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講述(1999年9月12日)
王居士提了四個問題:
第一個是如何究竟方便幫助一個毀謗叁寶、不信因果報應的家親眷屬?
這個是要有智慧,要有耐心,要自己做出修行的好榜樣,讓你家裏人很明顯地感觸到,你學佛之前跟學佛之後,確確實實是不一樣,他自然就會贊歎,自然就能夠感化。換句話說,家親眷屬還毀謗叁寶,不相信因果,還要侮辱你,還要說你的閑話,他也是菩薩,他也是善知識,說明自己修行的功夫不夠,德行不能夠感化他們。過去我們在印光大師傳記裏面看到,印光大師居住的寮房,裏面有蒼蠅、有蚊蟲、有跳蚤,他的侍者要想方法把這些小動物清出去,他說不要,留它在此地,他是我的善知識,它們在我的房間證明我的德行不夠,不能感化它。印祖到七十歲之後,有人發現他所居住的地方,像這些小蟲、小動物,一個都沒有了,遷單,搬家搬走了。無論他到什麼地方,別人住的時候有蒼蠅、有蚊蟲、有這些東西,印光大師到那兒一住,這都沒有了,一個找不到。你看看連蚊蟲、螞蟻、蒼蠅、跳蚤都會受感動,你現在家親眷屬不能感動,要學印光法師,真修實踐,這個事情就能做到。這兩天你們也看到杭州東天目山齊居士給你們作的報告,他上山的時候住在那個破廟裏頭有蛇、有螞蟥,他在這裏講過,那個螞蟥叮在身上吸血,他讓它吸,他說我欠你的,等你吃飽了你自然就離開,到以後他就跟它協商,我到山上來護法,恢複道場,請你們也發慈悲心,也幫助我,以後這些都沒有了,一個找不到。現在在他居住環境,一條蛇都找不到,真誠心就能感動人,決定不能夠有責備的心、不滿意的心,不可以,他也是佛菩薩再來的。我們把一切人看作自己父母,看作是佛菩薩,最恭誠、最尊敬的心,久久一定能夠感化。
第二個問題,同樣的是如何幫助有輕微精神病的眷屬?
除了勸他,他要能夠接受佛法,勸他念佛。凡是有精神病,這都是業障,佛跟我們講衆生的疾病叁個來源:第一個是生理的疾病,飲食不留意,造成生理的病,這個可以看醫生,醫生能幫得上忙。第二種業病,這個諸位也有見到過,所謂著魔了,魔鬼附身,精神不正常,有這一類的。他常常聽到人講話,聽到人擾亂他、幹擾他,這一種病醫藥沒辦法,它不是生理上的病,這是精神上的病。在佛法裏面請法師來給他做佛事,希望調解,請法師調解,做佛事給他回向、給他誦經,他如果接受了他就走了,那你病就好了,所以這是調解。你們看慈悲叁昧水忏,悟達國師得的人面瘡,是他前世的冤家,那是來報仇的;迦諾迦尊者給他調解,慈悲叁昧水忏給他調解,他接受了就走了,他病就好了。第叁種是業障病,這沒辦法,不是冤家又不是生理上的毛病,這一種病唯一的方法是忏悔,知道自己的過失,痛改前非,斷惡修善,行,他病能好。但是怎麼能叫他知道自己的錯?怎麼能叫他自己真正發心忏悔?這須要別人幫助他,他真正能夠接受、能夠依教奉行,這個病可以恢複,沒有問題。
第叁個問題,他說若自己誠心精進念佛,當前就有實際的幫助,何須在往後?
當前就有,真誠恭敬念佛,但是你念佛要有成就,你把你的成績回向才行。如果你念佛沒有成就,你拿什麼回向?拿什麼幫助人家?《地藏經》上有證明,婆羅門女,你看看她念佛一天一夜,她念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是功夫、是成績,把一心不亂回向給她母親,母親生天了,從地獄生忉利天。如果她念佛念七天七夜都得不到一心,都得不到功夫成片,那就沒用處了。所以你念佛要有成績拿出來,這個成績,上等成績是理一心不亂,中等成績是事一心不亂,下等成績是功夫成片,沒有成績的話那這個東西不行,別說是你念一天,你念一年十年都沒用處,沒有成績拿出去。這個成績是什麼呢?因爲他逼著我精進,逼著我努力,說老實話,婆羅門女要不是她母親死了墮地獄,她不會精進,她哪裏會有成就呢?你看她一天一夜,她能勇猛精進,爲的什麼?就爲了要救母親,一念,沒有第二念。所以他得事一心,她不是得理一心,得事一心,事一心就是菩薩,不是凡人。所以她到地獄,無毒鬼王看到她,合掌稱她菩薩,超凡入聖,一天一夜完全轉變了,從凡夫轉變成菩薩。她爲什麼轉變?因爲她母親墮落她才會轉變,她母親不墮地獄她才不會轉變。所以她的成就,她母親是她的增上緣,母親是因爲這個功德生忉利天。你在這裏誠心誠意念佛,也像婆羅門女一樣,念個一天七天,你就得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一般講的話,小乘跟阿羅漢的境界一樣,大乘是十信位的菩薩,換句話說你已經超越六道輪回,你不是凡夫,這個功德你回向給別人,他得真實利益。所以自己修行,照本宣科,照著這個去念,有口無心,念一輩子都沒用處,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這是超度的道理,這《地藏經》上說得很清楚,是這個道理才超度的。這個是幫助,現前實際的幫助,或者是往後的幫助,《地藏經》上都有很好的例子。
第四個問題,"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佛弟子應如何修行才能令妻子眷屬皈依叁寶,不再謗佛?以彼名義作諸功德有效嗎?
