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觉,也能体证心中所起的影音,这些都是属于“心所证者”,所以都是属于“我相”的范围。
我的心也能体悟到目前所体证到的,这些都是属于“心悟证者”,所以都是属于“人相”的范围。
我的心能体证及体悟到的现象外的种种现象,目前还未能体证到,也还未体悟到,但是我的心能照了到我未体证到及未体悟到的这些现象,就是属于“心自证悟所不及者”的“众生相”。
好!接着说明“寿命相(寿者相)”。
《圆觉经》:“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如命根。”(CBETA,T17,no.842,p.919,c12~13)。
【释经】什么是“寿命相”呢?就是指在众缘所生的种种现象中,属于心所能照见的现象中,清净觉照觉了者,乃至一切造作一切智慧,都不能自己照见的现象。就像命根这种现象。
众佛友!我再举例说明。将镜子,比喻为心。
一、心镜中已经呈现的物相,称为我相。
二、心镜中能自悟自心已呈现什么物相,称为人相。
三、心镜中所呈现的物相及自悟中呈现什么物相所不及的心相,称为众生相。 例如:八识中未呈现出来的种子。
说明:八识中已呈现的,可以现证的相,就是我相。
八识中现在正呈现,或曾呈现,所以我们都是可悟到的相,就是人相。
八识中未曾呈现过,所以也还不能体证,也还不能体悟到的种子相,就是众生相。
四、心镜中照映不到的,就是寿命相。例如:大圆镜不会自见大圆镜。
这也就是《般舟三昧经》:“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见心。”所说的这部份的现象。
各位佛友!如《圆觉经》中佛陀提醒我们“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CBETA,T17,no.842,p.919,c17~18)。
为什么呢?
因为很多众生以为无上菩提,一定是属于“能亲证者”而已,其实不然。
又,很多众生以为无上菩提,一定是属于“能亲自体悟、体证者”而已,其实不然。
又,很多众生以为无上菩提,一定是属于“能亲自照了者”而已,其实不然。
又,很多众生以为无上菩提,一定是属于“不能照了者”而已,其实不然。
各位佛友!如《圆觉经》提醒我们的:
“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为自清净,犹未能尽我相根本。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嗔恨,则知我相坚固执持,潜伏藏识,游戏诸根,曾不间断。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众佛友!正因为众生未能如实认识四相,而执着所证、所悟以为究竟而自高慢,因此,才说要去除彼众生四相。又有众生除我相、人相,而又未能究竟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还是会起障碍圣道之行,这时,就会引发“作、任、止、灭”四种禅病。
因此,《金刚经》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也就是说:“若一个人想要行菩萨道,而卡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而障碍圣道,则非是正确的行菩萨道。”
因此,我们要“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也就是说:我们要以不会被我相障碍住圣道,不会被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障碍住圣道,来修一切善法,就能成就无上菩提。换句话来说,就是:不论我们自证多少(我相),自悟多少(人相),除证悟外还能自了多少(众生相),不能照了而实际永远存在的又有多少(寿者相),都不要被这些现象给障碍住圣道。
好了!下课。祝进步!
(注:已经慧祥法师初次校正。)
《金刚经》讲解第十八讲
主讲:释慧祥
日期:2005年11月20日
讲别:第十八讲
请大家合掌。
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并称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并发愿:佛弟子(您们的名字)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愿以此誓愿之福回向给佛弟子(自己的名字),愿弟子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好!请放掌。
众佛友!有关《金刚经》的讲解,此前我们讨论到:
《金刚经》:“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这段经文,刚好讨论说明完毕。现在我再为大家整理一下重点,好让大家更加了解。这段经文的重点是:
佛陀说这段经文的主题是: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降伏在发展无上菩提心时的障碍心)。其方法有三个重点:
一、发愿:“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二、觉悟:“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三、注意事项:“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好!现在我们再接着研究经文,佛陀在《金刚经》中接着说明:“云何应住?”。
【经文】“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释经】再者,须菩提!菩萨在创造因缘令众生可以自觉自度之时,在创造这些让众生得度因缘的方法时,应当不要被任何现象给障碍住菩提心的发展,来做布施等等的修行。例如,所谓:我们菩提心的发展不要被障碍在有关色尘的布施上,不要被障碍在有关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的布施上。须菩提!菩萨应该如此来布施,菩提心的发展才不会被任何现象给障碍住。为什么呢?如果菩萨能在菩提心的发展不被障碍住的情况下来布施,那他的福德是不可思量的,这样才能支持他直到成就无上菩提。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释经】佛陀问:须菩提!您的意下如何呢?东方的虚空有多大,可以因思量而得知吗?
【经文】“不也,世尊!”
【释经】不可能的,世尊!
【经文】“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释经】佛陀再问: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上下虚空的大小,可以用思量而得知吗?
【经文】“不也,世尊!”
【释经】不可能的,世尊!
【经文】“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释经】佛陀说:须菩提!菩萨在不被任何现象障碍住菩提心的发展下来布施,他的福德也是如此,不可能用思量而知。
【经文】“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释经】须菩提!菩萨就是应该要如我所教导的这样,来安住他的菩提心的发展。
【说明】上面这整段经文,重点在说明“云何应住?”
其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其结果就是:“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又,佛陀说明,其福德大到不可思量,究竟有多大呢?如十方虚空那么大,那么不可思量。
而我们就是要以:不被任何现象给障碍住我们菩提心的发展下,来修布施等等修行,就是要如此地来安住我们的菩提心的发展。
好!有关这段经文,说明到此。
(注:已经慧祥法师初次校正。)
《金刚经》讲解第十九讲
主讲:释慧祥
日期:2005年11月27日
讲别:第十九讲
请大家合掌。
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并称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并发愿:佛弟子(您们的名字)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愿以此誓愿之福回向给佛弟子(自己的名字),愿弟子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好!请放掌。
众佛友!上次讲到“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这时,其实金刚经的重点,佛陀已经讲毕。接着,佛陀就是举例来说明,如何从观念上、言行上来做降伏其心。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释经】须菩提!您意下如何?您认为有什么身相标准,可以用来评断这就是如来的吗?
【说明】众佛友!我们想要“降伏其心”,第一步,就是要审察自己现有的“观念”。因此,佛陀就提问题,让须菩提及与会的大众,来审察自己对佛陀身相的看法。在这个法堂的集会中,须菩提代表与会大众来发问,所以佛陀就只问他一个人。
请大家要…
《《金刚经》讲解 中 (慧祥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