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獄的惡業。有幾個遮,像第一個就是盜叁寶物,盜叁寶這個罪業是很重很重的。
下面就是父親生病的時候離去不顧。爸爸在生病沒人照看的情況下你也不管,跑掉了,這個是不可以的,這種罪也是很重的,這個也是不能現前受戒的。媽媽生病時離去不顧,師長生病時離去不顧,這些都是不可以的。
還有就是六親男女當中行淫,也就是說不分大小的,世間所說的亂倫,這種也是不能現前受五戒的。
還有就是殺害發菩提心的衆生,也就是殺害菩薩的,他也不能現前受五戒。
還有出佛身血也是一個,總共七條。
這七條犯過的,今天你受戒是不行的,得不到戒。經過忏悔之後才可以受戒,這才如法,否則就不如法。這七個遮當中,殺佛、殺阿羅漢,基本上我們現在沒有這個機會,殺發菩提心衆生,好像這個機會也很少。剩下的幾個就是有沒有盜現前僧物,父母親、師長生病離去不顧;六親男女行淫,這幾個有可能。所以我問這個遮障,于中有無,要如實答,有就是有,無就是無。沒有這種遮難,沒有這種災難,你就可以很順利的進行下一個儀程。前面我對五戒的戒相做了介紹,下面我們可以發心受。
平時在受五戒的時候,我們可以全受五戒,叫具足五戒。也可以受四分,叫多分優婆塞、優婆夷戒;受叁條,稱爲半分優婆塞、優婆夷戒;受兩條,稱爲少分優婆塞、優婆夷戒;也可以受一條戒,一分優婆塞、優婆夷戒。
但是今天我們的要求是四分的,至少四條戒。我們是希望大家受五條的,滿分的優婆塞、優婆夷戒。專門爲這次法會,我們對法尊重的緣故,也有很多人以這樣一個因緣,作爲一個加持。平時猶猶豫豫的,這次咬咬牙就能受戒了。
受了戒,這個功德就是你的了,以後你看管好自己。因爲自己有佛性,也有魔性,自己的心裏有賊,你要把賊看好,讓它不要出來犯錯,自己的佛性也看好,讓它常放光,這就叫修行,戒惡修善。
五戒供佛 征服自我
在我們回答的時候,在我們生命當中,佛光就照下來了。佛光在照耀的時候,五尊菩薩的威德力就加持在你身上,所以每受一戒就有五尊菩薩現前來保護。這個力量哪裏來?就從你答應持戒的當下産生的。
你對著這個宇宙,你向著所有的衆生說,我盡形壽都不傷害你們,你說這個功德有多大?你在這樣子想的時候,無量無邊的衆生都得到你這句話的保障。你向著無量無邊的,過去、現在、未來的衆生,你向他們說我不傷害你們了,我不殺你們了,這個功德多大啊!
所以這個五條戒的功德,你想想有多大啊!過去、現在、未來諸佛菩薩都知道啊!除了我們在場這麼多的師父給你們證明之外,多少佛都聽到啦!阿彌陀佛有沒有聽到?這是最好的供養。
所以受五戒的功德是非常大的,受了五戒就算是修行人了。叁皈依只說明你的信仰,你是佛教徒。受五戒是修行人,修行者。因爲什麼?因爲已經決定我要戒惡,我要修善,佛陀對我的善教,我要信受奉行。你皈依叁寶受五戒了,才算是一個真正的修行者,是佛的一個好弟子,是法的實踐者,僧寶引導你,你已經邁出腳步來了。
這樣的緣故,所以可以披袈裟了,這袈裟的名字叫缦衣,又叫禮忏衣。“黃金白玉非爲貴,唯有袈裟披最難。”爲什麼?因爲黃金白玉是往外去掙的,披袈裟是往內去征服的,往內征服自己。王侯將相是征服他人,受戒是征服自己,所以這個袈裟披起來是很偉大的。
披衣的時候有四句:“善哉解脫服,缽叱禮忏衣,我今頂戴受,世世常得披。”我們受戒有時候是唱的,拿起衣在披的時候,維那師父唱。平時我們念就可以了,雙手把衣拿起來頂在頭頂,念這四句就可以披了。
“世世常得披”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具體的意義?我們如果死了之後中陰身,哪怕我們無量劫以來造的惡業,或者我們這一生造的惡業要墮落地獄,餓鬼、畜生的時候,你想起這句話“世世常得披”,這一件袈裟就把你叁惡道的路都遮住了,再也不會墮叁惡道。你想起“世世常得披”的時候,那個豬皮、狗皮就不再披得到你身上了,地獄的那些腳鐐、湯火就沒有辦法燒到你身上了。“世世常得披”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世世都受戒的緣故,世世都不會墮落到叁惡道,是這個意思,多偉大啊!
