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達磨大師血脈論▪P71

  ..續本文上一頁他說:寂滅是菩提,那麼除諸相故,那就完了!就連這個相都把它破除掉,那以爲是說,

  把這個相用一種執著,再把它突破,那就錯誤。「滅」就是離的意思。

  【佛者覺也,】

  佛是什麼?他是覺悟的人。

  【人有覺心,得菩提道,故名爲佛。經雲: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是知有相,是無相之相。不可以眼見,唯可以智知。】

  這一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是知」就是所以。所以我們知道,凡所有的相,這些相是無相之相,無相的旁邊寫

  :空性。是建立在空性的思想上的相,而不是真正的有相,要這樣子解釋才正確。是知有相,是空性建立的有

  相,而對這個有相,必須去透視它,由透過空性去透視它,那就知道,這個是無實性的東西。所以我們知道這

  些有相,是建立在空性的無相的這個有相,而不是真的有一個相。這個無相,不可以眼見,唯可以智知,就是

  唯可以般若智知。不能用眼睛去看,只有用大智慧去透視它。

  【若聞此法者,生一念信心,】

  生什麼信心呢?生一念信心,底下加八個字:常自寂滅,本來清淨。

  【此人以發大乘超叁界。】

  那麼這個人就發了大乘的心,一下子就可以超越叁界。

  【叁界者:貪嗔癡是。】

  這貪嗔癡,這樣講不是很清楚,如果加叁個字就更清楚了。什麼叫叁界?就是貪界、嗔恨界、愚癡的界。只要

  你貪著,這就是叁界內的束縛。嗔恨,只要是嗔,包括嫉妒、恨、不滿、討厭,統統嗔!癡,不明事理,屬于

  癡界。貪、嗔、癡就是叁界。這叁界也可以解釋作六道輪回,但是六道輪回的構成,就是貪、嗔、癡這叁界。

  但是如果你能夠

  【返貪嗔癡爲戒定慧,即名超叁界。然貪嗔癡亦無實性,但據衆生而言矣。】

  「據」就是根據。這只是根據衆生的角度,才說有貪嗔癡。諸佛菩薩根本沒有這個。爲什麼有貪嗔癡?不了解

  緣起性空的道理。當然對境界上迷了,被境界所轉了,起貪、嗔、癡了。這些貪,貪無實性,嗔,嗔也無實性

  啊,癡,癡也無實性啊,因爲起心動念弄錯了,不能展現佛陀的寂靜法,展現慈悲喜舍法。所以他展現出來的,

  是業力、錯覺、妄執的一種貪嗔癡。但是這個貪嗔癡也是緣起。爲什麼?沒有實性啊。只是根據衆生的角度,

  才說有貪嗔癡。

  【若能返照,】

  返照什麼?自心本來清淨,常自寂滅,無一切相可得。我們

  【了了見貪嗔癡性即是佛性,】

  如果我們能夠回光返照,我們自心本來就是清淨,我們了解空性常自寂滅,永遠的性空,沒有一切相可得,

  那麼了了見性,那麼貪嗔癡性當下,它就是佛性。

  【貪嗔癡外更無別有佛性。】

  也就是煩惱即菩提,煩惱,它當下就是菩提。

  【經雲:諸佛從本來,常處于叁毒,】

  一切諸佛從無量劫以來,統統是在叁毒、煩惱法裏面,怎麼樣?

  【長養于白法,】

  白法就是佛道,就是清淨法,就是戒定慧。叁毒就是指凡夫,他是在凡夫,常常在凡夫的煩惱的貪嗔癡裏面

  修行。所以師父一直重複說:有境界才叫做修行嘛。你一個人跑到深山裏面,沒有境界可以磨練,也許你自己

  覺得很有修行,但是沒有機會考驗。爲什麼?你不了解你的境界到那裏,是不是?要來紅塵俗世裏面、團體

  裏面,磨練磨練看看你有沒有工夫。在團體裏面,你能夠得灑脫自在,這真的有工夫!要是深山裏面,自己

  一人沒有人看到,你有修沒有修,你自己不曉得,見不見性,自己也搞不清楚。爲什麼?沒有境界嘛!所以

  要常處于叁毒,長養于白法,也就是不要離開這個煩惱去找菩提,

  【而成于世尊。叁毒者:貪嗔癡也。言大乘最上乘者,】

  什麼是大乘、最上乘呢?

