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慧律禅师语录精华全集▪P16

  ..续本文上一页1723. 我们必须要学着当自己最好的朋友,因为我们太容易变成自己最大的敌人。

  1724. 不论你的地位有多崇高,你必须一直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永远是无知的。」

  1725. 判断自己远比判断别人来得困难。

  1726. 即使你能在战场上战胜千军,但唯有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1727. 世上最大的过错,莫过于一个人认为自己一辈子都不会犯错。

  1728. 人生应尽量避免盲从,穿别人的鞋子是走不远的。

  1729. 当我们责备他人时,通常意在间接夸奖自己。

  1730. 我所知者乃在于:我一无所知。

  1731. 认识自身的缺点,是一个人最高智慧的表现。

  1732. 我们所该探索的最远距离,是在我们的内心中。

  1733. 否认过失一次,就是重犯过失一次。

  1734. 虚心接受错误的人便是胜利。

  1735. 最了解自己的人,对自己的评价最低。

  1736. 犯错比掩盖它们更值得原谅。

  1737. 自杀是最缺乏道德勇气的懦夫行为。

  1738. 某些人看起来很有自信,实际却不是。他们成群结队时或许勇敢,可是独处时如果遇到难题,他们就大不相同了。

  1739. 懂得自我反省的人就是了解自己的人。

  1740. 你必须清楚自己的弱点。但是,如果反被弱点支配,那就无可救药了。

  1741. 能发现自己的愚蠢就是了不起的聪明。

  1742. 人生最大的秘密是发现自己、了解自己。

  1743. 诚实面对自我,是找回自己的第一步。

  1744. 你是什么,你看不见,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

  1745. 不论我们做错什么事,都会带来负担,使我们心情沉重。

  1746. 「自我」不是个该助长及执着的东西,而只要去了解和知道即可。

  1747. 真的懂自我省视的人,是没有闲工夫去管别人如何的。

  1748. 不断省视自我,和自己奋战不懈。

  1749. 看不见的敌人比有形的敌人更可怕。

  1750. 如果缺乏承认错误的习惯,那错误就会愈来愈多。

  1751. 寻找自我是一项内省的功夫,必须全面观照自己的优点,并勇敢接受自己也有缺点的事实。

  1752. 观察自己,能启发你的内在,对原以为你很熟悉的这个「我」,产生一些不一样的看法和智能。

  1753. 人生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相隔天涯海角,而是当你站在镜子前面,望着镜子里陌生的自己。

  1754. 有些人终生向幻影追逐,所得也只是幻影式的满足。

  1755. 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内心,嘲笑着我们自己。

  1756. 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却是一种胜利。

  1757.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做自己的法官。

  1758. 征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气,也是所有胜利中最光荣的。

  1759. 别人认为你是哪种人不要紧,要紧的是你到底是哪种人。

  1760. 人格像一棵树,而名声就像树影;我们往往以为树影就像树的样子,其实唯有树身才是真实的。

  1761. 内心的诱惑是时时存在的,由于我们并没有觉察到它们,以致时常处于困惑之中,甚至被左右摆布。

  1762. 人不知道自己的悲哀,是最悲哀的事。

  1763. 成熟的人对任何与自己有关的事,都愿意负起责任。

  1764. 活了一辈子,却在临终前发现,对别人的了解胜过对自己的认识。

  1765. 花点时间,带着光,探索一下自我心灵的幽暗角落。

  1766. 真诚面对自己的人,每一天都是新生的开始。

  1767. 知道自己哪些事做不到,比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更重要,这就是自知之明。

  1768. 与其揣测别人如何看你,不如多花心思了解自己。

  1769. 精神本身就是自己的审判者,同时也是自己的避难所,不要伤害了自己内在世界,这位至高的审判者。

  1770. 把长处托在掌上,把短处藏在腋下,这是自欺欺人。

  1771. 聪明人总是省察内心,从那里找到恒久的平安。

  1772. 错误最多的,是那些犯了错,却不认错的人。

  1773. 若能像看别人的缺点一样,如此准确地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1774. 看轻别人很容易,摆平自己很困难。

  1775. 不要让忠诚变成盲从,让警告成为怯懦,信心成为自大,信念成为固执,修正成为弱点,谦卑成为卑屈。

  1776. 不要信任以下这些人:那些相信每件事都是好的人、认为所有事都是邪恶的人,以及那些对周遭事物毫不关心的人。

  1777. 小事情也可能很重要:浴缸没有了塞子还有什么用?

  1778. 如果我们不听从老生常谈,则可能失去获得智慧的机会。

  1779.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厌离不得个「骄」字。

  1780. 一个老年人,若除了他的年龄之外,便没有任何其它足以表示活得较久的东西,是一件最不体面的事。

  1781. 如果能做天空的星星,就做天空的星星;如果做不成星星,就做山上的燎火;如果做不成燎火,就做家中的一盏灯吧!