第一句的“善哉”是感歎詞,“善哉解脫服”。“缽叱”是像聲詞,晴天霹雳一樣,一道閃光,這叫禮忏的衣服,一道閃光之下,你的罪障蠲除。這個衣服披到你的身上,你的身口意的業,特別是身的業障就消除了,你看功德這麼大!
我們以後可以披缦衣,又名解脫衣。平時做功課、誦經、禮忏都可以披,但是不能披著去買菜,這叫居士披袈裟。禮忏衣不可常披,常披就犯戒,披衣也有規矩的,常披名犯,出家人要常披。所以來廟裏你們背一個香袋,那個香袋不是放香的,主要是裝袈裟的。行在外以香囊盛起來,在家可以挂在淨處。家裏佛堂旁邊有一個繩子,平時袈裟就挂在繩子上,穿的時候就拿下來披在身上,出門的時候以香囊盛著。千萬不能披著袈裟上街買菜,那不可以!所以這個注意,披衣也有披衣的規矩。
衣的保管要幹幹淨淨的。有的居士點香、蠟燭,把衣燒得一個一個洞,不小心燒出洞,馬上要補,補的時候要取方方塊塊的布。補袈裟、補海青都要取方正的布,代表做人要方正,袈裟可以補的。
弘願持戒 功德無量
接下來發願,爲什麼要發願?如果持戒不發願的話,這個戒的行爲,它的功德就有限,甚至持戒的功德不堅固。爲什麼呢?因爲你沒有發願這樣一個廣大的心的動機的話,發願簡單的講也可以叫動機,你沒有光明的、偉大的動機,那你做這個行爲它的結果是不一樣。
如果是以一個很偉大的動機來受五戒的,那你這五條戒從別解脫的戒升華成了無量無邊的。如果光是一個別解脫戒,它是有限有量的,産生福德的力量也是有限有量。但是我們發願發的廣大的話,這個戒的力量就會變得非常非常的大。
我給大家受五戒之前,看他們從大連帶來的一本小冊子。這就是去年我去大連的時候,辛苦了叁天,然後有個國家領導幹部深受感動,回去如饑似渴地收集了很多我們佛教的刊物。通過他的這種信心感想,就把這些連在一起,寫了一個小的冊子。我看了一下,很欣慰,我們的言行對我們的人生産生了很大的影響。不僅如此,他還對他的親戚朋友,以及所有他認識的人,都告誡他們不要反對佛教,對佛教應當生起信心。
今天我們受五戒,你知不知道這個世界上因爲你受五戒,全世界都將爲此改變,這有多偉大意義啊!
