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空法師澳洲佛七答問▪P3

  ..續本文上一頁,把你折磨死,跟地獄所受的苦報沒有兩樣,這人間地獄。在日本人憲兵隊裏頭,跟納粹也沒有兩樣,所以生活在這個環境裏頭,這是人間地獄,這是戰爭帶來的災害。另外一種是自然災害,像非洲很多地方,我們沒有去過,但是在電視裏看到過,他們饑餓,沒有東西吃,沒有衣服穿,我們看到全身赤裸,人廋得皮包骨頭,那是人間地獄。在佛法裏面來說,人到世間來,兩種業,我們投生到人道的業叫引業,引導你到這個世間來受生,我們這個業是相同的。在人間地獄那個業,跟我們的業也是相同的,你得的人身。第二種業叫滿業,滿業各個不相同,滿業是你的健康、你的生活受用,這些差別每一個人不一樣。有人富貴,有人貧賤,有人一生生活得很幸福,有人一生生活得非常痛苦。這是什麼原因呢?過去生中所造的善惡業的果報。所以我們曉得、明了這些事情,心就平了。他有錢,他發大財,我貧窮,叁餐不繼,明白了,人家過去修財布施,我過去吝啬,好事一毛不拔。怎樣改善呢?改善就是要修因,懂得因果的道理,我現在肯修布施,我就可以把我的環境慢慢轉變,你靠別人不行,一定要自己覺悟。我這一生當中,前世是修慧不修福,佛經裏面講"羅漢托空缽",生活非常艱苦。學了佛之後,章嘉大師,我學佛頭一天見章嘉大師,他老人家就教我布施,所以我晚年有福報,這個福報是這一生當中學佛以後才修的。我在沒有學佛之前,我很多毛病習氣,跟袁了凡一樣,所以我讀《了凡四訓》非常受感動。了凡先生所有的毛病我都有,他有的好處我都沒有,我比他更苦。年輕的時候狂妄自大,目中無人,喜歡欺負人,喜歡挖苦人,喜歡讓人家下不了臺,我在那裏開心,所以跟很多人結了冤仇,言語當中、態度當中確實是目中無人,狂妄自大、貢高我慢,我年輕是這種人。學佛之後念《了凡四訓》才知道自己過失,才慢慢改過自新,學謙虛、學忍讓,所以別人加給我的侮辱,我能夠忍受,我想想從前我也是這中態度對人,現在人家用這個方法對我,是因果報應。我承受了,歡喜接受就報掉了,報掉業障就消了,所以自己修行才有一點功夫,才有這麼一點成就。《了凡四訓》是朱鏡宙老居士送給我的,我剛剛學佛的時候,他送我這本書,所以我學佛,說起來最大的幸運,就是遇到真正的好老師,沒有走冤枉路。我自己修學的態度,我跟一個人學,我學得很專,不雜,這也是我自己修學得力之處。我們看看古時候,世出世間做學生的真正有成就,實在講也是這麼一個原則,是講師承,學一家之言,真的是一門深入,長時熏修,這才能成就,這些都可以提供諸位同修作爲參考。

  下面有位居士問兩個問題,他說在多年前有過四次很清楚的聲音給我聽,是何原因?第一次說《佛陀傳》,他聽到兩次;第二次說《唯心論》,我沒有找到此書,請師父借給我看看;第叁次說《萬法唯心》,是在靜坐當中;第四次說《往生咒》,那時我的頭目被壓得很緊,念了就沒事。

  你既然是有過四次,前面叁次就不要了,留後面一次就好了,前面叁次過時了。所以只要把後面的抓住就行。念阿彌陀佛跟念往生咒是一個意思,你可以試試看。如果念阿彌陀佛有效果,那就念佛;念阿彌陀佛沒有效果,念往生咒有效果,你就專念往生咒,也決定得生。因爲往生咒第一句就是佛號,就是阿彌陀佛的名號。

  第二個問題,我們在生活當中如何學習破四相?

