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達磨大師血脈論▪P81

  ..續本文上一頁心,雲何名爲解脫?】

  所以講來講去,還是這顆心,所以現在這個講的是《破相論》,但于相不著,離一切相就是破相,破相就是離相。

  【今若能轉貪嗔癡等叁毒心,爲叁解脫,】

  「叁解脫」就是空、無相、無願。空門、無相門、無願,「願」就是求,也可以說是無所求。這是叁解脫。也就

  是你修空就解脫。乃至于修無願,就是無求,修無相,都可以解脫。

  【是則名爲得度叁大阿僧祇劫。末世衆生愚癡鈍根,不解如來叁大阿僧祇秘密之說,遂言成佛塵劫未期,】

  加叁個字「要經曆」,遂言成佛要經曆塵劫。「未期」兩個字劃掉。

  【豈不疑誤行人退菩提道。】

  在前面加一個「斯」字。在行人後面加兩個字「令人」。「斯豈不疑誤行人,令人退菩提道。」,「斯」就是如

  此。那麼這樣講,成佛要那麼久,這樣不是,「疑」就是疑惑,「誤」就是誤導。這不是疑惑、誤導了修行人,

  令人家退菩提道嗎?

  【問:菩薩摩诃薩由持叁聚淨戒,行六波羅蜜,方成佛道;】

  【今令學者唯只觀心,不修戒行,雲何成佛?】

  學者就是修行人。那麼爲什麼現在只要令學者,好好的觀照這一顆心,而不去修戒行,那怎麼能夠成佛呢?

  【答:

  叁聚淨戒者,即製叁毒心也。】

  叁聚淨戒,就是製這個叁毒的心。

  【製叁毒成無量善聚。聚者會也,無量善法普會于心,故名叁聚淨戒。六波羅蜜者,即淨六根也。】

  【胡名波羅蜜,】

  在印度來講:波羅蜜,

  【漢名達彼岸,】

  「漢」就是中國話。中國話來講就是達彼岸,

  【以六根清淨,不染六塵,即是度煩惱河,】

  所以我們修行,要在內在裏面下功夫,能令六根清淨。六根同一本性,但無相,六根即得清淨,同時解脫,所以

  說六根清淨,其實同一個本性。只要你離相,六根頓時全部清淨,這樣就可以度煩惱河。

  【至菩提岸。故名六波羅蜜。】

  【問:如經所說;叁聚淨戒者,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衆生。今者唯言製叁毒心,豈不文義有乖

  也?】

  「乖」就是違背。

  【答:

  佛所說是真實語。菩薩摩诃薩,于過去因中修行時,爲對叁毒,】

  「對」就是對治的意思。爲了對治叁毒,對治悉檀嘛,爲對治叁毒,所以

  【發叁誓願,】

  逗點改成句點。發叁誓願。

  【持一切淨戒。】

  把「持一切淨戒」劃掉。然後加八個字:「斷一切惡,故常持戒,」

  【對于貪毒,】

  就是對治這個貪毒。斷一切惡,故常持戒,爲了斷一切惡,所以我們常常持這個戒行,對治貪毒。

  【誓斷一切惡常修一切善;對于嗔毒,】

  「誓斷一切惡常修一切善;」劃掉,改成「誓修一切善,故常習定,」。發願要修一切的善,所以常常修行這個

  定,對治嗔毒。嗔毒後面的逗點改成句點。

  【誓度一切衆生;故常修慧;對于癡毒,】

  癡毒後面的逗點改成句點。

  【由持如是戒定慧等叁種淨法,故能超彼叁毒成佛道也。】

  「淨法」後面的逗點移到「故」字的後面,由持如是戒定慧等叁種淨法故,能超彼叁毒成佛道也。

  【諸惡消滅,名爲斷。】

  少一個「之」字。名之爲斷。

  【以能持叁聚淨戒,則諸善具足,名之爲修。

  「以能持叁聚淨戒,則」這個全部劃掉。

  【以能斷惡修善,則萬行成就,自它俱利,普濟群生,故名解脫。】

  「故名解脫」劃掉,改成「名之爲度」,普濟群生,名之爲度。

  【則知所修戒行不離于心,】

  「則」字改成「故」。

  【若自心清淨,則一切佛土皆悉清淨。故經雲:心垢則衆生垢,心淨則衆生淨;】

  【欲得佛土,】

  「佛」改成「淨」。欲得淨土,

  【當淨其心,】

  我們在《維摩诘經》裏面就講過了,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也。叁聚淨戒自然成就。】

