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一行叁昧論▪P6

  ..續本文上一頁今天吃得再多,拉得再多而已。你總是有一天,人要離開這個世間,也不必等到離開這個世間,我們就知道,我行住坐臥、我們來到這個世間,只是幻化的。所以,佛陀告訴我們,要想達到行住坐臥一行叁昧,要觀一切法,如夢如幻,就象做夢一樣不實在的,世間通通都是不實在的,要觀照,世間萬法都是不實在的,世間爲我所用,非我所有,世間都是暫時給我們用的,都是不是我們的。

  第二, 性識平等 ,清淨心叫做本性,分別心叫做意識。分別心,如果當體即空,悟到當體即空,分別心就是本性,不必離開這個分別心去找本性。本性,如果迷了,變成無明,就變成分別心。分別心悟了,就是清淨的自性。所以,性識平等。 迷了叫做是識,悟了叫做性,我們說,開悟就是明心見性。 那麼我們說,分別心很重呢,就是意識性很重,所以,性識是平等的,意思就是說,與空相應,如如不動,本性就現前,我們今天紛紛擾擾的,看這個千差萬別的外相,不能悟入契入空性、不能處處契入空性,那麼我們的分別心就永遠地存在,我們就沒有一天安甯,你絕對會活得很痛苦的,一定的,不管你擁有多少錢,生了幾個兒子,一定活得很痛苦。

  聖人之所以可貴,乃在于他真正解脫的智慧。 世間的人覺得最可貴的就是金錢呀、房地産呀,汽車、洋房、大樓呀,好吃、好住、好穿、常常出國,這些世間人覺得最可貴的,出世間修行人、法師們覺得最可貴的,就是解脫呀、就是智慧呀、就是了解真理、如如不動,就是了解淨土呀、往生呀,了解這一些。如果你了解一如平等,要好好地堅持下去,不能說粗念,粗糙的念頭稍微息滅了,就認爲我自己已經證到叁昧了,叁昧就是正定,我已經是菩薩了,我已經是佛了。錯了!那可以叫做輕安 ,譬如說,今天來聽師父開示呀,心情非常好,回到家的時候,孩子吵一吵、孩子鬧一鬧,我們也保持如如不動,記住,那只是暫時的,那不是真功夫,不是真正的叁昧。

  真正地證入到叁昧,他的一生一世,情緒都不會起伏。如果他的情緒起伏,那只是方便,呵斥衆生,爲了方便教化衆生。 這個衆生很惡劣,沒有呵斥他、沒有辦法教化他,那就得用硬的來,不得不,不得不,可是他內心充滿了智慧。內心充滿了智慧可以這樣做,對不對?你沒有辦法,不能內心有一點點的智慧,內心有一點點的平靜就大言不慚,我已經證初果阿羅漢了,我已經證二果阿羅漢,我已經證叁果、我已經證四果阿羅漢了。這是很可怕的,未證言證,所以說,粗念稍除,粗糙的念頭稍除,莫以爲自己已經證得叁昧。

  我們了解這個佛法,一定要深信因果。因果就是生命的連鎖性,我們要進入叁昧、要了解非因非果的道理。因、緣、果,因加緣等于果,但是因——分析起來,因當體即是空,緣——分析起來,緣當體即是空,果——分析起來,果當下即是空。簡單講,因、緣、果生滅的世俗流轉因果,是佛陀爲了拯救那些根器比較差、比較爛的人講因果,這個叫做隨順世俗生滅流轉世俗谛,這個在圓覺經裏面講,隨順世俗,生滅流轉世俗谛,如果要進入第一谛叁昧,那不能在因、緣、果裏面。隨便抓一個動點,抓出來去分析,譬如說,我從高雄來,是因,現在是緣,解散是果,我們來分析看看,當我從高雄出發的時候,我這色身分析起來是空,現在我們因緣具合,現在幾百個大廳裏裏裏外外都是充滿著人,我們現在每一個人分析起來也都是空,在生滅法來講,有因有緣有果,可是在第一義谛,中道實相裏面,無所謂的因,因是非因,無所謂的緣,緣就是非緣,無所所爲的果,果就等于空。所以,甯可著因,甯可著有,如須彌山,不可著空,如芥子許,意思就是說大部分、 99% 都是凡夫,我們一定要相信因果,不可以亂做,讓佛陀安心,至少不會墜惡道。要某些少數人根器很利的人,悟到因非因緣非緣果非果,任何一個動點都是絕對的真如,都是絕對的空性,叫做性相一如,性識平等,那麼既因果又非因果,就講到第一谛最高超的境界。

