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任僧自恣(检举过失),故名僧自恣日;僧自恣故,道行长进,佛生欢喜,故又名佛欢喜日。以七月十五号称普度节的渊源,出自《佛说盂兰盆经》,佛弟子目连新证阿罗汉果,以天眼见其母亡魂,堕饿鬼道中,不得饮食,皮连骨立,状甚可怜;目连以钵盛饭饷母,母罪业故,饭入口化为火炭,竟不得食。目连求佛救其母,佛教他于七月十五日奉盂兰盆斋,供佛及僧,现世父母眷属,死堕地狱饿鬼者,应时解脱:若父母现存者,承此功德,福乐百年;乃至七世父母,普获得度。目连依教奉行,其母即于此日得解脱。目连推己及人,乃复请佛说法,令一切人,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亲恩。此为普度节之缘由。
细观上说,可知七月十五日,应以号称普度节为正宗,而中元之说为附会。盖道家元始教主老庄学说中,根本没有饿鬼、解脱等词,(饿鬼是佛说六道众生之一。)而《陔余丛考》谓三元之说,起自元魏,此时佛教传入中国,已三百余年矣。《颜氏家训》已有“七月十五盂兰盆斋,望汝等依行不绝”之句,故知《修行记》谓中元节夜,道士诵经,饿鬼得解脱,是属附会无疑。
今时民俗,每逢七月十五日,杀鸡宰鱼,大开筵席,狂饮滥食,竞尚奢靡,斲身伤财,莫此为胜。况以三牲致祭先亡,先亡之受难者,不能飨用;而不受难者,每因后裔为其杀生致祭反受殃累,又给鬼门关前,平添多少畜类冤魂,冥阳两损。此种风尚,正与佛说造盂兰盆,奉佛及僧,度脱先亡,以报慈恩的仁孝精神,背道而驰。当此文化复兴运动推展之际,宣扬普度节的真正意义,改良民俗,实为当前第一要务。开导民智,节约拜拜,俾“冥阳两利”。愿全国仁人智士,勉力倡导之。
录自《醒世周刊》第二十七期
第十三则:杀生食肉皆恶业
杀生和食肉,这两个都是恶业,有的只造一种,如食肉者未必杀生,杀生者不喜食肉;有的兼而有之,如杀生的屠夫喜欢食肉。有些调皮的人,总是想把责任推给他人,做屠夫的把这杀生罪推给食肉的人,每当宰猪之时,他就念念有词:“猪呀猪呀你莫怪,你是人间一道菜,他不吃,我不宰,你向吃肉的人去讨债。”可是食肉的人,却把罪过推给屠夫,说什么:“他不卖,我不买,他不杀,我不食。”又说:“他不是专为我而宰的。”等语,彼此互相推卸罪责。平心而论,都不能辞其咎,《楞伽经》说得好:“为利杀众生,因财网诸肉,二俱是恶业,死堕叫唤(地)狱,若无教想求,则无三净肉,彼非无因有,是故不应食。”杀生的罪报,依《华严经》说,决定堕落地狱、畜生、饿鬼中,三途受罪完了,转生为人,还得受二种恶报,一者短命,二者多命。(三涂是正报,人中是余报。)
录自《素食的利益》页一九
第十四则:误杀者亦须误偿
昔梁武帝有次和人对奕,在得子时脱口喊:“杀!”,正好另一位僧人来访,卫士以为要把这人杀掉,便拿下来杀了。此僧人亦是有道之士,临死前叹曰:“业障!以后若皇上问起,请你们答覆他:过去世时,我尚是一位小沙弥,有一次师公讲经帮忙拿锡杖,把玩时不小心压死了地上一只来听经的蚯蚓,它就是武帝的前身。因为有这误杀的因,所以必须偿还这误杀的果报。”后来梁武帝因很久不见此僧人,一问之下方知此事,不觉感叹因果之丝毫不爽。
录自《五戒相经笺要集注》页三三~三四
第十五则:怨怨相报何时了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佛教戒律,便是依据佛性平等的原则所制订—“上自诸佛圣人,下至微细昆虫,凡有命者,皆不得杀。”可是凡夫众生,私心未泯,一切道德法律,以人道为本位,杀人有罪,杀畜生无罪,已成举世公认的事实。这种“积非成是”,虽颠顸一时,终不免轮回报偿。兹录公案一则,以资儆俗。
顾锡畴崇祯帝朝,官居大宗伯。明亡后,居温州,被总兵贺君尧害死,沈尸江中。华亭县令张调鼎为顾公门生,某日请乩,顾公降临,示乩曰:“我于六月十六日,被贺君尧害死,投尸江中。”张问:“贺与师何仇?”乩示:“老夫前世乃天台山僧,路逢一蛇,以杖打杀,贺君尧即蛇之后身也。怨对相寻,因果应受。可语我儿,切勿报仇。”张立即派人至温州查之,果如所说。此事见《明史》顾锡畴传及现报录等,当属真实可信。杀生之业,这么可怕,还可不戒吗!
