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空法师嘉言录(三) 三 示修持方法▪P4

  ..续本文上一页人都做不好,怎么能作佛、作菩萨?不但佛菩萨做不了,实在说声闻、缘觉都没有分。须陀洹有能力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称为“入流”,入圣者之流。倘若我们没有这种能力,决定是生死凡夫,生死凡夫决定在三途受报。(990420早餐)

  ◎ 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六道业因摆在面前,自己想想与哪个相应。(990420早餐)

  ◎ 是非、邪正、善恶的标准,古圣先贤的经验提供给我们,诸佛菩萨的经验也提供给我们,我们要想超凡入圣,还是要依此模式才能成就。若自己另立一套标准,没有不失败的,一定要循规蹈矩。所以经典的教训要记住,理论要明白透彻,然后将这些道理教诲落实在生活上,这称作“修行”。(990421早餐)

  ◎ 我的好处,就是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没有道场,一生都是寄居别人的道场,作客不作主。作主很累,作客很自在。像我们住旅馆,旅馆老板是主人,他不自在,住旅馆的客人很自在。我们应当有一个态度,到这个世间来是作客的,不是想在这里落户、生根,那你就得自在了。所以我们一生学佛,随缘而不攀缘。(990413早餐)

  ◎ 不为自己,只为社会、为众生,决定有好处。为自己再富有,都要操心,在生活方面,样样都要自己照顾自己。若我们念念为社会、为众生,一切就有人照顾,一点都不要操心,这个多自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是天经地义、真实的道理。世间人常讲“真理”,这就是真理。(990413早餐)

  ◎ 佛在经上,把罪业比作黑暗,觉悟比作光明,“千年暗室”是比喻房间有一千年没有光线,这就是造罪业很久、很深,可是点一盏灯,黑暗就消失了。佛法贵在智慧、觉悟,不要常想自己造罪业,因为想一遍就又造一次。佛教我们要把念头转过来,想佛、想菩萨,这是一大转变,这就是回头。从何处回头?从迷回头,去想觉悟。诸佛菩萨是究竟圆满觉悟之人,我们常常想佛,常常向佛学习,就对了。常常想自己是错误的,常常想一切众生就是觉悟。(990413早餐)

  ◎ 真正学习《无量寿经》之人,警觉性应当比一般人都高。经上说,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数无法计算,极乐世界之广大也无法测量。十方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本能都恢复了,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尽虚空、遍法界众生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他们都清楚、明了。所以不仅是儒家所谓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不要以为自己动个恶念,做个坏事,没有人知道,可以瞒人。说老实话,只能瞒愚痴之人,连世间聪明智慧之人都瞒不了,何况是天地鬼神、诸佛菩萨!能有这种警惕,自然会约束自己,心行才会正。(990414早餐)

  ◎ 要如何自己做好,才能减轻世间的劫难。我自己做不好,就带给一切众生痛苦;自己做好了,就减少众生一分苦难,这是事实。“牵一发而动全身”,虚空法界是全身,牵一发就是指动个念头,科学家讲波动的现象。一个念头就是一个波动,这个波动刹那之间就周遍法界。(990414早餐)

  ◎ 灾难肯定有,因为整个世界大多数人的心不善,我们住在这个地方是共业所感。生在这个年代,是幸与不幸,就在一念之间;有人认为自己心行善良,却受大家连累遭这个苦难,很不幸;反过来想,我生在这个时代,众生这么苦难,我认真努力修学来帮助他们,那也很幸运。我们要发愿、要发心作救世主,到世间来才有意义、有价值,不是来跟大家一起受苦受难的,要把这种心理、念头转过来。至于能做多少,尽心尽力就是功德圆满。(990417早餐)

  ◎ 中国史学家司马光一生的成就,就是“事无不可告人言”,心地光明磊落。学佛从哪里学起?“诚实”。有隐私很痛苦,这个也怕人知道,那个也怕人知道,这样过得多难受,压力多大。一切透明化,没有一丝毫的隐瞒,就得自在、快乐。人生苦短,何必自己对自己那么多约束,为何不生活得快乐一点?佛得大自在,诚实的人得大自在,样样事情都要隐瞒的人很可怜。(990417早餐)

  ◎ 工作没有著工作相,工作里没有分别、执著,所以不会累。我们今天做了几个小时的工作,就觉得“我做了好多工作,好累!”所以就累了。(990417早餐)

  ◎ 清净、平等、慈悲从何处显示?起心动念都为众生,都为佛法。修学净土,专修专弘,弘修是一不是二。劝导别人就是劝自己,带领别人念佛就是带领自己,自他不二。“生佛不二”,众生与佛不二,所以为众生就是真正为自己。为自己不顾众生,这对自己造成重大的障碍。(990418早餐)

  ◎ 常言说:“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所以处逆境的时间多,称心如意、顺境的时间少。要如何处逆境,印光大师给卫锦洲居士的一封信中,教导我们,遇到逆境应该如何去对待,在逆境当中应如何修学,这是很重要的一篇开示,我们要多读几遍,要认真努力修学,遇到别人有困难,才知道怎样去帮助他。(990421早餐)

