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努力,也不能趨往正法。”
金厄瓦仁波切也雲:“如果清晨沒有觀修一座無常之法,白天就會被今世之念所左右。”
羅德益西炯曾向種敦巴請求賜予教言,仁波切正對一位尊者肆無忌憚地搞世間法極爲不滿,就借題發揮道:“尊者如此熱衷于搞世間法,以備關鍵時刻之需。但真正到了關鍵時刻,這些都不能派上用場,安閑之時口頭所標榜的信心,實爲鹦鹉學舌,(不能解決燃眉之急。)只有屢屢憶念死亡與業因果,等到關鍵之時,才能招之即來並令問題迎刃而解。因此,不善僅能生痛苦,豈言以此而解脫?我當恒時于晝夜,勤思此理方妥當。就應當這樣做,你知道嗎?”
金厄瓦將此言複述給博朵瓦,博朵瓦羨慕地說:“格西有一門對誰也不傳授的秘訣,沒想到卻告訴給他了!”
阿衮巴(又名聶仁巴,法名尊哲巴。具有不, 可估量之功德,創, , 建聶仁寺及唐加寺,聚集僧衆800名,爲叁同門中之意主尊金厄瓦之大弟子,68歲時圓寂于唐加寺)雲:“我如果沒有在之前觀修一座無常之法,就不會傳法。”他對所有的人都將此法作爲竅訣而悉心傳授。我們也應當讓此法在相續中毫無缺憾地完整保留。
嘉地的江擦多策曾不經意地說了一句:“我要到上面去燒點茶水,請你馬上給我傳個法。”博朵瓦隨即不悅地說道:“若能多多觀想無常之法,舍棄今生而追求來世之大義就如拾地芥般容易。就像現在你喝茶很容易,不喝卻很困難。”同時又簡明扼要地囑咐他應當時常觀察業因果、輪回過患、菩提心與空性等法。
夏沃剛巴將此言告知普穹瓦,普穹瓦連忙恭敬地摘下帽子說道:“哎呀呀!只有我們尊者說的這席話,才是異常珍貴的啊!”
堪巴龍巴(爲居住于澎波——在拉薩市北面的澎玉年曲流域——雍瓦地方的居士,種敦巴格西的大弟子,具有無量功德,攝受弟子800人,法名釋迦雲丹,享年91歲)雲:“我希望你們能以觀修無常的方式而修行,至于其他的方式,則除了讓內心煩亂焦灼以外,還會有什麼呢?若能憶念無常,就會産生對一切非法都不需要的意念。如果自己在後天必定死亡,那麼,即使所有的水都變成酥油;一切的山都化爲黃金;全部的人都成爲自己的兒女,又有什麼用處呢?”
普穹瓦曾生動形象地教導說:“你們若能觀修無常與業因果,就等于是現量地見到我了。我這個頭童齒豁的老人,(並不值得一見)。若能如此觀修,則即使犯失四他勝罪,也可以將罪業清淨,這就是我的遺囑。”
柳吾色巴(住于澎波追地,法名益西巴,尚于孩提時代,就具有穩定的禅定境界,依止衮巴瓦格西,爲具有不可捉摸之神通神變的大成就者,曾面見無以記數的本尊,並恭聆衆多法門,攝受弟子2000名,享年76歲)也說:“相續中生起隨念死亡之心乃爲其一;舍棄今生乃爲其二;修習正法乃爲其叁,此叁者是相依而存的。妄想不死乃爲其一;對此生甯死不放乃爲其二;造作惡業乃爲其叁,此叁者也是同存共亡的。”又說“以觀修無常而從貪執今世中得到救護;以觀修業因果而自八無暇中得到救護;以觀輪回過患而自一切叁界中得到救護;以慈悲心而從沈陷小乘中得到救護;以觀修空性而從執著外相中得到救護” 等等,對各種行爲進行了廣泛地宣說。
