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从何来 死往何去
作者:慧律法师
好生恶死乃人之常情。多数的人忌讳谈死,殊不知 “ 人生自古谁无死 ” ,死亡岂是逃避或所谓的 “ 看开 ” 就能解决的。对于迟早都将面临的事实,早一点认识并作充分的准备,只会有好处;如此一来,将不至于对死亡的愚痴无知而产生不必要的焦虑与害怕,更不会因为自己错误的看法,将死亡的情况,弄得更糟,这就是我们要关心 “ 死亡 ” 的目的。
一般的人, 活著的 时候,迷迷糊糊地造业,死的时候,又被业力牵引,仓惶无奈地离去,这种生死都作不了主的人生,真是一点美感都没有,更遑论什么 “ 艺术 ” 了。 今生纵使你是达官贵族、亿万富翁,纵使你是沉鱼落雁、貌赛西施,死亡 一 到来,你就得舍弃所拥有的一切。那么,要降低这种 “ 大布施 ” 的逼迫感,就该 在活著的 时候,将身心的 妄 执, 布施给空性 ;将 安祥 喜悦,布施给众生 —— 毕竟唯有觉醒的人生,才能真正懂得死亡的艺术。
有情众生是一群迷惑的演员,重 覆著演出 痛苦的悲剧。
看过歌剧或话剧的人,对 於 戏剧结束后,演员出场谢幕时,洋溢在脸上的表情,印象一定十分地深刻。那种充满喜悦、笃定、 感念众缘的 神情,事实上,正是这出戏的 最 高潮处。善知识,当你在人生的舞台上谢幕时,内心是否也满怀著 安祥 与踏实 的觉受呢 ?如果是的话,可以肯定的,你已尽心尽力地演一出 “ 深信因果、植众德本、净业成就 ” 的人生大戏。那么,接受掌声与赞美是相得益彰的,又何以会忧苦 怖 恼而眷恋著不肯下台呢!
死亡不是灭绝,而是另一个生命的起点。由于死亡的心是接续来生的近因,因此临终的心志,更是无可言喻的重要。当然,明白死亡的过程,并预为准备,就成了人生大学必修的一个学分了。
“ 死亡的艺术 ” 乃 拙 于民国七十四年七月在高雄国军 英雄馆弘法 的讲演内容,希望见闻者,都能为自己的 “ 终身大事 ” 早作打点,才不枉这辈子难得的人身与 学佛闻法的 因缘。
善知识,生从何来? 死往何去 ?无常迅速是绝不相待的,轮回路滑,望各自珍重!
今天的重点,要举实例来说,光谈理论是没有用的。佛法里有句话说: “ 学生之道易,学死之道难。 ” 学习如何生活,学习为社会国家贡献,学习如何生存,这叫作 “ 学生 ” 。 “ 学死 ” 之道,就是学如何 “ 好死 ” ,如何才能解脱,这些事情,并不是很简单的。
昨天,我们谈到 “ 执著 ” 难破;人痛苦之根本是 “ 我见、我爱、我慢、我痴 ” ;人死后随念头而去,随习气而去,随业力而去。我们今天就举实例来印证佛所说的道理,到底有没有极乐世界?这就必须看看临命终时亡者的痛苦、执著 —— 种种的情形了。
从我学佛到出家迄今已十多年,所助念与看过的亡者有好几百个了;惨死的也有,好死的也有,临命终很自在,看到佛的也有,烧出来有舍利子的也有,要死的时候口张得好大,眼睛不瞑目的也有。 出生之时,每一个人几乎都一样的情况,一出生落地都 “ 哇哇叫 ” 地哭;但到了死之时,却都不一样,有人脸色呈现黑色,眼睛张开,嘴也合不拢,为什么呢?这就证明 “ 业力 ” 不同;圣人的死与凡夫的死差别太大了。现在我们还没死,先未雨绸缪一番;有些人我看也已渐渐踏入死亡的界线,所以,要听清楚。
死有千差万别,要如何解释呢?用 “ 业力 ” 来解说才圆融。若说是上帝主宰人类,人类只能匍匐在上帝面前讴歌和赞颂;这并不能达到解脱。
如果说: “ 世界末日到的时候,人一个一个从坟墓里拖出来,重新审判,无罪的人上天堂,有罪的下地狱。 ” 这是很不符合逻辑的。按佛教说: “ 人死后最慢四十九天神识不知跑到哪儿投生去了,怎能接受审判? ”
我问你, “ 世界末日 ” 的明天是什么?世界哪里有末日?时间有止境吗?你说世界末日是几年几月呢?七千零一年以后是什么?
世界末日人类毁灭,世界还是存在啊!若说所谓的 “ 世界末日 ” 是指人全部死亡,纵使地球上人类全部死亡,他方世界的人还是存在啊!又 “ 上帝创造万物 ” 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创造呢?
