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P12

  ..續本文上一頁任僧自恣(檢舉過失),故名僧自恣日;僧自恣故,道行長進,佛生歡喜,故又名佛歡喜日。以七月十五號稱普度節的淵源,出自《佛說盂蘭盆經》,佛弟子目連新證阿羅漢果,以天眼見其母亡魂,墮餓鬼道中,不得飲食,皮連骨立,狀甚可憐;目連以缽盛飯饷母,母罪業故,飯入口化爲火炭,竟不得食。目連求佛救其母,佛教他于七月十五日奉盂蘭盆齋,供佛及僧,現世父母眷屬,死墮地獄餓鬼者,應時解脫:若父母現存者,承此功德,福樂百年;乃至七世父母,普獲得度。目連依教奉行,其母即于此日得解脫。目連推己及人,乃複請佛說法,令一切人,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爲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親恩。此爲普度節之緣由。

  細觀上說,可知七月十五日,應以號稱普度節爲正宗,而中元之說爲附會。蓋道家元始教主老莊學說中,根本沒有餓鬼、解脫等詞,(餓鬼是佛說六道衆生之一。)而《陔余叢考》謂叁元之說,起自元魏,此時佛教傳入中國,已叁百余年矣。《顔氏家訓》已有“七月十五盂蘭盆齋,望汝等依行不絕”之句,故知《修行記》謂中元節夜,道士誦經,餓鬼得解脫,是屬附會無疑。

  今時民俗,每逢七月十五日,殺雞宰魚,大開筵席,狂飲濫食,競尚奢靡,斲身傷財,莫此爲勝。況以叁牲致祭先亡,先亡之受難者,不能飨用;而不受難者,每因後裔爲其殺生致祭反受殃累,又給鬼門關前,平添多少畜類冤魂,冥陽兩損。此種風尚,正與佛說造盂蘭盆,奉佛及僧,度脫先亡,以報慈恩的仁孝精神,背道而馳。當此文化複興運動推展之際,宣揚普度節的真正意義,改良民俗,實爲當前第一要務。開導民智,節約拜拜,俾“冥陽兩利”。願全國仁人智士,勉力倡導之。

  錄自《醒世周刊》第二十七期

  第十叁則:殺生食肉皆惡業

  殺生和食肉,這兩個都是惡業,有的只造一種,如食肉者未必殺生,殺生者不喜食肉;有的兼而有之,如殺生的屠夫喜歡食肉。有些調皮的人,總是想把責任推給他人,做屠夫的把這殺生罪推給食肉的人,每當宰豬之時,他就念念有詞:“豬呀豬呀你莫怪,你是人間一道菜,他不吃,我不宰,你向吃肉的人去討債。”可是食肉的人,卻把罪過推給屠夫,說什麼:“他不賣,我不買,他不殺,我不食。”又說:“他不是專爲我而宰的。”等語,彼此互相推卸罪責。平心而論,都不能辭其咎,《楞伽經》說得好:“爲利殺衆生,因財網諸肉,二俱是惡業,死墮叫喚(地)獄,若無教想求,則無叁淨肉,彼非無因有,是故不應食。”殺生的罪報,依《華嚴經》說,決定墮落地獄、畜生、餓鬼中,叁途受罪完了,轉生爲人,還得受二種惡報,一者短命,二者多命。(叁塗是正報,人中是余報。)

  錄自《素食的利益》頁一九

  第十四則:誤殺者亦須誤償

  昔梁武帝有次和人對奕,在得子時脫口喊:“殺!”,正好另一位僧人來訪,衛士以爲要把這人殺掉,便拿下來殺了。此僧人亦是有道之士,臨死前歎曰:“業障!以後若皇上問起,請你們答覆他:過去世時,我尚是一位小沙彌,有一次師公講經幫忙拿錫杖,把玩時不小心壓死了地上一只來聽經的蚯蚓,它就是武帝的前身。因爲有這誤殺的因,所以必須償還這誤殺的果報。”後來梁武帝因很久不見此僧人,一問之下方知此事,不覺感歎因果之絲毫不爽。

