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乘是佛说 恭敬愿皈依▪P3

  ..续本文上一页首歌词一样的“将生命化作那朵莲花”。现在更形象了,《七轮的奥秘》里面头顶上就是那朵千瓣莲花,要往上进去,不断的进去,不要停留在当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当中。

   我们今天只是看一下,在佛教的气脉明点里描写的更清楚,哪一轮是什么佛,什么德相。这两种力一个是从下往上,一个从上往下,都有更具体的。所以这个在金刚乘里是最秘密的一部分,这个不是得到一般灌顶就可以的,得过很多灌顶也看不到这些的,这是即身成佛最关键的部分。

   宗喀巴大师说气归中脉无有不证菩提的——“气归中脉,不证菩提,无有是处。”我们光是找菩提,菩提在哪,怎么找菩提的方法没有。上根利器的佛菩萨的转世,他们在这个引导之下,乃至一些小乘的修法,一些大乘的修法,通过简单的修法忽然就会到那个境界了。但对广大的凡夫来说,轮回无量劫的时候根本没办法琢磨到这些,我们汉传佛教更多的就是什么呢,就是要找菩提。

   反过来我那时候看到宗喀巴大师那句话的时候,我就想,如果证菩提,气散乱不归中脉,也无有是处。所以我们汉传佛教以禅宗为正法眼藏的,主要是单提,生疑情之后就护持安住在里面,到一定的时候妄缘彻底空了,虚空粉碎大地平沉,这个时候恍然之间气归中脉了,天地都消掉了,都没有了。真的有这个境界,当你气归中脉的时候,豁然之间你超越了你现在的天地的这个层次,进入到更高级的宇宙的那种现状。

   但是也不是说所有的都修那个法,那也是看的,你长期读诵大乘经典,五部大论,在这个过程当中也看品格,品格好的空性也就会领会,领会了才更进一步,进入密宗扎仓。按照格鲁派里这个是很严谨的。

   为什么在世界上噶举和宁玛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呢,因为噶举把这个过程缩短了,它的侧重点还是在密乘的部分;宁玛派就像济公一样,他不分阶级,有点像我们中国的禅宗,不立层次的。有的人他看到根基好他直接就摄受,所谓的根基好就是人品好,也不一定要识多少字,直接以上师的窍诀,安住在窍诀里修,这个窍诀主要就是气脉方面的。

   这个就是说“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就那句话。你真的散乱的气、烦恼的气归中脉了,哪里有不开悟的,一通百通,虽然你过去不识字,到时候比识字的人还厉害。

  

  一切佛法皆是皈依处

   在我们这个世界还保存着这些教法,我们这个寺庙至少我们具足了三乘见,知道三乘在说什么,我不会诽谤小乘,也不会诽谤大乘,也不会诽谤金刚乘,其他很难说。知道小乘不知道大乘、金刚乘的,那就会诽谤大乘金刚乘;知道大乘不懂小乘的,他会诽谤小乘;知道大乘不懂金刚乘的,他会诽谤金刚乘。任何佛法,哪一个你诽谤都会堕落地狱的,那是佛陀来接引众生的方法,你会修的可以,不会修你对佛有信心也能够解脱。

   所以大乘经典讲到这里的时候说,法是佛陀给大家的止啼的黄叶啊,小孩子在哭,哄你拿个叶子吧。《妙法莲华经》里说是奖赏啊,与魔军作战有功,这是我的奖赏,赏的或者小的礼物,或者大的礼物,也可以是无上礼物,头顶的宝珠都可以给你。《妙法莲华经》里,还有《涅槃经》里面讲的很透彻,就是佛陀一代实教的因缘,种种法的实质。

