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津」就是渡口。水陸交通必經的要道。
【知門戶者,豈慮難成?】
「成」改成「入」。如果你知道哪裏是門戶,你就能夠進去。豈慮,哪裏去煩惱很難進入呢?
【知關津者,何憂不達?】
「達」就是通。你知道關卡和渡口在哪裏,何憂不達呢?如果我們要到旗津去,那要先去渡船口啊,如果你不知道渡船
口在哪裏,就沒有辦法了。
【竊見今時淺識,】
我私下看到現在的人很膚淺,根本不了解佛法,
【唯知事相爲功,】
拼命在外相上用功,在外相拼命打轉。禮拜啦,念佛啦,心卻完全不悟理,這個心完全不了解佛法是什麼,亂修行,亂
修一通,結果耗費了十年、二十年,煩惱依然故我,人我見還是那麼大,世間不大,我相最大。
【廣費財寶,多傷水陸,妄營像塔,虛促人夫,】
「促」改成「役」。虛役人夫,平白的勞役人力,浪費人力。見性法門才是真正重要,你見了性,你懂得了這顆心,那
你怎麼念佛都成。你見性了,修密宗,修密宗成。你見性了,你持戒,持戒成。你見性,你修禅,修禅成。你修華嚴,
華嚴成。你修天臺,天臺一定成就。如果你不見性,你修什麼都不成。意識心,分別心,煩惱心,你怎麼能夠成就呢?
你就是領衆來念佛,你一樣不能成就。何以故?你本身沒降服故,你怎麼度衆生呢?釋迦牟尼佛說:我佛法中,有一件
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先降服自己的心。你不先降服自己的心,你去領衆,你一樣不能解脫。你不以以爲那個叫做功德,
你自己都搞不清楚功德是什麼,功德來自于自性,功德來自于一顆清淨的心。沒有顛倒的心叫做功德。所以發心爲衆生
幫忙固然很好,但是降服自己的心更是重要。你不能自利,焉能利他?你自己都不懂心性,你怎麼度衆生呢?說法就會偏,沒有依據嘛,你無明還在嘛,分別心、意識心還在,你怎麼說法?你所有的法,都不與自性相應。所以慢慢來,要悟了才有辦法。
68頁第一行 (新版84頁最後1行)
【積木疊泥,】
因爲我們建道場,要積木、要疊泥,
【圖青畫綠,】
要雕梁畫棟,
【傾心盡力,】
大家都很累,
【損己迷它;未解慚愧,何曾覺知。】
「知」改成「悟」。何曾覺悟啊?以爲建道場,功德就很大了,然後拼命建道場,結果怎麼樣?沒有人才。師傅就曾經
講過了,佛教不是沒有道場,是沒有人才。佛教現在的道場多得不得了。一間道場那麼大,住兩個人。所以東部那個地
方,宜蘭那個地方,聽說有一個道場很大,裏面幾個人?一個師傅,老法師。惠律法師,你想不想接啊?我說:好,那你問老和尚看看嘛。所以說,我們不要忙著建道場,要先栽培僧才,道場是其次的。有道才有場嘛,你沒有道哪裏有場呢?場是排在後面的嘛,道先嘛。有道何怕無場,有場不見得有道。世尊!斯理是否?善哉!善哉!本來就是如此,你有道,你哪裏怕沒有場地可以修行。你有場的,不一定有道啦。所以說:道場、道場,道排在前面。
【經雲:十方國土,皆如虛空,叁界虛幻,唯是一心作。若不得定,不見一切境界者,亦不須怪。】
【但于行住坐臥中,常了然守本真心,】
這個要劃起來,什麼是修行?並不一定要打坐。打坐,好!是很好,方便,也可以,一天有空坐著,打坐就不攀緣嘛,攝心的
方便,初學佛法應當這樣,多多打坐,多多使外緣止息。記住!行住坐臥常了然,清清楚楚叫做了然。守本真心,一定要很清
楚的觀照這一顆心,讓它沒有起心跟動念、分別跟執著。
【會是妄念不生,】
「會是」就是正是。
【我所心滅。一切萬法不出自心,所以諸佛廣說,如許多言教譬喻者,只爲衆生行行不同,】
「行行」就是種種的造作。
【遂使教門差別。】
因爲有方便,它就有種種的差別,其實都是一心嘛。爲什麼說,禅跟淨土到最後,都是究竟義、平等呢?禅下手就是因地心、
就是平等心、就是見性的心。那麼淨土一下手,也是平等,因爲阿彌陀佛那是平等,極樂世界是因爲法身平等心顯現出來的一
個清淨的國土,那當然就是果地的覺悟,才有這個果報清淨的極樂世界淨土!所以我們觀照禅的這一顆見性的這一顆心,到究
竟的,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清淨的這個果報身,或者是正依二報,就是實報莊嚴土,那都是一樣的。爲什麼一樣?禅的究竟,
見法身,淨土的究竟,它見法身,淨土的究竟見法身,反映出來的、顯現出來的,就是實報莊嚴土。在理來講,是法身清淨平
等,在相來講的話,在事來講,它是實報莊嚴土。那你有實報莊嚴土,你當然一定要悟到平等的法性身,才能夠建立正依二報。
所以禅跟淨土根本都是一樣的東西,沒有什麼兩樣的。如果把淨土的法門,認爲是跟上帝來接引,信上帝得永生的思想一樣,
我想這個是有差距的,我想這是不能夠徹底了解究竟義,才會作如是說,了解了究竟義,就不可能會這樣說的。所以我們念阿
彌陀佛,他就是平等法身,爲什麼?報身怎麼能夠離開法身?你禅,單刀直入的,見性平等的法身,他也是一樣,禅是從無相