有效,用他的名義來作功德有效果。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自己修行,自己修行必定得感應,只要你真修,與佛陀的教誨相應,你就得諸佛護念,你就得龍天善神保佑。所以這個天目山齊居士那種感應,你們聽了之後,這值得我們效法。我們有真誠心讓佛菩薩、讓護法神來度他,我們度不了,求佛菩薩、求護法神。如何能夠跟佛菩薩、護法神溝通呢?真誠,決定是爲利他,不是爲自利,就能感動諸佛菩薩,就能感動衆鬼神。
這一位李居士,他說我代表佛七同修及四衆弟子,懇請師父上人于澳洲淨宗學會開幕前,再來讓各同修聆聽開示及親近。這個我想我在新加坡時間沒有沖突的話,我會來參加。
這個是袁居士問的,他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經上說若一日至七日,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則得往生,是否表示至少須有二十四小時持續念佛不斷,功夫才算往生有希望?因爲一睡覺做夢,功夫就夾雜間斷了。
這個沒錯,功夫確實不能間斷,而且心願要懇切,深信切願,只有這一個希望,把世間所有一切的緣統統斷掉,統統放下,心裏只有唯一的一個願望:求生淨土,決定不能再摻雜第二個願望,這個樣子才能往生。《淨土聖賢錄》裏頭,宋朝瑩珂法師可以給我們作一個榜樣,瑩珂法師是出家人,這個出家人犯戒,不守清規,道場人也都瞧不起他。不過古時候的道場跟現在的道場是不一樣,古時候人的心能包容,只要不犯大戒,都可以原諒,大家不理你就是了,默擯,不跟你講話,不理你,並不趕你出門。有一天他算也是覺悟了,知道自己所作所爲必墮地獄,想到墮地獄他就恐怖了,向同參道友請教,有沒有辦法救他。同參道友也不敢說話,給他一本《往生傳》,他自己看看,看了之後他有信心,他就把自己房門關起來,叁天叁夜不睡覺、不吃飯,一句佛號念到底,念了叁天叁夜,居然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阿彌陀佛告訴他,只要你能夠忏悔回頭,改過自新,你的陽壽還有十年,十年之後到你臨命終時,佛說我來接引你。瑩珂法師聽了阿彌陀佛這個話,就跟阿彌陀佛祈求,他說我業障重,經不起誘惑,那十年我又不知道造多少罪業了,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去可不可以?佛就答應了,說那也好,叁天之後我接你往生,他叁天之後念佛往生。這是很好的例子、很好的榜樣,那是真的去往生,有求必應。我們今天念佛念得消息都沒有,是不肯往生,如果說佛七天之後來接往生,恐怕念佛堂一個人都沒有,那還得了,七天就要死了,這還得了。所以我們的願不懇切,似有似無,這是真的,佛知道,不是真的佛就不來了,真的他真來,假的就不來了。
第二個問題,法師提倡誦經專誦一經即夠,是否表示其他經亦不必求理解,例如聽講他經的錄音帶之類?
聽講經幫助你開智慧,可以聽講,不必去讀誦,也不必去求深解,懂多少就算多少,全心全力在念佛就好。但是誦經專誦一部你容易得定,如果你念太多的話,對這個確實有障礙。開悟之後就沒有關系,沒有開悟的話一定是要以修定爲主。開悟之後那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一點障礙都沒有。沒有開悟的人是要從一部經上得定開悟,這是祖祖相傳的老方法,這個方法很有效果。專誦一經,隨便你誦哪一部經都能得定,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可是你涉獵太多的時候決定分心,這個對于修定就産生障礙。
這位鄭居士他問在新加坡那位六十二歲、預知時至的老菩薩,因爲要遷就李木源居士而提早了往生的日期,爲什麼不在家往生而要到醫院?而從醫院運回家豈不是移動他的身體了嗎?
這是各人緣份不一樣,他預知時至,他知道他什麼時候往生,他的家人不相信,他作不了主,兒女作主,兒女把他送到醫院,不是他要到醫院。可是到醫院也好,把整個醫院的人都度了,他到醫院沒有叫醫生給他打針、給他做什麼,他到醫院念佛,大聲念佛。醫生給他治療他不接受,就是一句佛號大聲念,念到醫生也跟到念,護士也跟到念,病人也跟他念,到五點鍾他准時走了,跟他講的一點沒錯。醫院是他的道場,最後他度了不少衆生,這種人一往生你就把他身體擡動沒有關系,因爲他走了,他到極樂世界去了。爲什麼別的人死了之後八個小時、十二個小時不能,靠不住,不曉得是不是真去,他真去就沒事,立刻動他都沒有事情。如果不是真去,他的神識要八個小時到十二個小時才離開,你碰他他有痛苦,他有嗔恨心,他會墮落,是這個。這個他是真往生,他一斷氣立刻就把他擡動,怎麼樣動他都沒有關系,人家已經成佛去了。這個跟一般人不可以相提並論,所以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他真的做佛去了,身體不相幹,他已丟掉了。
這一位是桂蓮居…
《淨空法師澳洲佛七答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