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修禅定者,他并没有在禅堂里面壁枯坐,而是在碓房里劈柴舂米,天天干活工作,那是修禅定。(990417早餐)
◎ 何谓禅定?外不著相谓之“禅”,内不动心谓之“定”。(990417早餐)
◎ 真正做到“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就在禅定当中,禅定就是念佛,“心愿解行”统统与佛相应。(990417早餐)
◎ 真正明白道理,形式就不是很重要,你就晓得怎样真正念佛、真正用功,解行相应,品学兼优。心与佛的心愿相应、相结合,故读经是念佛,研究教理也是念佛。(990417早餐)
◎ 佛在经论上教诫我们,要“深解义趣”、“广学多闻”,但是一般人修学往往错会意思,以为“广学多闻”是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听,这是完全错会了。广学跟深解都是一门深入,一门怎么能称为广学?一门见性就广了,“一经通一切经通”,一经学通了,一切经都通了。(990417早餐)
◎ 圆有圆心,圆周上任何一点都能通到圆心,通到圆心一切就通了。要如何通到圆心?一门深入。圆心是自性,圆周是自性变现的法相。佛家的圆心,宗门称为“明心见性”,教下称为“大开圆解”,净土宗称为“一心不乱”,名词不一样,意思是相同的。所以修学要专、要精。你要是从圆球上的点点滴滴去学,永远学不尽。你达到圆心,全部都包括了,世出世间法全都通达,才能开智慧,无量无边的法门立刻就圆融了。(990417早餐)
◎ 圆球上任何一点(任何法门)都能通到圆心,这称作“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不但佛法如是,世间法亦复如是。世出世法都从这一心变现出来的,一心是真佛。佛菩萨苦口婆心,千言万语,反覆叮咛,可惜我们把意思错会了,依旧盲修瞎练。会学的人,一念之间,念头转过来就成功了。凡圣不隔毫端,就看这一念能否转得过来。(990417早餐)
◎ 在中国一千年前,《金刚经》最适合当时人修学,所以《金刚经》在中国流行最普遍。因为《金刚经》非常适合当时众生的根性,但现代不行,没有人懂得《金刚经》;纵然懂得了,实在讲也做不到。而在这个时代,《无量寿经》最契机,最适合现代人修学。(990417早餐)
◎ 《无量寿经》教我们修行:“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此三句如何落实?就是十善。“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就是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就是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出家是不淫欲);“善护意业,清净无染”,对于世间法、出世间法,一切人事物,不贪、不嗔、不痴。若能将这几句话做到,你的德行修养,在现前时代就很希有、很难得。(990417早餐)
◎ 《华严》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吉祥云比丘讲得非常圆满。说念佛,哪一法不是念佛?说坐禅,哪一法不是坐禅?说持戒,哪一法不是持戒?离开妄想分别执著,任何一法都具足圆满的佛法,这才能成无上道。(990422早餐)
◎ 世间人修净,净不是禅,禅不是戒,戒不是密,划分得这么清楚,所以始终不得其门而入。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心都不清净,清净平等觉始终得不到。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清净平等觉都得到。清净平等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究竟圆满的大菩提、大涅槃。(990422早餐)
◎ 《金刚经》上,“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不受其诱惑,称为“不著相”。当接触外境时,内心不会起贪嗔痴慢,不会起妄想分别执著,称为“不动心”。“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是清净心的标准。千经万论,无量法门,都是为讲这桩事情,都是希望我们达到这个水平。(990423早餐)
◎ 经不能不听,不明教理在念佛堂念佛,起初很欢喜、很热心,念了一段时间,就会懈怠、懒散。这是什么原因?教理不明,所以念佛没有收到效果。不念的时候,心散乱,烦恼很多;念的时候,心也散乱,烦恼还是很多,所以就退心了。因此,教理的探讨非常重要,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天天讲经说法,无非是让大家明白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保持不退转,令功夫得力。(990423早餐)
◎ 如理如法,功夫容易得力;功夫得力,当然就容易保持;功夫不得力,就保持不住。(990423早餐)
◎ 佛家讲的修观,就是修正错误的观念、思想,这是真修行。研究教理是修观,参禅还是修观,念佛亦不例外。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修正错误思想观念的方法门径而已。(990424早餐)
