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P9

  ..續本文上一頁很少有人車往來,我還算是很幸運,一路平安到達醫院。說到這裏,我要慎重告訴你們,你們如果要出遠門的話,在家裏不妨先念“地藏王菩薩”的聖號,虔誠的念一萬聲,要到那裏,就能一路平安到達目的地。尤其是女衆,如果晚上要出門,不妨先念一千聲或一萬聲“南無地藏王菩薩”的聖號。《地藏菩薩本願經》裏有這一段話:如果有什麼水災、風難、土匪賊難、其他的大災難來侵害你的時候,你只要念他的聖號,他會保佑你平安無事的。我那時候就是這樣子做,所以一路平安的到達榮民醫院。可是到了以後,醫院裏面的人,左一個爲難,右一個爲難,我那徒弟沒辦法,生氣了,就對他們說:“我師父病得那麼嚴重,你們到底收不收?如果不收,我要請我師父打電話給蔣經國先生了。”蔣經國先生當時是國防部長,他是我的老長官,從前在我家鄉做過行政專員,我只要打電話給他,他馬上會知道我這個人的。醫院的人聽我要打電話就緊張了,勉強讓我住下來。那時已經天黑了,一整天下來,我就只喝了一碗豆漿,加上幾片餅幹而已,到了晚上,肚子餓得受不了,我很煩惱,就對佛菩薩說:“我要犯非時不食戒了!我不敢說自己持戒很清淨,但我也始終沒有破戒呀!今天弄成這個樣子,腿也跌斷了,又讓我餓得受不了,我要犯戒了。”正好這時候,院方送來稀飯,我拿起稀飯就往嘴裏送,心想:犯就犯,佛菩薩大概也不管我了,才會讓我變成這樣,吃吧!正當我把稀飯吃進口中,嘴裏的一顆金牙,突然跳起來,梗在那裏,就是沒法嚼稀飯,用力拔也拔不起來心想:“這下子又要護著我,不讓我犯戒了是嗎?”好了,只得將所有東西收起來,第一口沒咽下去就吐出來了,用水漱一漱口,就睡覺了。說來也真奇怪,這一顆金牙齒,是我出家以前就鑲補的,從來都沒壞過,現在居然跳起來,真是奇怪。到了第二天早上,那一顆金牙齒還是沒有跳下來,稀飯又送進來了,我正在發愁怎麼吃稀飯,奇怪的事又發生了,我將稀飯一送進口時,突然,“咚”一聲,這顆金牙齒掉到碗裏面。昨天,我用力拔都拔不起來,現在卻自動掉到碗裏?這就是戒體的殊勝妙用。受過戒,只要發心持戒,不管走到那裏,隨時隨處都是你持戒的地方,戒體都能發揮防非止惡的功能。這就是“隨行戒”。

  錄自《戒學淺談》頁一九五~一九八

  第叁十六則:誦戒威德不思議

  余嘗自愧業障深重,故于出家受沙彌戒之日起,每晚持誦沙彌律儀若幹節,迄受叁壇大戒之後,即單日菩薩大戒,雙日具足戒,更番持誦,不敢或息。民國五十一年初主靈隱佛學院,開學不久,我提議半月半月法師與比丘學僧,共集誦戒,即有人譏爲“多事”。爾後每逢誦戒,皆啧有煩言。某日誦戒之時,有一學僧未來,亦未請假,著人去催,回來說:“他在床上蒙被哭泣。”余心知有異。誦戒之後,該僧夤夜來余室,哭訴他于日前已破戒,故不敢參加誦戒,並請辦理退學返俗去。此人去後,我將他離院原因向大衆宣布,方知誦戒威德,不可思議。從此半月半月誦戒,皆樂于參加矣!

  錄自《四分律比丘戒本講義》頁四八

  第叁十七則:比丘閉關要小心

  某夜,聽振光法師說近有比丘閉關自修,護關人爲一比丘尼,接觸日久生情,夜間此尼竟越牆入關房幽會。而比丘從此患胸部奇癢,自以手抓,肉盡見骨遂終。死前曾向人說此一段因果,謂彼本人前生曾勾引斯女發生關系後,複棄之。女憤恨自殺,今生故來相害。

  錄自《廣化律師親筆日記》頁叁二二~叁二叁

  第叁十八則:淫心不除仍有苦

  拙衲有至友××君,出身書香之家,幼承庭訓,不敢作男女非禮之事,但×君昔時初入社會,少年得志,常爲諸少女追求之對象,于是倚翠偎紅,日與百花爲伍,他人羨其豔福不淺,而×君卻持身如玉,決不作苟且之事。然而未證聖果之人,淫習未除,每當耳鬓厮磨之際,不免流出不淨,久而久之,一念淫事,即出不淨,漸後竟至見色遺精,戕害身體,莫此爲甚。是故犯此事者,大多夭壽,早赴枉死城;其幸存者,則未老先衰,腰酸背痛,百病叢生,悔之晚矣。某君今才過半百,弱如八十老翁,近日皈依佛門,特請我以此事勸誡諸青年僧,嚴持淨戒,少接近女性爲妙。余因有所感,特爲書其書,以誡諸沙彌。

  余友某師早年臥病臺北時,某夜夢與人行淫,醒來覺惶愧萬分,因又按先師“若夢中不能念佛,應即至佛前叩頭痛切忏悔,精誠念佛,力竭聲嘶然後已”之例,立即奔赴佛堂,求哀忏悔,並伏地痛念佛號,力竭方休。至今迄未再夢。足證佛力不可思議,特在此提供諸位同學作參考。

