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藥師經析疑▪P3

  ..續本文上一頁殊室利!若有四衆: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余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齋戒,或經一年、或複叁月受持學處。以此善根,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所,聽聞正法,而未定者。

  己二 明益

  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菩薩乘神通來,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種種雜色衆寶華中,自然化生。

  【問】:各有淨土,何以示導西方耶?

  【答】:如《心地觀經》雲:或一菩薩多佛化。是也。

  【問】:應生極樂何品耶?

  【答】:難以定知。或上叁品,文雲具諸戒行故。或中二品,文說持戒故。或雖秉戒而回向心弱者,生中下品或下叁品。豈止極樂,生十方者亦然。故晉本雲:若欲生十方妙樂國土者,亦當禮敬藥師琉璃光佛,若欲得生兜率天上見彌勒者,亦當禮敬藥師琉璃光佛。

  【問】:十方兜率亦引導否?

  【答】:或不導,經不說故。或導,願力無邊故。

  戊二 生善道二:初正明,二轉報。 今己初

  或有因此,生于天上。雖生天中,而本善根亦未窮盡;不複更生諸余惡趣。天上壽盡,還生人間。或爲輪王,統攝四洲,威德自在;安立無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或生刹帝利、婆羅門、居士、大家,多饒財寶,倉庫盈溢;形相端嚴,眷屬具足;聰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

  【問】:何謂因此,及本善根?

  【答】:因此者,秋篠雲:因此聞藥師如來名故。長谷雲:指戒善也。今從秋篠,符晉本故。本善根者,秋篠雲:謂本出世善根,或聞藥師如來名號善根。今用後解。

  案:秋篠二段文,皆本唐疏。

  己二 轉報

  若是女人,得聞世尊藥師如來名號,至心受持,于後不複更受女身。”

  【問】:何謂于後?

  【答】:後謂後報。上文第八大願現身轉者,例如《法華》龍女現身變成男子,此是後報,例如《法華藥王品》中約命終後。故《七佛經》中,前大願雲即于現身轉成男子,此文亦雲于後而已。

  【問】:《七佛經》中于此文後有說咒文,他譯皆無。後人常取《七佛經》中咒文及其前後之文四百余字,增入今本,謂爲完足。其說然欤?

  【答】:同是佛語,糅雜無妨。《七佛經》本,別行于世;今本不增,有何不足。如《法華普門品》偈,什公不譯。荊溪判雲:此亦未測什公深意。今可例雲:此亦未測奘公深意也。

  甲叁 流通分

  【問】:諸師將經末爾時阿難白佛言,雲爲流通分,今何不然?

  【答】:曼殊救脫及以藥叉發誓弘經,豈非流通。

  流通分叁:初諸士發誓弘經,二佛說題名奉持,叁大衆聞說奉行。 乙初諸士發誓弘經叁:初曼殊發誓,二救脫明益,叁藥叉發誓。 丙初曼殊發誓叁:初對佛發誓,二如來許說,叁阿難稱贊。 丁初對佛發誓二:初正誓,二利益。 戊初正誓二:初聞名,二持經。 今己初。

  爾時,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當誓于像法轉時,以種種方便,令諸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覺悟其耳。

  己二 持經

  世尊!若于此經受持讀誦,或複爲他演說開示,若自書、若教人書,恭教尊重。以種種華、香、塗香、末香、燒香、華鬘、璎珞、幡蓋、伎樂,而爲供養。以五色彩,作囊盛之;掃灑淨處,敷設高座,而用安處。爾時四大天王與其眷屬,及余無量百千天衆,皆詣其所供養、守護。

  【問】:以伎樂供佛,是何意欤?

  【答】:《大智度論》雲:問曰:諸佛賢聖是離欲人,則不須音樂歌舞,何以伎樂供養?答曰:諸佛雖于一切法中,心無所著;于世間法,盡無所須。諸佛憐愍衆生故出世,應隨供養者,令隨願得福故受。如以華、香供養,亦非佛所須,佛身常有妙香,諸天所不及,爲利益衆生故受。

  【問】:出家諸衆,亦應以伎樂供佛欤?

  【答】:《法華經方便品》記雲:音樂供養者,有出家內衆,音樂自隨,雲供養者。自思己行,與何心俱。雖有此文,必須裁擇,《梵網》誠製,何待固言。祗恐供養心微,增己放逸,長他貪慢,敬想難成。

  戊二 利益

  世尊!若此經寶流行之處,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及聞名號,當知是處,無複橫死,亦複不爲諸惡鬼神,奪其精氣;設已奪者,還得如故,身心安樂。”

  【問】:既雲經寶流行之處,應連向之持經科中,今何不爾?

  【答】:雖蹑向經寶流行,複有及聞名號之言,須知此舉聞持之益。

  丁二 如來許說二:初略許可,二廣印定。 今戊初

  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戊二 廣印定二:初印向持經,二印向聞名(文但不次耳)。 今己初

  曼殊室利!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應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淨座而安處之。散種種華,燒種種香,以種種幢幡,莊嚴其處。七日七夜,受八分齋戒,食清淨食。澡浴香潔,著新淨衣。應生無垢濁心,無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慈悲喜舍,平等之心。鼓樂歌贊,右繞佛像。複應念彼此如來本願功德,讀誦此經,思惟其義,演說開示。隨所樂願,一切皆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若複有人,忽得惡夢,見諸惡相,或怪鳥來集,或于住處百怪出現。此人若以衆妙資具,恭敬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惡夢惡相,諸不吉祥,皆悉隱沒,不能爲患。或有水、火、、刀、毒、懸崄、惡象、獅子、虎、狠、熊罴、毒蛇、惡蠍、蜈蚣、蛐蜒、蚊虻等怖。若能至心憶念彼佛,恭敬供養。一切布畏,皆得解脫。若他國侵擾,盜賊反亂。憶念恭敬彼如來者,亦皆解脫。

  【問】:澡浴之文,《七佛經》雲:日別叁時澡浴清淨。不繁數欤?

