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无上续论略释·弥勒教言 校量功德品第五

  校量功德品第五

  丁三、于四金刚处生起信解之利益分二:一、以殊胜赞叹之方式宣说;二、以异门说彼。

  戊一、以殊胜赞叹之方式宣说分二:一、四金刚处难证之理;二、证悟彼者获益之理。

  己一、四金刚处难证之理:

  佛种性与佛菩提,佛陀法及佛事业,

  清净有情亦难思,此等唯是诸佛境。

  有垢真如的佛种性、彼上客尘垢障极为清净的佛菩提、十力等功德的佛法以及佛事业之此四金刚处,即使是大部分客尘障垢清净的有情——诸大菩萨也不能如实思议,其他更不待言故,此四金刚处唯是导师诸佛的行境。

  己二、证悟彼者获益之理分二:一、超胜其余方便善根;二、能得殊胜智慧之根据。

  庚一、超胜其余方便善根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辛一、略说:

  具慧信解佛境界,成佛功德聚之器,

  于此不思德聚喜,映蔽一切有情福。

  若具慧者依教信解佛陀的四种境界,彼即成为盛取不可思议佛功德聚的法器。于凡庸不可思议、具功德聚的四金刚处生起欢喜的善根,能映蔽未与彼相应的一切有情布施等所有福德聚,因为没有能超过此者的法故。

  辛二、广说分三:一、超胜布施供养;二、亦超胜持戒;三、亦超胜修行。

  壬一、超胜布施供养:

  若人为求菩提果,珠宝严饰黄金刹,

  佛刹尘数日日中,供养一切诸法王,

  余人于此仅闻句,闻已生起胜解信,

  依此所生之福德,较前布施德更多。

  若已发起求取无上大菩提的意乐,以无量佛刹微尘数的无量如意宝珠严饰的广大黄金刹土,日日相续不断,于殊胜对境一切法王出有坏恒兴供养,虽能增上极多福德,然与此相比,无须说证悟此四金刚处,若人即使仅闻文句而生信解,所获善根也较前布施所生广大福德更多。

  壬二、亦超胜持戒:

  若有具慧为求取,无上菩提经多劫,

  身口意业无勤作,能护无垢诸律仪,

  余人于此仅闻句,闻已生起胜解信,

  依此所生之福德,较前持戒德更多。

  若有具慧者已发起求取无上菩提的意乐,历经多劫久时,由身口意三门的串习,不须难行勤作趋入之力,即能护持不被微细过失所染的戒律,由此虽生广大福德,然与此相比,无须说证悟此四金刚处,若人即使仅闻文句生起信解,所获善根也较前持戒所生广大福德更多。

  壬三、亦超胜修行:

  若人修持能息灭,三有烦恼火静虑,

  修持天梵至究竟,菩提不动之方便,

  余人于此仅闻句,闻已生起胜解信,

  依此所生之福德,较前静虑德更多。

  若人于世间修持具有能息灭三有烦恼火功德的静虑、诸天四禅、梵处四无量达到究竟,获得于菩提不动的方便,由此虽生广大福德,然与此相比,无须说证悟此四金刚处,若人即使仅闻文句生起信解,所获善根也较前静虑所生广大福德更多。此等仅是将《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之义摄为偈颂而已。

  庚二、能得殊胜智慧之根据:

  何故以施得受用,持戒升天定伏惑,

  慧断烦恼所知障,此胜闻彼为慧因。

  如是与布施、持戒及修行所生的广大福德相比,听闻四金刚处所生的智慧更殊胜,其根据如何呢?布施能成就圆满受用、持戒能得善趣之身、修静虑仅能压伏烦恼,然如是证悟的智慧是能断一切种智障——一切烦恼障、所知障的真实方便故,闻此四金刚处更殊胜,又因为证悟的智慧是由听闻四金刚处之因出生故。

  戊二、以异门说彼分二:一、得究竟利益;二、得入道利益。

  己一、得究竟利益:

  自性住与彼转依,彼功德及成就义,

  如来智慧之境界,四处如上已宣说。

  于彼具慧信解有,力及具足诸功德,

  成就速疾能获得,善逝果位之缘分。

  自性住种性、彼转依之菩提、菩提之功德、由功德成就他利之事业,此等唯是胜尊佛陀智慧的境界,本论以上已说此四处。于此,诸具慧者依次对一切众生周遍具有种性生起胜解信,于能得菩提之力生起欲乐信,于与彼无离本具的功德生起清净信,也就是说具有三种清净增上信解,由此成就入菩提行疾得善逝果的缘分。

  己二、得入道利益分二:一、发心生起无上菩提心之利益;二、加行趣入六度之利益。

  庚一、发心生起无上菩提心之利益:

  如此不可思议境,信有如我亦可得,

  得果具足诸功德,于此由信胜解故,

  欲勤正念及静虑,智慧等诸功德器,

  菩提心于此等中,定当恒时善安住。

  为何速疾能得无上菩提果呢?因为相信存在或具有不可思议四种境界、信如我者亦可得彼以及信所得果具足二利究竟的功德,由具此三种信心而生胜解故,于圣法之欲、于善法勇悍之精进、于所缘不忘失之正念、一心专注之静虑以及辨别诸法之智慧等不可思议功德之源——如器皿般的菩提心宝,在彼等菩萨相续中恒时极善安住,因为了知自他一切悉皆具有且能获得故。

  庚二、加行趣入六度之利益分四:一、圆满波罗蜜;二、彼等摄于三类福中;三、认定违品二障之体相;四、获殊胜对治之智慧。

  辛一、圆满波罗蜜:

