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釋經
佛光山南非南華寺釋慧祥法師解釋
釋迦牟尼佛所說,以“般若波羅蜜”的法門來令我們的菩提心堅固如金剛不爲所壞,而能破壞一切世間二乘之心,令安住于菩提心。
如此是我所聽聞來的。有一次,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們共約一千二百五十位住在一起。這時世尊到了用餐時間,就穿上托缽時應當穿的袈裟,拿著缽,進入舍衛大城而乞食。在舍衛城中次第乞食後,就回到原來住的地方,用過飯後,收捨好叁衣一缽,洗好了腳,就在敷好了的座位上坐了下來。
這時候,長老比丘須菩提尊者,也在與會的大衆中。他就從座位上起來,將袈娑偏袒一邊露出右肩。右膝跪下來接觸著地面。合著掌,恭敬地對佛陀說:“難得啊!世尊!如來非常善于愛護顧念著菩薩們,非常善于教導囑咐菩薩們。世間上最尊貴的佛陀!當肯上進的男子,或肯上進的女人,已經發願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心了。這時他們應該如何來安住他們的這個菩提心願呢?又他們要如何來降伏會障礙菩提心發展的心念呢?”
釋迦牟尼佛回應說:“很好!很好!須菩提!正如您所說的那樣,如來善于護念著衆菩薩們,也善于提醒衆菩薩們。您現在要如實的聽,我會爲您說明。肯上進的男子及女人們,發了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者,應該如此的來安住他的菩提心,應該如此的來降伏會障礙菩提心發展的心。”
須菩提說:“會的世尊!我非常願意聽,也非常歡喜聽,並也非常想要聽佛陀的教誨。”
釋迦牟尼佛告訴須菩提說:“衆位大菩薩們在行菩薩道時,是要如此來降伏菩提心的障礙的。也就是,所有一切種類的衆生,或是卵生、或是胎生、或是濕生、或是化生。或是有色、或是無色。或是有想、或是無想、或是非有想非無想。我都要讓他們能夠做到以“無余依涅槃”的方式來止息所有的苦難,以如此的方式來度化他們。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衆生。實無衆生得滅度者。(因爲實際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度任何人。其實,都是自己度自己。而我們在說:“這個人是我度的”時。其實是:“我幫助這個人自己度自己。”)”
“爲什麼呢?須菩提!如果菩薩在創造讓衆生得度的因緣時,有卡在一定要我來創造衆生的得度因緣,或卡在只爲某類人來爲他們創造得度因緣,或卡在只爲某類衆生來爲他們創造得度因緣,或卡在有時間次數的限製下來爲衆生創造得度因緣。則這個菩薩,就不能成功的行菩薩道。”
“再者須菩提!菩薩在創造因緣令衆生可以自覺自度之時,在創造這些讓衆生得度因緣的方法時,應當不要被任何現象給障礙住菩提心的發展來做布施、……等等的修行。”
“例如:所謂:我們菩提心的發展不要被障礙住在有關色塵的布施。不要被障礙住在有關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的布施。須菩提!菩薩應該如此的來布施,菩提心的發展才不會被任何現象給障礙住。爲什麼呢?如果菩薩能注意在菩提心的發展不被障礙住的情況下來布施,則他的福德是不可思量的,才能支持他直到成就無上菩提。”
佛陀問:“須菩提!您的意下如何呢?東方的虛空有多大,可以因思量而得知嗎?”“不可能的。世尊!” 佛陀再問:“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東北、東南、西北、西南)、上下的虛空的大小,可能用思量而得知嗎?”“不可能的。世尊!” 佛陀說:“須菩提!菩薩在不被任何現象障礙住菩提心的發展下來布施,他的福德也是如此,不可能用思量而知。”
“須菩提!菩薩就是應該要如我所教導的這樣來安住他的菩提心的發展。”
“須菩提!您意下如何?您認爲有什麼標准身相可以用來評斷這就是如來的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可以的,世尊!不可以用任何色身之相爲標准,來評判說:這是如來。或評判說:這不是如來。爲什麼呢?因爲對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的如來來說,並沒有說哪一種身相,就絕對一定是他的身相。因此,如來的身相,就是沒有一定的身相。”
佛陀告訴須菩提說:“舉凡所有的現象,皆是我們認識不清楚下的錯誤認識。如果能照見這些現象的實相,而如實知道不是我們現有的認知這樣。則也能照見如來真正法身之相。”
須菩提問佛陀說:“世尊!可有衆生能夠聽聞這樣的說法的文字之時,生起如實知的信心的呢?”
