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可能都沒有出家的資格。但後來,此製度被清朝順治皇帝廢棄了,印光法師在《文鈔》裏,幾次提到這個問題,都非常感慨、痛惜!順治皇帝這個作法錯了,使佛法衰敗至此,一落千丈。順治皇帝認爲出家是好事,值得尊敬、提倡,不必嚴格的限製。在當時確實是好事,使程度稍微低一點之人也能出家,但是他沒有想到,叁百年之後,佛教因之而毀滅,他要負責任。(990223早餐)
◎ 出家人生活,衣食住行一切隨緣。出家衆對出家衆也是布施供養,他下廚做飯供養,我們用托缽的心理來接受,他供養什麼就吃什麼,沒有分別。我們用這種心態過日子,這叫修行。(990410早餐)
◎ 我們從事于社會教育工作,一定要明了,出家學佛在社會上扮演何種角色。穿上這身衣服,人家稱你爲法師,“師”是群衆的表率,人民的模範。我們講經弘法,主題是“學爲人師,行爲世範”,自己要常常想,我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能否給社會大衆做好樣子、好模範;若不能,就決定不能做、不能想、不能說。這八個字是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們共同擬訂的。這八個字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上每位善知識,皆爲衆生作師作範。(990414早餐)
◎ 一般人對出家人格外尊重、敬仰,不管你有無德行,穿上這身衣服,人家對你的看法就不一樣,你是佛弟子。所以我們要常常反省,我像不像佛弟子。怎樣才像佛弟子?天天接受佛的教誨,天天奉行佛的教訓,這就是佛弟子。經裏常講“受持讀誦,爲人演說”,受是對于佛所教的完全接受,能信、能解、能行;持是保持,天天做,時時做,一時一刻都不放松。(990417早餐)
◎ 我的觀念是出家人要住廣單,一般講通鋪,睡覺的時候大家互相看著,所謂是“十目所視,十手所指”,自己會約束自己,不可以放逸,道業才能有成就。如果一個人一個房間,就會放逸、懶散。從前寺院叢林,年歲老了,行動不方便者,才能有一個小房間。這是佛家講的“依衆靠衆”,自己煩惱重、習氣重,沒有辦法約束自己,希望靠大家的幫助。(990417早餐)
◎ 古代出家人五年學戒,那是基礎教育,現代沒有了。五年學戒不是學律藏,而是五年當中遵守老師的教誡。老師的教誡就是沙彌律儀,男衆是比丘戒,女衆是比丘尼戒,叁聚淨戒。要認真學習,成就自己的德行,這是儒佛相同之處。(990421早餐)
【自度與度他】
◎ 大乘經說,人必須自度而後才能度他。佛講的話含義很深,可是有些人斷章取義,把佛的話誤會了,于是急著先自度,然後再度他,把自度、度他分成兩樁事情,這就錯了。(990430早餐)
◎ 在沒有覺悟,沒有明心見性之前,度他是自度,在度他裏去學習。(990430早餐)
◎ 在沒有自度之前,每天講經說法,看下面的聽衆都是老師、善知識,都是我的監學。我在講臺上,把我所學習的向他們報告,請他們批評指教,是這種心態,這就是自度。到自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看底下的聽衆就是學生,那就是度他。度他與自度是在一個講堂,離開講堂,離開群衆,去求自度,不可能。佛講經說法才是度他,十地菩薩、等覺菩薩講經說法都是自度。(990430早餐)
◎ 不能度他,決定度不了自己,自他不二。所以在講臺上,你就是修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禮敬諸佛”,坐在下面的聽衆是諸佛。“稱贊如來”,講解世尊的經論,就是稱贊與會大衆的性德。“廣修供養”,認真努力做准備,將這一堂經教講好,是對于一切與會大衆的法供養。“忏除業障”,大衆提出的指正,我們認真努力改進,就是忏除業障。“請轉法錀”、“請佛住世”,請別人難,人家不答應,要請自己;請自己上臺轉法錀,請自己住世。一切要依靠別人,佛法會滅。自己覺悟,自己要荷擔續佛慧命、弘法利生的使命,要認真努力做好。十大願王就是坐在講臺上修。所以自度就是化他,化他就在自度之中,自度與度他是一不是二。臺上如是,臺下亦如是;處事待人接物,無一不如是。在沒覺悟之前,這些都是屬于修德,福慧雙修,定慧等學。(990430早餐)
