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爲不了義而舍棄的十種因可知故。
己二、斷偏袒執:
煩惱愚癡諸惡人,誹謗聖者並輕蔑,
彼所說法彼皆以,妄計邪見而造作,
是故具執邪見垢,智者于彼勿相合,
猶如淨衣可染色,垢膩染色非如是。
以無明煩惱等令心愚昧的衆生誹謗佛陀等聖者補特伽羅及輕蔑善說聖法等過失,都是由于自己妄計惡劣宗派的邪見而造作,故智者何時也不應相合有妄執之惡劣宗派的邪見垢染,若與彼相合,則有從真實中退轉的過失,還有不能調攝自心入真實處的過失,猶如淨衣由無垢清淨故,以染料可染色,而具油垢者卻不能如是一般。
戊二、認定毀壞之因教誡斷除:
慧劣遠離白法信,倒慢往昔謗法障,
執不了義爲了義,貪著利養惡見製,
親近毀謗正法者,遠離受持正法士,
信解劣故將舍棄,出有壞之諸聖法。
不解甚深義智慧狹劣故,未蘇醒增上種性遠離對白法的信解故,執非功德爲功德的顛倒傲慢故,宿世積累毀謗正法的罪業故,執不了義爲了義而舍棄了義故,耽著貪求衣食等利養而說非法故,被我見等惡見所牽製故,親近誹謗甚深法的惡友故,嗔恨受持正法的善知識而不依止並遠離舍棄故,于最勝義信解下劣故,由此十因將舍棄出有壞善逝的諸甚深正法。
戊叁、斷甚深法失壞之果分二:一、斷惡趣之理;二、斷輪回之理。
己一、斷惡趣之理:
如畏毀謗甚深法,如是智者于猛火,
毒蛇仇怨及霹雳,不應極生畏懼心。
火蛇怨敵金剛火,彼等僅能斷命根,
不能令人深陷墮,極爲可怖阿鼻獄。
其義如何?如怖畏誹謗並舍棄甚深法,善巧取舍的諸智者于世間所謂可怖處的猛火焚燒、毒蛇噬咬、仇怨殺害、霹雳擊穿,也不應極生如是怖畏心。何以故?因爲猛火、毒蛇、金剛火(霹雳)等僅斷今生命根,不能令墮極其恐怖的無間地獄,然由舍棄正法,則定墮無間地獄並被猛火焚燒。
己二、斷輪回之理:
若由數近惡人故,具有惡心出佛血,
殺父殺母殺羅漢,破壞最勝和合僧,
若能思惟修法性,此人速疾從此脫,
若人惡心謗聖法,此人焉能有解脫。
若有惡人由長時數數親近惡友故,對殊勝皈依處的佛陀也欲行殺害,以此惡心出佛身血,弑殺本不該殺的父母、阿羅漢,也破壞最勝和合僧。此類人若決定思惟且修習法性即悲智雙融的妙道,也定當速疾從此等罪障中獲得解脫。然而若人以惡心毀謗並舍棄聖法,此人焉能解脫?因爲無有解脫因的道故。亦即,雖然造下五無間罪,若未舍棄聖法,則由思惟佛法中所說的法性等,也定可獲得解脫,但是若舍棄了解脫因的聖法,則更無其余解脫因,是故焉能有解脫?
丁叁、回向造論善根:
叁寶以及淨種性,無垢菩提功德業,
此七義處如理說,由此我獲諸善根。
以此普願諸衆生,面見無量光壽佛,
見已生起淨法眼,得證殊勝菩提果。
佛法僧叁寶、自性清淨種性如來藏、無客塵障垢的菩提、離系與異熟功德以及成就他利的事業,由如理善說所诠義的七金剛處,作者我依此獲得諸善根,以此善根普願一切衆生獲得暫時果——成爲如來眷屬從佛聞法修行而生起見道等的清淨法眼以及究竟果——速疾獲得無上殊勝的菩提。
丙二、由講解之方式攝義宣說:
依于何因何必要,如何宣說何者義,
于彼等流何者說,以四偈頌已顯示。
四偈自淨之方便,二偈損壞聖法因,
其次依于四偈頌,即爲顯示諸果報。
由說入佛眷屬中,獲得法忍菩提法,
總之二種果法依,末後二偈作顯示。
依何義而說?即依“如是依于正教理”一句顯示;以何種根據或必要宣說?即依“欲令自心純一淨”等叁句顯示;以何種方式宣說?即依“依燈電寶日月光”等一偈顯示;何者是所講義的本體?即依“何者具義相應法”等一偈顯示;何者是彼等流?即依“何者唯依佛教法”等一偈顯示,共由四偈已作顯示。其後依“何故較佛善巧者”等一偈以及“煩惱愚癡諸衆生”等共四偈,顯示能令自己清淨舍棄聖法罪障的方便;次後,依“慧劣遠離白法信”等二偈,顯示毀壞聖法之因;其次,依于“如畏毀謗甚深法”等四偈,顯示産生舍棄正法罪嚴重果報。宣說回向暫時生于佛陀眷屬衆中獲得法忍以及究竟獲得菩提果法。總之,趨入聖法暫時究竟二利果是依末後二偈顯示,此後二者如上弦月般。
大乘無上續論辨叁寶種性中校量功德品第五終。
大乘無上續論怙主彌勒撰著圓滿。
甲四、善巧翻譯此論:
吉祥無比大城的大智者婆羅門寶珠金剛叔伯利班智達薩迦那與釋迦比丘具慧譯師共譯于無比大城。
于此,一般于論跋中均會說明所參閱的印藏注疏,雖然本釋也明顯參閱過無著菩薩、遍知多羅瓦、佛子無著、仁達瓦大師、榮敦巴大師的注釋,但其實並非一律照抄,而是契合大補處密意的關要精華,極明顯地安立了不偏顯空的自宗,公正的智者應詳閱彼等注釋,定會明確了知。對此無上《寶性論》,尊者雖未撰寫科判,然對華智仁波切的(《寶性論》)攝義文極爲滿意。
科判的跋文曰:
勝乘了義甚深語,僅聞詞句成大緣,
隨順智者之妙語,能作善說成勝緣。
是故歸攝彼要義,壤塘聖法殊勝宮,
不敗教法入門處,宣講期間而撰著。
願以此淨善根日,遣除一切癡暗翳,
了義甚深妙法語,成爲能聞耳甘露,
澄清尋思邪錯亂,滅盡分別念塵埃,
無垢法界虛空中,祈願聖法日輪昌。
于此將尊者批注的《寶性論》原本與此文彙集一處而成此注釋。末後尊者頌曰:
願以無畏智慧獅子吼,豎立勝教金剛勝利幢,
以大慈力叁有世間界,悉能周遍教證大光明。
此以尊者親口所說、親手所書即決定了知,如此摘錄的謄寫者——斯德仁波切足下沐恩者根桑華登。
祈願如來究竟之密意,十地補處善解大光明,
勝乘中觀自宗盡有際,興盛傳揚法鼓嚴世間。
奉全知斯德仁波切之命,木牛年某月某日,西慶巴晉美班瑪郎嘉于西慶靜處樂勝增上吉祥善法地,對上師法王(全知麥彭仁波切)之手書與該釋詳校一遍。
二○○叁年藏曆八月十六日
譯于聖地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
即全知麥彭仁波切。
《大乘無上續論略釋·彌勒教言 校量功德品第五》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