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首歌詞一樣的“將生命化作那朵蓮花”。現在更形象了,《七輪的奧秘》裏面頭頂上就是那朵千瓣蓮花,要往上進去,不斷的進去,不要停留在當中,不能僅僅停留在當中。
我們今天只是看一下,在佛教的氣脈明點裏描寫的更清楚,哪一輪是什麼佛,什麼德相。這兩種力一個是從下往上,一個從上往下,都有更具體的。所以這個在金剛乘裏是最秘密的一部分,這個不是得到一般灌頂就可以的,得過很多灌頂也看不到這些的,這是即身成佛最關鍵的部分。
宗喀巴大師說氣歸中脈無有不證菩提的——“氣歸中脈,不證菩提,無有是處。”我們光是找菩提,菩提在哪,怎麼找菩提的方法沒有。上根利器的佛菩薩的轉世,他們在這個引導之下,乃至一些小乘的修法,一些大乘的修法,通過簡單的修法忽然就會到那個境界了。但對廣大的凡夫來說,輪回無量劫的時候根本沒辦法琢磨到這些,我們漢傳佛教更多的就是什麼呢,就是要找菩提。
反過來我那時候看到宗喀巴大師那句話的時候,我就想,如果證菩提,氣散亂不歸中脈,也無有是處。所以我們漢傳佛教以禅宗爲正法眼藏的,主要是單提,生疑情之後就護持安住在裏面,到一定的時候妄緣徹底空了,虛空粉碎大地平沈,這個時候恍然之間氣歸中脈了,天地都消掉了,都沒有了。真的有這個境界,當你氣歸中脈的時候,豁然之間你超越了你現在的天地的這個層次,進入到更高級的宇宙的那種現狀。
但是也不是說所有的都修那個法,那也是看的,你長期讀誦大乘經典,五部大論,在這個過程當中也看品格,品格好的空性也就會領會,領會了才更進一步,進入密宗紮倉。按照格魯派裏這個是很嚴謹的。
爲什麼在世界上噶舉和甯瑪保持著鮮活的生命力呢,因爲噶舉把這個過程縮短了,它的側重點還是在密乘的部分;甯瑪派就像濟公一樣,他不分階級,有點像我們中國的禅宗,不立層次的。有的人他看到根基好他直接就攝受,所謂的根基好就是人品好,也不一定要識多少字,直接以上師的竅訣,安住在竅訣裏修,這個竅訣主要就是氣脈方面的。
這個就是說“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就那句話。你真的散亂的氣、煩惱的氣歸中脈了,哪裏有不開悟的,一通百通,雖然你過去不識字,到時候比識字的人還厲害。
一切佛法皆是皈依處
在我們這個世界還保存著這些教法,我們這個寺廟至少我們具足了叁乘見,知道叁乘在說什麼,我不會誹謗小乘,也不會誹謗大乘,也不會誹謗金剛乘,其他很難說。知道小乘不知道大乘、金剛乘的,那就會誹謗大乘金剛乘;知道大乘不懂小乘的,他會誹謗小乘;知道大乘不懂金剛乘的,他會誹謗金剛乘。任何佛法,哪一個你誹謗都會墮落地獄的,那是佛陀來接引衆生的方法,你會修的可以,不會修你對佛有信心也能夠解脫。
所以大乘經典講到這裏的時候說,法是佛陀給大家的止啼的黃葉啊,小孩子在哭,哄你拿個葉子吧。《妙法蓮華經》裏說是獎賞啊,與魔軍作戰有功,這是我的獎賞,賞的或者小的禮物,或者大的禮物,也可以是無上禮物,頭頂的寶珠都可以給你。《妙法蓮華經》裏,還有《涅槃經》裏面講的很透徹,就是佛陀一代實教的因緣,種種法的實質。
