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律禅師語錄精華全集▪P4

  ..續本文上一頁本身。

  378.若是用妄想心、錯誤的心來講經說法,一盲引衆盲,全軍覆沒。

  379.一個小漏洞,足以使巨輪沈沒。

  380.智者警覺死亡的威脅,愚者卻不敢面對而談它。

  381.聰明人不一定有智慧。聰明是分別心的産物,大智慧是永恒的真正自我。

  382.學佛法的最根本課題,是自我突破。

  383.迷而不知其迷,才是真迷。

  384.執著就是生命的絆腳石。

  385.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隱私,不念人舊惡。叁者可以養德,可以遠害。

  386.誇我們、贊美我們的,這都不是明師,會講我們、指正我們的才是善知識—有了他們,我們才會進步。

  387.煩惱來自不合理的欲望。

  388.生有美麗的羽毛,卻不一定是有益的鳥,擁有美麗的外表,不一定能帶來幸福與美好。

  389.不管擁有多大的財富,不如片刻安詳的內在。

  390.懷著宇宙的心,過活現象界每一分每一秒。

  391.你著境,你就有生死。

  392.處世無奇以率真爲本。

  393.已成人身,又作邪惡行,爲是比在鑲有珠寶的金器之中,存放惡臭嘔吐穢物的人,更加愚蠢。

  394.一切現象皆是我們的牢獄。

  395.我們要認知生是責任的開始,而死是任務的解除。

  396.一切相對你無礙,生死與你無關。

  397.世界上沒有一個永遠不被誹謗的人,也沒有一個永遠被贊歎的人。

  398.臨生有何喜?臨死有何懼?若悟空性法,無生亦無死。

  399.聞贊而不喜、聞謗而不憂,毀譽不動、內外一如,名出世間。

  400.順境不一定是好,逆境不一定是壞。

  401.禍福無門,唯人自招。

  402.欲爲天下奇異子,須曆人間萬裏程。

  403.不要無中生有,更不要醜化他人。

  404.爲善,雖一介寒士,人服其德;爲惡,雖位極人臣,人議其過。

  405.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不自滿者受益,不自是者博聞。

  40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分人之過,不分人之功。

  407.大地最卑賤,萬物依之而生。

  408.無事不要找事(麻煩)做,有事不要怕難做。

  409.人活著,唯一任務,就是淨化自己,發掘生命的唯一真實。

  410.世間一切都是暫借我所用,卻非我所有。

  411.與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實),不如去接受它,這叫認命。

  412.佛保佑那些肯幫助自己的人。

  413.記憶只是意識的殘影。切莫造成包袱。

  414.人生,是不斷與自己戰鬥的連續劇。

  415.妄想對是生命無謂的浪費。

  416.人有可能逃過法律製裁,卻不可能逃過因果業力。

  417.能學著不幹擾別人,他就能心無恐懼地和平生活。

  418.想到對岸去,就不能只沿著岸邊跑。

  419.心靈的窘困,是人生最可怕的貧窮。

  420.任勞易,任怨難。

  421.勸告別人時,若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那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的。

  422.內心能不受欲望的沖激與勾引,煩惱自然減少。

  423.福—來自一顆懂得布施的心。

  424.當別人真正需要你幫忙時,應當不吝地伸出你的手。

  425.不洗澡,再擦香水也不會香的。名聲、尊貴是來自品德和真才實學—有德自然香。

  426.佛法就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我」就是本性,天上天下,只有自己的清淨本性,可以作依靠,包括釋迦牟尼佛都不可以依靠的。

  427.佛法是一種解脫束縛的教育。

  428.要聽兩種人的話:一是有智慧的人,二是有經驗的人。

  429.智慧是生命的泉源。願望是生命的動力。行動是生命的展現。

  430.沒有大智慧的直觀,所說的客觀,也是一種主觀。

  431.一個人若不能夠塑造環境,就會被環境所塑造。

  432.真正的失敗,就是向環境屈服。

  433.人生的真理總是隱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434.直下承擔,我就是佛,我要發菩提心,但是無菩提心相,無相,爲菩提心。所以發菩提心,無菩提心可得,發而無發,無發而發,是名菩提心。

