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空法师嘉言录(三) 三 示修持方法▪P5

  ..续本文上一页会。有智慧的人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知道该做的就去做,不该做的就不做。(990430早餐)

  ◎ 认真努力修“财、法、无畏”三种布施,就能得到“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三种福报,不必用心机,自然会成就。一切求自己,不要求别人,心正、行正,做善事即使需要钱财,也有佛菩萨供应你。(990430早餐)

  ◎ 唐朝庞居士教导我们,“好事不如无事”。我们今天看到这么多苦难的众生,这是发慈悲心帮助他们。佛菩萨也是救苦救难,只要你肯发心,做佛菩萨的代理人,佛菩萨是后台老板,会源源不断的支持你。(990430早餐)

  ◎ 要真正懂得修福,修福才能享福,才能得福;不修福天天打妄想,真正福报决定得不到。(990430早餐)

  丁、评修持各法

  ◎ 华严宗常讲“作法界观”。过去有些老法师,如隆泉法师、智光法师和南亭法师都是学《华严》的,他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祖师大德讲的“作华严观”。何谓“华严观”?在日常生活当中,认真去做,认真去学,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这就是华严观。(990222早餐)

  ◎ 往年,高雄的天一法师提出一个问题:“为何现在的道场如此难管理?我好心好意对待大众,大众却忘恩负义?”我只告诉她一句话:“这是道场没有道。”道是天天讲经。(990223早餐)

  ◎ 释迦牟尼佛从未带领大众念佛、参禅,他是天天讲经说法,而修行是在个人。(990223早餐)

  ◎ 现今讲经法师少,补助的方法是用录影带、录音带来听经,这是救急的方法。四众同修都要听经,决不能间断,如同学校的学生上课,每天听经两小时,不间断的听上两、三年,就会变化气质。要是不听经、不研教,学佛三十年、五十年,还是凡夫,天天搞是非人我,造三途罪业。(990223早餐)

  ◎ 我是一个凡夫,我年轻时,也是看到别人的不是,现在我看到个个都是佛菩萨。这个境界如何转变的?四十年讲经、读经没有中断,这是我的经验。我不讲经时,也天天读经,没有一天放松,这可以提供给诸位做参考。所以,一定要读经、听经,三福、六和一定要认真去做。(990223早餐)

  ◎ 世尊当年在世,为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每天讲经说法不中断。同学们每天时时刻刻研究讨论,与佛菩萨做朋友,时时刻刻都不离开,魔就没有能力扰乱,道业就能成就。(990321~0325早餐)

  ◎ 对于业障深重之人,忏悔很重要。台北三重妙音净宗学苑,三个月举行一次发露忏悔,所有同修在一起,检讨自己在这三个月当中,做错了哪些事情,毫无隐瞒的说出来,改过自新。这就是佛门讲的“自恣法会”,从前是一年一次,现在我们业障重,一年一次不行了。三重妙音净宗学苑三个月举行一次,此作法值得推广。(990327早餐)

  ◎ 新加坡的李木源居士,他不是一年一次发露忏悔,也不是三个月,他是天天忏悔,天天发现自己的毛病,天天改正自己的错误。所以这两年来,居士林、净宗学会如此兴旺、殊胜。(990327早餐)

  ◎ 佛家修行原则很多,总持(即一般讲的纲领)不是一个;掌握住每个纲领,都能贯穿一切诸法。(990327早餐)

  ◎ 修学、读诵、念佛确实是有效果的,不但自己境界向上提升,对家亲眷属,乃至于对一切众生都有好处。好处有多少、有多大,完全在自己的用心,心愈真诚、清净、平等,效果就愈殊胜。若当中夹杂疑惑、顾虑,夹杂妄想、烦恼,功夫就完全被破坏,要明了此理。(990330早餐)

  ◎ 功夫最忌讳的是夹杂,一夹杂效果就没有了。古人才说读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因为愈简单、愈短,不容易夹杂。真正做到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那就是功夫。(990330早餐)

  ◎ 我们学佛学的是什么,自己要知道。上根人拓开心量,中下根人改过迁善,从事相上逐步改正自己错误的行为、想法、看法。上根利智之人从根本修,根本是观念,即现在学术里讲的人生观、宇宙观;观就是看法,对宇宙人生的看法。从根本修是将过去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立刻扭转过来,与诸佛菩萨同一知见,《法华经》上讲的“入佛知见”。只要观念转过来,思想、见解、言语、行为全部就转过来了,这是佛家讲的上根利智。(990406早餐)

  ◎ 上根利智之人毕竟是少数,我们能否做到上根利智,佛明白的告诉我们,这个没有难处,总在遇缘不同。实在讲,虽然说没有难处,但还是有条件的。第一是名利心要看得淡,日常生活容易满足,粗茶淡饭的生活能过得很自在、很快乐,这是好条件。第二是要遇到善知识,或者没有遇到善知识,能遇到佛法,喜欢读经。只要具备这两个条件,长时薰修,钝根也会变成利根,愚痴也会变成智慧,周利槃陀伽就是很好的例子。(990406早餐)

