談,則可能失去獲得智慧的機會。

  1779. 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厭離不得個「驕」字。

  1780. 一個老年人,若除了他的年齡之外,便沒有任何其它足以表示活得較久的東西,是一件最不體面的事。

  1781. 如果能做天空的星星,就做天空的星星;如果做不成星星,就做山上的燎火;如果做不成燎火,就做家中的一盞燈吧!

  1782. 能夠將感情與理智調配得很適當,使命運不能把它玩弄于股掌之上的人是幸福的。

  1783. 希望—命運是騙人的彩票,有一個獎品,卻有千百個落空。

  1784. 人生于世,成功有二法:一由勤勉;一由得益于他人的愚蠢。

  1785. 智慧是什麼?它只知道自己能夠了解的事物很少,看到他人的過錯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1786. 知道如何善用我們的聰明,那便是大智。

  1787. 聰明人由愚蠢人身上獲利益,比愚蠢人從聰明人身上獲得的更多,因爲聰明人可以避免愚蠢人的過失,但愚蠢人卻不能以聰明人爲榜樣。

  1788. 一個智者的一天,抵得上愚者的一生。

  1789. 曆經重大變故的人,都容易成智者。

  1790. 觀察與經驗和諧地應用在生活上就是智慧。

  1791. 智慧是命運的征服者。

  1792. 完全的智慧有四部份:智慧,正當做事的原則;正義,公平處理公私事的原則;堅忍,不避艱難的原則;節製,壓抑欲望,淡泊自持的原則。

  1793. 我們最穩當的保證人,是我們自己的智慧。

  1794. 智者說話,是因爲他們有話要說;愚者說話,則是因爲他們想說。

  1795. 錢財不屬于擁有它的人,只屬于享用它的人。

  1796. 一旦一個新的思想進入我們心裏,它便會産生一種亮光,使我們洞悉一堆前所未見的事物。

  1797. 我不嫉妒那些比我知道得更多的人,只憐憫那些比我知道得少的人。

  1798. 信心與理性必須聯合起來。人類需要理性以求進步,需要信心以求更豐富的人生。

  1799. 沒有耐性的人是多麼可憐!什麼傷口不是慢慢兒平複起來的?

  1800. 就算是獅子,也要防備蒼蠅。

  1801. 如果一個人能將他的財富存在腦袋裏,就沒有人能將它偷走。

  1802. 用慈悲的心情去探照,用溫柔的角度去取景,看待過往的視野,可以浮現生命寬闊的影像。

  1803. 要看清前方的目標,也要記取來時的路。未來與過去的線索,才會隨時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1804. 我們航行在遼闊的人生大海中,理性是我們的羅盤,熱情是疾風。

  1805. 除非能在原地建造出更好的成品,否則絕對不要拆毀任何東西。

  1806. 智慧在于認清要追求什麼和不要追求什麼。

  1807. 面對生命中所有嚴重的狀況,有兩種解決的方法非常管用,一是幽默,二是常識。

  1808. 有叁種東西我們永遠無法抓回來—一是時間,二是已做過的事,叁是機會。

  1809. 成熟,不是因爲「年齡」,而是因爲「識見」。

  1810. 每個人都應設法使自己活得愈來愈「增值」。

  1811. 好問的人,只是作了五分鍾的愚人;恥于發問的人,終身爲愚人。

  1812. 生活中某些單調是必要的。使萬物能夠多采多姿的,便是太陽單調地日升日落。

  1813. 所謂人生,就是對無法預測的新狀況不斷適應的過程。

  1814. 一個只有顯赫袓先可吹噓的人,就像馬鈴薯—最好的部分在地底下。

  1815. 在順利的時候感恩,在挫折的時候安靜。

  1816. 真正決定幸福與成敗的關鍵是「智慧」!

  1817. 圓融是一種本領,既可避免樹敵,又能言之有理。

  1818. 若能平心看待自己的失敗,表示我們已不再害怕失敗。學會自嘲是極其重要的。

  1819. 懂得因應事情發展結果的人,往往會得到更佳的結果。

  1820. 有呼有吸是生命的現象,有攻有守是成功的路徑,有退有進是行事的方要。

  1821. 一位修行而開展「心」的人,就是一位實踐佛法的人。

  1822. 一顆空了的心,並不是什麼都沒有的空,而是空無罪惡且充滿了智慧。

  1823. 以忍辱行來對治我們的無明煩惱。

  1824. 假如你缺少智慧,那麼即使是好事也會轉壞。這壞從何而來?正是從我們的內心。

  1825. 依智慧而生活,是最偉大的生活。

  1826. 我們必須用對待蜂蜜的方式去對待歡樂,只能用手指尖去碰一碰,而不可以用一只手去拿,以免吃得厭膩。

  1827. 多數人的聲音,並不能做爲正義的標准。

  1828. 不是老而頑固,而是頑固而老。

  1829. 真正偉大的人,會使你覺得你也可以變得偉大。

  1830. 從智慧的土壤中,生出叁片綠葉:一片「好的思想」、一片「好的語言」、一片「好的行爲」。

  1831. 盲目地尊重不合時宜的傳統,認同那些已經毫無意義的種種製度、習俗或法律規章乃至宗教儀式,將比不尊重傳統者,造成更大的危害。

  1832. 善者是不善者的老師,不善者是善者的借鏡。如果不善者不尊重善人…

《慧律禅師語錄精華全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