佛陀告訴須菩提說:“您不要這樣說。當知如來示現這個肉身入滅以後,在末法時代剩下最後五百年,這時還有懂得持戒修福的人,對我這樣的文章文句能生起信心的,他會依我所說的去照見諸法實相的。您應該要知道像這樣的人,不只是對一尊佛、二尊佛、叁尊四尊五尊佛而種植善根,其實這樣人已經在無量千萬尊佛的地方種植過種種的善根了,因此,當他們聽聞到這樣的文章文句,甚至有的人只需一念間,就能完全明白,所以能因此法眼清淨而照見諸法實相而成就對如來的信心的。”
“須菩提!如來完全知道也完全能如實照見這些衆生,因此而可以如說修行而成就無量的福德。”
“爲什麼他們可以如此呢?因爲這些衆生不再被我相給障礙住菩提心的發展,不再被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障礙住菩提心的發展。因此,他們已如實照見,沒有任何現象一定會障礙菩提心的發展,也沒有任何現象一定不會障礙菩提心的發展。”
“爲什麼他們能知道這些道理呢?因爲這些衆生知道,如果我們的心以爲哪一個現象就是成佛之後的現象,則這個人就會被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障礙住菩提心的發展。”
“他們也知道:如果一個人以爲有哪一個方法一定就是成佛的有效的方法,那麼這個人也會被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障礙住菩提心的發展。”
“爲什麼呢?因爲,他們也知道:如果有人以爲有哪一個方法一定是無效的方法,也是會被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給障礙菩提心的發展。”
“因此,他們知道:不應該以爲有哪一個方法一定是有效的方法,也不應該以爲有哪一個方法一定是無效的方法。因爲這個道理的緣故。如來常常說:“您們這些比丘們!知道我所說的有效辦法,就像有人過河時被教導用竹筏過河是有效的方法。當這個有效方法的有效時機一過就要換方法了,更何況現在都無效的方法怎能拿來運用呢?!”。”
“須菩提!您意下如何呢?您認爲如來有得到什麼方法是一定可以用來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的方法呢?或者是如來有說過什麼方法是一定可以成就菩提的呢?”
須菩提回答說:“如果照著我對佛陀說的道理的了解,並沒有一定的方法叫做可以讓人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的方法。實際上也沒有哪一個方法一定是可以讓佛陀說出來後,我們就可以成佛的方法。爲什麼呢?因爲如來所教的方法,我們都不可以認爲一定是永遠有效的方法,也不可以說有哪一個方法是永遠有效的方法。實際上,任何方法,都是要隨著實際的狀況而運用,不可以認爲一定是有效的方法,也不可以認爲一定是無效的方法。爲什麼呢?因爲,一切有學位的賢者,及無學位的聖者,他們都是安住在無爲法(本不生滅永遠存在的法),而依其本願力隨緣運用,所以才産生種種修行上的差別相來的。”
佛陀說:“須菩提!您意下如何呢?如果有人將整個銀河系(叁千大千世界)中的七寶用來布施,這個人所得到的福德,您認爲這樣算多嗎?”
須菩提回答說:“很多啊!世尊!爲什麼呢?因爲,說有這樣多的福德,其實正因爲不是真正屬于無漏的福德那種永遠的體性,所以,我才對如來說:這種福報終會享完的福報算是很多。”
佛陀說:“如果又有另外的人,對這部經典(指金剛經)中的義理能接受而修持,甚至將這經典中所說的四句經等等,能爲人解說令對方如實照見這樣的現象及道理,以這樣的福德,勝過那個用銀河系的七寶布施的人的福德。爲什麼呢?須菩提!一切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的佛陀們,以及佛陀們所成就的無上正等正覺的方法,都可以從這個經典所教導的道理中去發掘出來。須菩提!有效的成佛的方法,不是說有某一個方法,一定就是永遠有效的成佛的方法。”
佛陀問:“須菩提!您的意下如何呢?當修行人證到須陀洹果位時,他會作這樣的思念:“我得到須陀洹果位了!”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會的!世尊!“須陀洹”的意思是:預入聖流。而實際上並沒有入任何一法。當一個人,能不入色塵、不入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時,才有資格稱爲證到“須陀洹”果。因此,如果以爲入須陀洹果位,就入六塵相,反而不是須陀洹了”。
佛陀問:“須菩提!您的意下如何呢?當修行人證到斯陀含果位時,他會作這樣的思念:“我得到斯陀含果位了”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會的!世尊!爲什麼呢?“斯陀含”的意思是再來人間投胎一次就能解脫。而實際上他的心已經證到本體無來無往,因此隨時安住本心,不再追逐生滅塵相了,才叫證得斯陀含,因此,如果有人還真以爲有一個我會再來人間投胎一次,那就不是真的證得斯陀含了。”
佛陀問:“須菩提!您意下如何呢?當修行人證得阿那含果位時,會作這樣的思念:“我得阿那含果位了”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會的!世尊!爲什麼呢?“阿那含”的意思就是:不再來人間投胎,而直接在五不還天中修行證得解脫。而實際上他已證知一切諸法本無來無不來,因此,才稱爲證得阿那含果。如果修行人自以爲真的有一個我不會來人間,那就不是真的證得阿那含了。”
佛陀問:“須菩提!您意下如何呢?當修行人證得阿羅漢時,會作如此思念:“我已證得阿羅漢道的果位了”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會的!世尊!爲什麼呢?“阿羅漢”的意思就是不生。也就是不再投生。也實際上,證得阿羅漢果位的人,了解一切法,不是一定生,也不是一定會不生。所以才叫證得阿…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釋經(慧祥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