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P10

  ..續本文上一頁鈔資持記》第十卷二十五頁上面記載的故事。另外在《四分律》上也有記載,作弟子的若是犯了十四種過失,師父知情而不問過、得重罪。

  錄自《戒學淺談》頁一四八~一四九

  第二則:慈悲爲成佛之本

  梵網經說:“夫食肉者,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衆生見而舍去。”食肉之人,殺生自肥,這就是殘忍的行爲;將這種殘忍之心,推而廣之,可以損人利己,無惡不作。食肉之人,畜類衆生,見到他的身子,聞到他食肉過後身上發出的臊氣,舍之遠避,例如屠夫入村,狗見驚吠。素食之人,心存仁慈,日益增長,推而廣之,一切衆生,皆可喜可愛,皆欲與樂拔苦,這就是慈悲爲佛道之根本的原理。至若《大智度論》卷十一記載:往昔雪山中,有一仙鴿,生活優遊自在。有一天,鴿見一人,爲大雪彌漫而失道,窮厄困苦,饑寒交迫,命在須臾,鴿見此人,大發慈悲心,即飛行求火,聚薪燃之,爲此人烤火取暖;又複以己身投火自焚,以施此饑人果腹。仙鴿以此功德,後來轉世成佛,即釋迦如來。這是慈悲爲佛道之根本的事迹。我國儒家有“君子遠庖廚”之說,古時候齊宣王,以羊易牛,孟子許其不忍之心,推恩及人,可以王天下。這和佛教的素食可以增長慈悲,以及慈悲爲成佛的根本之說,有異曲同工之妙。東西二方大聖人,世出世法,各臻極至。真使我們凡夫衆生,贊佩不已。

  錄自《素食的利益》頁二二~二叁

  第叁則:出家志在斷煩惱

  這裏列舉叁位古德,以作後人借鏡。脅尊者中天竺人,住母胎六十年始出生。初爲梵志師,年將八十舍家披缁,城中少年诮之曰:愚夫朽老,一何淺智,夫出家者,有二業焉,一則習定,二乃誦經,而今衰老,無所進取,濫迹清流,徒知飽食。時脅尊者,聞諸譏語,因謂時人,而自誓曰:我若不通叁藏教理,不斷叁界欲惑,得六神通,具八解脫,終不以脅而至于席(中略)綿曆叁載,學通叁藏,斷叁界欲,得叁明智,時人敬仰,因號脅尊者。尊者八十多歲,尚且白天看經,夜間坐禅,不眠不休,精進求道。今年少比丘放逸貪睡,看到他能不愧煞。

  高峰妙禅師,宋朝末年,在天目山修行,住懸崖上,名曰“死關”,去其梯,人不能到。立願叁年不沾床橙,遂得悟道。出家人應效法他精勤辦道,縱然不能和他一般——不沾床座,亦萬萬不可貪染高廣大床。

  唐悟達國師,法名知玄,學貫叁藏,頗多異迹,受懿宗皇帝賜沈香寶座,得人主恭敬,一念驕慢心起,即于座上,見一珠飛入左膝間,旋隆起痛甚,狀如人面,號人面瘡,百醫束手,乃赴四川九龍山,親請微時在京師所遇之神僧治療,幸蒙賜以慈悲叁昧水洗之。在他將要用水洗時,人面瘡忽作人言:“且慢用水,讓我說出此一因緣:公是漢袁盎,我乃漢晁錯,七國之亂,爲公一言,將我腰斬東市,此恨警欲報複,公十世轉生爲高僧,欲害無由,此次因公受皇帝沈香寶座,一念驕慢心起,道力退失,故得乘虛而入,報複夙仇。今蒙西天迦諾迦尊者相解,此後不複與公結怨了。”洗以叁昧水,瘡立即平複。試看十世高僧,一念受用心,尚損福招報;我們凡夫僧,豈可貪圖受用耶?

