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一行三昧论▪P6

  ..续本文上一页今天吃得再多,拉得再多而已。你总是有一天,人要离开这个世间,也不必等到离开这个世间,我们就知道,我行住坐卧、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只是幻化的。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要想达到行住坐卧一行三昧,要观一切法,如梦如幻,就象做梦一样不实在的,世间通通都是不实在的,要观照,世间万法都是不实在的,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世间都是暂时给我们用的,都是不是我们的。

  第二, 性识平等 ,清净心叫做本性,分别心叫做意识。分别心,如果当体即空,悟到当体即空,分别心就是本性,不必离开这个分别心去找本性。本性,如果迷了,变成无明,就变成分别心。分别心悟了,就是清净的自性。所以,性识平等。 迷了叫做是识,悟了叫做性,我们说,开悟就是明心见性。 那么我们说,分别心很重呢,就是意识性很重,所以,性识是平等的,意思就是说,与空相应,如如不动,本性就现前,我们今天纷纷扰扰的,看这个千差万别的外相,不能悟入契入空性、不能处处契入空性,那么我们的分别心就永远地存在,我们就没有一天安宁,你绝对会活得很痛苦的,一定的,不管你拥有多少钱,生了几个儿子,一定活得很痛苦。

  圣人之所以可贵,乃在于他真正解脱的智慧。 世间的人觉得最可贵的就是金钱呀、房地产呀,汽车、洋房、大楼呀,好吃、好住、好穿、常常出国,这些世间人觉得最可贵的,出世间修行人、法师们觉得最可贵的,就是解脱呀、就是智慧呀、就是了解真理、如如不动,就是了解净土呀、往生呀,了解这一些。如果你了解一如平等,要好好地坚持下去,不能说粗念,粗糙的念头稍微息灭了,就认为我自己已经证到三昧了,三昧就是正定,我已经是菩萨了,我已经是佛了。错了!那可以叫做轻安 ,譬如说,今天来听师父开示呀,心情非常好,回到家的时候,孩子吵一吵、孩子闹一闹,我们也保持如如不动,记住,那只是暂时的,那不是真功夫,不是真正的三昧。

  真正地证入到三昧,他的一生一世,情绪都不会起伏。如果他的情绪起伏,那只是方便,呵斥众生,为了方便教化众生。 这个众生很恶劣,没有呵斥他、没有办法教化他,那就得用硬的来,不得不,不得不,可是他内心充满了智慧。内心充满了智慧可以这样做,对不对?你没有办法,不能内心有一点点的智慧,内心有一点点的平静就大言不惭,我已经证初果阿罗汉了,我已经证二果阿罗汉,我已经证三果、我已经证四果阿罗汉了。这是很可怕的,未证言证,所以说,粗念稍除,粗糙的念头稍除,莫以为自己已经证得三昧。

  我们了解这个佛法,一定要深信因果。因果就是生命的连锁性,我们要进入三昧、要了解非因非果的道理。因、缘、果,因加缘等于果,但是因——分析起来,因当体即是空,缘——分析起来,缘当体即是空,果——分析起来,果当下即是空。简单讲,因、缘、果生灭的世俗流转因果,是佛陀为了拯救那些根器比较差、比较烂的人讲因果,这个叫做随顺世俗生灭流转世俗谛,这个在圆觉经里面讲,随顺世俗,生灭流转世俗谛,如果要进入第一谛三昧,那不能在因、缘、果里面。随便抓一个动点,抓出来去分析,譬如说,我从高雄来,是因,现在是缘,解散是果,我们来分析看看,当我从高雄出发的时候,我这色身分析起来是空,现在我们因缘具合,现在几百个大厅里里里外外都是充满着人,我们现在每一个人分析起来也都是空,在生灭法来讲,有因有缘有果,可是在第一义谛,中道实相里面,无所谓的因,因是非因,无所谓的缘,缘就是非缘,无所所为的果,果就等于空。所以,宁可着因,宁可着有,如须弥山,不可着空,如芥子许,意思就是说大部分、 99% 都是凡夫,我们一定要相信因果,不可以乱做,让佛陀安心,至少不会坠恶道。要某些少数人根器很利的人,悟到因非因缘非缘果非果,任何一个动点都是绝对的真如,都是绝对的空性,叫做性相一如,性识平等,那么既因果又非因果,就讲到第一谛最高超的境界。

  最后一个,要想达到一行三昧,最后一个四个字 直下承担 。什么是 直下承担呢?就是现大丈夫相,清净自性。我本身就是佛,从现在起,我发菩提心,从现在开始,即一切法,通通都如如不动,受到赞叹,不影响,受到攻击伤害,不影响,别人的是非,我们绝对不听,因为跟我们的生死没有关系。 报章杂志打开来,人家骂宋楚瑜,我们不要跟着骂,人家骂李登辉,我们不要跟着骂,人家骂阿扁,我们不要跟着骂。为什么,我们不要去找是跟非,不要入对跟错,你心目中要选哪个总统,在你心里面。 直下承担,我就是佛,我要发菩提心,但是无菩提心相;无相,为菩提心。所以发菩提心,无菩提心可得,发而无发,无发而发,是名菩提心。 无来去相,无生灭相,也没有增减相,直下承担,学佛的人要勇敢。从现在起,我要慈悲地对待每一个众生。

