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空法師嘉言錄(二) 九 答學佛疑問▪P4

  ..續本文上一頁一個“多元文化研習所”,研是研究,習是實習,實習就是要去做。佛家講“解行相應”,王陽明講“知行合一”,就是不但要知,還要做到。“多元文化研習所”是培養專業人才,這些人才將來的使命,就是化解族群中各種不同文化之間的矛盾、誤會與隔閡,使一切衆生都能互助合作,和睦相處,這是一樁非常有意義的好事。(981205早餐)

  ◎ 我們在新加坡訪問了伊斯蘭教,這是我們第一次的接觸,希望彼此能互相了解,互相尊重,消除誤會、隔閡。將多元文化工作做圓滿,對社會是莫大的功德,是真正的好事。(981215早餐)

  ◎ 我過去曾親近過中國邊疆佛教與伊斯蘭教的領袖,他們相處得非常和諧,互助合作,互相尊重禮敬。希望這個理念與精神,能推廣到全世界,使全世界的人,和睦相處,互助合作,共創幸福美滿的一生。這是做爲一位義務社會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之事。換句話說,我們一生就爲這樁事,佛法稱爲“佛事”,就是覺悟衆生之事。

  ◎ 這樁事我們要認真推廣,發揚光大。特別是與社會上具有影響力的社團與人物交流,以佛法來講,這些都是具有善根福德之人。所以,在世間具有影響力,或居領導地位者,都是過去生中修福積善所獲得的果報。若我們能以佛法與之交流,必定對他們産生影響,增長他們的善根福德,這就能爲世界帶來安定和平、繁榮興旺,消除一切人爲、自然的災害。(981215早餐)

  ◎ 我們去訪問伊斯蘭教的老人院及孤兒院,他們的管理方法,辦事精神,態度誠懇,令人敬佩。在高科技方面,利用電腦教學,最小的學生僅四歲。由此可知,他們對于教義的傳播,比我們做得更完善,許多地方值得學習。尤其是團結精神,力量之凝固,是其他團體所不能相比的。叁皈依第叁句“皈依僧,衆中尊”。衆是團體,僧團是世出世間所有團體中,最值得人尊敬的,因爲它做到“六和敬”。我們看到伊斯蘭教,他們雖然沒有六和敬的條文,但是他們的團結、作法符合六和敬,這值得我們深省。(981216早餐)

  ◎ 前次我們參訪伊斯蘭教會,有很好的回響。由此可見,社會大衆不分種族、不分國界、不分宗教信仰,每個人都渴望社會安定繁榮,世界和平。這印證我們的想法、作法是正確的,所以應當更加精進努力,將多元文化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共存共榮的事業,努力去推廣。(981220早餐)

  ◎ 澳洲政府各階層的領袖人物,在尋求安定社會、和睦人群的方法。如何將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融合成一體,使居住在澳洲的人民,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助合作,創造繁榮的社會,幸福的人生。這個目標、想法,就是尋求多元文化的統合,希望達到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人人互相尊重。(981116早餐)

  ◎ 當今世界已經走進民主、自由、開放的時代,資訊發達,交通便捷,地球仿佛變成了一個村莊——“地球村”,這說明了居住在地球上的人民,往來越來越密切了。這樣密切的關系,隨之而來的是與各各族群,以往不同的傳統文化、生活方式、意識形態、宗教信仰的沖突與矛盾,這是一種自然現象。這種現象要以合理的方式消除,才能達到不同的族群,多元文化彼此互相尊重、互相關懷、互相敬愛、互助合作,共同來創造全人類多元文明的社會福祉,這是全世界各階層領導人,以及志士仁人共同向往的目標。(981213早餐)

  【養生之道】

  ◎ 轉變體質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就是修清淨心,摒除一切妄想雜念,生活過得簡單又有規律。簡單的生活即是健康的生活。真正做到少欲知足,一心向道,一心念衆生苦,全心全力幫助苦難衆生,這是大慈悲。清淨慈悲不僅能轉業,也能轉報。身體是業報身,業是因,報是果,因果都能轉。有健康的身心,才能爲社會大衆服務,多做一點好事。(981125早餐)

  ◎ 我的身體能維持健康,這是叁寶加持的,我完全沒有使用現代保健方法。我相信佛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心地清淨、慈悲、善良,身體縱然不保養,也沒有運動,還是很正常。(981219早餐)

  ◎ 自古以來,佛門多數的修行人,每天不是坐禅,就是經行、念佛,身心都保持在靜態中;少林寺的打拳武術則另當別論。世間人是講求動態的運動,而靜態的養生之道,明了之人不多。我們明白此理,知道心清淨、真誠、慈悲,才是真正養生之道。(981219早餐)

  ◎ 古人教我們,“早晨吃得好,中午吃得飽,晚上吃得少”,這是養生之道,也是攝取營養的一個原則。以佛法來講,真正的養生之道是懂得“養心”,因爲心能生種種法,心是能生,身是所生之法,所以心清淨,身就清淨;身心清淨,外面環境就清淨,這是一定之理。但是世間懂得的人少,還是刻意向外尋求補充養分。(981230早餐)