  【皆是菩薩所行之處,無所不乘,亦無所乘,】

  這個「乘」就是從此岸到彼岸。也沒有什麼此岸到彼岸這個觀念的乘字,是不是?所行之處,無所不乘,那

  一個都要超越,無所不超越,也沒有所謂的超越。這個「乘」如果直接解釋作超越,語意更清楚。菩薩所行之

  處,無所不超越,什麼統統束縛不了他。也無所超越,因爲本來就空,你超越那裏?在相上來講,就無所不

  乘,在體裏面講,就無所乘。所以無所不乘,是站在相上說,站在事相上裏面來講。那麼有所乘,是站在體

  裏面來講,空性的理體裏面來說的。

  【終日乘未嘗乘,】

  每天在講超越,也沒有所謂超越。

  【此爲佛乘。】

  這就是佛真正的佛乘。

  【經雲:無乘爲佛乘也。】

  沒有什麼乘不乘,這個就是佛乘,是不是?

  【若人知六根不實,】

  眼、耳、鼻、舌、身、意不實,

  【五蘊假名,】

  本來就空,

  【遍體求之,必無定處,】

  你拼命的去找,找它的實性,一定沒有定處。

  【當知此人解佛語。】

  就了解這個人,因爲他了解緣起性空。六根,緣起性空。五蘊緣起性空。你怎麼找,也找不出什麼東西啊。

  我們看到今天的死人,這以前就死了,留下什麼?什麼都沒有啊,到最後都腐爛掉了,是不是?當知此人解

  佛語,了解佛語。

  【經雲:五蘊窟宅名禅院。】

  五蘊窟宅就是這個色身,就是我們修禅的地方。你要那裏找道場?你現在這個身心就本來具足,你那裏找道場?

  現在當下這一念悟,就是道場。五蘊窟宅名禅院,你說你那裏去修禅呢?若是說,我找一個靜的地方,那叫

  方便,不叫修禅。禅是悟啊,解脫的東西,是不是?五蘊窟宅名禅院,當下這個色身,就是修禅最好的地方。

  【內照開解,】

  就是只有你「內」就是心,回光返照,「開解」就是,把筆拿起來,照見五蘊皆空。只有你有這個功夫,照

  見五蘊皆空,就是開解。照見五蘊皆空,

  【即大乘門,可不明哉。】

  怎麼可以不明了呢?

  【不憶一切法,乃名爲禅定。】

  把筆拿起來,不憶這個「憶」就是思維、執著的意思。就是妄執。你只有不妄執一切法,虛妄的執著一切法,

  這個就是定,這個就是禅定。乃名爲禅定。

  【若了此言者,行住坐臥皆禅定。】

  如果你了解一切法不可以執著,那裏都是道場。你去那裏找,找來找去,那裏都是道場。

  【知心是空,名爲見佛。】

  世間人妙性本空,沒有一法可得,所以知心本來就是空。名爲見佛,這就真正的見到佛了。一切法都是空性。

  妙性本空,無一法可得。只有在作用時,可以顯現出來。要論本體,無法可得,沒有長短、來去之相,那就

  是佛。

  【何以故?十方諸佛皆以無心,】

  無心就是無所住,就是無住生心。無心就是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簡單化。無心不是沒有心。諸佛統統是以無所

  住而生其心。

  【不見于心,】

  加五個字:不見于心「之生滅垢淨」

  【名爲見佛。】

  不見于心「之生滅垢淨」名爲見佛。沒有看到這個心的刹那生滅,也沒有所謂的垢淨,這個就是真的見到佛。

  簡單講就是離兩邊。

  【舍身不恡,】

  這個「身」劃X,改成「心」。舍心不恡,

  [名大布施。]

  就是我們這顆布施的心,一點都不吝惜。身心,一切的外財、內財,包括法,全部都放下、布施出去,這名

  大布施。

  【離諸動定,】

  「定」就是靜。離開一切的動跟靜,這麼樣?