  最後一個,要想達到一行叁昧,最後一個四個字 直下承擔 。什麼是 直下承擔呢?就是現大丈夫相,清淨自性。我本身就是佛,從現在起,我發菩提心,從現在開始,即一切法,通通都如如不動,受到贊歎,不影響,受到攻擊傷害,不影響,別人的是非,我們絕對不聽,因爲跟我們的生死沒有關系。 報章雜志打開來,人家罵宋楚瑜,我們不要跟著罵,人家罵李登輝,我們不要跟著罵,人家罵阿扁,我們不要跟著罵。爲什麼,我們不要去找是跟非,不要入對跟錯,你心目中要選哪個總統,在你心裏面。 直下承擔,我就是佛,我要發菩提心,但是無菩提心相;無相,爲菩提心。所以發菩提心,無菩提心可得,發而無發,無發而發,是名菩提心。 無來去相,無生滅相,也沒有增減相,直下承擔,學佛的人要勇敢。從現在起,我要慈悲地對待每一個衆生。

  好,達到一行叁昧的人,他時時刻刻都擁有清淨的自性,他內心裏面沒有來去相,沒有一跟多的相,沒有總和別的相,沒有增跟減的相。比如我已開悟, 9 。 21 大地震,親朋好友都死了,了解是無常的,他們雖去了,我們內心裏面當然會哀傷,但是告訴我們無常是早晚會降生的。如果談更深入的、更了不起的,明天,人家拿一堆錢來給你,你也不會太高興,也許那是災難。 不該得到的錢財,得到了,也許那是災難。 來,不必高興,沒有來相,萬法皆空,去,也沒有去相,萬法皆空。譬如,你的女朋友離開你了,你的男朋友離開你了,你的丈夫離開你了,去也沒有去相,也不要牢騷,也不必抱怨,爲什麼?遲早要離開的,只是早一點離開而已呀。男的外面有女人,這種事到處都是,所以,也不必去計較。所以學佛,如果達到一行叁昧,行坐住臥,沒有來去相,什麼東西,擁有很多,不快樂,沒有特別,有什麼東西失去,也不會難過。爲什麼?因爲本來就沒有,一跟多,一是數目,多也是數目。開悟的人,沒有一跟多,大徹大悟、證悟的人,給他一塊錢,功德無量,給他一百億,跟給他一元錢,功德一樣。爲什麼?我們誠心地供養釋迦牟尼 1 塊錢,釋迦牟尼的心是絕對的空性,這 1 塊錢,等同虛空界的功德。我布施給釋迦牟尼 100 億,也等同虛空,虛空是絕對平等的,一塊錢,跟 100 億,對聖人來講,通通平等,沒有多跟少(衆鼓掌)。所以, 1 ,也是空, 100 億也是空,這聖人他爲什麼活得這麼快樂呢?他不會因錢多而快樂,也不會因錢少而痛苦得不得了,不會的,通通不會。他只知道如何發我們的愛心、如何發我們的慈悲心、我們應如何救度衆生,他每天都在這個地方打轉,他絕對不爲錢財的多跟寡,去爭得頭破血流。