  彼者恒住菩提心,故彼佛子不退转,

  圆满福德波罗蜜,以及诸善得清净。

  福德五种波罗蜜,于彼无有三轮执,

  是故彼等皆圆满,断除违品是清净。

  彼者恒时安住菩提心故,诸学道佛子当于圆满菩提中不退转。由福德聚的五波罗蜜已圆满并得清净故,能映蔽其余福德并获得诸多善根。此亦,所谓福德即是前五波罗蜜,于彼,无有施者、受者、施物等能作、所作、作业的三轮分别故,福德圆满;断除施等各自违品悭等五障故,善根清净。

  辛二、彼等摄于三类福中:

  施所生善是施福,戒所生善是戒福,

  忍定二种是修福,精进遍行于一切。

  此亦,在福德分的五波罗蜜中,施所生福是施类福,戒波罗蜜所生福是戒类福,忍定二者所生福是修类福,精进则是遍行于三者的助伴,此等与如上三类福相同。

  辛三、认定违品二障之体相:

  三轮虚妄分别心,承许彼为所知障,

  悭等虚妄分别心,承许彼为烦恼障。

  彼之所断者,承许对能作、所作、作业三轮的虚妄分别心是圆满波罗蜜的障碍——所知障,承许违品悭吝、毁禁等的虚妄分别心是清净波罗蜜的障碍——烦恼障。

  辛四、获殊胜对治之智慧:

  若离智慧无余因,能断烦恼所知障,

  是故智慧最第一,慧依闻故闻最胜。

  若离证悟殊胜义的智慧,更无其余能彻底根断二障的因故,较前五波罗蜜,智慧最为第一。智慧的依处是如理听闻宣说四金刚处义理的诸经论故,闻法较施等三类福更殊胜。

  乙三、圆满作业分二:一、广说所讲之义;二、由讲解之方式摄义而宣说。

  丙一、广说所讲之义分三:一、如何造论之理;二、断损害正法之理;三、回向造论善根。

  丁一、如何造论之理分四:一、依何及为何而说;二、依如何宣讲之理而说;三、所讲经典之体相;四、恭敬顶受彼之等流。

  戊一、依何及为何而说:

  如是依于正教理,为令自心纯一净,

  具信善圆之智者,亦为摄彼宣说此。

  如是所说的此七金刚处之义并非臆造而是依靠《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等诠示了义法的可信赖之清净教典以及暂时的“因之作用理”、“果之观待理”、“证成理”与究竟的“甚深法性理”四种正理而宣说。为何者而说呢?即为造论作者自己获得唯一法界连微细障亦清净的究竟涅槃。有的论师说:“仅是为清净乃至微细习气之间的一切障碍。”而有的论师说:“此处针对的是具信解者以及具有较此更殊胜的圆满善根具慧者,或者,对甚深处难以信解然具信解的善根圆满具慧者,为摄受彼等而说此论。”

  戊二、依如何宣讲之理而说:

  依灯电宝日月光,具眼能见诸境界,

  如是依佛义词法,乐说光明说此法。

  犹如依灯、电、摩尼、日、月光明的外缘并有内缘眼根,能见所境色法般。如是,依靠能仁佛陀了知诸法自相共相的义无碍解、无碍了知一切语言的词无碍解、了知能表义异名的法无碍解及无碍了知彼等法分类的辨无碍解的四种无碍解光明之外缘以及内缘的智慧眼照见深义后,弥勒我宣说了此论。

  戊三、所讲经典之体相:

  何者具义相应法,能断三界烦恼语,

  显示寂静之利益,即是佛说余翻此。

  经典的所诠具深广之大义,能诠的无垢词语与法相应,其作用是成为能断三界所断所摄诸烦恼的语言,对治或果是显示寂静涅槃的利益并能获得功德,若具此四即是大仙佛陀之法,与此相反其它则非佛经。

  戊四、恭敬顶受彼之等流:

  何者唯依佛教法,无散乱心而宣说,

  与得解脱道相应,亦如佛经当顶受。

  论典所讲的差别是唯依佛陀教法之义作为所诠义而并非臆造;造论作者的差别是无有求利益等的散乱心并善巧通达法与义而宣说的士夫;果的差别是获得解脱果;方便的差别是与能得彼果的道相应,若是具此四种功德的论典,也应如对佛经般以信心顶戴受持。

  丁二、断损害正法之理分三:一、认定清净之方便而教诫依止;二、认定毁坏之因而教诫断除;三、断甚深法失坏之果。

  戊一、认定清净之方便而教诫依止分二:一、断自臆造;二、断偏袒执。

  己一、断自臆造:

  何故较佛善巧者,于此世间一亦无,

  无余真如殊胜者,如理遍知知非他,

  是故大仙自安立,如是契经勿错乱,

  若坏能仁圣教规,则彼亦损圣教法。

  为何在世间较佛更善巧的补特伽罗连一个也没有呢?因为如理以遍智照知一切所知相的尽所有法及殊胜真如的如所有法故,大仙佛陀自己所安立的种种了不了义相,于如是诸契经,切勿以自臆造而错乱执不了义为了义、了义为不了义。若错乱则毁坏能仁佛陀的法规或所立教典的本义故,彼也定当损坏圣法故,过患极大。因此宣说具殊胜如来藏的此论所针对的也仅仅是具有极为殊胜智慧的士夫,如密咒具甚深义故,大补处出语告诫:于当来末世,切勿以自心不解为由就执此为不了义而错乱佛陀法规。何以故?由下文所说执如来藏…

《大乘无上续论略释·弥勒教言 校量功德品第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