  這個沒有什麼困難的,我們念一遍,大家都知道意思了。沒有什麼好發揮的。

  【問曰:如經所說,六波羅蜜者,亦名六度;所謂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今言六根清淨,名波羅蜜者,】

  【若爲通會。】

  這個「若」改成「何」。何爲通會,就是如何爲之會通,就是貫通、契合的意思。通會就是會通。何爲通會呢?

  就是如何來貫通,如何來契合?

  【又六度者,其義如何?】

  【答:

  欲修六度,當淨六根,】

  「六根」後面的逗點劃掉,

  【先降六賊。】

  「先」字劃掉。當淨六根降六賊。這是一氣呵成的,中間不能有逗點的。「降」就是降伏。我們應當先清淨我們

  的六根。怎麼樣清淨我們的六根呢?

  【能舍眼賊,】

  因爲境界是賊嘛,我們要能夠遠離這個眼睛所執著的境界。我們一執著眼睛所看到的,就會傷害我們的法身慧命,

  所以這個「賊」字,是盜功德法財,不是盜這個外在的財富。這個「賊」字,就是因爲會盜我們自性的功德法財,

  我們眼睛一看,就執著這個境界,我們的本性全部都消失了。所以說:能舍眼賊。

  【離諸色境,名爲布施;】

  我們見一切色境怎麼樣?離諸色境,「離諸」就是不著。不著于一切的色境。一切色境就是指有形相的、看得到

  的。名爲布施,這就是真正的布施。不是只有拿錢出來叫做布施。

  【能禁耳賊,于彼聲塵,不令縱逸,】

  在經典裏面講,摩诃迦葉已經證阿羅漢果了,結果有一次聽到音樂,摩诃迦葉就起舞,所以佛的弟子就問:世尊!