  錄自《五戒相經箋要集注》頁叁叁~叁四

  第十五則:怨怨相報何時了

  一切衆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金剛經》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佛教戒律,便是依據佛性平等的原則所製訂—“上自諸佛聖人,下至微細昆蟲,凡有命者,皆不得殺。”可是凡夫衆生,私心未泯,一切道德法律,以人道爲本位,殺人有罪,殺畜生無罪,已成舉世公認的事實。這種“積非成是”,雖顛顸一時,終不免輪回報償。茲錄公案一則,以資儆俗。

  顧錫疇崇祯帝朝,官居大宗伯。明亡後,居溫州,被總兵賀君堯害死,沈屍江中。華亭縣令張調鼎爲顧公門生,某日請乩,顧公降臨,示乩曰:“我于六月十六日,被賀君堯害死,投屍江中。”張問:“賀與師何仇?”乩示:“老夫前世乃天臺山僧,路逢一蛇,以杖打殺,賀君堯即蛇之後身也。怨對相尋,因果應受。可語我兒,切勿報仇。”張立即派人至溫州查之,果如所說。此事見《明史》顧錫疇傳及現報錄等,當屬真實可信。殺生之業,這麼可怕,還可不戒嗎!

  錄自《醒世周刊》第五十七期

  第十六則:因果循環的定律

  據傳說屎姑即漢高祖寵姬戚夫人也,她被呂後毒害而死于廁。《史記》呂後紀:“呂太後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喑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戚夫人爲什麼被呂後毒害死于廁中呢?原來她是被爭夫吃醋,懷恨報複之所致。當漢高祖在世時,戚夫人得寵,呂後不免受些委曲,及漢高祖逝世,呂後之子稱帝,呂後乃施以報複。可是她的手段太毒狠了,所以屢遭惡報。第一、她的兒子孝惠帝,不滿她的殘毒,使人謂太後曰:此非人所爲,臣爲太後子,終不能治天下。孝惠帝以此日飲爲淫樂,遂有病。第二、當年諸後用事,欲謀纂奪,陳平、周勃平之,其侄呂産即被追殺于郎中府吏廁中。第叁、戚夫人子趙王如意鬼魂爲崇,化蒼狗殺呂後。(以上見《史記》呂後紀及《漢書》外戚傳)這些是現世報。後來漢光武帝以“呂太後不宜配食高廟”而遷其靈位于園茔。(出《後漢書》、光武帝本紀。)又據《文昌化書》,趙王如意即帝君前身,爲蒼狗殺呂後,怨尚未解;宣帝時複化巨蛇盡吞諸呂,諸呂死後,冥中備受苦毒,此是後報。觀于此可知,害人終害己。心起怨毒,彼此俱受害,一念嗔心,衆禍之門,真可怕呀!

  “迎紫姑”不是佛教的活動,但紫姑的事迹,頗合佛教因果循環的定律,可惜那時佛教尚未來中國,呂後與戚夫人皆未聞到佛法,致互相怨害,落得彼此俱墮,倘若他們知道輪回因果的道理,當不會做出那樣的事來了。