前面受的叁皈,今天叫五戒叁皈。叁皈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常常要舉行的,第一次皈依叫返邪叁皈,今天叫五戒叁皈,以後八關齋戒叫八關齋戒叁皈。受十戒,十戒叁皈。具足戒叁皈,受菩薩戒,菩薩戒叁皈。都不一樣的,你以後受金剛叁昧耶的時候,叫金剛叁昧耶叁皈,在《普賢上師言教》裏看到的叁皈,那種很甚深的叁皈,有氣脈明點的叁皈。
爲惡趣衆生授叁皈
一切佛事以叁皈爲基礎,每天我們早晚功課都要念叁皈依:“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每天你做任何的佛事,都要以叁皈爲基礎。
所以今天我們受過五戒的叁皈了,我們也更有資格了,以後你看到豬、貓、狗…你都有資格說叁皈依了,你站在它面前念叁皈依給它聽。
就像舍利弗以前是打柴的,在山裏看到一群野蜜蜂,然後就對著野蜜蜂念叁皈依。後來怎麼樣?這群野蜜蜂轉世做人了之後,只有舍利佛可以度,佛陀去他們都不聽。佛陀去了叁次,這一批人也不聽佛陀的,後來舍利弗去,老遠地就出來迎接。聽舍利弗講法的時候畢恭畢敬,一起受叁皈依,然後一起都證得法眼淨。弟子們就好奇啊,說:“世尊,奇怪了?您的威德、福德遠遠大于舍利弗,爲什麼您去他們不聽,舍利弗去他們聽?”佛陀就說了這個因緣。舍利弗以前做打柴的樵夫,他是佛弟子,他可以爲這些衆生受叁皈依。你看有這麼大的果報!
今天我去塔院的時候,妙翔引我去看,她說:“您看,這很恐怖!”我仔細一看,什麼恐怖的啊?原來是一批野蜂,在我們的塔根那裏,很奇怪?在那裏開會。然後我就蹲下去給它們授叁皈依,我還伸手撫摸撫摸它們,把旁邊的人嚇壞了!我來給它們授叁皈依,它們不會咬我的。我蹲的很近,他們說:“師父,您離的遠一點。”我不單離的很近,我還拿手去摸它們。他們說惡心,我說以後做你徒弟就不惡心了。那麼多聚集在一起,一次受叁皈依,成百上千的都聽到了,你占多大便宜,我們開一次法會都沒來這麼多。
我講這個意思就是授權你們,以後可以給豬、貓、狗啊受叁皈依了,以後你們看到那些衆生,魚、蝴蝶、蜜蜂、蚊子、蒼蠅,你就可以給它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旁生。”然後念七寶如來。受過五戒的就可以,剛剛自己受過叁皈依,還沒學好就給其他受皈依,有時候不大有力量,受五戒的人就可以給衆生念叁皈依了。
護持叁寶忏悔業障
受叁皈五戒了,以後最主要的一個是要護持叁寶。叁寶裏面,佛寶、法寶,你們一般性不會去誹謗的,最容易誹謗的就是僧寶。
你路上看到有一個假裝的出家人向你化緣,你怎麼辦?這是很常見的事情,你可不可以對這個人生厭惡心?不可以,反過來要忏悔自己的業障。爲什麼?因爲你自己有罪,生在這樣的末法時代。生在末法時代,是誰請你來的?是你自己的罪業感召來的。所以要忏悔自己的業障,更加地要仰慕叁寶,更加地要憶念佛恩、法恩、僧寶的恩。
但是對于你街上看到的這個要怎麼樣?你要敬而遠之。你能不能說,我今天看到一個假的,把他抓住了送到派出所去。行不行?不行,你是佛教徒不可以做這個事情。更不要靠近他去跟他理論,一理論弄了一身臭。
你內心裏要忏悔,回去要馬上跪在佛面前忏悔,今天看到這樣一個現象,我要忏悔業障,我生在末法時代,正法時代哪裏看得到。然後要發願念經回向,讓一切衆生都看到正法,令正法住世。要發願讓衆生不要看到這些現象,更不要去傳。
現在不單是大街上,網絡上都看到什麼假和尚、假尼姑被抓到派出所去了,看到這個你要忏悔,你不要生隨喜心,要生忏悔心。如果忏悔,憶念佛,憶念叁寶的恩,你會有十大功德,反過來說,那你有很大的罪過。所以要保護叁寶,保護你自己叁寶弟子的這個功德。
《受持五戒 諷誦藏經》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