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覺,也能體證心中所起的影音,這些都是屬于“心所證者”,所以都是屬于“我相”的範圍。
我的心也能體悟到目前所體證到的,這些都是屬于“心悟證者”,所以都是屬于“人相”的範圍。
我的心能體證及體悟到的現象外的種種現象,目前還未能體證到,也還未體悟到,但是我的心能照了到我未體證到及未體悟到的這些現象,就是屬于“心自證悟所不及者”的“衆生相”。
好!接著說明“壽命相(壽者相)”。
《圓覺經》:“雲何壽命相?謂諸衆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一切業智所不自見,猶如命根。”(CBETA,T17,no.842,p.919,c12~13)。
【釋經】什麼是“壽命相”呢?就是指在衆緣所生的種種現象中,屬于心所能照見的現象中,清淨覺照覺了者,乃至一切造作一切智慧,都不能自己照見的現象。就像命根這種現象。
衆佛友!我再舉例說明。將鏡子,比喻爲心。
一、心鏡中已經呈現的物相,稱爲我相。
二、心鏡中能自悟自心已呈現什麼物相,稱爲人相。
叁、心鏡中所呈現的物相及自悟中呈現什麼物相所不及的心相,稱爲衆生相。 例如:八識中未呈現出來的種子。
說明:八識中已呈現的,可以現證的相,就是我相。
八識中現在正呈現,或曾呈現,所以我們都是可悟到的相,就是人相。
八識中未曾呈現過,所以也還不能體證,也還不能體悟到的種子相,就是衆生相。
四、心鏡中照映不到的,就是壽命相。例如:大圓鏡不會自見大圓鏡。
這也就是《般舟叁昧經》:“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見心。”所說的這部份的現象。
各位佛友!如《圓覺經》中佛陀提醒我們“末世衆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爲,終不能成一切聖果。”(CBETA,T17,no.842,p.919,c17~18)。
爲什麼呢?
因爲很多衆生以爲無上菩提,一定是屬于“能親證者”而已,其實不然。
又,很多衆生以爲無上菩提,一定是屬于“能親自體悟、體證者”而已,其實不然。
又,很多衆生以爲無上菩提,一定是屬于“能親自照了者”而已,其實不然。
又,很多衆生以爲無上菩提,一定是屬于“不能照了者”而已,其實不然。
各位佛友!如《圓覺經》提醒我們的:
“彼末世衆生習菩提者,以己微證爲自清淨,猶未能盡我相根本。若複有人,贊歎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若複誹謗彼所得者,便生嗔恨,則知我相堅固執持,潛伏藏識,遊戲諸根,曾不間斷。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衆佛友!正因爲衆生未能如實認識四相,而執著所證、所悟以爲究竟而自高慢,因此,才說要去除彼衆生四相。又有衆生除我相、人相,而又未能究竟衆生相、壽者相,所以,還是會起障礙聖道之行,這時,就會引發“作、任、止、滅”四種禅病。
因此,《金剛經》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也就是說:“若一個人想要行菩薩道,而卡著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而障礙聖道,則非是正確的行菩薩道。”
因此,我們要“以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也就是說:我們要以不會被我相障礙住聖道,不會被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障礙住聖道,來修一切善法,就能成就無上菩提。換句話來說,就是:不論我們自證多少(我相),自悟多少(人相),除證悟外還能自了多少(衆生相),不能照了而實際永遠存在的又有多少(壽者相),都不要被這些現象給障礙住聖道。
好了!下課。祝進步!
(注:已經慧祥法師初次校正。)
《金剛經》講解第十八講
主講:釋慧祥
日期:2005年11月20日
講別:第十八講
請大家合掌。
叁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並稱念:“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並發願:佛弟子(您們的名字)願以今天聽經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衆生,願令一切衆生:未種善根者,得種善根;已種善根者,善根增長;善根增長者,發菩提心;已發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轉;菩提心不退轉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廣度一切衆生無有障礙。
並願以此誓願之福回向給佛弟子(自己的名字),願弟子業障消除,福慧增長,身體健康,家庭和樂,事業順利,生生世世不墮叁途八難,生生世世見佛聞法,隨佛修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成熟衆生,莊嚴淨土,早登正覺,廣度衆生。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佛!”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法!”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僧!”