  435.甯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得罪君子,其爲怨淺;得罪小人,其爲禍深。

  436.智慧雖然無形,卻能豐富你的生命。

  437. 「身」爲苦之本,「我」爲罪之源。

  438.人隨處作得主,就會立處皆真。

  439.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則少悔。

  440.沒有誠意學習某件事的人是永遠教不會的。

  441.懂得與他人相處的人,能享受到生活之真正樂趣。

  442.與人相處之道在于—無限的容忍。

  443.如果你懂得關心你周遭的人事物,則也會得到同樣的友善回報。

  444.當你對自己誠實時,世界上沒有人能夠騙得了你。

  445.「禅」就是活在現前這一刹那,不前瞻亦不後顧。

  446.如果不懂禅,那就完全不懂淨土。

  447.美麗的花果,是由美好的種子産生的。

  448.沒有妄想,就是涅槃。

  449.陶器用泥和水和成,最後仍要歸于碎片。生命亦正如陶器,故知無常乃是人生的常理。

  450.智慧從內心深刻地體悟而得,聰明從知識的累積而得。

  451.艱困的環境使人成長、成熟,從艱困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更能體諒別人。

  452.時光滅處命光微,到眼繁華轉眼非。莫在險途貪五欲,彌陀日夜望汝歸。

  453.每個人與社會、國家,整個世界皆息息相關,因此,不應輕視自己的力量。

  454.將你的生命投資于別人身上時,你就不再只是一個人了。

  455.用「魔心」,你看什麼都不順眼。用「佛心」,你看什麼都順眼。

  456.把鹽叫成糖,鹽也不會變甜的。人不從內在改變自己,別人再多的贊美也是徒然。

  457.欲望永遠無法獲得滿足。因爲欲望的繁殖力太強。

  458.人睡著了,夢境就真實不虛;人不覺醒,世俗瑣事就成爲致命的葛藤。

  459.欺世瞞人都易,惟有蒙騙自己的良心最難。

  460.傷害別人,必受果報。

  461.用無住的心去爲一切善,就通通是本來面目的現前。

  462.不耕種哪有收獲呢?如果不懂得布施,將來就沒希望可言。

  463.當你請不起人家吃梨,就改請果汁;沒有果汁就沏茶,甚至于白開水。不然就供養以和顔悅色、洗耳恭聽。

  464.當你貧窮時,那就用身體去布施,如掃地、灑水、搬東西。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布施。

  465.人貴自立,自立必先能自強,勿依賴人,勿強求人,他人無論親疏,皆不可依賴。

  466.如堅固的岩石不爲風所搖動,賢人被誹謗或稱贊都不會動心。

  467.如木工調直木,弓師矯正箭直,造溝者疏導水,賢人調禦人心。

  468.聞惡,不可即嗔,恐爲讒夫泄忿;聞善,不可即親,恐惹奸人近身。

  469.人于橫逆來時,憤怒如火,忽一思及自己原有不是,不覺怒情躁氣,渙然冰消。

  470.責己者,可以成人之善;責人者,實以長己之惡。

  471.人並非生而貴,而是因其行爲而貴。

  472.內心充滿嫉妒或心中不坦白、言語不正的人,不能算是容貌端正之人。

  473.心如虛空,包容一切,方能遠離對立的觀念。

  474.指責旁人沒有教養的人,即表明其本身亦如是。

  475.暴怒、焦慮、淫欲、仇怨、嫉妒等,都是苦的泉源。

  476.貪求,是最嚴重的貧窮。

  477.保任,就是悟後保持妙用現前。

  478.猛獸不可畏,惡友不可不畏。因猛獸只破身,而惡友則破心。

  479.古雲:「世間欲免刀兵劫,除非衆生不殺生。」

  480.百歲光陰能幾何?勸君及早念彌陀。莫貪五濁娑婆界,極樂蓮邦殊勝多。

  481.奉勸諸賢及早修,光陰似箭去難留,寒來暑往催人老,不覺青絲成白頭。

  482.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將名利挂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483.血肉淋淋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難伸,設身處地扪心想,誰肯將刀割自身。勸君遠離殺生業,切莫殺生招惡業。

  484.生前枉費心千萬,死後空持手一只。

  榮華終是叁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

  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時都爲別人忙。

  黃金不是千年業,紅日能消兩鬓霜。

  世事由來多缺陷,幻軀焉得免無常。

  一家飽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冤。

  485.皇上爲一國之君,但是雙腳所站立的,也不過尺寸之地而已。

  486.「遠離罪惡」的味,「寂靜」的味,「法悅」的味,嘗到此味的人,並無恐怖。

  487.如鐵之鏽,生自鐵而腐蝕鐵,惡出自人而侵蝕人。

  488.當死亡來臨時,你所面對的,是一生所造邪惡的負擔。

  489.凡事心存和樂,而不厭煩暴躁。

  凡事心懷感恩,而不自贊己功。

  凡事心存慈愍,而不幸災樂禍。

  凡事心存法喜,而不貪戀物欲。

  490.對已成事實的事情,不必勉強挽留,一顆腐爛的果子,即使你摘得到,吃到嘴中也是臭味。

  491.君子慎獨,惡小莫爲,閻王雖酷,也不收無惡之人。

  492.內心的煩惱,必須由心地去解決,別人一點也幫不上忙的。

  493.人情變化無常,世路崎岖不平,以出世的心,面對入世的事,才能解脫自在。

  494.體悟每天都是生命最好的一刻,才能算是了解人生的人。

  495.布施時心不恭敬,猶如在沙漠上種植谷物,得不到豐碩的果實。

  496.世間無常,諸行非久,雖在世間常離世間,暫住世間地,不染世間情。

  497.世間的快樂皆有其負擔,唯有從內心超越愛恨,揚棄得失的觀念而獲得快樂。這種快樂是沒有負擔的。

  498.如果內心失去了安詳,生命就失去了源頭活水。

  499.嗜欲正濃時,能斬斷,怒氣正盛時,能按捺,此皆學問得力處。

  500.一時的快樂,也許會造成長久的痛苦,小心行事。

  501.忍之爲德,乃持戒苦行所不能及。

  502.心之分別,能引諸業,聰明不能敵業力,富貴豈可免輪回。

  503.金製的馬鞍,並不能使劣馬變爲駿馬。

  504.菩薩見他人得利,不生忌心,常生歡喜,如是己亦得樂。…

《慧律禅師語錄精華全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