  錄自《醒世周刊》第四十九期

  第十七則:六道輪回的史事

  “六道輪回苦,孫兒娶祖母,牛羊席上坐,六親鍋內煮”這是唐時寒山大師看到一個俗家人娶媳婦,這新娘原是他的老祖母轉世,同時再看到坐在筵席上飲酒食肉的來賓,原是過去他家裏的牛馬,而鍋裏的豬羊魚肉,都是他們家的六親眷屬轉生。大師看了,可憐六道凡夫衆生,不明因果,顛倒妄爲,不禁悲從心起,號啕大哭,唱出了上面這個偈子。不信佛教的人,也許會巧辯,這是佛教徒勸人素食,假造出來的故事,可是事實勝于雄辯,我國曆史上人死爲畜的紀錄不少。最早的記載爲遠在佛教尚未傳入中國,西漢司馬遷的史記夏本紀即記:“帝堯之時,洪水滔天,堯求能治水者,皆曰鲧可。堯曰鲧負命毀族不可。四嶽請試之。鲧治水九年功用不成,舜視鲧治水無狀,殛之于羽山以死。注雲鲧死化爲黃熊(熊讀作能字音,黃熊者叁足鼈也)。此外齊公子彭生死變大豬報仇,見于左傳。趙王如意死化蒼犬,撲殺呂後以報仇,見諸漢史。宋士宗之母化爲鼈,宣骞之老母化爲鼋,見于晉書。我國曆朝史家執筆記事,皆尚翔實,決不虛誕,故我國之史書,號稱信史。又佛教的在家五戒弟子,尚不妄語,何況出家之人,怎敢妄語。由此可見儒佛兩的聖賢之言,足堪信受。自當從速戒殺素食,若是大家都戒殺素食,就無“人死爲羊,羊死爲人”之因果循環,人世間亦就永無“六親鍋內煮”之業報了。

  錄自《素食的利益》頁一九~二十

  第十八則:執政者勿亂殺人

  《資治通鑒》〈大感應錄〉記載:秦朝建國,用殺人來建立功名利祿,注重跪谲欺詐。從秦孝公石門之戰,到周赧王入秦之人,其間斬殺坑死的有一百九十八萬八千人。始皇並吞六國,建阿房宮,築萬裏長城,致使民不聊生。焚燒書籍,坑殺儒士,到處巡視遊曆,從未停止,整個國內都在勞動百姓從軍服役,這其間死的人又不下五十余萬人。殘暴酷虐,可說已到了極處。如果秦始皇不死在沙丘,李斯趙高不假造聖旨殺害太子扶蘇,立胡亥,那是沒有天道。不久,望夷禍起(趙高在望夷宮殺害二世胡亥),胡亥要求降爲平民也不能免一死。胡亥被趙高殺後,不久李斯趙高也被誅九族。等到項羽攻入鹹陽城,殺害叁世子嬰,屠殺秦朝宗族,挖掘秦朝陵墓,焚燒秦朝宗廟,沒收王宮的婦女寶物。這一切可能是上天假手于楚人來報複秦朝滅亡周朝和六國的怨仇,及伸張國內億兆人民的怨恨。才叁世秦朝就滅亡了,始皇想要流傳萬世的夢想又到那裏去了呢!又,始皇有十八個兒子,全部被趙高所殺,這個報應也很殘酷。佛說:“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因此勸諸在位執權者,切記切記,勿亂殺人。

  錄自《五戒相經箋要集注》頁五八~六○

  第十九則:素食者不遭殺劫

  一切衆生皆有靈性,此靈性與血肉之軀,不一不異,色身有生死,靈性永不滅。由于靈性不滅故,往返六道,此死彼生,彼死此生,生生死死,永無休息。皆悉隨著自己所造的業因,去報恩報怨,與受苦受樂。而一切因怨業報中,以殺生食肉,其怨最深,何以故?衆生最寶貴者生命也,人畜皆然。今此最寶貴之身命,遭到殺害,恨毒之深,報仇之切,無與倫比,自然要一刀還一刀,一命償一命了。誠如《楞嚴經》所說:“以人食羊,羊死爲人,人死爲羊.......死死生生,互來食啖。”這種互殺互食的因果輪回,若一人造殺業,則一人受殺身之禍,若一國人共造殺業,便召感殺劫了。

  殺劫又名刀兵劫,即是遍地起戰爭。古時候的士兵作戰,用刀劍作武器,故遍地發生戰爭,叫做刀兵劫。這種刀兵劫的起因,不明因果的凡夫俗子,誤認爲是帝國主義的侵略所造就,或者是國內的政治野心家所導致。依佛法的因果業報來談:這不是根本的原因,這只是一種助緣而已,根本的原因是從殺生食肉而起的。今舉慈壽禅師的偈子來作說明,偈雲:“世上多殺…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