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海,豐原可能沒有海,那就到山上看樹木。到五福臨門,去石崗大壩,去那裏看一看魚,不可以釣魚,只可以看魚而已。因爲你沒有辦法控製自己的心情時,你的視線要放寬一點,不要再留在那裏。夫妻吵架也是如此,相同。這種辦法是唯一解決的辦法,要不然,夫妻每天都是在吵架,知道嗎?
所以要先學這個心如如不動,之後慢慢再去體悟這個道是什麼,所以境界不能牽,境界無法引起衆生的煩惱,我們轉一個念有智慧,就能突破那個痛苦,所以學佛在一念之間而已。要說佛法深奧,是很深,若說它簡單也確實很簡單。放下二字,你放得下放不下就是這樣子。
——師父,什麼是學佛?
——放下放下:時間總會過去的。上蒼一天二十四小時對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它一定會過去的。再大的委曲,再怎麼樣痛苦的失戀,種種的打擊,時間一定會過去的。
等到有一天,我們一定要入土,一定要歸爲塵土,所以我們現在就想沒有什麼好計較。遇到了,就沒有什麼好計較,總有一天要躺進棺材裏面,所以叁不五時躺在床上就要觀想這個是棺材,有一天我要躺在這裏,真的。這樣你就會覺悟:算了算了,沒有什麼好計較的,是非不要去聽,聽到不要講,也不要辯論、不用解釋。有沒有,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天知、地知、佛祖都知道,這樣就好了。你如果有辦法學到初步的功夫,這樣就漸漸有消息,要開悟才有辦法。如果得失心、是非心沒辦法放下,開悟那根本不可能, It is impassable ,不可能的事情,絕對不可能。
所以六祖慧能說怎麼樣能夠開悟?于一切是非、人我都能夠平等放下,這個就是道心,直心就是道場,放下,如此而已。你心中如果沒有嗔恨就不會積怨;沒有積怨的人,你的心就不會糾結成一團,恨是一個結,是一個無形的力量的一個結——結,結頭。所以佛經在講:慈眼視衆生。你看觀世音菩薩在看人都是微微笑、微微笑,慈眼視衆生。我們不要瞪大雙眼看衆生,那叫做凸眼。佛祖在看人是眯著眼看,慈悲微微笑。你對別人好,別人一定對你好,別人對我們不好也沒有關系,我們依舊是解脫,這樣知道嗎?不管別人對我們是好還是不好,我們自己一定要好,這樣就對了,這就是學佛。佛就是先改變自己,它不會勉強去改變別人,學佛就是先改變自己。
有人在講 —— 常常聽到一些太太來講—— 師父,請到我家度我那位老同修,他非常鐵齒,要請師父去才有辦法。如果每個人來請,我就去度她先生,這樣豈不累死了。你先生有他的因緣果報,我怎麼可能每個都去說法,這哪有辦法,對不對?我說你要降伏你先生很簡單,如果先生來學佛太太不來學佛,也是很簡單。我現在教你們一招,度衆生很快的一招。
女衆,現在先講女衆。女衆如果要度先生,我教你:你把叁餐都准備得非常好,知道嗎?當然如果你有請人家煮是最好,你就是要把叁餐都准備得非常好,知道嗎?要記得。 第二 ,男人的性情都比較不好,他如果在念時你就靜靜的讓他念幾句,這樣做得到嗎?若做不到就沒辦法。你一定要做到知道嗎?要度你先生並不難。如果你先生在生氣時,靜靜的讓他罵幾句,先生都是火爆性讓他發泄一下就好了。我們如果不理他,他就像瘋子,他自己一個人在那裏一直念,也不知道在念什麼,他如果念一念,你沒有回應他,他會很驚訝,心想:現在怎麼修養這麼好。你再將衣服燙好放好,要出門時還告訴他要早點回來吃飯,他會暈倒,這個包准暈倒,這樣知道嗎?所以度我們的先生不困難,看他喜歡吃什麼盡量煮,都順著他。久了之後他會覺得:我太太在拜佛,修行差很多。
你不要學佛越學越凶,凶巴巴:你以爲我學佛就沒有脾氣,你吃什麼素,吃什麼素,吃啥素、拜啥佛,反而糟糕。他開口閉口都說你是拜佛的人,這樣反而糟糕,知道嗎?你光叫師父去度你先生,你自己也該表現一下,知道嗎?女衆就要化妝得很漂亮,畫得很漂亮,男人看到你這麼整齊、好看,你所有的招數都搬出來,他絕對心服口服。雖然學佛,也是可以畫得很漂亮、穿得很漂亮,觀世音菩薩也是有戴首飾,對不對?觀世音菩薩也是那麼漂亮,爲何佛教徒不能穿得很漂亮。在家人你就盡管穿漂亮一點,不要畫得像宋能爾就好,畫得剛剛好就好。也是要化妝,化妝才是禮貌,剛剛好就好,知道嗎?化妝也是要的。有人說佛教徒不能化妝,沒有這種事。觀世音菩薩就是化妝,畫得很漂亮,穿得很漂亮,讓人家覺得佛教徒的氣質很好。但是受菩薩戒的人,六齋日就不能化妝,對嗎?最起碼起床時要修正一下,知道嗎?降伏衆生。
現在講男衆。若你的太太不學佛,教你幾招。第一點,如果她生日,要記得買蛋糕,知道嗎?你若從公司太晚 回來,就記得買個點心,偶爾要帶她出去買件衣服。一步一步慢慢來,都不要跟她講到佛法,男衆若在度你太太時都不要跟她講到佛法。都對她很好,你如果有宴會都帶她出去,讓她覺得心目中都有份量的存在。接下去若她在煮飯沒空時,小孩子在哭,你要趕緊將小孩子抱起來,要安慰她:很抱歉,嫁給我讓你很辛苦。她做到死都甘願,所以好好做。度衆生不是很困難。 ( 掌聲 ) 鼓掌是做得到嗎?不要回去叁天之後後來跟我說:師父,沒有辦法,我家那個很不講理,怎麼講都聽不進去。我說聽不入耳,這樣幹脆休息好了 ! 拿師父的錄音帶給她聽,聽得進去就好,聽不進去就收起來,沒有辦法。也有那種真的聽不進去的,所以男衆的男人 主義不要太重。