  錄自《沙彌律儀要略集注》頁叁十八

  第叁十九則:一切女人是我母

  理哲尼,俗名周麗霞,年青秀慧,臺北市人,與我素不相識。當入學考試時,我初次見到她,忽突口說道:“此人來求學,是我之大幸。”說後,自己亦不知怎出此言。開學後,只覺得她對我特別關心。我怕是宿世怨家,心存戒懼。我規定學僧來我處,須二人以上才可上樓,她卻常一人來,我每次製止她,她都說:你比我父親還老(後來我見到她父親,確比我年青),我把你當作父親看,所以我要照顧你,我要來就來,別阻止我。雖嚴詞诃斥亦無效。

  今年夏,她左足患風濕。本視學僧如兒女,此時對她尤甚,常領她到遠近各地求醫。當我藉病離開南光佛學院時,她亦隨來護國寺照顧我。某夜我在護法神殿,看到她獨自送藥入我房去,我又想到她,是怨是親?即請護法神慈悲指示。是夜夢我立護法神側,忽報我母親來,隨即見理哲師入,我伫候良久,未見母至,回頭見到理哲師,心想莫非她是......即醒。憶昔我初出家時,嘗發心辦男衆佛學院,培育僧才,續佛慧命;但亦願辦叁屆女衆佛學院,以報母恩。然而她亦曾夢到我是她父親,又夢到我乘寶蓮華到西方去,對她說:“孩子來!與我回到西方去。”佛說六道輪回諸衆生,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亦嘗爲其父母,信然。

  錄自《廣化律師親筆日記》頁叁二二~叁二叁

  第四十則:振教廣化諸衆生

  華嚴禅師宴坐禅房,有二居士,聯袂來入,說是有志匡時濟世,欲想創辦一所學校,以培植青年志士,爲民前鋒。曾經向命相家請教,據說我們“時運不濟”,因此疑不敢決,再來叩師請教“命運有定數嗎?”。禅師答道:“命無定數。《易經》教人趨吉避凶,若命有定數,吉怎麼可趨,凶又怎麼可避呢?所以《書經》說:“惟命不于常”。《詩經》教人“自求多福”。至于我佛門中,內從心求,有求必應,求富貴得富貴,求兒女得兒女,求長壽得長壽,可見命無定數。你們只有檢討辦學的初衷,是善是惡?若是惡心,則此事不可行,以免受苦報。若是運善心行善事,便應毅然決然,盡力做去,但問耕耘,不問收獲,人定可以勝天,終必成功。”二居士欣然辭出。少頃又來二人,系欲官商勾結,偷稅舞弊,因命相家說他們流年不利,特來請教“命有注定嗎?”禅師答道:“怎麼沒有呢?常言道: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古書記載,從前有一個貧士,見客失落一串錢,行前去拾乃一草繩,于心不甘,遠立停看,又一人來拾錢而去。他即賴說是他的錢,奪將過來,將此錢買了一條魚一瓶酒回家,正欲生火煮魚時,貓來銜魚逸去,投石打貓,貓未打著,反將酒瓶打破了。由此看來,不是命有定數嗎?所以爲人應守分安命,莫貪非分之財。”二人聽了,垂頭而去。

  這時侍立在側的小沙彌大惑不解,長跪問道:“爲什麼第一次二居士問:命運有定數嗎?師說:命無定數。第二次二客來問:命有定數嗎?師說命有定數。這是什麼道理?”師曉示之曰:“命運之學,是我國固有文化,始創于西周高士王诩(即戰國蘇秦、張儀之師)世稱鬼谷先生。命數雖是有前定,但是只有凡夫,才會爲命數所注定,若果豪傑之士,能自立新命,命數是稱他不住的。何以故?所謂命者,即過去生中所造之業報。佛經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既有因果之率,即有宿命之數。故知命運的定數,即因果的定律。佛說:“業由心造,業隨心轉。”算命先生所知道的命運,是此心過去生中所造之定業,所謂“業由心造”。知道宿命貧賤,而能發憤努力,起善心,說善言,行善事,力行衆善,廣積陰德,亦可轉貧賤爲富貴;若自恃宿命富貴,便貢高我慢,多行不義,亦必然轉富貴爲貧賤,此即“業隨心轉”。命數如是,故對正人君子,欲行善事,宜告之,命無定數,以促其成功;小人們想貪非份之財,當告以命有定數,以阻其爲惡。”小沙彌再拜謝曰:“問一得二—得聞命運之理,又得知大士度化衆生通權達變之方也”。

  (編案:“華嚴禅師”者,律師自稱也,故本文題爲“振教廣化諸衆生”,以符本書編輯之用意。)

  錄自《醒世周刊》第二十四期

  下篇

  第一則:養徒不教師之過

  《五百問經》說,迦葉佛的時候,有一個比丘度了很多的弟子,其中有一個弟子經常做不如法的事情,做師父的不提醒他,也不管教他。由于他不斷的造罪,使他命終之後墮爲龍身,它的鱗片裏都有各種蟲子咬它,全身都是難堪的痛苦。後來忍不住了,它就觀自己的宿命,想知道過去生中到底造了什麼罪,要受這樣的果報,一作觀才知道它的前生是在人間作沙彌時,自己不持禁戒,師父也不調教、也不管,所以才墮爲龍身受苦報。知道了宿命之後,它就起了嗔恨師父的念頭,決心要找師父報仇。正當它在發這個嗔心的時候,剛好看到它以前的師父與五百人乘船要渡海,船到海中央,這條龍就遊出水面攔住了船,要捉它的師父。同船的人就問它原因,它就把以前的事情告訴他們,衆人聽了以後,也莫可奈何,爲了全船人的生命,就要去捉比丘交給龍,那位比丘說:你們不用來捉,我自己會跳下去。于是就自己投入水中,喪失了生命。這是《四分律行事…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