  ◎ 所谓道,就是存大菩提心,以大慈大悲心,无条件的爱护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有这个心,若没有行为,心是空的,必须以行为去落实,就是菩萨行。菩萨行在一般大乘经里讲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而《华严经》讲的十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这说得详细、圆满。其实,六与十的内容是一样的,十度归纳起来就是六度,六度展开就是十度。(990407早餐)

  ◎ 我们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之中,要真正做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翻成中文的意思是到彼岸、圆满,六种圆满。布施要无条件,不著相,就是圆满。《般若经》上讲的“三轮体空”,就是不要执著我做了多少好事,也不要执著别人得了多少好处;圆满一定是三轮体空。(990407早餐)

  ◎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布施离四相,持戒也离四相,忍辱也离四相,精进也离四相,禅定也离四相,般若就是离四相,这才称作波罗蜜,这才是圆满。(990407早餐)

  ◎ 修学佛法依据任何一部经典,都能够入佛知见。至于选择哪一部经论、哪个法门,这是各人的缘分、根性、爱好及生活环境不同。诸佛如来为利根人介绍《华严经》、《法华经》,为中下根性之人,介绍《无量寿经》,毕竟众生还是中下根性的占多数。而净宗法门不只是释迦牟尼佛一人介绍,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介绍,这还会有错吗?问题就在于要深入经中所含藏的真理、所说的宇宙人生真相;若不能深入,烦恼习气就伏不住,烦恼习气伏不住决定造业,造业必定是伤害自己,也伤害一切众生。(990409早餐)

  ◎ 智慧要如何培养?唯一方法是听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说法四十九年,没有中断过。有许多人跟著释迦牟尼佛,舍不得离开,每天听佛讲甚深微妙法。我们这才恍然大悟,要想得真智慧,不能离开经教,要天天听,要天天讲。听了之后,自己明白了,讲给别人听。世尊一生当中,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句话说了千遍万遍,我们要很欢喜、很愿意为别人解说。(990409早餐)

  ◎ 真正想入佛知见,使思想见解纯正而没有错误,不读经、不听经是决定办不到。我学佛四十七年,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唯有天天薰习,一天都不能中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事待人接物,才不会随顺烦恼;也就是不会随顺自己的意思,因为自己还是迷,没有觉悟。(990409早餐)

  ◎ 在佛法里,无论修学哪个宗派,最容易成就的是两种人:一是上根利智,一是下愚。常言说得好,“愚不可及”,我们比不上下愚之人。为何这两种人容易成就?这两种人用功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所以他能成就。中等根性之人疑惑、夹杂,还要中断,所以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容易成就,道理在此地。所以佛才教我们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样可以减少疑惑、夹杂。(990410早餐)

  ◎ 读经非常重要,世尊不但教我们要读经,还教我们要“深解义趣”。对于经典讲的道理,要深深去理解,解得愈深、愈广,运用就愈自在。一定要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上,佛法学了才有真正好处。(990412早餐)

  ◎ 观念之建立,信心之生起,一定是对于教理有相当的认识与理解,所以读经闻法很重要。(990413早餐)

  ◎ 经不可不读,不能不听。要多听,要常听,不间断的听。听上三年、五年,你就会觉悟、明白,即佛家讲的“开悟”。有疑惑则存疑,不必去问,继续不断的听经,总有一天听到疑惑解开了,那就叫悟处。所以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990413早餐)

  ◎ 疑惑不必急著去问人,人家为你说明,你还是没有开悟;不但没有开悟,还障碍了开悟,把悟门堵塞了。自己明了,自己觉悟,那是自己的;别人讲的,听了似懂非懂,转眼又迷惑了。这是求学的态度,我们要懂得。(990413早餐)

  ◎ 近几年来,我特别强调听经的重要,因为有许多老同修退转,功夫不得力,原因都是解得不够透彻,妄想太多,所以信心、愿心无法建立。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听经。(990413早餐)

  ◎ 世尊千叮咛万嘱咐,要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依教奉行是受持,受持还要天天读诵,若不天天读诵,不天天听经,受持会退转。为人演说是化他;演是表演,做出样子给人看;说是为人解说,全身说法,这真正是利益众生。只会讲,不会做,也不行;要自己做到,才有真正的受用。(990413早餐)

  ◎ 修行法门无量无边。欧阳竟无居士说:真正修行不拘形式。佛法在近两百年当中,过分局限于形式,形式虽有好处,但是迷于形式、执著形式就错了,佛法是破妄想、分别、执著的。(990417早餐)

  ◎ 六祖惠能大师是真正…

《净空法师嘉言录(三) 三 示修持方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