好!請放掌。
衆佛友!有關《金剛經》的講解,此前我們討論到:
《金剛經》:“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衆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衆生,實無衆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這段經文,剛好討論說明完畢。現在我再爲大家整理一下重點,好讓大家更加了解。這段經文的重點是:
佛陀說這段經文的主題是:雲何降伏其心。(也就是降伏在發展無上菩提心時的障礙心)。其方法有叁個重點:
一、發願:“所有一切衆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
二、覺悟:“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衆生,實無衆生得滅度者。”
叁、注意事項:“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好!現在我們再接著研究經文,佛陀在《金剛經》中接著說明:“雲何應住?”。
【經文】“複次,須菩提!菩薩于法應無所住,行于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釋經】再者,須菩提!菩薩在創造因緣令衆生可以自覺自度之時,在創造這些讓衆生得度因緣的方法時,應當不要被任何現象給障礙住菩提心的發展,來做布施等等的修行。例如,所謂:我們菩提心的發展不要被障礙在有關色塵的布施上,不要被障礙在有關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的布施上。須菩提!菩薩應該如此來布施,菩提心的發展才不會被任何現象給障礙住。爲什麼呢?如果菩薩能在菩提心的發展不被障礙住的情況下來布施,那他的福德是不可思量的,這樣才能支持他直到成就無上菩提。
【經文】“須菩提!于意雲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釋經】佛陀問:須菩提!您的意下如何呢?東方的虛空有多大,可以因思量而得知嗎?
【經文】“不也,世尊!”
【釋經】不可能的,世尊!
【經文】“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
【釋經】佛陀再問: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東北、東南、西北、西南)、上下虛空的大小,可以用思量而得知嗎?
【經文】“不也,世尊!”
【釋經】不可能的,世尊!
【經文】“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複如是,不可思量。”
【釋經】佛陀說:須菩提!菩薩在不被任何現象障礙住菩提心的發展下來布施,他的福德也是如此,不可能用思量而知。
【經文】“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釋經】須菩提!菩薩就是應該要如我所教導的這樣,來安住他的菩提心的發展。
【說明】上面這整段經文,重點在說明“雲何應住?”
其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于法應無所住,行于布施……。”
其結果就是:“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又,佛陀說明,其福德大到不可思量,究竟有多大呢?如十方虛空那麼大,那麼不可思量。
而我們就是要以:不被任何現象給障礙住我們菩提心的發展下,來修布施等等修行,就是要如此地來安住我們的菩提心的發展。
好!有關這段經文,說明到此。
(注:已經慧祥法師初次校正。)
《金剛經》講解第十九講
主講:釋慧祥
日期:2005年11月27日
講別:第十九講
請大家合掌。
叁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並稱念:“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並發願:佛弟子(您們的名字)願以今天聽經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衆生,願令一切衆生:未種善根者,得種善根;已種善根者,善根增長;善根增長者,發菩提心;已發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轉;菩提心不退轉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廣度一切衆生無有障礙。
並願以此誓願之福回向給佛弟子(自己的名字),願弟子業障消除,福慧增長,身體健康,家庭和樂,事業順利,生生世世不墮叁途八難,生生世世見佛聞法,隨佛修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成熟衆生,莊嚴淨土,早登正覺,廣度衆生。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佛!”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法!”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僧!”
好!請放掌。
衆佛友!上次講到“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這時,其實金剛經的重點,佛陀已經講畢。接著,佛陀就是舉例來說明,如何從觀念上、言行上來做降伏其心。
【經文】“須菩提!于意雲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釋經】須菩提!您意下如何?您認爲有什麼身相標准,可以用來評斷這就是如來的嗎?
【說明】衆佛友!我們想要“降伏其心”,第一步,就是要審察自己現有的“觀念”。因此,佛陀就提問題,讓須菩提及與會的大衆,來審察自己對佛陀身相的看法。在這個法堂的集會中,須菩提代表與會大衆來發問,所以佛陀就只問他一個人。
請大家要…
《《金剛經》講解 中 (慧祥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