  雲何摩诃迦葉證了阿羅漢果,竟聞聲起舞?世尊曰:他自無量劫以來,對這個音樂就特別嗜好,習氣所引,所以

  本是無心,他本身並沒有執著這個,只是一種習性而已。譬如說我喜歡吃茶,你不能說,這個吃茶就是一種錯誤。

  有的人喜歡喝:口渴要喝麥仔茶(廣告詞)。人家喜歡喝那個麥茶,你不能說他不對。所以摩诃迦葉聽到音樂聲,

  就翩翩起舞了。所以說,證了阿羅漢果後他還有習氣,何況凡夫?他是無心的嘛!那麼于彼聲塵,不令縱逸,這

  個縱逸,就變成放縱、散亂了,這跟摩诃迦葉那個無心起舞不一樣的。

  【名爲持戒;】

  【能伏鼻賊,等諸香臭,自在調柔,】

  不管是香的、是臭的。「調」就是調和。「柔」就是柔軟。

  【名爲忍辱;】

  不著這個香味。但是香也要看情形,有的人用那個香,實在是沒有辦法,很難聞,香得有一點要嘔吐了!所以說,

  我們降伏鼻賊,就是真的忍辱了。

  【能製口賊,】

  「口」改成「舌」。能製舌賊,

  【不貪諸味,】

  譬如說我們常常喜歡吃新鮮的海鮮類的啦,爲了這個吃,那真是有一套,煎、煮、炒、炸......那多了,味道很

  多,我們修行人,煮什麼就吃什麼,不貪諸味。

  【贊詠講說,】

  贊詠講說佛法,

  【名爲精進;】

  【能降身賊,于諸觸欲,】

  就是接觸啦。我喜歡睡這個很柔軟的什麼水床啊,底下要墊什麼很柔軟的羊毛啊,或者是這個棉被、枕頭,睡得要

  特別好。衣服一件幾萬塊都買得下去。你看那個有錢人,有錢不曉得怎麼花,有的買衣服,買一買還開支票,一次

  買了幾十萬,有啦!單單一件狗皮大衣就多少錢了?不是狗皮大衣啦,叫貂皮大衣,要二十萬。如果有一種動物把

  人抓去殺掉,變成人皮大衣,嗯!所以我們衆生都著迷于這個觸感。

  【湛然不動,】

  「湛然」就是澄澈、清淨的樣子。

  【名爲禅定;】

  【能調意賊,】

  就是你這顆心能夠調伏。

  【不順無明,常修覺慧,】

  「覺」就是覺照,「慧」就是智慧。

  【名爲智慧。六度者運也,六波羅蜜喻若船筏,】

  「筏」就是比較小的船,用竹子編的。

  【能運衆生,達于彼岸,故名六度。】

  57頁第叁行(新版第71頁第1行)

  【問:經雲:釋迦如來,爲菩薩時,曾飲叁鬥六升乳糜,】

  一鬥就是十升。這個「糜」的旁邊,稍微注解一下,我們都知道,稀飯叫做粥,這個「糜」字是濃粥。乳糜就是

  粥加上乳,然後煮成比較幹,水比較少,濃度比較高一點。釋迦如來在因地修行的時候,曾飲叁鬥六升乳糜,

  【方成佛道。先因飲乳,後證佛果,】

  他是因爲喝了這個乳,才證到這個佛果,

  【豈唯觀心得解脫也?】

  這個「也」改成「乎」。這怎麼能夠說,只要觀心,就可以得到解脫呢?

  【答:】

  【成佛如此,】

  成佛的確是這樣,

  【言無虛妄也;必因食乳,然使成佛。】

  這是站在外在的事相上講的,可是達摩大師他的解釋不是這樣的。

  【言食乳者,】

  說到佛陀吃乳才成佛,

  【有二種,佛所食者,非是世間不淨之乳,乃是清淨法乳;】

  在「清淨」前面加兩個字「真如」。真如的清淨法乳。就像師父現在,你們也在吃我的奶啊,真的嘛!我現在在弘

  法呀,給你們甘露法乳。所以我既是慈母,也是嚴父,希望大家好嘛!所以你們在吃我的奶啊,只不過乳汁少了一

  點。所以這個真如清淨法乳,就是聞法而證果。

  【叁鬥者,叁聚淨戒,】

  這句是表法的。世尊用世間的事相,表出世間的大法。

  【六升者,六波羅蜜;成佛道時,由食如是清淨法乳,方證佛果。若言如來食于世間和合不淨牛膻腥乳,】

  「膻」就是牛的臊味,腥臊之味。牛膻腥乳,臺灣話叫做“臭腥”

  【豈不謗誤之甚。】

  加一個「乎」字。豈不謗誤之甚乎?這不是對佛很大的誹謗嗎?

  【真如者,自是金剛不壞,無漏法身,永離世間一切諸苦;豈須如是不淨之乳,以充饑渴。】

  剛剛不是講真如清淨法乳嗎?佛證得無漏法身,永離世間一切諸苦,他哪裏需要喝這個東西?

  【經其說,其牛不在高原,不在下濕,】

  這個「下濕」就是低下、潮濕之處。

  【不食谷麥糠麸,】

  「糠」就是谷類的皮殼。「麸」就是小麥的外皮。

  【不與特牛同群;】

  我查過詞典,詞彙,還有康熙字典,這個「特」字,可以當作公牛、公的意思。特牛同義。

  【其牛身作紫磨金色,】

  紫磨就是最好的金。紫就是略紅,金色帶有略紅的這個金是最好的金,叫做紫磨金色。

  【言牛者,毗盧舍那佛也。以大慈悲,憐愍一切,故于清淨法體中,出如是叁聚淨戒六波羅蜜微妙法乳,】

  微妙就是不可思議,佛法當然不可思議了。

  【養育一切求解脫者。如是真淨之…

《達磨大師血脈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