世界哪有末日!佛法中的 “ 因明学 ” 也就是 “ 理则学 ” 或 “ 逻辑学 ” 来看 “ 世界末日 ” 是完全矛盾的,没有所谓世界末日的。世界末日,也就是世界的开始;什么叫末?没有一个结束的点,只要众生的业存在,就没有结束的。因为时间与空间是业力的变化产生的;业力的变化中,就会产生一种主观的时间观念,就会有客观存在的生活空间。有了时间与空间的观念,就产生很大的束缚,束缚就产生生命的连续,产生了意识的存在。
而佛就是突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超越时空束缚。因此,佛没有开始或结束,才达到圆满的究竟。像虚空从哪一个动点开始呢?虚空不过是以我们人的立场来划分东、南、西、北而已。
方位也是人定的,所以座标轴X、Y、Z三度空间的轴,是以人为中心点的;如果中心点失去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三度空间。也就是突破 “ 我相 ” 的刹那就没有座标轴。所以,我们研究数学划X、Y、Z,那是由动点开始才有座标轴,这一点是0,如果这一点突破它,座标轴要在哪里?所以,整个虚空,你说X、Y、Z在哪里呢?根本就没有。生命完全是虚幻的,虚幻的当下,因为有所执著,所以产生意识的连锁;有意识的连锁就有生命的主观现象,就是我们今天的 “ 生死、死生 ” 的循环。正因为没有突破时间和空间的观念,而由点产生生命的线,再达到一种空间,这是一种假设的存在。
我们睡觉时,失去意识的作用,你知道几点吗?你知道在哪个房间睡觉吗?人在睡觉时就失去时间、空间的观念;当然,这是迷糊的时候。但是一个超越的圣者,突破就是一种超越,他虽然看到众生、看到宇宙万物,但他能如如不动,他没有动到念头,所以没有时间观念。我们晚上睡觉没有动到意识,所以没有时间观念;只不过这种没动到意识只是一种迷糊状况,并不是超越。
“ 佛说时间,即非时间,是名时间。 ” 这意思就是说时间本来是一种虚妄的,所以当下就不是时间;又因不得已,为了让人感受到而假立时间。所以,时间、空间都是虚妄的。
因此,人不必在生、老、病、死的痛苦中打转,不要有太强烈的得失观念。
昨天我们讲到,人因为常执著,到临命终时,很难突破。有修行的人纵使丧失了生命也能甘之如饴;没修行的人却不能透视人生,一点点小事就牵肠挂肚、痛苦不堪。就像眼睛一样,容不下一粒沙; “ 鸡仔肠,鸟仔肚 ” 。
现在讲一件事。 我在大三时,对死亡的处理渐渐熟悉了,助念也有心得了。有一位同学打电话给我: “ 林学长,快一点来,我伯母快过世了,请您快来助念。 ” 去了之后,那儿的师父就说助念的事宜由我负责,他要去拜三昧水忏;他说三昧水忏拜了之后,可助亡者往生,不然就是回魂。于是,我负责助念,师父先看了一下说: “ 情况不妙,你摸摸她的脚底看看。 ” 我摸了一下,脚底 “ 烧烧 ” 。人要死之时,意识堕落下去了,所以脚板才会热热的,意识执著于脚底就会往下堕。而死后凡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头顶上八小时都是温热的。若升天,摸眼睛或额头有温热感,约十个小时后才会慢慢冷下来。如果是死后再投胎转世为人,心脏那儿是热热的,八小时中都会有温温的感觉。若堕入鬼道,肚子就会热热的,那里最慢消热。若投入畜生时,膝盖热热的。若入地狱脚底就热热的。所以,我们一直助念 “ 阿弥陀佛...... ” 念到中午,变成心脏热热的。继续助念,热气从脚底一直上升;下午三四点时,头顶热起来了。于是,我就结手印帮他灌顶。我听到一种声音,那声音不是凡夫世界所有的;我遍寻不著,那是这一生所找不到,没听过的声音。助念到情况很好的时候,丧家的亲戚回来了,失声大哭。我劝她不要哭,她竟然说: “ 我母亲去世,难道我不能哭吗? ” 我说: “ 可以,等一切处理圆满以后,我拿麦克风让你尽情地哭个够。亡者临命终时,你哭她又不能复生。 ” 我劝她靠一边,没想到她跑去找儿子来,告诉她母亲: “ 妈妈,这位是阿牛仔,你认得他吗? ” 我说: “ 唉呀!临命终牵牛来给她看,就算牵狗来也没用啊! ” 这就是不会安排死亡的结果。
(二)
“ 人死不能复生 ” , 临命终是不需要哭的,助念要紧;亡者也不用怕死,如果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现前时,正好跟西方三圣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什么事都得放下。
我就碰过一个人,念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都现前来接引了,竟然还想到现在正是收成割稻子的时候,一天三百元,放不下又活了过来。后来很没福报,过了一个月就死了,死时正好大家没空,没人来助念。临命终三百块钱看不开,就变成这样的结果。
所以临命终时,一定要全部放下。尤其我们学佛的人,不管做人儿子或女儿的,长辈临危时,一定要会安慰他放下一切,不要让他为了钱或儿孙的事情而有所牵挂,这很重要。因为往往人的执著是最难断、最难破的地方。在临命终时,亡者最疼惜的孙子,不要让他靠近;如果和亡者有冤仇的人,也不能让他靠近。最执爱与最恨的,都不要让他靠近。
有一天,一位同学打电话给我说: “ 林 老师,有一位莲友要往生了,我们去助念。 ” 赶到现场,那位快死去的人五脏六腑都已经开始腐烂了,嘴里吐出黄沫液,人真的很臭,儿孙都不敢靠近。于是我开口说: “ 人,每一个都必须死,父亲临…
《生从何来 死往何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