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這些,這也都是達到無畏懼層次的一種表法。其他也有很多種說法。
我們修行有成就了,開悟、證悟了,那個時候還會起煩惱嗎?還有習氣嗎?
上師解答:不是證悟以後就沒有煩惱、沒有習氣了。一地以上、八地以下的菩薩也會生起煩惱,但是他們生起煩惱就象用棍棒來擊打水面,一陣水波過去,很快會恢複平靜,不留痕迹,因爲他們都有大智慧。而凡夫生起煩惱,就象用棍棒擊打泥潭,當時也亂,過後也亂,一直亂到底。煩惱過後,心裏還有痕迹。
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境界把握不住、生起煩惱的時候,就盡快忏悔清淨,相續中不留任何痕迹。如果你這樣做到了,你就是個菩薩。如果你生起煩惱以後,沒有忏悔,還留有痕迹,那你還是個凡夫。
六字大明咒(觀音心咒“嗡嘛呢呗咪吽”)有什麼意義?有什麼功德?
觀音心咒包含了叁藏十二部顯密一切經典的內容,也是叁藏十二部顯密一切經典的精髓,如理如法地念誦觀音心咒,就等于念誦所有的經典了。所有的上師叁寶的加持力、一切法的本性的能量都凝聚在觀音心咒裏,所以它有很大的功德,很強的加持力和廣大圓滿的含義。下面簡單地說說“嗡嘛呢呗咪吽”這六個字的含義。
“嗡”有很多方面的意義,在這裏可以理解爲皈依。“嘛呢”是隨意變化的如意寶珠,用來比喻我們的本性。萬事萬物一切法都是它的幻化。我們回歸本初、見到本性的時候,它就會隨意變化。什麼叫隨意變化?想幹什麼就可以幹什麼,想要什麼就能有什麼,這個時候才有心想事成,才會一切吉祥圓滿。
“呗咪”是紅蓮花,用來比喻人的本性清淨無染。我們的本性就是心性,像紅蓮花一樣,它生長于淤泥之中,但是不受染汙,無論泥如何髒亂,也不能改變蓮花的潔淨和清麗。我們的本性能變幻出一切法,輪回也好,涅槃也好,凡夫也好,佛也好,都是它變的,但是它的本體是無相無塵的,沒有任何分別和不淨的染汙。
“吽”也有多層次的意義,在這裏可以理解爲摧毀一切障礙,迅速顯現本來覺悟的功德,早日達到最終的目的地。
這六個字的意義是,“皈依觀世音菩薩,願我通過您的大加持力,使我本具與您同樣的清淨無染、隨意變現的自性功德迅速顯現,隨意達到我願達到的目的。”這是簡單的理解。詳細地說起來,叁藏十二部一切顯密經典的內容都包含在這六個字裏,那就特別廣大了。
我們爲什麼講這些呢?明理也很重要,如果什麼也不明白還修還念,就叫盲修瞎煉。信心是從哪裏來的?信心是從明理中來的,明理了才能有信心。有信心了,才能在上師的引導下聞思修,才能解脫,才能成佛。
破瓦法儀軌的祈請文裏有“境爲自現了義密嚴刹”,密嚴刹是哪個刹土?
上師解答:修破瓦法念儀軌觀想時,“自現任運清淨無邊刹,圓滿莊嚴西方極樂土。”這是要將自己所在的地方觀想爲西方極樂刹極樂世界。“境爲自現了義密嚴刹”,“密嚴刹”就是密嚴法界宮殿,就是毗盧遮那佛的刹土,五部佛中部的刹土。但是在這裏不用這樣理解。跟前面一樣,這裏也將自己所在的地方觀想成西方極樂世界,不用理解成兩個刹土。
後面還有“趨入密嚴刹土祈加持”,這個時候“密嚴刹土”也要理解爲西方極樂世界。
我昨天晚上跟著上師念修往生儀軌(破瓦法),今天頭疼了一天,算不算感應?
上師開示:這是修破瓦法的緣故。你修破瓦法頭疼了,這就是感應,也可以說是成就的征相。
我周圍的這些人都有不同的感應,頭疼,頭頂發癢、發漲、變軟、打通小洞,感覺迷糊、惡心,感覺頭部打開了,各種反應都有。別害怕,不會有事的,這都是修破瓦法的感應、征相,都是好事。
修破瓦法唯一的條件就是對上師的信心足,對破瓦法的信心足。如果對破瓦法沒有信心,對上師沒有信心,那就沒有具足條件。有多大的信心就有多大的加持,有多大的信心就有多大的成就。
我接受過一位高僧大德的灌頂,但是我當時並不懂密法,所以也沒有問過是什麼傳承。這是不是屬于接受過密宗的灌頂?
上師解答:得到灌頂要具足很多條件,不是誰都能得到灌頂的。不是說參加一次灌頂的法會,就能得到灌頂了。
自己不知道傳承,也不知道灌頂的內容,只是形式上接觸了灌頂,實際上還是沒有得到。
我們學習無常,學習面對死亡,這算是逃避現實嗎?