往昔的(諸大德們),也將思維無常作爲殊勝的竅訣。《毗奈耶經》中有這樣一段公案:厄紮塔依國王的王妃沃已被判定將于7日之內死亡。(國王無奈之際,)只好將王妃交與一名爲“比丘尼母”的女阿羅漢,女阿羅漢安排王妃削發出家並囑其觀修無常,王妃7日後死亡且轉生于天界,以在佛陀前聆聽正法而現見真谛。”
因此,思維無常就是實實在在的正行。若認爲這不是正行,而是另有其他的正行,這個思維無常之法僅爲趨入前行的方便,則是極大的愚昧與荒謬!(如果這樣認爲的話,)則菩提心與空性等等也不可能成爲正行,因爲它們之間是不可能找出什麼差距來的。頗瓦法與臨終之際的甚深大法也就是觀修無常。關于這一點,從前面所講的公案就可見一斑。所以,這樣做也是理所當然的。
佛陀所宣講的叁解脫門中的無願解脫門,也就是指以對世間的一切觀修無常及痛苦,從而對塵世間的一切無有羨豔之願的意思。所以,應當對這一切有爲法都是刹那壞滅,連續壞滅以及無常的道理善加思維並長時觀修。
往昔,佛陀在獲得了寂止與勝觀的無量禅定時,卻仍然沒有獲得解脫的果位。才開始深深地領悟並精勤地觀修世間道中不存在的脫離世間之道——無常等四谛十六行相,終于以此獲得了殊勝的甘露果位。當時佛陀所觀修的無常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無常。具有福報與智慧的人們應當了知觀修無常之此法,是善逝佛陀諸多法蘊之精要,進而對其進行觀修。
《念住經》雲:“何處若生死亡念,于此勝念當力贊,依此獲得勝寂滅,前往離垢之方向。若憶死主之恐怖,其心焉能奔過患?以無謬行而恒時,令諸汙垢悉消散。不放逸獲勝妙果,諸佛如是而宣說。諸位當恒念死主,抛棄不善之行爲。”
加哲仁波切也曾引經據典地勸戒後人:“經雲:“若能數數觀修無常,即爲供養一切佛陀;則爲一切佛陀給予之安慰;則爲一切佛陀給予之授記;亦爲一切佛陀賜予之加持。””在一切經論竅訣中,都衆口一詞地宣說道:“觀修無常之此道極爲勝妙,(它能幫助我們)舍棄對世間的一切貪執。尤其在當今時代,觀修無常更是具有重大意義,沒有比此更爲精妙的法門了。”盡管如此千叮萬囑,但那些福報淺薄的人們卻置若罔聞,並沒有對此生起誠信。
卓衮巴切中要害,尖銳地指出:“因爲隨念無常之此法極爲深妙,故令其在相續中生起也極端困難。即使是那些法師與大修士們,在這一點上也是十分欠缺的。”
加哲仁波切雲:“若能生起真實無僞的無常之心,自心就不會被任何非法之念所侵占。但是,能産生這種清淨體驗的修士實在是鳳毛麟角,難得一見。”
普穹瓦曾向夏沃剛巴祈求:“我希望今天能在您面前,得授一種具有意義的修法。請您給我指點一下雷莫塘地方是如何焚燒屍骨的。”夏沃剛巴隨即爲普穹瓦一一解說:這個是這樣焚燒,那個又是那樣焚燒……。普穹瓦感慨萬千地說道:“班瑪香秋尊者啊!人們都對屍體被如同糞便一般搬運的事實熟視無睹,卻口口聲聲地吹噓自己“已趨入了空性的境界”。(對于這種自吹自擂的空談,)我實在不敢相信。煩惱的犄角仍然堅銳,煩惱的蹄腳依然完好無損,還自吹曉知修行之理,真是可笑!”夏沃剛巴也諷刺道:“精通無常法的人好像比了知無常法的人還要多啊!”
