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道相應,沒有辦法,莫執一法,一法都不可以執,讓心中了了見、無所見,歇即是菩
提。
【息業養神,】
「息業」就是停止造作,「養神」就是靜養這個心的念力。
【余習亦盡。】
這個習性也慢慢就會消滅。所以師父一直重複告訴你,如果你要追求佛法,是不是啊?親近善知識嘛!那麼
你如果一天到晚往外打轉的話,習性愈來愈重。結交要結交同參道友、學佛的人,不要結交那一些狐群狗黨,
阿狗阿貓的,是不是啊?那個不能夠斷習氣,反而增長習性。
【自然明白,不假用功。外道不會佛意,】
外道,心外求法的外道,不能體會佛的用意,
【用功最多,】
每天都拼,拼命的在用功,用功最多。
【違背聖意,終日驅驅念佛、轉經,】
「驅驅」就是辛苦的奔馳。意思就是我們不了解自性,卻在執著裏面拼命的打轉,終日驅驅念佛、轉經,每
天都很辛苦的一直念佛,一直讀這一本經,讀那一本經,結果呢?
【昏于神性,】
結果對于我們的,「神」就是不可思議,「性」就是妙性。對于不可思議的妙性卻昏迷,也就是對本性卻昏
昏迷迷的,那當然就
【不免輪回。】
所以我們每天在念佛、讀經,我們還是要用本性去用功,那麼否則你昏迷于這個神妙的自性,怎麼樣?你還
是不免輪回。
【佛是閒人,】
這個「閒」通那個清閑的「閑」字,兩個字是相通的。佛是無事嘛,萬事休,佛是等閑人,沒什麼事,
【何用驅驅廣求名利,後時何用?】
後時就是說你求得了名利,後時,你將來死的時候,這個叫做後時,「後時」是指死後的意思。你死後有什
麼用啊?沒有用啊!你得了幾億、幾千萬,你得了很多很多了,夠用就可以了。不拿來做善,你做什麼呢?
所以說你廣求名利,你死後,那些名利做什麼?沒有用得啦!所以不要太疲勞,也不要太忙碌。
【但不見性人,】
只要不見性的人,
【讀經、念佛,長學精進,六時行道,長坐不臥,】
就算你這麼精進,
【廣學多聞,以爲佛法,】
認爲這個就是佛法,這真糟糕!
【此等衆生,盡是謗佛法人。】
不解佛的平等空性的絕對存在的涅槃性,不了解!
【前佛後佛,只言見性。】
所以我們說:見性成佛。只有見性,他才可以成佛。不見性,拼死命的在那邊修,那還是執著之法。
【諸行無常,若不見性,妄言我得阿耨菩提,此是大罪人。】
一切法不可得,諸行無常,如果你沒有見到平等空性的自性,如果說你已經得到了阿耨菩提,這是大罪人。
像現在很多人都自稱爲是佛,什麼活佛啦,有男的活佛,還有女的活佛,是不是啊?這隨隨便便都可以命一
個活佛的名詞來,這是大罪人。真正修行人不搞這個的啦!所以有的人稱我:惠律大師。我馬上就跟他修正
一下:我是不大也不小,稱法師我就很慚愧了,不要稱那個「大師」。哎喲!這個不夠資格,是不是啊?不
夠資格,馬上就跟他修正一下。榮耀也是無常,是不是啊?用這麼大的這個皇冠戴上去,會得大頭症的。我
是不夠資格,別的法師是夠資格,我是不夠資格。什麼大師?稱法師就很慚愧了,所以不要搞這個名堂,我
們老老實實的,穩紮穩打的。所以不能亂稱自己是得菩提了,這是大罪人。
【十大弟子,阿難多聞中得第一,】
在《楞嚴經》裏面,阿難得多聞第一。
【于佛無識,】
對佛也不認識,爲什麼?七處征心,都找不到本來的面目嘛!
【只學多聞,】
這就是多聞,經典聽了那麼多,對本來清淨的佛性、如來藏心不了解嘛,是不是啊?《楞嚴經》講空如來藏、
不空如來藏、空不空如來藏,他對這個如來藏完全不了解,是不是啊?所以廣學多聞有什麼用呢?到最後不
是落入生死,不然是什麼呢?所以修行是真正的功夫,不是在文字裏面打轉的。
【二乘外道皆無識佛,】
都不認識佛,「識數」就是心意屢次地這麼想。
【識數修證,墮在因果中。】
哎呀!我要好好修行!識數這個「數」就是一次又一次,識數就是心意,「識」就是心意。識數就是內心裏
面這樣一次又一次的想:我要用功、我要修證......不曉得這一個念頭,就墮入生滅的因果法裏面。佛是無
修無證的人,是不是?如果你講的是:我要放下、我要放下。這個也是生滅。連放下那個觀念,統統不執著,
就真的放下了。墮在因果中嘛!
