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從何來 死往何去

  生從何來 死往何去

  作者:慧律法師

  好生惡死乃人之常情。多數的人忌諱談死,殊不知 “ 人生自古誰無死 ” ,死亡豈是逃避或所謂的 “ 看開 ” 就能解決的。對于遲早都將面臨的事實,早一點認識並作充分的准備,只會有好處;如此一來,將不至于對死亡的愚癡無知而産生不必要的焦慮與害怕,更不會因爲自己錯誤的看法,將死亡的情況,弄得更糟,這就是我們要關心 “ 死亡 ” 的目的。

  一般的人, 活著的 時候,迷迷糊糊地造業,死的時候,又被業力牽引,倉惶無奈地離去,這種生死都作不了主的人生,真是一點美感都沒有,更遑論什麼 “ 藝術 ” 了。 今生縱使你是達官貴族、億萬富翁,縱使你是沈魚落雁、貌賽西施,死亡 一 到來,你就得舍棄所擁有的一切。那麼,要降低這種 “ 大布施 ” 的逼迫感,就該 在活著的 時候,將身心的 妄 執, 布施給空性 ;將 安祥 喜悅,布施給衆生 —— 畢竟唯有覺醒的人生,才能真正懂得死亡的藝術。

  有情衆生是一群迷惑的演員,重 覆著演出 痛苦的悲劇。

  看過歌劇或話劇的人,對 於 戲劇結束後,演員出場謝幕時,洋溢在臉上的表情,印象一定十分地深刻。那種充滿喜悅、笃定、 感念衆緣的 神情,事實上,正是這出戲的 最 高潮處。善知識,當你在人生的舞臺上謝幕時,內心是否也滿懷著 安祥 與踏實 的覺受呢 ?如果是的話,可以肯定的,你已盡心盡力地演一出 “ 深信因果、植衆德本、淨業成就 ” 的人生大戲。那麼,接受掌聲與贊美是相得益彰的,又何以會憂苦 怖 惱而眷戀著不肯下臺呢!

  死亡不是滅絕,而是另一個生命的起點。由于死亡的心是接續來生的近因,因此臨終的心志,更是無可言喻的重要。當然,明白死亡的過程,並預爲准備,就成了人生大學必修的一個學分了。

  “ 死亡的藝術 ” 乃 拙 于民國七十四年七月在高雄國軍 英雄館弘法 的講演內容,希望見聞者,都能爲自己的 “ 終身大事 ” 早作打點,才不枉這輩子難得的人身與 學佛聞法的 因緣。

  善知識,生從何來? 死往何去 ?無常迅速是絕不相待的,輪回路滑,望各自珍重!

  

  今天的重點,要舉實例來說,光談理論是沒有用的。佛法裏有句話說: “ 學生之道易,學死之道難。 ” 學習如何生活,學習爲社會國家貢獻,學習如何生存,這叫作 “ 學生 ” 。 “ 學死 ” 之道,就是學如何 “ 好死 ” ,如何才能解脫,這些事情,並不是很簡單的。

  昨天,我們談到 “ 執著 ” 難破;人痛苦之根本是 “ 我見、我愛、我慢、我癡 ” ;人死後隨念頭而去,隨習氣而去,隨業力而去。我們今天就舉實例來印證佛所說的道理,到底有沒有極樂世界?這就必須看看臨命終時亡者的痛苦、執著 —— 種種的情形了。

  從我學佛到出家迄今已十多年,所助念與看過的亡者有好幾百個了;慘死的也有,好死的也有,臨命終很自在,看到佛的也有,燒出來有舍利子的也有,要死的時候口張得好大,眼睛不瞑目的也有。 出生之時,每一個人幾乎都一樣的情況,一出生落地都 “ 哇哇叫 ” 地哭;但到了死之時,卻都不一樣,有人臉色呈現黑色,眼睛張開,嘴也合不攏,爲什麼呢?這就證明 “ 業力 ” 不同;聖人的死與凡夫的死差別太大了。現在我們還沒死,先未雨綢缪一番;有些人我看也已漸漸踏入死亡的界線,所以,要聽清楚。

  死有千差萬別,要如何解釋呢?用 “ 業力 ” 來解說才圓融。若說是上帝主宰人類,人類只能匍匐在上帝面前讴歌和贊頌;這並不能達到解脫。

  如果說: “ 世界末日到的時候,人一個一個從墳墓裏拖出來,重新審判,無罪的人上天堂,有罪的下地獄。 ” 這是很不符合邏輯的。按佛教說: “ 人死後最慢四十九天神識不知跑到哪兒投生去了,怎能接受審判? ”

  我問你, “ 世界末日 ” 的明天是什麼?世界哪裏有末日?時間有止境嗎?你說世界末日是幾年幾月呢?七千零一年以後是什麼?

  世界末日人類毀滅,世界還是存在啊!若說所謂的 “ 世界末日 ” 是指人全部死亡,縱使地球上人類全部死亡,他方世界的人還是存在啊!又 “ 上帝創造萬物 ” 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創造呢?

