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修禅定者,他並沒有在禅堂裏面壁枯坐,而是在碓房裏劈柴舂米,天天幹活工作,那是修禅定。(990417早餐)
◎ 何謂禅定?外不著相謂之“禅”,內不動心謂之“定”。(990417早餐)
◎ 真正做到“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這就在禅定當中,禅定就是念佛,“心願解行”統統與佛相應。(990417早餐)
◎ 真正明白道理,形式就不是很重要,你就曉得怎樣真正念佛、真正用功,解行相應,品學兼優。心與佛的心願相應、相結合,故讀經是念佛,研究教理也是念佛。(990417早餐)
◎ 佛在經論上教誡我們,要“深解義趣”、“廣學多聞”,但是一般人修學往往錯會意思,以爲“廣學多聞”是什麼都要學,什麼都要聽,這是完全錯會了。廣學跟深解都是一門深入,一門怎麼能稱爲廣學?一門見性就廣了,“一經通一切經通”,一經學通了,一切經都通了。(990417早餐)
◎ 圓有圓心,圓周上任何一點都能通到圓心,通到圓心一切就通了。要如何通到圓心?一門深入。圓心是自性,圓周是自性變現的法相。佛家的圓心,宗門稱爲“明心見性”,教下稱爲“大開圓解”,淨土宗稱爲“一心不亂”,名詞不一樣,意思是相同的。所以修學要專、要精。你要是從圓球上的點點滴滴去學,永遠學不盡。你達到圓心,全部都包括了,世出世間法全都通達,才能開智慧,無量無邊的法門立刻就圓融了。(990417早餐)
◎ 圓球上任何一點(任何法門)都能通到圓心,這稱作“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不但佛法如是,世間法亦複如是。世出世法都從這一心變現出來的,一心是真佛。佛菩薩苦口婆心,千言萬語,反覆叮咛,可惜我們把意思錯會了,依舊盲修瞎練。會學的人,一念之間,念頭轉過來就成功了。凡聖不隔毫端,就看這一念能否轉得過來。(990417早餐)
◎ 在中國一千年前,《金剛經》最適合當時人修學,所以《金剛經》在中國流行最普遍。因爲《金剛經》非常適合當時衆生的根性,但現代不行,沒有人懂得《金剛經》;縱然懂得了,實在講也做不到。而在這個時代,《無量壽經》最契機,最適合現代人修學。(990417早餐)
◎ 《無量壽經》教我們修行:“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此叁句如何落實?就是十善。“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就是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就是做到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出家是不淫欲);“善護意業,清淨無染”,對于世間法、出世間法,一切人事物,不貪、不嗔、不癡。若能將這幾句話做到,你的德行修養,在現前時代就很希有、很難得。(990417早餐)
◎ 《華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吉祥雲比丘講得非常圓滿。說念佛,哪一法不是念佛?說坐禅,哪一法不是坐禅?說持戒,哪一法不是持戒?離開妄想分別執著,任何一法都具足圓滿的佛法,這才能成無上道。(990422早餐)
◎ 世間人修淨,淨不是禅,禅不是戒,戒不是密,劃分得這麼清楚,所以始終不得其門而入。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不能成就,心都不清淨,清淨平等覺始終得不到。離開妄想分別執著,無論修學哪個法門,清淨平等覺都得到。清淨平等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就是究竟圓滿的大菩提、大涅槃。(990422早餐)
◎ 《金剛經》上,“不取于相,如如不動”。“不取于相”,就是六根接觸外面境界,不受其誘惑,稱爲“不著相”。當接觸外境時,內心不會起貪嗔癡慢,不會起妄想分別執著,稱爲“不動心”。“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這是清淨心的標准。千經萬論,無量法門,都是爲講這樁事情,都是希望我們達到這個水平。(990423早餐)
◎ 經不能不聽,不明教理在念佛堂念佛,起初很歡喜、很熱心,念了一段時間,就會懈怠、懶散。這是什麼原因?教理不明,所以念佛沒有收到效果。不念的時候,心散亂,煩惱很多;念的時候,心也散亂,煩惱還是很多,所以就退心了。因此,教理的探討非常重要,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天天講經說法,無非是讓大家明白道理,了解事實真相,保持不退轉,令功夫得力。(990423早餐)
◎ 如理如法,功夫容易得力;功夫得力,當然就容易保持;功夫不得力,就保持不住。(990423早餐)
◎ 佛家講的修觀,就是修正錯誤的觀念、思想,這是真修行。研究教理是修觀,參禅還是修觀,念佛亦不例外。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是修正錯誤思想觀念的方法門徑而已。(990424早餐)