  ◎ 我們有這個色身,所以在飲食上的攝取,不能不維護色身健康。若身體不健康,要麻煩別人來照顧,住在道場也連累常住,這都不好。但要明了,健康之道總在清淨心。對自己決定是清淨心,清淨無爲;對人、對事、對物要有大慈悲心,無所不爲,我們才真正以行動照顧大衆,幫助大衆。這都是世出世間聖人教導我們的。(981230早餐)

  【一切法從心想生】

  ◎ 所謂罪業,就是所作所爲與事實真相相違背。所造的業,它會現相。相是怎麼現的?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句話我們千萬不能疏忽。宇宙之間千變萬化,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是佛歸納後爲我們解說,實際上法界是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法界都是從心想生,心裏想什麼就現什麼,所以想佛就現佛。大勢至菩薩教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就是想佛成佛。想佛就現佛,想菩薩就現菩薩,想什麼就現什麼,這確實是真的。譬如我們想一樁稱心如意的事,就生起歡喜心,歡喜就表現在臉上;想一樁不如意的事,就愁眉苦臉,悲哀的情緒也表現在臉上,立刻就産生變化。從這很小的事實來觀察,就能體會到佛講的是千真萬確。(981224早餐)

  ◎ 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心要想善,不要想惡。何謂善?何謂惡?利益衆生、利益社會是善;利益自己、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小團體是惡。何以故?念念爲自己與自己的小圈圈,那是分別執著。由于妄想、分別、執著,使原本的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輪回,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我們要想突破這個困境,只有從心量上解決。不想自己,不想自己的家庭,也不想自己的小團體,執著就破了。念念爲虛空法界一切衆生,分別就破了。執著破了,六道就沒有了;分別破了,十法界就沒有了,就恢複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現在所講的宇宙自然生態,自然生態是最美好的。有妄想、分別、執著,就把宇宙自然生態破壞了。當分別、執著到最嚴重時,我們居住的地球生態環境就被破壞了,所以全世界氣候反常,衆生都沒有安全感。而妄想、分別、執著,就是破壞自然生態的根源。這樁事情,唯有大乘佛法講得清楚、透徹。(981116早餐)

  【道場】

  ◎ 共修的道場也要因緣具足,當中最重要的緣分,是要以出家人來帶領,出家人愈多,共修的人信心就增長。所以出家人一定要發慈悲心,不辭辛勞,在念佛堂領衆。道場出家人愈多愈好,這是道場真正的殊勝莊嚴。(981226早餐)

  ◎ 現在居士林的念佛堂,人數愈來愈多,這是把此地念佛的風氣帶起來了。遠從各地來念佛的人也絡繹不絕,人數天天在增加。我們希望建一個“解行相應”的道場,每天講經不中斷,念佛不中斷,給其他地區的道場做示範。這最適合退休的同修,他們把工作都放下了,在此地長期參加念佛。有家庭、有工作的同修,也都利用空檔時間到念佛堂來念佛。所以現在念佛堂的氣氛非常好,無比的殊勝。也正因爲這麼好的氣氛,所以許多同修非常歡喜進去,進去之後都不想出來。這樣的道場,若能住上半年、一年、叁年,沒有不成就的。(981226早餐)

  ◎ 新加坡念佛堂,一天比一天殊勝,從年初一到臘月叁十,每天念佛二十四小時不中斷,這是常年佛七。講堂每天講經兩小時,一年叁百六十五天也不中斷,真正是解行並重,定慧等持。中國五臺山寂度老和尚、九華山仁德老和尚、焦山定慧寺茗山老和尚,皆贊歎此道場是“世界第一道場”。(981222早餐)

  【境隨心轉】

  ◎ 不但要懂得經義,還要“深解義趣”,因爲對于經教解得愈深、愈徹底,信心就愈堅定,信心能轉境界。《金剛經》雲:“信心清淨,則生實相”,信心真的清淨,就能轉十法界成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實相。能將十法界轉變成一真法界,就是“境隨心轉”。所以,佛救度一切衆生,就是教導他自己轉境界,因爲境界是自己造成的,只有自己能解決,任何人都幫不上忙,諸佛菩薩也幫不上忙。《楞嚴經》上,阿難尊者遭了難,佛也不能幫助他,佛只能將遭難的前因後果講明,然後告訴他如何化解災難,化解還是在自己。自己通達明了,把心行轉變過來,災難就消除,境界就轉變。(981114早餐)

  ◎ 起一念惡心,善境界就變成惡境界;起一念善心,惡境界就變成善境界,最明顯的是十法界。一念平等心,佛法界現前;一念六度心,菩薩法界現前;一念貪嗔、十惡心,生活的環境就是五濁惡世;一念清淨心,就是清泰安穩,就是極樂世界。佛常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就是因爲相是虛妄的,所以念頭才能轉境界,而且這種虛妄如“夢幻泡影”。所以,佛說:“種種心生,種種法生;種種法生,種種心生”,這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又說:“一切法從心想生”,真正能透徹理解這個道理,就知道我們的心怎麼想,世界環境就怎麼變;大環境會變,小環境也會…

《淨空法師嘉言錄(二) 九 答學佛疑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