【慈善事業】
◎ 這世間有許許多多的災難,大家都不敢去救災,爲什麼呢?怕救濟的錢到不了災民的手上,活活的看到許多災民餓死凍死。這是感情用事,不是真正的慈悲。真實的慈悲,縱然我們以善心出錢出力被人騙了,佛說我們的功德仍是圓滿的。《楞嚴經》上佛說:“發意圓成,圓滿功德”。爲善修福的人來生生天作佛,那些偷竊救濟財物而害人凍餓的人,來生必墮阿鼻地獄。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放心大膽去做慈善事業。(990429早餐)
◎ 世間縱然有災難,有信心的人得救。所以我們今天做這一樁好事,決定沒有畏首畏尾,決定不會受周邊境界的動搖。這一樁事做得成功很好,做不成功也好。總之,我們這一點真誠的心,上帝知道,神明知道,佛菩薩知道。(990429早餐)
◎ 貪官汙吏苛扣赈災物資的,自古以來就有,無法避免,這是少數人。我們不能因爲這樣,救濟赈災的工作就不做了,那是我們的過失。要以真誠心去做,真誠心能感動人。自己做得不好,是真誠不夠,把這些責任推怪在別人身上,這是沒有智慧。(990430早餐)
【發願】
◎ 願力與欲望有何不同?佛法講發願,世間人講心願,心願是欲望,發願則不然,但是一般人確實很難辨別。倘若你能明白其中道理,也就不難辨別。以《金剛經》爲例,佛法常講“四弘誓願”,若離四相、離四見發願,這是真的發願;反之,願就是欲望,這是一個揀別的方法。另外,一切隨緣是發願,攀緣是欲望;爲自己是欲望,爲一切衆生是發願。(990410早餐)
◎ 念念以我爲本位,念念都想到我,發的一切願都變成自己的貪欲了。(990410早餐)
◎ 我們對于願力與欲望一定要辨別清楚,落在欲望裏,就是造叁途業,這是輪回心造輪回業。要知道,輪回心修學佛法也是輪回業,輪回心念阿彌陀佛還是造輪回業。(990410早餐)
◎ 灌頂法師在《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末後講,念佛人的一百種果報,第一就是墮阿鼻地獄。爲何念阿彌陀佛還會墮阿鼻地獄?就是輪回心,迷惑顛倒,他不是發願,他是爲了滿足自己的欲望,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這實在是太可怕了!而別人造,我們也不必說,說了與人結冤仇,他也不會接受。要緊的是自己要明白、要清楚,自己決定不可以造,要死心塌地,安分守己,好好修行,念念與戒定慧相應。(990410早餐)
【智慧】
◎ 中國人有智慧,知道科技發展會帶給世人負面影響,若要使世界長治久安,不能著重在科技上發展。西方人沒有這種遠見,拼命在科技上發展,地球的資源幾乎快竭盡了。用盡之後,世界毀滅,科技發展的結果是世界同歸于盡。所以,真正有智慧之人不做這種事情。(990413早餐)
【加持】
◎ 諸佛如來對一切衆生平等加持,這個加持有人能得到,有人得不到,原因不在佛,在我們自己,問題是自己願不願意接受如來威神的加持。怎樣接受?心行與佛相應就能接受,與佛相悖就不能接受,佛力就加持不上,道理在此地。(990422早餐)
◎ 心願果然與佛相應,所得到加持的力量,依舊不甚明顯,原因就在夾雜。相應裏夾雜著染汙,就是蕅益大師講的,夾雜著我、我所,于是相應效果就大幅降低。倘若能把我、我所放下,加持的力量就非常明顯,自己幾乎都能覺察到,有功夫之人也能見到。(990422早餐)
【命運風水】
◎ 依照佛法的理論、方法來修學,個人命運能改變,家庭命運也能改變,國運、世運沒有一樣不能改變。佛經承認有命運,但不是宿命論,它不是一定的,是可以改造的。用什麼方法改造呢?完全在自己的心行,也就是你的思想行爲鑄造了你的命運。心行善,命運就好;心行不善,前途就愈來愈暗淡。(990419早餐)