◎ 我们选择的是净宗法门,此法门包含念佛与研教,研教是解门,念佛是行门,解行相应。对于知识分子,此方法非常有效。知识分子修学不能偏在一边,偏在一边不能成就;偏在教理,废弃修行,不能成就;偏在修行,不研学教理,也会遇到许多障碍。(990424早餐)
◎ 有些人有行无解,也能成就,那是老实人。真正老实人,只有两种:一是上根利智;一是下愚,愚不可及。下愚之人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什么都不想,能成功。我们念一句佛号,胡思乱想,如何能相比!所以下愚之人,古圣先贤无不赞叹。他遇到好因缘,有善知识教导念佛,他就老老实实一句佛号念到底,这我们学不来。李炳南老居士曾经说过,他很想学愚,学了一辈子都学不像。难怪古人讲:“愚不可及”,这是真话。(990424早餐)
◎ 在中国,禅堂里修定的方法是打坐,也有跑香运动,但以坐为主。因此,禅堂的饮食就比较特殊,点心很多,保持“不饥不饱”,便于用功。“不饥不饱”非常重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果懂得这个道理,你的身体决定健康。人在饥饿时发慌,太饱时昏沉,精神不振,功夫都不会得力。(990424早餐)
◎ 要成就决定是一门深入,一门深入不是指一生专门读一部经;专读一部经是修定,修定的目的是开慧。(990425早餐)
◎ 古人修定能开慧,现在人修定不能开慧,原因是分别、执著没放下。古人能放下,现在人放不下,所以就不可能开慧。(990425早餐)
◎ 普贤行与其他的菩萨行有何不同?普贤菩萨念念是尽虚空、遍法界,念念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服务。其余大乘菩萨服务的对象是一个大千世界、十个大千世界、或一百个大千世界,没有到尽虚空、遍法界。这是普贤菩萨跟一般大乘菩萨不同之处。(990425早餐)
戊、勉行人努力
◎ 世尊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是说我们有幸得人身,而且有机会听到佛的正法,应当要珍惜此殊胜之因缘。(990222早餐)
◎ 我们现在虽然懂得佛说的这些道理,但还做不到,这就是解悟,不是证悟。李老师常说,解悟不管用,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无法脱离轮回,证悟才能脱离轮回;不但脱离轮回,而且脱离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990222早餐)
◎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示现的榜样,我们要细心体会,认真学习,在一生中,就能过佛菩萨的生活。这样,你就成佛、成菩萨,前途无限光明。这是诸佛如来对我们的期望,在这一生中决定可以证得,只要真正依教奉行。佛教我们做的,认真去做;佛教我们不许做的,决定不做,就能证实经上所讲的事实真相,就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受用。(990222早餐)
◎ 回归法性,就是“法身菩萨”,永远没有生死、没有烦恼、没有病痛。这样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华藏世界、极乐世界,以及诸佛菩萨的报土都是如此。众生迷失了自性,违反了自然,所以才遭受种种苦难。真正有志气、有智慧之人,会找寻苦难的根源,并将之消除,恢复到最健康、最幸福的长寿之道,亦即《无量寿经》讲的“无量寿”。无量寿是每个人本有的,就是因为有妄想、分别、执著,才会变成生死轮回,造成这种恶相。(990225早餐)
◎ 佛交代出家弟子要“以苦为师”,是非常有道理的。有很多修行人,一接受信徒五欲六尘的供养,就回到阿鼻地狱去了。所以,释迦牟尼佛示现的榜样,是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绝对不会退堕。(990225早餐)
◎ 每个宗教都有他们向往的天堂,我们就应当全心全力帮助他们达到生天的目的。我们愿意生天堂,也要把所有的人都带进天堂。学佛的同修期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要把我们的同修都带到极乐世界,这是大功德,无比殊胜庄严。总希望一切众生在一生之中,个个作佛、作菩萨。我们这一生来到这个世间就有意义、有价值,没有白来了。(990321~0325早餐)
◎ 我们在历代往生传中看到,果然如理如法的修学,有三年五载成就的;也有十年八年成就的。(990321~0325早餐)
◎ 今天我们在新加坡的工作,第一是要建弥陀村养老,第二是培训年轻的法师,第三就是联谊各个族群宗教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共存共荣。让我们大家一同创造美好、繁荣、安定的社会,创造真实的世界和平,决定不能有私心。(990321~0325早餐)
◎ 我们学佛的同修,出家要做出家人的好榜样,在家学佛要做在家人的好榜样,道场要做道场的好榜样,我们建老人院是所有老人院的好榜样,我们就成功了。这确实是世间最殊胜、最有希望的工程,我们有缘份一定要抓住机会,认真努力去做,不能错过。(990321~0325早餐)
◎ 尤其在现前时代,灾难频传,这不是好预兆。我们要想救自己,首先要将自私自利的念头舍弃。念佛也是为一切众生而念,这不但是自利,也是利他。我很认真努力的念佛,是为消一切众生的灾难,为求世界永久和平,不是为自己而念。众生造业,不知道念佛,我…
《净空法师嘉言录(三) 三 示修持方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