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如果說法者能夠放下他所講的法,或者說,我們言談當中放下,不要執著他所說的這個語
言,
【而盡日言是道;】
就是整天所說的這個是道,統統是道,因爲語言就是空,語言就是實相,所以而盡日言是道。他整天就是說,他
還是悟道。所以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諸佛世尊就是清淨覺悟的心,那麼一切語言無非佛法,爲什麼呢?如果你
在說一切的語言,統統放下那一份執著,你就算整日說話,整天都在道中。但是
【若能有其所言,】
「有」就是執著。如果你覺得:哎呀!我有最大的智慧了,我程度最好了,我比別人強得太多了!若能去執著,
「能」就是會去執著。你執著你所說的話,怎麼樣?就算當你停止的時候,你整天沈默,
【即終日默而非道。】
「默」就是不講話,你就是整日不講話,也不是一個有道的人。
【是故如來言不乘默,默不乘言,】
把筆拿起來,「不」的底下加:一定,「乘」的右邊寫一個:勝。是故如來,那麼所以說如來,什麼是佛呢?
什麼是諸佛世尊呢?諸佛世尊開示我們,他怎麼開示呢?言不乘默,「乘」就是殊勝的「勝」。你講話的人,
並不一定勝過沈默的人,沈默的人,也並不一定勝過講話的人。但看你那一念的功夫。
【言不離默;】
言是動態,默是靜態,動態不離靜態。
【悟此言默者,】
了解這個言語,就是文字相音聲的刹那緣起相,當下就是靜。悟就是如果你覺悟所有的言說,當下就是默,就
是靜態,
【皆在叁昧。】
就是在叁昧當中。
【若知時而言,言亦解脫;】
「知時」這兩個字,要解釋得恰到好處,那很難!但是依我們所了解的,要解釋到比較恰到好處的意思,這個
「知時」就是見性,也就是透視人生宇宙的真理的時候,那個時候來講話,所有的講話都解脫。
【若不知時而默,默亦系縛。】
如果我們把它改成「見性」,那更直接了當。若見性而言,言也解脫,若不見性而默,默也是束縛。如果一個
人見性,他每天都一直在說話,所有的語言,他統統解脫。但是如果不見性:「知」就是見性。如果不見性,
就是你每天保持沈默,不說話,這個沈默,它也是束縛。爲什麼?無明嘛,綁得你死死的嘛!是起心動念的問
題,不是表面化的,外在形相的問題。
【是故言若離相,】
中間加:一切,如果你在講話的時候,能離一切相,
【言亦名解脫;默若著相,】
說話亦名解脫。你沈默的時候,心中裏面在打這個執著的妄想,也就是著相,
【默即是系縛。】
沈默也是執著。
【夫文字者,本性解脫。文字不能就系縛,系縛自本來未就文字。】
這個「本」劃X,「來」保留著。這個「未」劃X,就是「系縛自來就文字」。師父解釋一下,文字不能就解脫,
意思就是,所以這個文字不會依附在這個解脫,但是如果心不著于文字相,這個系縛當然就會附著在這個文字
上。系縛自來就,這個「就」就是附著于,附著于文字。再講一遍,文字不能就系縛,就是文字本身,它並沒
有叫你去捆綁它,文字沒有依附在束縛,那是念頭的問題。如果你的念頭執著于文字,那麼這個系縛就來自于
附于文字上,看什麼文字,執著于什麼文字,看人家寫一篇文章來罵一罵,他受不了了,發瘋了。被口誅筆伐
就發瘋了!
【法無高下,若見高下即非法也。】
法本來就是沒有所謂的高跟下的。如果一個人見一切的高下,就不是平等法。不是平等法就不是佛法,那就非
法了。這跟下面講到的「是法」,也就是正法,剛好顛倒。
【非法爲筏,】
非法比喻成筏,「筏」就是竹筏,就是運載工具。
【是法爲人筏者。】
那麼是法,就是所謂的對非法來說的,這個是法就是所謂的人筏,人筏就是人駕著,人可以控製這個船,這個
竹筏。非法就像竹筏上面沒有人,是法就是人可以控製這個竹筏。簡單講就是,他心中充滿著法,法附著于人,
隨這個開悟的人運用。所以若見高下,不平等,那就成了非法。非法就如同竹筏。那麼是法,就像是人控製了
這一艘船。
【人乘其筏者,即得渡于非法,】
如果一個人心中,擁有一切的空性的思想,就算是非法,他也如如不動。就控製了這個筏,乘著這個筏,就得
渡于非法。
【則是法也。】
所以非法也是法。簡單講,就是悟跟不悟的問題。因此師父以前講過,一個大悟、大徹大悟的人,你講是也解
脫、講非也解脫。講這個也對、講那個也對。何以故?他從自性展露出來,統統是無是無非的平等性,統統解
脫!但是一個沒有悟道的人,你講是,那也不解脫,你講非也不解脫。講善也不解脫,講惡也不解脫。何以故?
不明了法。每一個是,執著于是,每一個非,執著于非。所以是非成于非法。悟跟不悟就是差這個。底下,
【若世俗言,】
就站在一個世間人的角度來說,
【即有男女貴賤;以道言之,】
就有男女貴賤。對于已修到大悟的人,根本就是空性,
【即無男女貴賤。】
就沒有男女貴賤這個外在的相。所以在這個經典裏面說,
【以是天女悟道,不變女形;】
天女悟道,也不必要改變這個女形嘛。悟不關外在的形相嘛!