女衆最容易被什麼人降伏?最容易被了解她心情的人降伏。她如果在煩惱時,你就要安慰她,知道嗎?她如果在生病時,叁更半夜你也要起來煎藥,如果是我,我一定 做得到。不過我穿的是這身衣服。沒有在煎藥給人家吃的,都是人家煎藥給我吃。太太如果感冒不舒服,就算是半夜叫你去買藥 ,你也要去,做得讓她感動。學佛的人就是這麼慈悲的人。我不相信這女衆,你太太她是鐵石心腸不會感動。這樣,你學佛,表現給她看,她才會來信佛,對嗎?你老是動不動就不識相就揍你,打不是辦法,打下去之後反而嚴重,對不對?你看佛祖什麼時候在打人?沒有這樣的。如果是很蠻橫不講理的,娶到這種女人就沒有辦法。惡妻逆子無法可治,遠離就好,不要開口。笑笑的,很痛苦,保護我們自己。我們今天學佛,如果沒有辦法改變對方,我們就要改變我們自己,慢慢一步一步來。
所以大家都想要消災,有兩項一定要做到,我們才能消災。要如何消災呢?不要攻擊別人,不要攻擊對方,攻擊別人有時會傷到自己,不好。在座諸位我也是勸導你們, 宋能爾在辦布道大會,你去聽聽看。晚上七百俱樂部你把電視打開,看他在講什麼;如果一貫道在講,你也去聽聽看;這樣才對,要客觀,不要攻擊別人。先了解,經過你的頭腦整理以後,發現佛法最好,那你再進來,那時候你的信心就不會動搖。問題是佛法你懂得又很少,無法分辨這是真的還是假的,問題就是在這個地方。初學佛聽到這個也好,那個也好,佛經也很好,不知道到底要拜什麼?對不對,這樣就比較沒有辦法。所以佛經研究深入一點,你再去聽別的宗教,你就能夠比較,知道師父講的沒有錯:佛教是最究竟的解脫法門。所以我們如果沒有攻擊別人,尤其是不要嫉妒別人。嫉妒別人,使我們無法修持。 所以六祖說心就是一切福田的根本,心就是修行的根本。
因此,在《心經》裏面有講觀自在菩薩,觀自在,這要讀成兩音:讀成觀 (gu à n) 自在,自修就是觀 (gu à n) 自在;如果利他稱爲觀 (gu ān ) 自在。這觀 (gu à n) 自在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自己觀照自己。大家都在拜觀世音菩薩,但是他不知道觀世音菩薩是什麼意思
不知道他本人就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 觀自在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觀察自己的心,透視自己的心,心沒有被境界汙染牽去,他的心就是自在,這就是觀 (gu à n) 自在,這是站在自利的角度翻譯的。翻譯成觀 (gu ān ) 世音的時候是站在利他的角度。所以說觀世音,觀察世間的聲音,去救苦救難。所以祈福,要祈求福,我們要像觀世音菩薩,透視自己。世界上有一件事情是最困難的,那就是要了解自己。 所以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就是降伏自己,讓我們的我慢、嗔恨心、貪心,你若能降伏自己,就是解脫、就是佛。
所以有人在問: 什麼叫做“明心見性”,就是看到自性,不貪、不發脾氣,永遠開智慧、慈悲平等,心中沒有仇恨之人,冤親平等,沒有得失的觀念,心中具足大智慧、超越一切,這就是“明心見性”。
—— 請問師父,開悟的人他是什麼境界?
——開悟的人很簡單,簡單講一下。開悟的人,他的心中沒有任何的執著。開悟的人什麼煩惱、乃至他家發生火災,他全家死光光,他還是如如不動。因爲他知道這世間就是這樣,本來就是這樣,早也要死,晚也要死。開悟的人他不會因爲小事情而困擾自己,不眠不休,沒辦法休息,不會這樣。開悟的人所有一切語言、動作,都符合中庸之道。開悟的人他的心裏沒有任何的壓力,他不會因爲別人的要求失去自己的天真,他活在自己的中道上。所以講出去的話,做出來的行爲,都是符合中庸之道。別人毀謗他,他不會煩惱,別人贊歎他,他也不會快樂,他永遠保持心態的平衡。這個就是開悟的人,隨時二十四小時都保持著歡喜心,在他開悟的心目中而言,沒有一種事情能令他痛苦。他就是活得這麼快樂,就是這樣子,像佛祖一樣。對死也是很灑脫,說來就來,說回去就回去。就是這麼自在,這叫做觀自在。
下面說,外道都毀謗我們,毀謗我們佛教是崇拜偶像,這剛好相反。經典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凡一切相皆是虛妄。所以佛教絕對…
《正信的佛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