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表裏如一地按次第聞思修行

  表裏如一地按次第聞思修行

  2010年1月21日上師隨緣開示

  修法,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真正要走進佛門,要皈依佛門,這個也很難。不是誰都可以走進佛門,可以皈依佛門的。現在我們好多人,雖然表面上皈依了,但實際上還是沒有皈依佛門,皈到叁寶的門下,沒有得到皈依的功德和利益。

  佛講過,皈依的功德和福德若是有個形狀的話,整個虛空也容納不了。僅僅皈依的功德也有那麼大。皈依叁寶,皈依佛門的人,時時刻刻不離叁寶的光明,時時刻刻都能得到上師叁寶的加持,善神護法的護持,皈依叁寶的人不用怕一切惡魔。任何鬼神惡魔都侵害不了皈依叁寶的人。皈依叁寶的人能超越一切違緣和障礙。你真正皈依佛門了,別的什麼法都沒有修,也不會墮落惡趣,最起碼也能得到人天的福報。這都是大概講的。

  皈依叁寶的功德非常大,利益非常多,但是你要得到這些功德和利益,就要從內心裏皈依上師叁寶,不是僅僅在表面上和形式上、而是在實際上,發自內心的,要皈依上師叁寶,要走進佛門。

  要皈依叁寶,要走進佛門,是有條件的。皈依,說起來容易,真正要做到非常不容易。有皈依的基礎,有一定的信心,才能真正皈依佛門。信心是一切功德和成就的來源。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信心有多大,加持有多大。但這個信心,不是迷信。

  信心可以分叁種,清淨信心、欲樂信心、勝解信心。那麼什麼叫清淨信心呢?就是一種歡喜之心,對上師叁寶的功德有歡喜之心。這個歡喜心不是一般的歡喜心,而是清淨的歡喜心,不是貪心。不清淨的歡喜心叫貪心,清淨的歡喜心叫信心,信心和貪心是不一樣的。

  要生起這樣的信心,不是很容易。爲什麼呢?首先要了解佛法,要知道上師叁寶的功德。上師叁寶有好多無漏的功德,比如:無僞的慈悲心,廣大的智慧,清淨的戒律。你了解佛法,明白佛理,知道上師叁寶的功德,才會生起真正的歡喜之心。你喜歡這些無漏的功德,也喜歡具有無漏功德的人,不是一般的喜歡,而是非常的喜歡,這就是一種修行的動機,就像是發動機一樣。現在很多人修行都不精進,懈怠,爲什麼呢?沒有這個發動機,或者發動機不好。反反複複,斷斷續續,信心不足,老出毛病。

  什麼叫精進呢?精進不是一種強迫,也不是一種壓抑。真正的精進是一種歡喜,一種迫切,一種積極的狀態,像饑餓的牦牛吃草一般,這就叫信心。

  前面講的是清淨信心,還有欲樂信心。欲樂信心就是不光喜歡,而且自己也想得到這些功德,也非常想做像佛菩薩那樣偉大的人,叫欲樂信心。就是有這個欲望,而且這個欲望非常的強烈。

  第叁個是勝解信心。就是一種不退轉的信心。佛講:“奇哉!奇哉!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都有佛心,都可以成佛。什麼意思呢?都有這個本能。但是,什麼叫佛?什麼叫菩薩,不管是世間的還是出世間的,一切功德和福德都是修來的,都是學來的。功德圓滿了,福德圓滿了,就是佛,就是菩薩。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個本能,每一個人都可以學功德,都可以修福德。功德也好,福德也好,越學會越圓滿,最後一定能達到最究竟、最圓滿。功德、福德都究竟圓滿了,你就是佛。

  佛講的這些道理,你都明白了,你知道自己可以成佛了,也可以做佛,在明白道理的基礎上深信了,這叫勝解信心,是一種不退轉的信心。有了這叁個信心,你才能真正認真地學習佛法。這叁種信心相當于那個發動機,沒有這個發動機,車子怎麼能行走啊?

  你看我們現在,雖然皈依了,也開始學佛了,但是我們的發動機有問題,所以總是斷斷續續,反反複複,堅持不下去。發動機不好,那怎麼辦?可以換一個。

  信心是怎麼生的?是從明理中生的。首先要明白佛理。佛講的每一句話都是事實真相,事實真理。你越研究會越明白,你越去體會感受會越深。你對佛講的這些道理有甚深的了解,有甚深的體會和感受的時候,才能真正生起信心。

  你看佛講的這叁種信心都是明信,而不是迷信。明白而相信,不是糊裏糊塗地。說實話,現在我們好多學佛人都處在迷信的狀態中,都在盲修瞎練,所以沒有成就,沒有進步,對身體、對工作、對家庭都沒有什麼好處。

  本來佛法是斷除煩惱、擺脫痛苦的一種方法。但是我們學佛修行以後,煩惱越來越多了,痛苦越來越多了。本來佛法是讓你解脫,讓你永恒快樂的一種方法,讓一切吉祥圓滿的一種方法。應該是讓身體越來越健康,工作越來越順利,家庭越來越和睦,心情越來越愉快,應該快樂無比,歡喜無比。你看有的人學佛以後就不是這樣,爲什麼?就是修行不如法,學佛不如法,不但沒有功德,反而還有罪過,這也是造業啊!