【車匿解真,甯移賤稱乎。】
這個「甯」字就是豈能。怎麼會改變他的下賤的稱呼呢?也不需要去改變他嘛!我簡單講一下,這個車匿是六群
比丘之一,他是淨飯王的仆役,他本來是皇宮裏面的一個傭人,就是我們講的奴仆。那麼這個悉達多太子,就是
釋迦牟尼佛,初出家的時候,他是給太子駕馬的人。因爲太子的意志很堅定,不回去,因此就持這個太子所剃脫
的頭發、寶冠和明珠回宮。佛成道以後,就隨佛出家。但是這個車匿,這個人很糟糕,惡口,口無遮攔,惡口的
性不改。並且很傲慢,犯罪他也不忏悔。其他的比丘拿他沒辦法,大家都稱他:惡口車匿,惡性車匿。因爲六群
比丘很壞,壞到極點,大家都拿他沒辦法了,佛陀要入涅槃的時候,阿難就請示佛陀:如何跟車匿等惡行的比丘
相處呢?釋迦牟尼佛就說:當我滅度以後,他們如果不順從威儀,不順從我們的教誡,我們就設這個羯磨,命令
一切比丘都不要跟他講話,也不要跟他往返,討教任何的佛法。簡單講就是一個廢人。譬如說你在這個僧團作羯
磨以後,那你麻煩大了!僧團內不會有人跟你講話。這對世間人來說,是很嚴重的事。在世間人來講,大家都不
跟他講話,也不跟他討論佛法,也不跟他討論什麼,對立就會變成孤立,就是這個道理。很容易的道理。你一個
人做人不能做得太絕,會斷自己的後路。所以我們要留一條生路給人家走,就是等于留一條路給自己走,一樣的
道理。所以說,佛入涅槃以後,弟子就依法治之,在僧團裏面就開這個僧團的羯磨,從此以後,就不跟車匿講話,
來的時候,大家不講話,也不打交道,也不請他吃飯,什麼事都不打招呼。這個車匿發現這樣不對,這樣下去,
他會死掉,因爲沒有朋友了。這個修養也不容易,沒有朋友、沒有兄弟、沒有姐妹,統統沒人理他,只剩自己孤
單單一個。做人要做到這樣,也很不簡單。一個人做到這樣子,沒有人理他,這個是多嚴重的事情!後來這個車
匿也很不得了,後來他就隨阿難學道,再一次拜阿難爲師,佛入涅槃以後,他就拜阿難爲師,阿難就一直教導他,
後來他證得阿羅漢果。你看!佛在世時,那個證阿羅漢果,簡直跟吃飯一樣。我們現在一個惡性的人,你要改變
他,弄十年你都沒辦法,二十年你也沒有辦法,你要准備開他僧羯磨,他明天包裹就弄好了。今天僧團集合,明
天作僧羯磨,要給惡性比丘忏悔。師父就說了:把他請下來!師父!他已經走了!人都不見了,他不會給你作僧
羯磨,他包裹就弄好了。所以我們現在爲什麼不能成道、不能解脫?就是因爲不聽師父的勸告,也不聽僧團的羯
磨,不聽同參道友的勸告,執著自己的看法,然後堅持自己的無知,那你莫可奈何!底下,
【此蓋非男女貴賤,皆由一相也。】
一相就是空,一相就是絕對。在旁邊寫個:絕對平等的意思。一相是什麼?就是實相。都是因爲絕對平等的。這
一相是指理哦,它不是指事相哦,皆由理,空性的理顯現。
【天女于十二年中,求女相了不可得,即知于十二年中,求男相亦不可得。十二年者,即十二入是也。】
【離心無佛,離佛無心;亦如離水無冰,亦如離冰無水。】
冰融化了就是水,水凝固了就是冰。冰就是水,水就是冰,溫度不一樣而已。
【凡言離心者,非是遠離于心,】
凡言後面加兩個字:「無佛」。一般人所說的離心無佛者,並不是說遠離這顆心。意思就是說,這個心的作用沒
有關系,
【但使不著心相。】
只要不執著于心相。心相就是意識形態,就是妄想。想相爲塵,納想爲垢。不要想相,因爲外在的相,都是緣起
的東西,不實在的東西。師父剛剛一開始就說:譬如你看到一個俊男,或者看到一個美女,看到一堆的金錢,或
者看到一堆的黃金,就起貪著習性,就著習性的想:黃金、黃金......到晚上做夢的時候,還撿到錢,黃金多得
搬不完,醒過來什麼都沒有。所以你只要不著于心相,黃金放著,你不要去執著它,來了用了就隨緣。
【經雲:不見相,名爲見佛。】
不見就是不著。如果你不著于這個相,你就是真正的見到佛了。
【即是離心相也。】
我們的心就一直拼命的執著這個妄想,所以不能成就。
【離佛無心者;】
意思就是說,
【言佛從心出,心能生佛。然佛從心生,】
【而心未嘗生于佛。】
把這句話劃掉,改成:而佛未嘗生心。「嘗」就是曾經。佛從來不動念的。
第42頁(新版第52頁第1行)
【亦如魚生于水,】
魚存在在這個水中,
【水不生魚。】
只有水,它怎麼能夠生魚呢?這個魚就比喻作佛。意思就是:亦如魚必須生存在水中,如果你要找到佛道,必須
不能離開煩惱。水不生于魚,如果你一直每天在煩惱,那麼當然就不能成佛了。所以一…
《達磨大師血脈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