上師解答:壽命是無常的,死期是不定的,什麼時候死,在哪裏死,以什麼方式死,誰也說不准。每個人都是,隨時都有可能從這個世界上消失!我們學習面對死亡,這不是逃避現實,而是要有所准備。有准備了就沒什麼可怕的了,否則肯定會害怕。
假設有一個人,他不知道有白晝也有黑夜。天突然黑了,他心裏肯定會恐懼,會痛苦,會接受不了。但是我們知道,天一定會黑。天黑了我們也不會害怕,我們有准備,可以點燈。天亮了,我們也不會格外的高興、心動,因爲這都是很正常的。
開悟以後就這樣,諸法的真相、真理就是這樣。死也行,活也行;世間的這些名聞利養有也行,沒有也行。一切都是很正常的。一個是迷,一個是悟,就這麼個區別,沒有別的。
八關齋戒裏的“過午不食”指的是幾點?
八關齋戒裏有一個戒條是過午不食。中午具體是指什麼時間呢?我們在藏地是1點15分之前。但內地不一定,從東到西時差比較大,一般來說是12點吧,我們就跟隨當地的習俗就行。你也可以自己計算。古代印度就是,每次都得用工具測量計算,正好是正午時分。
受持八關齋戒的時候,遇到特殊的情況不能持戒了,怎麼辦?
我們受了八關齋戒以後,相續中就有戒體了。一直到第二天早上,這個戒體都在我們的相續中。如果沒有到時間,突然有違緣障礙了,那個時候爲了避免破戒,我們可以舍掉這個戒體。
舍戒的方法是找自己的上師或者同修道友說明這個情況,自己遇到了意外的情況,要舍戒。他同意了以後,你的戒體就沒有了。但是輕易不能舍戒,除非是遇到了迫不得已的情況。
《普賢行願品》有什麼功德?爲什麼修法儀軌的後行部分要念《普賢行願品》發願、做回向?
上師解答:普賢菩薩的願力最大最廣,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的願望,都包含在普賢菩薩的十大願望裏。《普賢行願品》的內容,就是普賢菩薩的十大願望。我們念誦《普賢行願品》,跟隨普賢菩薩發願、做回向,我們的願力就能和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的願相應;我們這樣發願、做回向,都能達到最清淨,最圓滿,最殊勝。所以我們一定要跟隨普賢菩薩,按照《普賢行願品》的內容發願、做回向,這樣是最如法的。
我們念誦普賢行願品的時候,不要只在嘴上念,一定要邊念邊思維,邊念邊觀想,發自內心地念。普賢菩薩發的那些大願多麼殊勝,我們跟隨普賢菩薩一起發大心,發大願,才能驅除我執我愛,才能斷除自私自利。我們沒有自私自利,沒有我執我愛,就不會有這些私心雜念,也不會有這些煩惱痛苦了。
偷盜(不予取)有哪叁種情況?
身叁種惡業的第二種偷盜。偷盜也就是不與取,可以分叁種:強權不與取,盜竊不與取,欺騙不與取。
強權不與取:是通過自己的勢力和權利,用強硬的手段奪占別人的東西。例如君主不依靠合法稅收,而是憑借暴力甚至軍隊來劫奪財物。
盜竊不與取:是在暗地,偷偷摸摸地竊取別人的東西。
欺诳不與取:是通過欺诳、詐騙等手段得到別人的東西。做生意的人很容易造這種業。把不好的貨物說成是好的,把廉價的貨物說成是貴重的,以此欺騙顧客,這些都是欺诳不與取。還有的人專門喜歡占別人的便宜,這也屬于是不予取。
做火施的時候,爲什麼要把自己觀想爲觀音菩薩?
上師解答:我們通過儀軌做火施的時候,首先要把自己觀想成觀音菩薩。爲什麼要這樣觀想呢?觀音菩薩是一切諸佛慈悲的顯現。我們先把自己觀想成觀音菩薩,給那些衆生發一個慈悲心,那些衆生才敢來,才敢拿。如果我們把自己觀想爲忿怒的形象,比如馬頭明王、普巴金剛,很多鬼神就不敢來了。我們供護法的時候,自觀爲馬頭明王,特別有威力,那些鬼神都不敢不來。如果護法不願意來的時候,我們就把自己觀想成有威力的,下命令讓他們趕緊來,吩咐他們去幹這個事、幹那個事。但是,布施的時候不是這樣,那些餓鬼、那些可憐的衆生不敢來、不敢拿,都偷偷的來,偷偷的拿東西,這個時候我們要慈祥。觀音菩薩多仁慈啊!要發慈悲心,感召那些衆生,衆生都生起歡喜心了,就敢來、敢拿了。你看,這都是有意義的,不是隨隨便便的觀想。明白了以後,一定要如理如法地去做。
有福報了不用努力也能賺到錢嗎?
上師解答:善根與福德是因,努力與奮鬥是緣,有因有緣才能産生結果。光有緣沒有因也不行,沒有種善根,沒有修福德,光努力奮鬥,拼命地、不擇手段地去賺錢,沒有用得不到。光有因沒有緣也不行,不努力、不奮鬥也不能得到。
《學修問答(彙集七)》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