  這一句很重要,學習破四相就是學習不分別不執著,才哪裏學起呢?先學不執著。對什麼事情都不要去執著它,知道一切相是假的,你何必去執著。所以常常念《金剛經》上四句偈可以幫助你,"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常念這個偈子能幫助你破四相。

  這位同修問的,他有一個問題是如有學佛者有意無意障礙和斷送孩童念佛,或學佛者是有罪過否?請問老法師如念佛時,是否孩童之心比成年人之心來得清淨多?和佛菩薩能感應道交。請老法師爲凡夫的我解答。

  兒童當中也有佛菩薩再來的,我們凡夫不認識。《華嚴經》五十叁參就有兩個小朋友:德生童子,有德童女,是小朋友。《法華經》上龍女八歲成佛,諸佛菩薩示現的。真正講修學,當然最好從小就開始,那個根紮得堅固。所以我這一次聽到葛蘭姆根

  尤裏跟我說,澳洲政府現在已經製定了法令,從幼稚園、小學就要讀這些宗教課程,從小培養。所以他這次來問我們收集小朋友學佛的教材,我們沒想到這個事情在外國下手,我們中國沒想到。澳洲這個做法我想他們從英國學來的,前年英國已經開始小學、中學、大學裏面都有佛經的課程,給學生們讀,一定要給他們編一套教材,這個經典不適合他們,要把經典裏頭的這些義理重新編。我聽到這個訊息,我回到新加坡就會找人來收集資料,來編教材。這個難得,一定要從小培養起。道場裏面它有道場的規矩,小朋友能夠守規矩,這我們應當歡迎的;小朋友不守規矩,擾亂道場,這個不可以,這個就不能來。所以定的規矩,規矩也不離人情,情理法叁方面都要顧到。真念佛,真歡喜念佛,他能讓我們大人受感動,小朋友都念佛了,我不念佛我還比不上他,我要跟他學,他是我的好榜樣。所以道場有規矩,但是也有情理,只要他是真的來念佛,我們就不能把他看成兒童,不能把他看作小孩。他如果很頑皮,到這裏來玩的,念幾聲佛號就擾亂別人,那就請他出去,這要嚴厲地執法。所以這個要看當時環境,我們來用智慧判斷,要怎樣來處理。實在講我們道場太小了,場所不夠,人手也不夠。現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我們每個星期六晚上講經,聽衆大概有一兩千人,也有很多人把家裏小孩帶來,專門有一個教室,有幾位老師教小朋友,小朋友也上課,聽說現在小朋友有四百多人,有十幾個老師來輔導他們,小朋友也非常歡喜。所以人手夠、場地大,事情就好辦,我們還是人手不夠、場地不夠。場地問題不大,我多蓋幾間就行了,人手太難,現在人是第一個問題。所以我們四衆同修如何和睦相處、互助合作,這個裏頭一定要有規過勸善,要勸導。人都有過失,自己不知道自己有過失,別人看出來,規勸的時候是在沒有第叁個人聽到、見到,有人看到你勸導他,說他怎麼不好,他會難爲情,不但不能接受,他還懷恨,變成冤家對頭。在沒有人見到的地方,以好心勸導他,希望一切以道場爲重,以佛法爲重,能夠犧牲自己一點的成見,犧牲自己一點的執著,一些分別,就能夠和睦相處了。跟人不能相處,沒有別的原因,堅固自己的執著,不肯忍讓,才發生沖突,才發生不愉快。每一個人退一步,每一個人讓一步,海闊天空。我曾經有一次,好像是早餐講話的時候,講了一次忍讓,世出世間聖人之所以成爲聖人,之所以能有成就,沒有別的,就是懂得讓,讓決定不吃虧,決定占大便宜。不肯忍讓的人最後吃虧,真正得大利益的人忍讓。這些道理、事實真相我們都看得到,看得很清楚、很明白。過去有成就的人、現前有成就的人,你仔細觀察,真正成就沒有一個不是謙讓的,謙虛忍讓。凡是不肯忍讓的人成就很有限,縱有福報成就也不大。

  好了,今天我們就到這個地方圓滿,謝謝諸位同修。希望大家認真努力地念佛,四衆同修和睦相處,才能得到諸佛的感應,龍天善神護持道場。祈望諸位在這佛七期間當中,個個都有成就。謝謝大家。

  

《淨空法師澳洲佛七答問》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