  ◎ 念念之中决定没有自己,只有一切众生,我到此世间就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若还常想著自己的利益,这是凡夫。断恶修善,造恶有恶报,种善因得善果,若还是为自己,仍是凡夫。转迷为悟,真正觉悟必定是舍己为人。此念头没生起,愿心没发,纵然觉悟,还是有限;这种悟不能断烦恼,不能出三界、了生死,这个悟得浅。(990421早餐)

  ◎ 何谓上根利智?就是从根本上转变,为一切众生不辞一切辛劳。读书是为众生读的,因为发心要为众生服务,一定要有丰富的常识,真实的学问。修养品德也是为服务一切众生而修的,乃至于穿衣、吃饭,养活色身,也是为了能多服务众生。(990421早餐)

  ◎ 何人能放下?一是上根利智,一是善根福德非常深厚之人。一接触到,真正相信,真正明了放下的利益,他就肯放下。中下根性的人很难,似懂非懂,依旧是造业、受报,我们就是这样的人。这一类根性的人,只有一个法子能得度,那就是严持禁戒,一心念佛求生净土。除此之外,虽然有无量法门,法门平等,但不契机,苦苦修学依旧不能得力,反而不如老实念佛之人。(990422早餐)

  ◎ “心愿解行”要与如来相应,必定要把我与我所舍掉,自己才能真正成为法器,能够接受如来大法。(990422早餐)

  ◎ 由于世间灾难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有些地区虽然物质条件比较好,但是人人心神不安,这是很大的遗憾,所谓是“富而不乐”,反不如“贫而乐”。其原因错综复杂,但有一个基本的因素,就是人的想法与看法偏差、错误。人都为自己著想,尤其在此时代,所见所闻无不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人人都是这种思想、作法,社会岂有不乱之理!完全是违背了伦理道德。(990423早餐)

  ◎ “心净则佛土净”,清净心是最善的。一切灾祸都是从烦恼生起的,都是从妄想分别执著生起的;若心地清净,这些灾祸就消除了。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心才得清净。(990423早餐)

  ◎ 一天三餐能吃得饱,衣服穿得暖,还有一间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足矣!多余的都是累赘。(990424早餐)

  ◎ 这个世间是假的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要时时刻刻提起来,在顺境就不会起贪爱之心,逆境也不会生烦恼。一切境缘之中,能够保持平常心,平常心是道,是菩提大道。(990424早餐)

  ◎ 对于社会、国家、世界,我们有责任维护其安定和平。处处为众生幸福著想,不为自己,这就是行菩萨道。要常记住“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榜样。(990426早餐)

  ◎ 我们过的生活,别人看起来很清苦,而苦乐没有标准,我们所受的是真正之乐。我们在享乐,享清福,清福是真乐,是健康之乐。世间人享受五欲六尘之乐,那是麻醉、吸毒之乐,是病态之乐,不正常!一转眼,果报不堪设想。佛菩萨、世间圣哲的教诲,都是金玉良言。(990426早餐)

  ◎ 在现前社会,确实有些人被名利、物欲冲昏了头,迷失了方向,想尽方法夺取名闻利养、物欲的享受,已经到了不择手段,连佛法都被利用。(990426早餐)

  ◎ 有形式的组织很容易被人利用,还是没有组织的好。有人说没有组织就没有力量,这是争权夺利的力量,我们不要。我们要“戒定慧”的力量,这个力量可以突破三界,了断生死,能将我们的生活空间拓展到虚空法界,这是真实智慧。真实智慧才能帮助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一切众生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满,这是大慈大悲,这是孔夫子的忠恕之道。(990426早餐)

  ◎ 解决问题要用真正的爱心,真诚的关怀,无私的帮助,感化人心。(990428早餐)

  ◎ 一切有情众生都有良心,在佛门里有许多公案,高僧大德驯服狮子、虎豹猛兽;连这些猛兽都能感化,哪有不能感化人的道理。不能感化,是没有达到精诚,所谓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不懂此理,不晓得向内反省,没有付出爱心,所以只会把问题愈搞愈糟,愈不能收拾。这是疏忽教育的罪过,忽略教育的果报。(990428早餐)

  ◎ 世出世间法最宝贵的,就是你存这一点真诚的心,这个心太可贵了。财力不可贵,那是身外物无所谓的,这一念真心可贵,一念信心可贵。信谁?信自己。(990429早餐)

  ◎ 具足自信心的人很少,所以世法跟佛法的修学都很难成就。没有自信心,要相信别人,太难了。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给我们讲“信”,第一是相信自己,第二信佛。这个道理很深,我们要仔细地去思惟,去体会,去修学。(990429早餐)

  ◎ 往往有财富的人会说,“我愿意布施,但怕布施未必能到达灾民手上。”这就是随顺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错失修福的机…

《净空法师嘉言录(三) 三 示修持方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