◎ 凡夫決定會受外界事物的影響,凡夫有分別、執著,所以就落在數裏,也就是有命運。數能夠推算出來,《了凡四訓》對于這些道理,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就脫離不了命運的主宰。還會受外面一切人事物的誘惑、影響,心就隨著境界轉;心隨境轉是凡夫,就決定有風水。(990426早餐)
◎ 對于一切事理通達明了,就稱爲聖人。聖人不受命運的主宰,因爲他于世出世間法,一切人事物,沒有分別、執著,超乎命運之外。(990426早餐)
◎ 會受外面環境影響,就有風水;不受外面環境影響,自己能做得了主,這就是佛菩薩。《楞嚴經》說,“若能轉境,則同如來”,有能力不被環境轉,可以轉環境,就是聖人。凡聖之別在此。(990426早餐)
【精要十念法】
謹提議以 淨空法師宣說之簡要必生十念法,爲淨宗學人今後之一般自修與共修之常規。茲說明于後:
自修者,即是日中九次之念十聲佛號法。是晨起與睡前各一次,日中叁餐各一次,午前開工及收工各一次,午後開工及收工各一次,共計九次。每次稱念十聲四字或六字彌陀名號,原有日常定課可照常行之。
共修者,凡講經、開會、聚餐等無特定儀軌之集會,在共同行事之始,而行此十念法。亦即是約同大衆合掌同聲稱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而後始進行講經、開會、用餐等活動事宜。
按此自修與共修之十念法,有其特殊之法益。試舉如下:
此法簡單易行,用時少而收效宏,確實而切要,可久且可廣。
爲“佛法家庭”之具體有效方法。例如:于家庭中叁餐時行之,則舉家之成員或信或不信皆蒙攝持不遺。且有佛化親朋鄰裏,普及社會之大利益在。
以簡單易行,一日九次,從早到晚,佛號不斷。一日生活之中,佛念相繼,日複一日。久能如斯,則行人之氣質心性將呈逐漸清淨,信心與法樂生焉,福大莫能窮。
如能隨順親和,稱念十聲佛號,便有袪除雜染,澄淨心念,凝聚心神,專心務道,以及所辦易成,所遇吉祥,蒙佛加佑,不可思議等等之功德。
自修與共修,相資相融,資糧集聚,個人之往生在握,而共同之菩提大業,亦共成焉。
此法可以二法名之。試姑名之。
一爲“淨業加行十念法”,是對已有行修定課者言,因此法是在原有之課業上加行之故。
一爲“簡要必生十念法”,是指適于目前以及今後淨業學人中大部份無定課者言。因現今社會遞變,匆忙無暇,局礙多難故。而此法易集資糧,信願行之,平易圓具。而“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之標准,亦甚符合無缺。
因每次念佛時間短,易攝心及不懈怠故。又以九次念佛之功行,均衡分布貫穿于全日,全日之身心,不得不佛。亦即全日生活念佛化,念佛生活化。
總而言之,此法簡要而輕松,毫無滯難之苦,如此法大行,則淨業學人幸甚!未來衆生幸甚!諸佛歡喜。
南無阿彌陀佛
◎ 一九九四年諸佛歡喜日美國淨宗學會四衆同倫 敬勸
蓮池大師曰:
專持阿彌陀佛名號,猶勝持往生咒;
亦勝持余咒,亦勝一切諸余功德。
勝持往生咒者:
持咒叁十萬遍,則見阿彌陀佛;
持名則一日一夜,即佛現前。
咒雲:
晝夜六時,各誦叁七遍,能滅五逆等罪;
持名則至心念佛一聲,即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勝持其他諸咒:
專持名號,即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
以十念得生,生即不退,威靈不測,大神咒也。
一心不亂,斷無明,見自性,大明咒也。
往生極樂,究竟成佛,無上咒也。
證無生忍,回入娑婆,普度衆生,無等等咒也。
念佛勝余功德者:
六度萬行,法門無量;
專持名號,攝無不盡;以不出一心故。
願淨業弟子,專其信願,不二其心。
古德多有原修余門者,尚當改修念佛。
況原修念佛人,豈敢變其所守,而複他尚乎!
南無阿彌陀佛
《淨空法師嘉言錄(叁) 十二 答學佛疑問》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