所以不管小乘、大乘、金剛乘,如果你真正明白實義都很了不起,不要不明白實義,不管你明白哪個實義,你都不可能誹謗佛陀的任何一個教法。就像佛陀的八萬四千個手來接引你,不能我拉到一個手而討厭其他的手,你討厭的任何一只手,都像你現在拉到的這只手一模一樣,都是釋迦佛陀的。每一只手的本質都是佛,他伸出來的動機都是大悲,你誹謗那還了得。你如果誹謗其他的手,這個手你也沒明白,表面看上去好像拉到了,其實你沒拉到,如果你得到任何一個法的實義了,所有法的殊勝之處你都會表達的,一切佛法皆不違背,一切佛法皆爲高貴,皆爲我們的皈依處。
依止明師普皆恭敬
對僧也是這樣,僧現在良莠不齊,但是對所有的僧我們要生起恭敬心,因爲一切佛皆以僧的形象出現,這也是很重要的。看到不好的僧要忏悔自己,我緣何業障生在這樣的時代,我的業障顯現出這個形象來,忏悔自己,更加的憶念佛陀,憶念賢聖僧。不能說我看到不好的我就罵他打他,不可以的,還是要恭敬。當他到你門口,你還是要給,你還是要當真的僧人一樣供養,還要盡你布施供養的責任,一個佛弟子的責任。但是學法上就不能學,學法你要找一個善知識好好的學。不是說來一個上我家化緣的,我給他之後還跪下來向他請法,這不一定的。你不了解,沒有人介紹,不可以亂請法。
但是供養,所有的出家形象你都要一樣的恭敬供養,這可以的,你給與他供養是應該的。但是法上要很嚴格,法上你要很確定的,這是位善知識,他具有佛法的正法眼藏,那才可以親近他。因爲解脫不是亂來的,解脫要從解脫的地方才能得到解脫,如是的因如是的果,以何因得何法。
但是恭敬供養上是你一個佛弟子的平等心,恭敬叁寶上要修的,甚至有時候佛菩薩特意化現那種形象,看你恭敬不恭敬,但是請法上不能亂的。哪怕路邊有一個要飯的,他自言自語講的法你覺得有道理,符合佛陀的四法印和一實相印,那你內心也要非常的歡喜,要安住在法當中。但是你要建立一個法的那個的話,要很嚴謹的。
所以蓮花生大士說師父收徒弟要觀察徒弟,徒弟拜師父也要觀察師父,要觀察清楚了再拜,不要亂拜,亂拜的話就像下火坑一樣危險,沒有眼睛的亂拜,這樣的行爲就像向火坑裏跳一樣。師父收徒弟也是這樣的,所以爲什麼說我們要有選擇性,他有沒有這個也是要選擇的,也是要看的。每一個師父都有他的標准,或許他的標准就是根據自己的能力,所以標准不同。
一般性公認的大善知識,公認的佛陀授記的,對凡夫僧你都不能分別,那對聖僧對公認的你更加的要恭敬。現在很多的弊病,有的人盲目的,也不分好壞,那種不如法的他也跟著他學;還有一種是,我就跟那些最有名的,結果僅僅是跟著一個名,而不是跟著一個實際。
如果知道這是一個准確無誤的,他真實的生起了一個無僞的信心,這會得到加持,這個加持叫異傳加持,乃至這位師父已經圓寂不在了,你對他生起真實信心也得到異傳加持。那我得到異傳加持了,爲什麼我還要拜一個我有緣的能交流的師父呢?因爲這樣的師父比異傳加持更准確,一般性還是提倡用佛法來衡量。
如果一個善知識他有很多很多皈依的信衆,把業障帶給他的話,對這個上師也會有影響的,爲什麼有的授記裏說這個師父他的一生當中他的徒弟是多少,他活多少歲。如果通過現在媒體宣傳,擁有了很多因緣還不是很成熟的,那就增加了他很大的負荷,會影響他以前正常的東西。大家都得不到利益,上師也受影響,你也得不到真實利益,有這些現實的現象。
如果一個人産生了真實信心的話,那也是很難得的,最好還是要有師父。現在這個時代也是方便的,你看我們又能見面,要是見不到面還可以上網站,今天聽了,那過去講的都整理成文字在裏面。像佛陀的經典都保存下來了,我們現在很方便的,過去的人看一本經都很難很難的。
阿彌陀佛!
《叁乘是佛說 恭敬願皈依》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