  悟道的人,也沒有所謂的增跟減,沒有增加與沒有減少。就象我剛開始出家,一個人。我現在建了七個道場,剃度了 100 個比丘,看起來龐大,那是短暫的,有一天,我死了,徒弟當然要死了,誰先死不知道啦! 100 年以後道場變成怎麼樣?這個就不是我能操縱的了,對不對? 100 年後也是空,所以,我擁有 7 個道場,已經剃度了 100 個比丘,還是空。所以,沒有所謂的增減相,來去相、跟一多相,那麼一行叁昧、行坐住臥,都能保持一個清淨心,也沒有衆別相,種相,別相。譬如說,我是一個種相,種種的種,我這是一個色身,種還是空,分析起來是空,是骨頭,是肉,別相呢,是血管、筋脈,還是空,沒有種相,沒有別相,沒有來相,沒有去相,沒有一相,沒有多相,沒有增相,沒有減相。但是記住, 悟道的人,是隨緣盡份,你不能說,萬法皆空,你就懶惰成性。 不行,今天修習佛學的人,在 家的 居士護持叁寶,你一定要極盡全力地護持叁寶。我今天是法師,我一定要全力以赴地弘揚正法,盡人力,聽天命,佛教是最積極的,要學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所以,我們佛弟子雖然了解萬法皆如,我們應當怎麼做呢?應隨緣顯現我們的因緣,因緣到了,我們珍惜,隨緣顯現,服務衆生,隨緣顯現,我們清淨自性,隨緣,我們盡心盡力地做我們該做的事情。但是記住,護持叁寶,千萬不能毀謗叁寶,這個是很重要的!你想往生,叁寶不管好壞,都不能談!在這個戒律裏面講,甯可毀塔、毀廟、破壞佛像, 甯可把佛相打掉,甯可把這個塔、道場拆了,都不能毀謗叁寶。 何以故?毀謗叁寶會斷衆生的慧命。所以我們今天來到這個地方,凡是有修,我們集合來護持。你看這個法師很討厭沒有修行,我們靜靜地遠離,一句話都不要說,靜靜地遠離,不要一直攻擊、毀謗、批評怎麼樣,這個不得了,這個罪很重,這個比殺八萬四千父母的罪更重 ,要親近叁寶,這個一定要牢牢地記住,不能毀謗叁寶,毀謗叁寶你就完了。

  最後一個就是直下承當。直下承當,就是善用功的人表示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哪一個時間因緣交彙點,事件就顯現,無相可得,就是進入絕對的空性狀態。譬如,今天我在這裏講經說法,我沒有想到,過年,我來收多少紅包,我一點念頭都不能有。如果我要收多少紅包,那可完了!如果你沒有車子,我借給你,還送你回去。肯聽法就已經很不簡單了,所以擅于用功的人是直下承當的。我們一定要了解我們的清淨自性,每一個人都是佛,每一個人都是佛,將來大家都會成就,只是我們的智慧不會運用而已,修行了幾十年煩惱還一直在,所以,你們今天聽到師父這樣的開示,實在是叁生有幸(衆鼓掌)!爲什麼呢?因爲師父在講無上的大法,無上的不生不滅的究竟法。這樣我們就懂得用功了。這樣,如果我們能懂得一行叁昧,我們修行一日千裏,而別人是著相而求,什麼是著相而求?很用功,每天彌陀經“如是我聞……”剛念完經,又生氣發火了,所以,修行著相了很糟糕。

  大修行人,七分看內在,叁分看外在。叁分看外面,慈悲眼,七分看內在,檢討自己,自己是凡夫。所以,修行人, 七分看自己,叁分隨緣讓衆生喜悅 ,因爲是凡夫。如果是聖人,睜大眼睛,看看衆生哪裏有缺點,告訴他,這是不對的,要糾正他。所以,修行是檢討自己,要了解空義的道理(鼓掌)。 OK ,今天這個演講稿,本來是要在美國的洛杉矶講的,但是,美國的洛杉機,他們說:師父這個太深了,他們聽不懂,他們沒有基礎,不是象我們臺灣學佛已經學了很長一段時間了,你看看大家,臉都是菩薩臉呢,都是仙風道骨,爲什麼?學佛已經學得很久了,又看很多臉都快往生了(笑著說),表示學佛學得很久了。所以空性的法,要在這裏發展。諸位如果滿意的話那就鼓掌,下課。(衆鼓掌!)

  

《一行叁昧論》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