  錄自《沙彌律儀要略集注》頁七六~七七

  第四則:嚴秉禁戒降惡龍

  《雜寶藏經》:罽賓國有一惡龍作大災害,有衆多羅漢各盡神力,驅此惡龍不去。尊者祇夜多後到龍所,叁彈指言:“汝今速去,不得住此。”龍即遠去,不敢稍停。諸羅漢白祇夜多言:“我等尊者俱得漏盡平等法身,雲何尊者而能若是?”夜多答言:“我從凡夫已來,嚴秉禁戒,護持突吉羅輕罪如四重無異。今諸仁者不能動此惡龍者,或戒力有不逮耳。”

  錄自《五戒相經箋要集注》頁二○八

  第五則:一心修道報親恩

  唐朝的黃檗希運禅師,當初去出家的時候,他母親天天巴望著他還俗回家去孝養她,但是禅師並沒有回去,只是一心修道。結果,他的母親因此傷心而掉到水裏淹死了,鄉人很不諒解,都責備他不孝。禅師非常悲痛傷心的說:“我之所以沒有回來孝養母親,就是因爲想以出家修道的功德來超度母親啊!佛陀說過“一子出家、七祖升天”,現在我要以所有出家修行的功德回向給母親升天。”于是,他把母親的屍體從水裏撈起,就在現場火葬,舉火的時候,他說了四句話:“一子出家,七祖升天;若不升天,諸佛妄語。”說完這話,引火一點,他母親就在烈火濃煙的現場升天了。還對他說:“兒啊!我真得好好感謝你,你爲了我忍那麼大的痛苦,不回來見我而努力修道,也正因爲有你這個出家功德的回向,我現在才能升天,倘若當初把你叫回來而不讓你出家,那麼我今天就要下地獄了。”說完,袅袅上升,升天去了,衆人見了這個景象,才了解禅師的苦心,並且贊歎不已。以上是黃檗禅師的公案,可以給我們作見證:佛陀是不會妄語的。

  也由于這一段公案,我們可以知道:爲人子女的,出家好好修行,以此功德回向給父母,使他們死後能升天享福,這種孝行比起俗家人那些做皇帝,做總統的,對父母所報答的恩德還要殊勝得多了。怎麼說呢?等你能做皇帝、做總統的時候,父母年紀也大了,還能享多久的福呢?況且人間的福報比起天上,實在相差一大截。天上的福報不但殊勝,時間又長;人間的福報有限,時間又很短促。所以,你們若想真正報答父母的深恩,就要好好修行,一心辦道,要想辦道,首先要從持戒著手。如果你的戒行清淨,功德殊勝,用這功德回向給父母,才是真正的大孝啊!

  錄自《戒學淺談》頁五二~五四

  第六則:安心受報出叁界

  修行人有叁寶加被,龍天護祐,怎麼老修行的人災難還這麼多?你們看,反而是愈有修行的老和尚,臨命終時,可能大病一場、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他今生、前生、無始劫以來,一定多多少少造了惡業,宿生的冤家債主看到他有修行,快要出離叁界,怕找不到人可以還債,所以趕快找上門來討債,因此他業障大、病苦多。最明顯的例子是玄奘大師的師父——印度的戒賢論師,晚年的病苦難堪,文殊菩薩告訴戒賢論師:“你過去二十世前是國王,因爲暴虐人民,死了應該下臼杵地獄去受苦。爲什麼你沒墮入地獄呢?因爲你在臨命終時聞佛號、經聲,所以就沒下地獄。之後,轉世做和尚,而且是做了二十世的持戒和尚,累世冤家債主找不到機會向你要債。爲什麼今生找到你呢?因爲你今生修持太好,加上前二十世的功德,今生一斷氣就直升兜率內院,等將來彌勒菩薩下生人間時成佛,不再受輪回。那你二十世以前的那些冤家債主怎麼辦呢?所以今生叫你把臼杵地獄的重罪,轉爲重報輕受,你現在雖然沒下地獄,這病苦的滋味,就如同地獄一樣的痛苦。”戒賢論師聽完了文殊菩薩的話,就說:“我受不了,我想自殺。”文殊菩薩說:“如果自殺,就會掉到地獄去,直接受地獄的苦報。”從這一點,你們要提高警覺,有修行的人,如果自問平生沒有犯戒,到了晚年要是受了一點病苦,可能是了生死的情況,一定要忍耐下來,“安心受報”,加速修行,必能出離叁界。