下手,無相也是究竟義。淨土是從有相下手,「有」到最後,它于性是畢竟空寂的,所以沒什麼兩樣的,禅就是淨土,禅不能
離開淨土,淨土就是禅。
【其實八萬四千法門,叁乘八道位體,】
「八道」就是八正道。
【七十二賢行宗,】
「賢行」就是威儀。依照這八個正道,正思維、正見、正精進、正命等等,去修行,一定成就道業。在身來講的話,要七十二
個威儀。比如說有事師法,如何侍奉自己的師傅,或者是白師法,對師傅應該怎麼講話。真正修學佛道的人,跟師傅講話都是
跪著說的,全部都是跪著說的,沒有人敢坐著,跟師傅平起平坐的,這是真正的禮敬叁寶。在臺灣、中國是大乘法,比較不重
視這個,你到泰國去看,那都是按部就班來的,要跟師傅講話,他的頭一定不敢超過師傅。比如說,我坐的椅子比較矮一點,
他要通過師傅前面的時候,他不敢擡頭的,他一定頭低低的趕快走過去,表示我很恭敬師傅。大乘佛法不一樣了,沒有這種教
化,也沒有這種教育。他們跟師傅講話,一定跪著合掌,禀白,跪著講話,沒有人敢坐著跟師傅講話的,這是真正的法。但是
如果你現在這樣子的話,可能很麻煩!所以說每一個地方、區域,有一點不同。他肯學佛已經不錯了,這麼恭敬叁寶,當然是
對他好,對他本人好。可是可能一下子不能適應,因爲我們畢竟不是佛教國家嘛!泰國創國到今天八百多年,它一直都是佛教
國家。入衆法等,總共七十二種威儀。所以說八正道的位體,七十二個威儀,
【莫過自心是本也。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煉;】
就是要磨掉習氣,磨煉就是鍛煉。
【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
莫住,就是一切法無所住,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一切法不可得、不可住,不能動一個念頭,去執著什麼東西,那麼就是自見
佛性。
【于念念中,常供養十方恒沙諸佛。十二部經,念念常轉。若了此心源者一切心義自現,】
「義」就是法。如果你了解清淨的本性,那麼一切的心法自然顯現。所以見性的人就等于看完叁藏十二部經典,大徹大悟的人
不關文字的。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他見性以後,他流露出來的法無量無邊,這個都是從自性流露出來的方便教化。所以說:
若了此心源者一切心義自現。如果還沒有見性,勸勸大家,還是不要離開善知識。我不曉得你們見性了沒有,見性的舉手,還
沒有什麼消息。有的菩薩來跟我講:師傅!我都聽不懂,直不知道以後會怎麼死?我說:沒氣就死了嘛。沒有關系,慢慢來。
聽不懂就念佛、念佛。所以這一次不用臺語講,全部用國語講。
【一切願具足一切行滿,】
「滿」就是圓滿。
【一切皆辦,不受後有。會是妄念不生,我所心滅,】
「會」是正的意思。正是妄念不生,我所心滅。
【舍此身已,定得無生,】
就進入了方便有余土,功夫高的,進入了實報莊嚴土。因爲方便有余土就具足法身,實報莊嚴土也是有法身,就是凡聖同居土,
也不離法身,四土是同一土,叁身四土都是一顆心嘛!定得無生,
【不可思議。努力莫造作,】
莫造後面加兩個字:莫造「虛妄」之作。就是莫虛妄的去造作的意思。
【如此真實不妄語,難可得聞,】
這樣的真實見性,不妄語的法門,是難可得聞的。所以說祖師慈悲,一代傳一代,弘揚見性法門,難可得聞。
【聞而能行者,】
聽了這個見性法,又可以真正的付諸行動,
【恒沙衆中,莫過有一。】
所以在這個世界、宇宙當中,要找一個見性的人,難如登天!
【行而能道到者,】
就是見性以後,再繼續把習氣磨掉,到成佛,
【億萬劫中,希有一人。】
那就是佛了。像六祖,那是億萬人中,找不到一個的,中國就出這麼一個六祖。
【好好自安自靜,】
意思就是很誠懇的勸告你:自安自靜。
【善調諸根,就視心源,】
「就」就是好好的從事。「視」不是看的意思,是指觀察。好好的從事這個觀察心地的功夫,要好好的在這裏下手。
【恒令照燎清淨,】
「照燎」就是覺照明了。
【勿令無記心生。】
無記心雖非善非惡,但是是一種愚癡。無記就是愚癡相,佛性不是這樣,佛性是靈靈覺覺的。
【問曰:何名無記?答曰:諸攝心人爲緣外境粗心小息,】
一切的修行人要攝心啊,這些攝心的人,以前攀緣外境,但是現在收斂回來了。「攝」就是把心攝回來。「小息」就是稍微
有一點止息了。這個粗糙的心,有一點停止不攀緣了。
【內煉真心;】
他是想要開始修行,從內在開始鍛煉自己的身心,但是呢,
【心未清淨時,于行住坐臥中,恒懲意看心,】
這裏要注意聽!「恒」就是常常。「懲」用現在的語言來講,就是苦苦的。意思就是這個心常常苦苦的用心去看另外那個心,
就麻煩了!他還是沒有斷,微細的心還是沒有辦法斷。這個「懲」字本來的意思是,專注地、然後定的意思。這…
《達磨大師血脈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