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方法度一切衆生,做給大家看;所以經典上一再說,教我們這些後學的人“受持、讀誦、爲人演說。”這一句在《金剛經》重覆了十多遍,重複的遍數多,換句話說,這句話太重要了。
“受”是接受,對于佛的教誨,經裏面講的道理、境界,我們完全能接受;“持”是保持,接受過來,我們要依教奉行,要照作,要把它變成我自己的生活,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我們跟佛就一樣了。
“爲人演說”“演”就是表演,就是爲衆生;我們統統做到,做一個樣子。至于怎麼個做法,這是活活潑潑,不是死板板的。看衆生是什麼毛病,我們對症下藥,我們做出這個樣子給他看。
現在這個社會,無論在任何一個地區,我們常常在各地區旅行,我們所見到的普遍的現象是貪嗔癡正加速度的在增長,這個不得了,貪嗔癡叫“叁毒”什麼毒?病毒。你們今天聽說得癌症就怕得不得了,癌症有什麼了不起?小病一個,貪嗔癡才是大病,不但要你命,還要你墮阿鼻地獄,這個病多嚴重啊。這個病天天在增長,天天在養這個病,你說怎麼得了。
內有貪嗔癡,外有這些妖魔鬼怪在誘惑,你還會有好日子過嗎?什麼是妖魔鬼怪?五欲六塵就是妖魔鬼怪,財色名食睡在外頭誘惑你,裏面有貪嗔癡,你怎麼會不墮叁惡道?幾個人能覺悟到這個事情可怕呢?幾個人曉得這樁事情嚴重?佛菩薩曉得。
我們學佛,今天逐漸覺悟過來了,我們要爲一切衆生對症下藥;衆生貪,我們做一個不貪的樣子給他看,他認爲他貪才有受用,我們表演給他看,我們不貪也有受用,我們的受用比他還快樂,比他還自在。讓他自己去看,看久了,讓他去反省,讓他去覺悟,這叫“演”表演給他看。他如果看明白,覺悟了,要來問了,我們再詳細爲他解說;所以先是表演,而後才解說。
釋迦牟尼佛入舍衛大城,著衣、持缽、乞食,先是演哪,被須菩提看出門道了,贊歎“希有,希有”這才問釋迦牟尼佛,講出一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你看,先表演,有人看出來了,從這裏覺悟了,再爲他詳細說明;我們學佛要學這一套。
在日常生活中,你要學遠離貪嗔癡,我們在生活裏穿衣、吃飯、日常工作當中,應酬裏處事、待人、接物,不貪、不嗔、不癡,做出樣子給人看,這叫做“學佛”
也許有一些同修說:“我要是照這個樣子做,我就不能賺錢了,我就不能生活了。”他的恐懼害怕都來了,問題一大堆,其實他這些問題全是錯誤的概念,沒有一條是正確的。如果你認爲天天搞貪嗔癡,就可以天天賺大錢,你真有這種能力,不但釋迦牟尼佛,所有一切諸佛都拜你爲師,你還得了。他爲什麼拜你爲師?因爲你把因果律推勫,而佛沒有辦法推勫因果律。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怎麼能夠勉強多賺一些呢?那有這種道理?由此可知,你用盡心機,耍盡了手段,你所賺得來的,都是你命裏所有的;你命裏沒有的,想多一分都賺不到。你要是曉得這個事實,你才知道那個心機手段都白費了,冤枉在造業而已,于此事實毫無補助。這個事情,諸位多看看《了凡四訓》就曉得了,裏面將理論和事實講的很明白,確確實實“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你命裏有的,自自然然會有,無論從事那一個行業,規規矩矩去做,你這個行業是緣,你的財富是命裏有的,那是因,有因有緣,果報自然現前。不能說我命裏有,我什麼都不要做,我坐在那兒不動,錢就會掉下來,那也沒有這回事情,你也錯了。命裏有的是因,因必須要有緣,所以佛法講“緣生論”要緊的是“緣”
財富,財布施是因,你過去生中喜歡財布施,你這一生得財富,你布施得多,你得的就多;你布施的少,你得的就少,這就是你命裏頭有的,還是自己造的,不是別人給你的。
如果我們命裏頭沒有,哎呀,佛菩薩保佑我,我就發財了,這個觀念也是錯的;佛菩薩沒有辦法保佑你,佛菩薩是告訴你前因後果;佛菩薩教你布施,你就能得財富,你種因,後面一定有果報。
法布施得的果報是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的果報是健康長壽。世間人都貪圖富貴、聰明、健康、長壽,他又不去修因,只是不擇手段,用盡心機,想能得到;殊不知所得到的,都是過去生中所修的,這一生冤枉的造了許許多多的罪業,果報現前享完了,你的罪業成就了,罪業起現行了,這就墮叁途,這是真實的道理,是事實真相,我們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絕定不能夠迷信。
假如我過去生中修的財布施很少,這一生當中,物質生活比較困難,有沒有補救的方法呢?有,怎麼補救?多修財布施。
所以《了凡四訓》這小冊子,我初學佛時,朱鏡宙老居士把這小冊子送給我,我看了之後非常歡喜;可是真正對于此事有認識,知道它的意義重大,是在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去講經,我住在中華佛教圖書館,倓虛老法師建立的,那次住的時間較長,共四個月,講《楞嚴經》。