   所以不管小乘、大乘、金刚乘,如果你真正明白实义都很了不起,不要不明白实义,不管你明白哪个实义,你都不可能诽谤佛陀的任何一个教法。就像佛陀的八万四千个手来接引你,不能我拉到一个手而讨厌其他的手,你讨厌的任何一只手,都像你现在拉到的这只手一模一样,都是释迦佛陀的。每一只手的本质都是佛,他伸出来的动机都是大悲,你诽谤那还了得。你如果诽谤其他的手,这个手你也没明白,表面看上去好像拉到了,其实你没拉到,如果你得到任何一个法的实义了,所有法的殊胜之处你都会表达的,一切佛法皆不违背,一切佛法皆为高贵,皆为我们的皈依处。

  

  依止明师普皆恭敬

   对僧也是这样,僧现在良莠不齐,但是对所有的僧我们要生起恭敬心,因为一切佛皆以僧的形象出现,这也是很重要的。看到不好的僧要忏悔自己,我缘何业障生在这样的时代,我的业障显现出这个形象来,忏悔自己,更加的忆念佛陀,忆念贤圣僧。不能说我看到不好的我就骂他打他,不可以的,还是要恭敬。当他到你门口,你还是要给,你还是要当真的僧人一样供养,还要尽你布施供养的责任,一个佛弟子的责任。但是学法上就不能学,学法你要找一个善知识好好的学。不是说来一个上我家化缘的,我给他之后还跪下来向他请法,这不一定的。你不了解,没有人介绍,不可以乱请法。

   但是供养,所有的出家形象你都要一样的恭敬供养,这可以的,你给与他供养是应该的。但是法上要很严格,法上你要很确定的,这是位善知识,他具有佛法的正法眼藏,那才可以亲近他。因为解脱不是乱来的,解脱要从解脱的地方才能得到解脱,如是的因如是的果,以何因得何法。

   但是恭敬供养上是你一个佛弟子的平等心,恭敬三宝上要修的,甚至有时候佛菩萨特意化现那种形象,看你恭敬不恭敬,但是请法上不能乱的。哪怕路边有一个要饭的,他自言自语讲的法你觉得有道理,符合佛陀的四法印和一实相印,那你内心也要非常的欢喜,要安住在法当中。但是你要建立一个法的那个的话,要很严谨的。

   所以莲花生大士说师父收徒弟要观察徒弟,徒弟拜师父也要观察师父,要观察清楚了再拜,不要乱拜,乱拜的话就像下火坑一样危险,没有眼睛的乱拜,这样的行为就像向火坑里跳一样。师父收徒弟也是这样的,所以为什么说我们要有选择性,他有没有这个也是要选择的,也是要看的。每一个师父都有他的标准,或许他的标准就是根据自己的能力,所以标准不同。

   一般性公认的大善知识,公认的佛陀授记的,对凡夫僧你都不能分别,那对圣僧对公认的你更加的要恭敬。现在很多的弊病,有的人盲目的,也不分好坏,那种不如法的他也跟着他学;还有一种是,我就跟那些最有名的,结果仅仅是跟着一个名,而不是跟着一个实际。

   如果知道这是一个准确无误的,他真实的生起了一个无伪的信心,这会得到加持,这个加持叫异传加持,乃至这位师父已经圆寂不在了,你对他生起真实信心也得到异传加持。那我得到异传加持了,为什么我还要拜一个我有缘的能交流的师父呢?因为这样的师父比异传加持更准确,一般性还是提倡用佛法来衡量。

   如果一个善知识他有很多很多皈依的信众,把业障带给他的话,对这个上师也会有影响的,为什么有的授记里说这个师父他的一生当中他的徒弟是多少,他活多少岁。如果通过现在媒体宣传,拥有了很多因缘还不是很成熟的,那就增加了他很大的负荷,会影响他以前正常的东西。大家都得不到利益,上师也受影响,你也得不到真实利益,有这些现实的现象。

   如果一个人产生了真实信心的话,那也是很难得的,最好还是要有师父。现在这个时代也是方便的,你看我们又能见面,要是见不到面还可以上网站,今天听了,那过去讲的都整理成文字在里面。像佛陀的经典都保存下来了,我们现在很方便的,过去的人看一本经都很难很难的。

   阿弥陀佛!

  

《三乘是佛说 恭敬愿皈依》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