《毗奈耶經》中記載:“往昔佛陀住世之時,在比丘尼僧衆中,衆生主母阿羅漢女及其眷屬們主要修持禅定。供施比丘尼及其眷屬則以講聞爲主,爲了以如法行爲護持內心,她們修習禅定的內容即爲觀修無常,念誦有關壽命無常的經函。”這也說明,供施比丘尼及其眷屬們,都是將觀修無常作爲修持的主要內容。
無著菩薩在對經中的偈頌進行闡釋時,也是這樣講的:阿羅漢們將一切的時日都用于觀修無常。
博朵瓦雲:“我的遮遣現分大法就是這個無常法,包括二地的菩薩都要修持此法。然而,格頓等人卻認爲:無常法怎麼會不是低劣淺陋之法呢?”
卓衮巴也說:“因爲觀修無常極其關鍵,所以,一切的經論續部中都對其進行了宣說。律部中也記載了在走廊中描畫白骨等憶念死亡的方式,在阿底峽尊者尚未光臨之前,我卻對此竅訣一竅不通。”又說,“未思死時不定故,今生爲饒益親友,以及損害怨敵故,而造種種之惡業,最終親屬與怨敵,悉皆遺留與存駐,無邊惡趣獨奔赴,安有勝此之敗負?死期不定彌留際,其他非法皆無益,內心生起緊迫感,恰似小蟲觸木枝(當小蟲觸及木枝時,會立即驚恐不安,倉皇返逃)。對于今生諸雜務,定生出離之厭心,于諸何等皆無貪。如此以修死無常,而于今生之妄念,以鋒利矛猛刺穿,諸行皆趨于正法。輪回過患業因果,菩提心與大空性,悉皆由此而衍生。如此觀修智慧增。”
至尊米拉日巴也現身說法道:“吾于八無暇生懼,故觀無常輪回過,一心皈依勝叁寶,謹慎取舍業因果,以菩提心調相續,阻斷習氣業障流,終證諸現皆幻化,于叁惡道無怖心。吾于暫時壽生懼,故修風脈之緣起。”在阿底峽尊者的《道次第》中,也不謀同辭地如此加以闡述。
帕當巴(其傳記中記載:其爲舉世公認的大化身,具有難以估量之神通神變,薩迦班智達參見文殊菩薩時,親見文殊菩薩駕乘的獅子由帕當巴牽引等等,其創建了如今的熱浪闊寺,有帕當根噶、大修士波穹瓦、噶瑪些拉等瑜伽士等衆多超塵絕倫之大弟子)雲:“若思死亡何許皆無須,應當誠心憶念當熱瓦(此處指當熱瓦地方的信徒)”又雲,“有些人是從修習四谛入門,有些是從修習緣起等等入門,可謂五花八門,不一而足。其中,觀修死亡之此入門方式是最爲精要深奧的。觀修死亡無常極其重要,在整個修行過程的始終,都不可或缺。若能生起無常之心,則首先可成爲趨入正法之因;中途可成爲精勤修持之鞭策;最終可以此而獲得光明法身。”
果倉巴(居住地爲南岩,法名衮波多傑,爲藏巴加惹之弟子,于其密傳中記載:其被公認爲是米拉日巴的化身,具有不可思量之神通神變,因示現了衆多佛陀之功德,而被人們稱爲“除苦如來”,在其以大成就者鎢金巴、餒讓巴即羊衮巴等爲首的衆多弟子中,以香朗巴、巴熱瓦等圓證究竟的十叁位最爲馳名)也教導修行人:“斬斷故鄉之牽連,鏟除親友之膠汁,戒除財食之貪執,觀死無常可實現;斷絕無義之瑣事,晝夜精進修正法,屏棄罪孽之伴侶,觀修暇滿難得現;視諸貪欲爲災禍,一心投奔于叁寶,于世間法生厭離,觀輪回過可實現。”
基巴的一段言教字字力透紙背:“不思此生之需求,恒念無暇與死亡,刹那此生極短暫,不…
《開啓修心門扉—趨入菩提道次第論之修心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