  錄自《戒學淺談》頁叁四叁~叁四五

  第七則:不願誦戒的苦報

  在《法苑珠林》第九十卷中記載:六朝時代,劉宋國有一位出家沙門,名叫智達,他不誦戒,只是念經,念得很好。在他二十叁歲的那一年,突然去世,死了一兩天,胸口還有余溫,大家就不敢將他入斂。過了兩天以後,他真的還陽過來,就將在地獄所看到的情形,告訴衆人。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當他剛剛死的時候,來了兩個人,一個站在門外,一個過來請他去坐轎子。原來這兩個人是陰間的鬼卒,用轎子把他擡走,走得好快好快,一會工夫就到了一道紅門的前面,一進門,堂上坐著一個人,戴著帽子又穿龍袍,坐在龍床上,很莊嚴的樣子,這個人就是閻王爺。閻王爺看到他,就對他說:“你身爲出家人,怎麼犯這麼多罪過呢?”他一頭霧水,也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罪過。閻王爺就告訴他:“你做沙門受了比丘戒之後,從來不誦戒,這不是犯罪嗎?”這下子他沒話說了。閻王爺知道他會誦經,就叫他誦“法華經”,誦了叁卷之後,就叫他停了,並且交待那些獄卒送他到地獄去受一點苦。兩個牛頭馬面的人,就把他帶走,走了幾十裏路,慢慢的聽到一陣陣受苦的叫喊聲,繼續往前走,聲音愈來愈大,叫得很難聽,並且路上也愈走愈暗,後來就到了一個很高大的鐵門前,鐵牆也很高,這時候,他心想:莫非這就是佛經上講的“地獄”?糟了,自己到地獄來了,這下子真正害怕起來了,開始後悔當初在陽間怎麼不好好修行,現在死了,來到這裏,一切都身不自主了。唉呀!真正後悔來不及了。那兩個牛頭馬面就把他拖入門內,裏面一片黑漆漆,只有偶爾一點火光閃來閃去的(若在陽間替人誦經,沒有誦完全,死後到地獄,就在這種一閃一閃的火光下補經),火光閃了一下,他看到一個人被牛頭馬面抓著走,他走慢了,牛頭馬面就用叉子叉在他的身體上,血就像流水一樣流出來。接著向前走了約兩百步,看到一個米囤(一種木製的桶子,上面有的用竹子或稻草圍起來,專門裝米用的)有一丈多高,兩個鬼卒就將他丟到米囤裏面的火中去受苦(因爲他吃了施主的道糧,盜食僧食的人,就要受這種苦)。一般的米囤是裝米,地獄的米囤,裏面裝的是火,智達在米囤裏面被火燒得不省人事。過了好久才醒過來,那兩個鬼卒又拉著他向前走,走到前面,看到了“鐵镬”,裏面有熱滾滾的油,正在煮著罪人,那些人痛得要爬出鐵镬外面,牛頭馬面又把他們叉進裏面去。那些爬出來的人很難看,眼睛突出來,舌頭一尺多長,有的腸子都掉出來了,拖在地上,但是就沒有斷氣,慘不忍睹。那兩個鬼卒,正要把他拖到油镬裏去受苦,他很害怕,就請求獄卒先讓他拜拜佛,才把他放進油镬裏面。于是他就至誠懇切的跪在地上忏悔,祈求佛菩薩保佑他免受這個苦。由于他以至誠懇切的心在求忏悔,…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