录自《醒世周刊》第五十七期
第十六则:因果循环的定律
据传说屎姑即汉高祖宠姬戚夫人也,她被吕后毒害而死于厕。《史记》吕后纪:“吕太后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喑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戚夫人为什么被吕后毒害死于厕中呢?原来她是被争夫吃醋,怀恨报复之所致。当汉高祖在世时,戚夫人得宠,吕后不免受些委曲,及汉高祖逝世,吕后之子称帝,吕后乃施以报复。可是她的手段太毒狠了,所以屡遭恶报。第一、她的儿子孝惠帝,不满她的残毒,使人谓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帝以此日饮为淫乐,遂有病。第二、当年诸后用事,欲谋纂夺,陈平、周勃平之,其侄吕产即被追杀于郎中府吏厕中。第三、戚夫人子赵王如意鬼魂为崇,化苍狗杀吕后。(以上见《史记》吕后纪及《汉书》外戚传)这些是现世报。后来汉光武帝以“吕太后不宜配食高庙”而迁其灵位于园茔。(出《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又据《文昌化书》,赵王如意即帝君前身,为苍狗杀吕后,怨尚未解;宣帝时复化巨蛇尽吞诸吕,诸吕死后,冥中备受苦毒,此是后报。观于此可知,害人终害己。心起怨毒,彼此俱受害,一念嗔心,众祸之门,真可怕呀!
“迎紫姑”不是佛教的活动,但紫姑的事迹,颇合佛教因果循环的定律,可惜那时佛教尚未来中国,吕后与戚夫人皆未闻到佛法,致互相怨害,落得彼此俱堕,倘若他们知道轮回因果的道理,当不会做出那样的事来了。
录自《醒世周刊》第四十九期
第十七则:六道轮回的史事
“六道轮回苦,孙儿娶祖母,牛羊席上坐,六亲锅内煮”这是唐时寒山大师看到一个俗家人娶媳妇,这新娘原是他的老祖母转世,同时再看到坐在筵席上饮酒食肉的来宾,原是过去他家里的牛马,而锅里的猪羊鱼肉,都是他们家的六亲眷属转生。大师看了,可怜六道凡夫众生,不明因果,颠倒妄为,不禁悲从心起,号啕大哭,唱出了上面这个偈子。不信佛教的人,也许会巧辩,这是佛教徒劝人素食,假造出来的故事,可是事实胜于雄辩,我国历史上人死为畜的纪录不少。最早的记载为远在佛教尚未传入中国,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即记:“帝尧之时,洪水滔天,尧求能治水者,皆曰鲧可。尧曰鲧负命毁族不可。四岳请试之。鲧治水九年功用不成,舜视鲧治水无状,殛之于羽山以死。注云鲧死化为黄熊(熊读作能字音,黄熊者三足鳖也)。此外齐公子彭生死变大猪报仇,见于左传。赵王如意死化苍犬,扑杀吕后以报仇,见诸汉史。宋士宗之母化为鳖,宣骞之老母化为鼋,见于晋书。我国历朝史家执笔记事,皆尚翔实,决不虚诞,故我国之史书,号称信史。又佛教的在家五戒弟子,尚不妄语,何况出家之人,怎敢妄语。由此可见儒佛两的圣贤之言,足堪信受。自当从速戒杀素食,若是大家都戒杀素食,就无“人死为羊,羊死为人”之因果循环,人世间亦就永无“六亲锅内煮”之业报了。
录自《素食的利益》页一九~二十
第十八则:执政者勿乱杀人
《资治通鉴》〈大感应录〉记载:秦朝建国,用杀人来建立功名利禄,注重跪谲欺诈。从秦孝公石门之战,到周赧王入秦之人,其间斩杀坑死的有一百九十八万八千人。始皇并吞六国,建阿房宫,筑万里长城,致使民不聊生。焚烧书籍,坑杀儒士,到处巡视游历,从未停止,整个国内都在劳动百姓从军服役,这其间死的人又不下五十余万人。残暴酷虐,可说已到了极处。如果秦始皇不死在沙丘,李斯赵高不假造圣旨杀害太子扶苏,立胡亥,那是没有天道。不久,望夷祸起(赵高在望夷宫杀害二世胡亥),胡亥要求降为平民也不能免一死。胡亥被赵高杀后,不久李斯赵高也被诛九族。等到项羽攻入咸阳城,杀害三世子婴,屠杀秦朝宗族,挖掘秦朝陵墓,焚烧秦朝宗庙,没收王宫的妇女宝物。这一切可能是上天假手于楚人来报复秦朝灭亡周朝和六国的怨仇,及伸张国内亿兆人民的怨恨。才三世秦朝就灭亡了,始皇想要流传万世的梦想又到那里去了呢!又,始皇有十八个儿子,全部被赵高所杀,这个报应也很残酷。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因此劝诸在位执权者,切记切记,勿乱杀人。
录自《五戒相经笺要集注》页五八~六○
第十九则:素食者不遭杀劫
一切众生皆有灵性,此灵性与血肉之躯,不一不异,色身有生死,灵性永不灭。由于灵性不灭故,往返六道,此死彼生,彼死此生,生生死死,永无休息。皆悉随著自己所造的业因,去报恩报怨,与受苦受乐。而一切因怨业报中,以杀生食肉,其怨最深,何以故?众生最宝贵者生命也,人畜皆然。今此最宝贵之身命,遭到杀害,恨毒之深,报仇之切,无与伦比,自然要一刀还一刀,一命偿一命了。诚如《楞严经》所说:“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死死生生,互来食啖。”这种互杀互食的因果轮回,若一人造杀业,则一人受杀身之祸,若一国人共造杀业,便召感杀劫了。
杀劫又名刀兵劫,即是遍地起战争。古时候的士兵作战,用刀剑作武器,故遍地发生战争,叫做刀兵劫。这种刀兵劫的起因,不明因果的凡夫俗子,误认为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所造就,或者是国内的政治野心家所导致。依佛法的因果业报来谈:这不是根本的原因,这只是一种助缘而已,根本的原因是从杀生食肉而起的。今举慈寿禅师的偈子来作说明,偈云:“世上多杀…
《见贤思齐·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