【是衆生業報,不免生死,】
因爲他患了無窮的過患嘛,動一個念頭想要去修行,這一念就不對,動一個念頭想要精進,這個念頭又不對,
是不是?這個統統有執,對立的能所不亡的東西,這個只是世間人。
【遠背佛意,即是謗佛衆生,】
謗佛之衆生。
【殺卻無罪過。】
把他殺掉、除掉他,沒有什麼罪過的。當然這是指比較重的話,意思就是那一些人沒有什麼用,你宰掉他也
沒有什麼關系。當然達摩大師的意思就是這些人是嚴重到你把他殺死都沒有罪過。意思就是說,不懂清淨自
性的人,是沒有什麼用啊。
【經雲:】
經典就這麼說:
【闡提人不生信心,殺卻無罪過。】
這個「欲」劃掉,就是前面講過的,那個「卻」字才對,不是這個「欲」。殺卻無罪過,這個「欲」是錯的,
這個字是打錯的,殺卻無罪過。
【若有信心,此人是佛位人。】
如果有信心,這個人就是佛位的人。
【若不見性,即不用取次謗他良善,】
「不用」就是不可以,「取次」就是任意。不可以隨隨便便的誹謗別人,你不見性,你怎麼知道是聖是凡、
是對是錯、是善是惡?師父已經一再重複的教導諸位,除非你對一件事情徹底的看到、聽到,也有所真正的
證據,乃至于說,就是你親眼看到都不一定准,因爲你不見性,你搞不清是對是錯的。這裏就講得最透徹,
如果你是一個沒有見性的人,你千萬不用取次,也就是不可以任意的誹謗良善之人,多看衆生的優點。或者
你隨隨便便的去誹謗,造這個是非、恩怨,
【自賺無益。】
自賺,這個「賺」就是欺騙,或者是自誤,也可以說是耽誤的「誤」。自誤無益,你自己誤了自己嘛,你誹
謗別人,你得到什麼好處?沒有!一點好處都沒有,你有什麼好處呢?你讓別人痛苦,有什麼好處?沒有什
麼好處的。自誤,自己欺騙自己,沒有什麼益處的。
【善惡曆然,】
善惡清清楚楚的,善惡自有定奪,
【因果分明。】
用不著你開口,用不著你去攻擊、傷害,他自然要負這個因果嘛!
【天堂地獄,只在眼前,】
加四個字:一念之間。天堂地獄,只在眼前一念之間。就是動念這個問題,很重要的!平常你動的善念,自自
然然就往善了,你動了惡念,自然就往惡道去了,這不需要人家把你推進去,你自己就跑去了。
【愚人不信,】
現前一念,
【現墮黑暗地獄中,亦不覺不知,】
爲什麼呢?
【只緣業重故,】
諸位!這個業重的解釋,就是說無明。無明重,也就是執著重,或者是說感性很強、感性很強,沒有用理性、
智慧在做事情。只緣業重,我們常常講說:女人業障很重。爲什麼?她情執很重,就是業障很重。
【所以不信。譬如無目人,】
爲什麼不相信呢?因爲沒有眼睛的人,
【不信道有光明,】
他不相信說有這個光明的佛道,有這個光明之道。
【縱向伊說】
「伊」就是他。就算向他說:我們可以見性成佛。
【亦不信,】
他也不信。
【只緣盲故,憑何辨得日光?】
一個眼睛瞎的人,這麼可以了解日光的強弱呢?
【愚人亦複如是。】
一個愚癡的人,也是這樣子。
【現今墮畜生雜類,誕在貧窮下賤,】
「誕」就是生,生在貧窮下賤。
【求生不得,求死不得。】
爲什麼講求生不得?生,生得很痛苦,一天煩惱、鬥爭,無量無邊。沒辦法解決就自殺,跳樓自殺。求死不
得,死也死得很痛苦。求死也不得,貧病交織,想死也死不了。
【雖受是苦,直問著,亦言:我今快樂,】
「直」就是你突然直接的問他說:你現在活得怎麼樣?我很快樂啊、我很快樂啊!
【不異天堂。】
爲什麼?無知到極點,不曉得現在的苦,一直說:我很快樂啊!
【故知一切衆生,生處爲樂,亦不覺不知。】
一切衆生都認爲他自己現在很快樂,其實是苦得不得了。善知識要救他,他還是不給善知識救度,你有什麼
辦法呢?所以故知一切衆生,生處爲樂,他是生在那個地方,他不覺得苦啊。就像廁所的臭蟲一樣,它每天
在吃這個大便,它不以爲臭,如蠅逐臭。我們生在這個地方,自以爲樂。所以說在我們出家人看來,結婚這
個是很辛苦的路線,可是有的人,他結婚他很樂的,樂不可支。沒有結婚,他還拼命的沖進去呢!結婚以後
孩子一抱,逗著小孩子玩就很高興,什麼含饴弄孫啦,是不是啊?就是這樣子,他很快樂。在我們看來,這
很累的啊,這個是很辛苦的啊,他覺得很快樂,沒什麼。回來的時候,男孩子嘛,回來的時候,很遠的就聽
人喊:老公!他就覺得:太好了、太好了!他也很遠的就說:老婆!我的心肝寶貝!回來就很樂,樂了以後
又吵架,吵架以後,又繼續生孩子,生孩子以後又繼續上班,回來又吵架,都是這樣子啦。兩個人吵一吵,
然後一起去吃館子,感情又恢複了,明天繼續上班。吵一吵後來以後,老婆就說:不要生氣嘛!好啦!又撒
了一個嬌,又沒事了。就是這樣子,在爭執、沖突當中,意見看法不同。所以說:婚姻是一場鬧劇,所以我
們覺得那是苦的。所以說角度不一樣,我們覺得那個是很辛苦的一條路線,是不是?所以結婚的人,他也
不覺不知,也不知道這個叫做苦。聽到佛法他才體會到:實在沒有錯,真的很痛苦!他才會感覺。
【如斯惡人,只緣業障重故,所以不能發信心者,不自由它也。】
這個「它」改成你我他的「他」。不自由他也,那當然就是他了。
【若見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須發,】
如果我們了解心就是佛,像維摩诘居士一樣,入不二法門,那你需要剃除須發嗎?
【白衣亦是佛。】
那倒是真的,白衣也是佛。只…
《達磨大師血脈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