我對圖書館的藏書就很留意,特別注意“弘化社”出版的東西,弘化社是印光老法師辦的,我才了解老法師一生都將信徒對他的供養全部都作法布施,他沒有做別的事情,只做流通佛法這一樁事情。這是告訴我們流通佛法的重要性,唯有幫助人覺悟,才能解決社會問題。
在“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他老人家的開示中,我們知悉那時北方有災難,到處在捐獻救災,他老人家從印經典的款項裏撥叁千大洋去赈災,所以我們才明了印祖老人家一生重視法布施。法布財裏當然就有財,你印經需要錢,你所印出的經書是法,這些人讀了這些書都覺悟了,他就無畏了。所以這種作法,財、法、無畏叁種布施都具足,高明。
所以我從香港回來之後,也搞了一個“華藏法施會”學他老人家。再仔細看他出版的書籍裏,《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彙編》、《文昌帝君陰骘文》、《安士全書》,這幾樣東西,他印的數量特別多,我看它的版權頁都印了叁、四十版,而且每一版數量少的叁萬冊,多的竟到十萬冊,這個把我嚇了一跳,我怎想都想不通。佛經沒有這麼大的數量,印的版也不多,最多的也不過就是五、六次,十來次是最多了。數量也都是一千冊、二千冊、叁千冊,叁千冊以上的很少,所以我就想爲什麼他印這麼多。
我概略估計一下,他這叁樣書在那時印超過叁百萬冊,那是民國十幾、二十年的時候,印刷術並不發達,鉛字排版印的,印這麼大的數量,非常驚人哪。而後仔細想一想,能夠體會到老法師的意思,在這個時代唯有提倡因果報應才能挽救世道人心,佛法雖然好,來不及啊;儒家經論雖然好,那更緩慢;救急的辦法,這叁種書太重要了。
它有健全的理論,有周詳的方法,所說的皆是事實,如果細讀這叁本書,我們起心動念自然就會收斂了,知道謹慎,知道應該怎樣去做。所以這叁本書是挽救現前這個社會唯一的法寶。
我在臺灣也全力的提倡,最近這幾年有個王警官,很不錯,他是個高級警官,居然對《了凡四訓》很發心,全心全力的在推行,最近成立一個《了凡基金會》,他要請我當董事長,我說:“不行,我年歲大了,不要再搞這些了,我幫助你。”我介紹悟道法師去當他的董事長,“你們去做,我幫助你。”這本書一定要讀,實在講,叁種都要讀,而後才真正明了我們這一生的命運怎麼來的,完全是自己造作的,真的是自作自受,不可以怨天尤人。
現前環境不好,可以改造,了凡先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的壽命也不長,福報也並不很大,他得到雲谷禅師的指導之後,才明白這個大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認真的斷惡修善,勤修布施波羅蜜;他後半世的命運完全改掉了,他的壽命只有五十多歲,他活到七十多歲,完全改掉了。
所以我對于這樁事情深信不疑,過去很多算命看相的,說我的壽命只有四十五歲,我四十五歲那年真的害了一場病,害了一個多月,心裏一想,壽命到了,看醫生也沒用處了,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這壽命到了,就念佛等佛來接引往生;念了一個多月,好了,就度過了,今年七十一歲了,而我從來沒有求壽命。
我的確沒有福報,前世大概是經上所講的“修慧不修福”我是這樣的人。有一點智慧,接觸佛法,我一聽就能懂,就能明白意思,可是物質生活非常辛苦。這幾年好像有一點福報了,是修布施得來的,我是拼命布施,我不幹積存一點的事,我是全部布施出去,愈布施就得的愈多,愈多就愈布施,千萬不要存在那裏,一存就壞了。
所以錢財叫“通貨”“通”就是要流通,你不能把它堵死,你要把它存在銀行或置什麼産業,那就壞掉了,那個就是死水,不通了,所以一定要教它流通,要認真去修布施。你看諸佛如來給我們做好樣子,一絲毫都不留,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
什麼叫“無畏布施”?真誠,以清淨平等心關懷一切衆生,愛護一切衆生,幫助一切衆生,這就是“無畏布施”你要真幹啊,認真努力的幹,你下半世的命運將完全改變,你再去看相算命,不靈了。
我們這邊有一個算命算得不錯的翁陽春居士,聽說最近生病,好像在臺灣,不在此地,他要是在此地,我這裏講經,他一定會來,這個都是學佛的人,都是明理的人,不欺騙人的人。一般的看相算命是江湖人士,騙人的多,說實話的少。
所以我們學佛後要不要再去看相算命?不需要,自己的命運清楚得很,不必要人看,而且自己懂得改造命運,這個時候就高明了;不但改造現前的命運,而且改造自己超凡入聖,把自己從博地凡夫提升到佛菩薩的境界,你才是真正的佛弟子,真正達到佛教學的目的,符合佛的願望。
能不能做到?人人都能做到,就看你自己願不願意了;如果大家真的願意,當然第一個課題是要正確的了解佛的教誨,要聞正法,要親近明師,不是名氣大的“名”名氣大沒什麼用處,知名度高沒用處。“明”是明白的明,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真正通達佛…
《怎樣念佛往生成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