◎ 我們選擇的是淨宗法門,此法門包含念佛與研教,研教是解門,念佛是行門,解行相應。對于知識分子,此方法非常有效。知識分子修學不能偏在一邊,偏在一邊不能成就;偏在教理,廢棄修行,不能成就;偏在修行,不研學教理,也會遇到許多障礙。(990424早餐)
◎ 有些人有行無解,也能成就,那是老實人。真正老實人,只有兩種:一是上根利智;一是下愚,愚不可及。下愚之人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什麼都不想,能成功。我們念一句佛號,胡思亂想,如何能相比!所以下愚之人,古聖先賢無不贊歎。他遇到好因緣,有善知識教導念佛,他就老老實實一句佛號念到底,這我們學不來。李炳南老居士曾經說過,他很想學愚,學了一輩子都學不像。難怪古人講:“愚不可及”,這是真話。(990424早餐)
◎ 在中國,禅堂裏修定的方法是打坐,也有跑香運動,但以坐爲主。因此,禅堂的飲食就比較特殊,點心很多,保持“不饑不飽”,便于用功。“不饑不飽”非常重要,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如果懂得這個道理,你的身體決定健康。人在饑餓時發慌,太飽時昏沈,精神不振,功夫都不會得力。(990424早餐)
◎ 要成就決定是一門深入,一門深入不是指一生專門讀一部經;專讀一部經是修定,修定的目的是開慧。(990425早餐)
◎ 古人修定能開慧,現在人修定不能開慧,原因是分別、執著沒放下。古人能放下,現在人放不下,所以就不可能開慧。(990425早餐)
◎ 普賢行與其他的菩薩行有何不同?普賢菩薩念念是盡虛空、遍法界,念念爲虛空法界一切衆生服務。其余大乘菩薩服務的對象是一個大千世界、十個大千世界、或一百個大千世界,沒有到盡虛空、遍法界。這是普賢菩薩跟一般大乘菩薩不同之處。(990425早餐)
戊、勉行人努力
◎ 世尊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這是說我們有幸得人身,而且有機會聽到佛的正法,應當要珍惜此殊勝之因緣。(990222早餐)
◎ 我們現在雖然懂得佛說的這些道理,但還做不到,這就是解悟,不是證悟。李老師常說,解悟不管用,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無法脫離輪回,證悟才能脫離輪回;不但脫離輪回,而且脫離十法界,證得一真法界。(990222早餐)
◎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示現的榜樣,我們要細心體會,認真學習,在一生中,就能過佛菩薩的生活。這樣,你就成佛、成菩薩,前途無限光明。這是諸佛如來對我們的期望,在這一生中決定可以證得,只要真正依教奉行。佛教我們做的,認真去做;佛教我們不許做的,決定不做,就能證實經上所講的事實真相,就能得到佛法的真實受用。(990222早餐)
◎ 回歸法性,就是“法身菩薩”,永遠沒有生死、沒有煩惱、沒有病痛。這樣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華藏世界、極樂世界,以及諸佛菩薩的報土都是如此。衆生迷失了自性,違反了自然,所以才遭受種種苦難。真正有志氣、有智慧之人,會找尋苦難的根源,並將之消除,恢複到最健康、最幸福的長壽之道,亦即《無量壽經》講的“無量壽”。無量壽是每個人本有的,就是因爲有妄想、分別、執著,才會變成生死輪回,造成這種惡相。(990225早餐)
◎ 佛交代出家弟子要“以苦爲師”,是非常有道理的。有很多修行人,一接受信徒五欲六塵的供養,就回到阿鼻地獄去了。所以,釋迦牟尼佛示現的榜樣,是叁衣一缽、樹下一宿、日中一食,絕對不會退墮。(990225早餐)
◎ 每個宗教都有他們向往的天堂,我們就應當全心全力幫助他們達到生天的目的。我們願意生天堂,也要把所有的人都帶進天堂。學佛的同修期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要把我們的同修都帶到極樂世界,這是大功德,無比殊勝莊嚴。總希望一切衆生在一生之中,個個作佛、作菩薩。我們這一生來到這個世間就有意義、有價值,沒有白來了。(990321~0325早餐)
◎ 我們在曆代往生傳中看到,果然如理如法的修學,有叁年五載成就的;也有十年八年成就的。(990321~0325早餐)
◎ 今天我們在新加坡的工作,第一是要建彌陀村養老,第二是培訓年輕的法師,第叁就是聯誼各個族群宗教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共存共榮。讓我們大家一同創造美好、繁榮、安定的社會,創造真實的世界和平,決定不能有私心。(990321~0325早餐)
◎ 我們學佛的同修,出家要做出家人的好榜樣,在家學佛要做在家人的好榜樣,道場要做道場的好榜樣,我們建老人院是所有老人院的好榜樣,我們就成功了。這確實是世間最殊勝、最有希望的工程,我們有緣份一定要抓住機會,認真努力去做,不能錯過。(990321~0325早餐)
◎ 尤其在現前時代,災難頻傳,這不是好預兆。我們要想救自己,首先要將自私自利的念頭舍棄。念佛也是爲一切衆生而念,這不但是自利,也是利他。我很認真努力的念佛,是爲消一切衆生的災難,爲求世界永久和平,不是爲自己而念。衆生造業,不知道念佛,我…
《淨空法師嘉言錄(叁) 叁 示修持方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