  【名大坐禅。】

  也沒有所謂的動,動本身就是定。動本身就是不動。也沒有所謂的定,定是對動講的,動是對定講的。所以

  離諸所謂的兩邊。動,緣起性空,定,當下也是空性。這個無所住的心,就是大坐禅。

  【何以故?凡夫一向動,小乘一向定,】

  他認爲有法可修嘛,哎呀!這個動很辛苦,一切萬法都是苦的。小乘趕快要入定,所以他們要打坐、要參禅、

  持戒,拼命的修,落入因果法裏面,所以叫做小乘。落入因果法裏面,沒有辦法修這個非因非果的大乘超越

  法,直入佛乘。沒有辦法!

  【謂出過凡夫小乘之坐禅,名大坐禅。】

  「出」就是超。謂就是超越凡夫,以及小乘的坐禅,這個是真正的大坐禅。意思就是如如不動叫做大坐禅。

  【若作此會者,一切諸相不求自解,】

  「求」劃X,然後寫個「離」。一切諸相不離自解,「自解」就是自然解脫。「自」就是自然。「解」就是

  解脫。意思就是,若作此會者,如果你了解心性本來無所住心,本來一切沒有來去、生滅、垢淨相,切諸相

  不離。你不需要跑得遠遠的,自然解脫。見一切相,離一切執著,自然解脫。

  【一切諸病不治自差,】

  「差」就是病好了。一切這些病,不要去治療它,它自然就好了。

  【此皆大禅定力。凡將心求法者爲迷,】

  只有拿這一顆心要去求法,這個就是迷。

  33頁(新版第40頁第6行)

  【不將心求法者爲悟。】

  不要拿這一顆心去求法,這個就是悟。

  【不著文字名解脫;不染六塵名護法;出離生死名出家;不受後有名得道;不生妄想名涅槃;不處無明爲大智

  慧;無煩惱處名般涅槃;無心相處名爲彼岸。迷時有此岸,悟時無此岸。】

  悟時,這個「若」劃X,悟時無此岸。我們解釋一下,你如果能夠不著文字,就是解脫。那文字就包括語言,

  這裏就包括音聲、語言。人家罵你,解脫。誹謗你,解脫。贊歎你,也解脫。恭賀你、恭維你,也解脫。我們

  不是像凡夫,恭維你、贊歎你,哎呀!今天地心沒引力了,飄飄然,往上浮起來了。哎呀,某某人你很漂亮啊,

  你是怎麼樣好,地心沒引力了,忘記了,達到忘我,被贊歎得已經昏了,沖昏了頭了,是不是啊?這不解脫,

  沒辦法解脫,是不是?今天人家攻擊你、傷害你,用尖銳得語言,哎呀!傷心得很委屈,是不是?掉眼淚啊、

  痛苦,這個統統沒有解脫。不著文字相,文字就包括我們的語言相、音聲等等,統統包括在內。就不著文字,

  名解脫。不染六塵名護法,我們常常講:護法、護法,護什麼法啊?拿錢叫做護法啊?弄錯了!拿錢護法是

  方便說,是不是?我們護法委員會,其實護法不是這樣,你不染六塵,是真正護持佛的正法。出離生死,真的

  名出家,不是剃個光頭叫做出家,是不是啊?不受後有名得道,你斷除了叁界的這些見思惑、這些煩惱,這是

  真正的得道。不生妄想名涅槃,你不分別妄想、不執著,這個…

《達磨大師血脈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