  好,达到一行三昧的人,他时时刻刻都拥有清净的自性,他内心里面没有来去相,没有一跟多的相,没有总和别的相,没有增跟减的相。比如我已开悟, 9 。 21 大地震,亲朋好友都死了,了解是无常的,他们虽去了,我们内心里面当然会哀伤,但是告诉我们无常是早晚会降生的。如果谈更深入的、更了不起的,明天,人家拿一堆钱来给你,你也不会太高兴,也许那是灾难。 不该得到的钱财,得到了,也许那是灾难。 来,不必高兴,没有来相,万法皆空,去,也没有去相,万法皆空。譬如,你的女朋友离开你了,你的男朋友离开你了,你的丈夫离开你了,去也没有去相,也不要牢骚,也不必抱怨,为什么?迟早要离开的,只是早一点离开而已呀。男的外面有女人,这种事到处都是,所以,也不必去计较。所以学佛,如果达到一行三昧,行坐住卧,没有来去相,什么东西,拥有很多,不快乐,没有特别,有什么东西失去,也不会难过。为什么?因为本来就没有,一跟多,一是数目,多也是数目。开悟的人,没有一跟多,大彻大悟、证悟的人,给他一块钱,功德无量,给他一百亿,跟给他一元钱,功德一样。为什么?我们诚心地供养释迦牟尼 1 块钱,释迦牟尼的心是绝对的空性,这 1 块钱,等同虚空界的功德。我布施给释迦牟尼 100 亿,也等同虚空,虚空是绝对平等的,一块钱,跟 100 亿,对圣人来讲,通通平等,没有多跟少(众鼓掌)。所以, 1 ,也是空, 100 亿也是空,这圣人他为什么活得这么快乐呢?他不会因钱多而快乐,也不会因钱少而痛苦得不得了,不会的,通通不会。他只知道如何发我们的爱心、如何发我们的慈悲心、我们应如何救度众生,他每天都在这个地方打转,他绝对不为钱财的多跟寡,去争得头破血流。

  悟道的人,也没有所谓的增跟减,没有增加与没有减少。就象我刚开始出家,一个人。我现在建了七个道场,剃度了 100 个比丘,看起来庞大,那是短暂的,有一天,我死了,徒弟当然要死了,谁先死不知道啦! 100 年以后道场变成怎么样?这个就不是我能操纵的了,对不对? 100 年后也是空,所以,我拥有 7 个道场,已经剃度了 100 个比丘,还是空。所以,没有所谓的增减相,来去相、跟一多相,那么一行三昧、行坐住卧,都能保持一个清净心,也没有众别相,种相,别相。譬如说,我是一个种相,种种的种,我这是一个色身,种还是空,分析起来是空,是骨头,是肉,别相呢,是血管、筋脉,还是空,没有种相,没有别相,没有来相,没有去相,没有一相,没有多相,没有增相,没有减相。但是记住, 悟道的人,是随缘尽份,你不能说,万法皆空,你就懒惰成性。 不行,今天修习佛学的人,在 家的 居士护持三宝,你一定要极尽全力地护持三宝。我今天是法师,我一定要全力以赴地弘扬正法,尽人力,听天命,佛教是最积极的,要学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所以,我们佛弟子虽然了解万法皆如,我们应当怎么做呢?应随缘显现我们的因缘,因缘到了,我们珍惜,随缘显现,服务众生,随缘显现,我们清净自性,随缘,我们尽心尽力地做我们该做的事情。但是记住,护持三宝,千万不能毁谤三宝,这个是很重要的!你想往生,三宝不管好坏,都不能谈!在这个戒律里面讲,宁可毁塔、毁庙、破坏佛像, 宁可把佛相打掉,宁可把这个塔、道场拆了,都不能毁谤三宝。 何以故?毁谤三宝会断众生的慧命。所以我们今天来到这个地方,凡是有修,我们集合来护持。你看这个法师很讨厌没有修行,我们静静地远离,一句话都不要说,静静地远离,不要一直攻击、毁谤、批评怎么样,这个不得了,这个罪很重,这个比杀八万四千父母的罪更重 ,要亲近三宝,这个一定要牢牢地记住,不能毁谤三宝,毁谤三宝你就完了。

  最后一个就是直下承当。直下承当,就是善用功的人表示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哪一个时间因缘交汇点,事件就显现,无相可得,就是进入绝对的空性状态。譬如,今天我在这里讲经说法,我没有想到,过年,我来收多少红包,我一点念头都不能有。如果我要收多少红包,那可完了!如果你没有车子,我借给你,还送你回去。肯听法就已经很不简单了,所以擅于用功的人是直下承当的。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的清净自性,每一个人都是佛,每一个人都是佛,将来大家都会成就,只是我们的智慧不会运用而已,修行了几十年烦恼还一直在,所以,你们今天听到师父这样的开示,实在是三生有幸(众鼓掌)!为什么呢?因为师父在讲无上的大法,无上的不生不灭的究竟法。这样我们就懂得用功了。这样,如果我们能懂得一行三昧,我们修行一日千里,而别人是着相而求,什么是着相而求?很用功,每天弥陀经“如是我闻……”刚念完经,又生气发火了,所以,修行着相了很糟糕。

  大修行人,七分看内在,三分看外在。三分看外面,慈悲眼,七分看内在,检讨自己,自己是凡夫。所以,修行人, 七分看自己,三分随缘让众生喜悦 ,因为是凡夫。如果是圣人,睁大眼睛,看看众生哪里有缺点,告诉他,这是不对的,要纠正他。所以,修行是检讨自己,要了解空义的道理(鼓掌)。 OK ,今天这个演讲稿,本来是要在美国的洛杉矶讲的,但是,美国的洛杉机,他们说:师父这个太深了,他们听不懂,他们没有基础,不是象我们台湾学佛已经学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你看看大家,脸都是菩萨脸呢,都是仙风道骨,为什么?学佛已经学得很久了,又看很多脸都快往生了(笑着说),表示学佛学得很久了。所以空性的法,要在这里发展。诸位如果满意的话那就鼓掌,下课。(众鼓掌!)

  

《一行三昧论》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