  1782. 能够将感情与理智调配得很适当,使命运不能把它玩弄于股掌之上的人是幸福的。

  1783. 希望—命运是骗人的彩票,有一个奖品,却有千百个落空。

  1784. 人生于世,成功有二法:一由勤勉;一由得益于他人的愚蠢。

  1785. 智慧是什么?它只知道自己能够了解的事物很少,看到他人的过错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1786. 知道如何善用我们的聪明,那便是大智。

  1787. 聪明人由愚蠢人身上获利益,比愚蠢人从聪明人身上获得的更多,因为聪明人可以避免愚蠢人的过失,但愚蠢人却不能以聪明人为榜样。

  1788. 一个智者的一天,抵得上愚者的一生。

  1789. 历经重大变故的人,都容易成智者。

  1790. 观察与经验和谐地应用在生活上就是智慧。

  1791. 智慧是命运的征服者。

  1792. 完全的智慧有四部份:智慧,正当做事的原则;正义,公平处理公私事的原则;坚忍,不避艰难的原则;节制,压抑欲望,淡泊自持的原则。

  1793. 我们最稳当的保证人,是我们自己的智慧。

  1794. 智者说话,是因为他们有话要说;愚者说话,则是因为他们想说。

  1795. 钱财不属于拥有它的人,只属于享用它的人。

  1796. 一旦一个新的思想进入我们心里,它便会产生一种亮光,使我们洞悉一堆前所未见的事物。

  1797. 我不嫉妒那些比我知道得更多的人,只怜悯那些比我知道得少的人。

  1798. 信心与理性必须联合起来。人类需要理性以求进步,需要信心以求更丰富的人生。

  1799. 没有耐性的人是多么可怜!什么伤口不是慢慢儿平复起来的?

  1800. 就算是狮子,也要防备苍蝇。

  1801. 如果一个人能将他的财富存在脑袋里,就没有人能将它偷走。

  1802. 用慈悲的心情去探照,用温柔的角度去取景,看待过往的视野,可以浮现生命宽阔的影像。

  1803. 要看清前方的目标,也要记取来时的路。未来与过去的线索,才会随时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1804. 我们航行在辽阔的人生大海中,理性是我们的罗盘,热情是疾风。

  1805. 除非能在原地建造出更好的成品,否则绝对不要拆毁任何东西。

  1806. 智慧在于认清要追求什么和不要追求什么。

  1807. 面对生命中所有严重的状况,有两种解决的方法非常管用,一是幽默,二是常识。

  1808. 有三种东西我们永远无法抓回来—一是时间,二是已做过的事,三是机会。

  1809. 成熟,不是因为「年龄」,而是因为「识见」。

  1810. 每个人都应设法使自己活得愈来愈「增值」。

  1811. 好问的人,只是作了五分钟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1812. 生活中某些单调是必要的。使万物能够多采多姿的,便是太阳单调地日升日落。

  1813. 所谓人生,就是对无法预测的新状况不断适应的过程。

  1814. 一个只有显赫袓先可吹嘘的人,就像马铃薯—最好的部分在地底下。

  1815. 在顺利的时候感恩,在挫折的时候安静。

  1816. 真正决定幸福与成败的关键是「智慧」!

  1817. 圆融是一种本领,既可避免树敌,又能言之有理。

  1818. 若能平心看待自己的失败,表示我们已不再害怕失败。学会自嘲是极其重要的。

  1819. 懂得因应事情发展结果的人,往往会得到更佳的结果。

  1820. 有呼有吸是生命的现象,有攻有守是成功的路径,有退有进是行事的方要。

  1821. 一位修行而开展「心」的人,就是一位实践佛法的人。

  1822. 一颗空了的心,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而是空无罪恶且充满了智慧。

  1823. 以忍辱行来对治我们的无明烦恼。

  1824. 假如你缺少智慧,那么即使是好事也会转坏。这坏从何而来?正是从我们的内心。

  1825. 依智慧而生活,是最伟大的生活。

  1826. 我们必须用对待蜂蜜的方式去对待欢乐,只能用手指尖去碰一碰,而不可以用一只手去拿,以免吃得厌腻。

  1827. 多数人的声音,并不能做为正义的标准。

  1828. 不是老而顽固,而是顽固而老。

  1829. 真正伟大的人,会使你觉得你也可以变得伟大。

  1830. 从智慧的土壤中,生出三片绿叶:一片「好的思想」、一片「好的语言」、一片「好的行为」。

  1831. 盲目地尊重不合时宜的传统,认同那些已经毫无意义的种种制度、习俗或法律规章乃至宗教仪式,将比不尊重传统者,造成更大的危害。

  1832. 善者是不善者的老师,不善者是善者的借镜。如果不善者不尊重善人…

《慧律禅师语录精华全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