  我給大家講過,口中念佛,心裏念魔;表面上修行,實際是在造業,這種學佛修行還不如不學。所以學佛修行一定要表裏如一,一定要按次第。

  首先要明白佛理,然後再去修,最後才能成就。有具足的信心才能皈依佛門,才能皈依上師叁寶,才能進入佛門。叁種信心是皈依的基礎。 皈依也有不同層次的皈依,但是最基本的顯密共同的皈依,就是“如導師、如道路、如道友”般的皈依。下決心:“從今以後,把佛作爲究竟的導師,把法作爲究竟的道路,把僧衆作爲究竟的道友。”這叁種決心叫叁皈依。再加上“把上師作爲真正的怙主”,這四種決心叫四皈依。叁皈依和四皈依沒有很大的區別。能做下這四種決心,在相續中能立下這四種誓言,才能得到皈依的戒體。

  佛爲導師,就是要聽佛的教導和指引。佛法爲道路,就是把佛法當成解脫的大道;我們要解脫、要成佛,就要如理如法地學佛修行。僧爲道友,僧是有修有證的人,以他們爲道友,以他們爲榜樣,和他們共同學修,共同進步。上師善知識爲真正的怙主,佛法廣大奧妙,沒有上師的竅訣無法能夠領悟,能夠證得;要通過上師的傳承和竅訣去領悟、體會佛法的真理。

  下了這樣的決心,才能真正皈依佛門,才能得到皈依的功德和利益。

  皈依佛門以後,有的人光修沒有學,有的光學沒有修,這都是毛病。到現在還沒有徹底改變,學不系統,修沒有次第,沒有按次第來修,這樣不會有任何的成就。

  學佛修行的功德和利益非常大,不可思議。我們可以從痛苦中、從煩惱中徹底解脫,也可以得到永恒的快樂與幸福。我們這些凡夫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快樂和幸福。我們所認爲的快樂根本不是快樂,所認爲的幸福根本不是幸福,這都是世間的,有漏的。真正的快樂與幸福,你們現在還沒有感受到。

  佛講的,六道輪回只有痛苦,一處也沒有安樂。無著菩薩在《現觀莊嚴論》裏講了:“五趣之中無安樂,不淨室中無妙香。”什麼叫不淨室呢?就是所謂的公共廁所。你到公共廁所裏聞一聞,你能聞到香味嗎?同樣,五趣就是六道,就是地獄,餓鬼,傍生,人,天道(阿修羅歸到天道裏)。五趣之中無安樂,沒有絲毫的安樂。在人間也是,沒有絲毫的安樂。凡夫愚癡顛倒,假當成真,苦當成樂,實際上我們所認爲的這些快樂和幸福,所追求的這些快樂和幸福都是痛苦,都是痛苦的因,都是痛苦的果,真正的快樂與幸福我們根本沒有感受過,根本沒有得到過。

  佛菩薩的境界,那些無漏的快樂與幸福才是真正的快樂與幸福。我們通過學佛,通過修行,可以擺脫一切煩惱與痛苦,可以獲得永恒的快樂與幸福,這是多大的利益,多大的功德啊!

  我們現在很多人還沒認識到。有的光信,根本不學;有的也學,但是沒有具體去修。很多人都是偶爾聽聽光盤,看看書,偶爾念念佛號,念念咒語什麼的。這樣能解脫嗎?沒有系統,沒有次第,盲修瞎練,虛度光陰。東學西學,什麼也沒有學到;東抓西抓,什麼也沒有抓到。學佛不如法,修行不如法。不如法學佛修行,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罪過,是一種造業。

  很多人學啊修啊,都學偏了,都修偏了。有的人光抓理論,不實修;有的光修不抓理論,沒有理論基礎。實修和理論,這兩個是一定要配合的。“聞思修”嗎,沒有足夠的聞思怎麼修啊?有聞思不修也不行。現在有的人就光抓理論,學這個學那個,看這個看那個,但是不實修。有的光念佛號,光念咒語——這也可以算是實修吧,但是沒有理論的基礎,達不到目的,達不到效果。雖然在表面上很精進,實際上在造業,是不是?口中念佛,心裏著魔,心裏一點都不清淨。自私自利,我執我愛,貪嗔癡慢疑等等這些煩惱,這才是魔。魔有外魔和心魔,外魔不是魔,心魔才是真正的魔。

  什麼是魔王波旬?所謂的魔王波旬就藏在我們的身上,藏在我們的相續中。所謂的我執,它就是魔王波旬,貪嗔癡慢疑等等這些煩惱都是它的手下,這都是魔啊!所以心裏著魔。還說“怎麼還不好呢”?能好嗎?心善一切善,心惡一切惡,善惡不在表面,都在心裏,要看發心和動機。發心若是不清淨,都是自私和自利,心裏不清淨,都是貪嗔癡等等這些煩惱,那這樣念佛修行都是在造業。

  我們很多人修行就只做一些儀軌,上早課,上晚課,還有做一些除障法,上師瑜伽什麼的,沒有重視加行,出離心沒有修出來,菩提心沒有修出來,般若空性智慧沒有修出來。雖然在修金剛薩垛除障法,但是業障沒有減輕;雖然在修上師瑜伽,但是沒有得到上師叁寶的加持與竅訣,就是心不到位。

  要通過這些偈誦、儀軌來修加行。《淨土與大圓滿修法儀軌》相當于交通工具。我們要去一個地方,要有這個交通工具,若是沒有這些交通工具我們無法到達目的地;那些儀軌、偈誦就相當于交通工具。但這些交通工具都是要加油的。我們修加行,通過四外加行修出離心;通過皈依發心修菩提心;通過金剛薩垛除障法消業,通過曼茶羅的修法積福,業障小了、福報大了,然後通過上師瑜伽修般若空性智慧。這些都相當于油。要加出離心、菩提心…

《表裏如一地按次第聞思修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