  【答】:《摩诃止觀》雲:日叁時洗浴,一日即一實谛也。叁洗即觀一實,修叁觀,蕩叁障,淨叁智也。《輔行》雲:叁時洗者,縱無他緣,亦須叁洗,有所表故。

  【問】:隨所樂願,一切皆遂,乃至得男女之文。魏塘雲:一切皆遂句,則該四教聖賢叁昧辯才,願生佛國等出世正求;下四即遂世間淺深富壽之求。其說然欤?

  【答】:今謂初二句,總舉。求長壽,別列。所舉壽等,豈一切外;若知一切皆遂,乃是出世正求,誰言富壽等四,但是世間倒求,文似語近,意實窮遠。故釋四求者,應例觀音《普門品》疏釋之。

  【問】:水、火、虎、狼等文,魏塘謂:此皆滅世間之惡,不必約《普門》煩惱業報釋之。其說然欤?

  【答】:今謂如請《觀音經》雲:一切怖畏,一切毒害,一切惡鬼虎狼獅子。聞此咒時,口即閉塞,不能爲害。疏雲:一切怖畏者:(一)曆十種行人,各各有怖畏也。(二)作惡鬼虎狼者,例如《金光明》,初地至十地,皆有虎狼獅子之難。此中十人乃無事中虎狼,約煩惱法爲虎狼也。須知但雲滅世間惡,使藥師利益局在界內,其咎莫大;況一切之言,豈指少分!

  己二 印向聞名

  複次,曼殊室利!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盡形不事余天。唯當一心,歸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薩四百戒、苾刍二百五十戒、苾刍尼五百戒。于所受中,或有毀犯,怖墮惡趣。若能專念彼佛名號,恭敬供養者,必定不受叁惡趣生。或有女人,臨當産時,受于極苦。若能至心,稱名、禮贊、恭敬、供養彼如來者,衆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見者歡喜。利根聰明,安隱少病,無有非人奪其精氣。”

  【問】:何謂菩薩四百戒?

  【答】:《法藏》雲:菩薩戒以十善爲根本,十善者,言信等五根,無貪等叁,及與慚愧合爲十善。一一經十,合爲百數。此各有四:(一)自持,(二)他持,(叁)贊歎,(四)隨喜。如是即成四百戒也。(文),神谟、遁倫,皆述此說。

  【問】:何謂苾刍尼五百戒?

  【答】:《南山行事鈔》雲:問:律中僧列二百五十戒,戒本具之。尼則五百,此言虛實?答:兩列定數,略指而言。諸部通言,不必依數。約境相明,乃有塵沙。律中尼有叁百四十八戒,可得指此而爲所防。准《智論》雲:尼受戒法,略則五百,廣說八萬。(文)

  丁叁 因阿難稱贊叁:初如來問,二阿難答,叁如來稱贊。 今戊初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如我稱揚彼佛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所有功德。此是諸佛甚深行處,難可解了。汝爲信不?”

  【問】:諸佛甚深行處,如何釋耶?

  【答】:《金光明經》序品初雲:如來遊于無量甚深法性諸佛行處。並方等部,彼此義同。釋迦所遊,藥師所住,二無差別,體性全一,故引大師彼疏釋之。彼雲:微妙叁谛,故言甚深;非是二乘下地菩薩之所逮及,故言甚深也。又非別有一法,名爲甚深;即事而真,無非實相;一色一香,莫非中道;皆中道故,即是甚深。諸佛行處者,正顯佛智甚深;佛智甚深故,行處亦甚深;行處甚深故,佛智亦甚深。舉蓋顯函,正在此也。

  戊二 阿難答二:初明持經不疑,二明持名難信(若夫持經不疑,以何持名難信;若夫持名難信,以何持經不疑?何況迹示叁果非庸常人,豈有一信一不信耶?一縱一奪,譬勵後來耳)。 今己初

  阿難白言:“大德世尊!我于如來所說契經,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來,身、語、意業,無不清淨。世尊!此日月輪,可令墮落;妙高山王,可使傾動;諸佛所言,無有異也。

  己二 明持名難信

  世尊!有諸衆生,信根不具。聞說諸佛甚深行處,作是思惟,雲何但念藥師琉璃光如來一佛名號,便獲爾所功德勝利。由此不信,返生誹謗。彼于長夜,失大利樂,墮諸惡趣,流轉無窮。”

  戊叁 如來稱贊(此中單舉持名蹑阿難答故也。)文五:初反斥,二正宗,叁簡非,四校歎,五結歎。 今己初

  佛告阿難:“是諸有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墮惡趣者,無有是處。

  己二 正示

  阿難!此是諸佛甚深所行,難可信解。汝今能受,當知皆是如來威力。

  己叁 …

《藥師經析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淨土法門大意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