  世界哪有末日!佛法中的 “ 因明學 ” 也就是 “ 理則學 ” 或 “ 邏輯學 ” 來看 “ 世界末日 ” 是完全矛盾的,沒有所謂世界末日的。世界末日,也就是世界的開始;什麼叫末?沒有一個結束的點,只要衆生的業存在,就沒有結束的。因爲時間與空間是業力的變化産生的;業力的變化中,就會産生一種主觀的時間觀念,就會有客觀存在的生活空間。有了時間與空間的觀念,就産生很大的束縛,束縛就産生生命的連續,産生了意識的存在。

  而佛就是突破時間與空間的束縛,超越時空束縛。因此,佛沒有開始或結束,才達到圓滿的究竟。像虛空從哪一個動點開始呢?虛空不過是以我們人的立場來劃分東、南、西、北而已。

  方位也是人定的,所以座標軸X、Y、Z叁度空間的軸,是以人爲中心點的;如果中心點失去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叁度空間。也就是突破 “ 我相 ” 的刹那就沒有座標軸。所以,我們研究數學劃X、Y、Z,那是由動點開始才有座標軸,這一點是0,如果這一點突破它,座標軸要在哪裏?所以,整個虛空,你說X、Y、Z在哪裏呢?根本就沒有。生命完全是虛幻的,虛幻的當下,因爲有所執著,所以産生意識的連鎖;有意識的連鎖就有生命的主觀現象,就是我們今天的 “ 生死、死生 ” 的循環。正因爲沒有突破時間和空間的觀念,而由點産生生命的線,再達到一種空間,這是一種假設的存在。

  我們睡覺時,失去意識的作用,你知道幾點嗎?你知道在哪個房間睡覺嗎?人在睡覺時就失去時間、空間的觀念;當然,這是迷糊的時候。但是一個超越的聖者,突破就是一種超越,他雖然看到衆生、看到宇宙萬物,但他能如如不動,他沒有動到念頭,所以沒有時間觀念。我們晚上睡覺沒有動到意識,所以沒有時間觀念;只不過這種沒動到意識只是一種迷糊狀況,並不是超越。

  “ 佛說時間,即非時間,是名時間。 ” 這意思就是說時間本來是一種虛妄的,所以當下就不是時間;又因不得已,爲了讓人感受到而假立時間。所以,時間、空間都是虛妄的。

  因此,人不必在生、老、病、死的痛苦中打轉,不要有太強烈的得失觀念。

  昨天我們講到,人因爲常執著,到臨命終時,很難突破。有修行的人縱使喪失了生命也能甘之如饴;沒修行的人卻不能透視人生,一點點小事就牽腸挂肚、痛苦不堪。就像眼睛一樣,容不下一粒沙; “ 雞仔腸,鳥仔肚 ” 。

  現在講一件事。 我在大叁時,對死亡的處理漸漸熟悉了,助念也有心得了。有一位同學打電話給我: “ 林學長,快一點來,我伯母快過世了,請您快來助念。 ” 去了之後,那兒的師父就說助念的事宜由我負責,他要去拜叁昧水忏;他說叁昧水忏拜了之後,可助亡者往生,不然就是回魂。于是,我負責助念,師父先看了一下說: “ 情況不妙,你摸摸她的腳底看看。 ” 我摸了一下,腳底 “ 燒燒 ” 。人要死之時,意識墮落下去了,所以腳板才會熱熱的,意識執著于腳底就會往下墮。而死後凡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頭頂上八小時都是溫熱的。若升天,摸眼睛或額頭有溫熱感,約十個小時後才會慢慢冷下來。如果是死後再投胎轉世爲人,心髒那兒是熱熱的,八小時中都會有溫溫的感覺。若墮入鬼道,肚子就會熱熱的,那裏最慢消熱。若投入畜生時,膝蓋熱熱的。若入地獄腳底就熱熱的。所以,我們一直助念 “ 阿彌陀佛...... ” 念到中午,變成心髒熱熱的。繼續助念,熱氣從腳底一直上升;下午叁四點時,頭頂熱起來了。于是,我就結手印幫他灌頂。我聽到一種聲音,那聲音不是凡夫世界所有的;我遍尋不著,那是這一生所找不到,沒聽過的聲音。助念到情況很好的時候,喪家的親戚回來了,失聲大哭。我勸她不要哭,她竟然說: “ 我母親去世,難道我不能哭嗎? ” 我說: “ 可以,等一切處理圓滿以後,我拿麥克風讓你盡情地哭個夠。亡者臨命終時,你哭她又不能複生。 ” 我勸她靠一邊,沒想到她跑去找兒子來,告訴她母親: “ 媽媽,這位是阿牛仔,你認得他嗎? ” 我說: “ 唉呀!臨命終牽牛來給她看,就算牽狗來也沒用啊! ” 這就是不會安排死亡的結果。

  (二)

  “ 人死不能複生 ” , 臨命終是不需要哭的,助念要緊;亡者也不用怕死,如果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現前時,正好跟西方叁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什麼事都得放下。

  我就碰過一個人,念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都現前來接引了,竟然還想到現在正是收成割稻子的時候,一天叁百元,放不下又活了過來。後來很沒福報,過了一個月就死了,死時正好大家沒空,沒人來助念。臨命終叁百塊錢看不開,就變成這樣的結果。

  所以臨命終時,一定要全部放下。尤其我們學佛的人,不管做人兒子或女兒的,長輩臨危時,一定要會安慰他放下一切,不要讓他爲了錢或兒孫的事情而有所牽挂,這很重要。因爲往往人的執著是最難斷、最難破的地方。在臨命終時,亡者最疼惜的孫子,不要讓他靠近;如果和亡者有冤仇的人,也不能讓他靠近。最執愛與最恨的,都不要讓他靠近。

  有一天,一位同學打電話給我說: “ 林 老師,有一位蓮友要往生了,我們去助念。 ” 趕到現場,那位快死去的人五髒六腑都已經開始腐爛了,嘴裏吐出黃沫液,人真的很臭,兒孫都不敢靠近。于是我開口說: “ 人,每一個都必須死,父親臨…

《生從何來 死往何去》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