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空法師嘉言錄(一) 八 答學佛疑問▪P2

  ..續本文上一頁益衆生的事業,就絕對是在做鬥爭的事業—爭名奪利、不能容忍、互相排斥,造作這些罪業。弘法利生的事,只要自己有心要做,人人就都有能力做,人人都可以做得非常圓滿,不做就沒法子了。(950129早餐)

  ◎ 如果我們出家了,而不能信解、實行佛的教訓,那就是魔王子孫,是末法時期滲透在僧團裏來毀壞佛法的。雖然眼前可以得到一點利益—名聞利養的利益,享受五欲六塵的利益,可是來生決定是墮阿鼻地獄。(950129早餐)

  ◎ 在末法時期,出家人的生活環境跟以往不一樣,以往出家人的生活環境有保障。像過去的中國大陸,寺院、庵堂都有恒産,有田地、有山林,可租給農夫種植,由寺院收租,它的道糧很穩定,經濟有來源,所以心是清淨、是定的,不對信徒攀緣,修行也容易成就。(950211早餐)

  ◎ 發心出家了,必須要知道,我們的墮落比世間人會更重、更慘。世間人迷惑顛倒,墮落還情有可原;我們天天在聞佛法,對于因緣果報的道理跟事實都有相當程度的理解,又明知故犯,所以罪過是加倍的,比一般人犯過還要重得多,這是我們自己不能不謹慎,不能不明白的。(950211早餐)

  ◎ 我們既然發心出家了,生活在僧團裏面,這是希有的因緣。要自己尊重自己,要認真努力發憤,以道業爲第一,依衆靠衆,互相勉勵,切磋琢磨。我們自己能成就,就是社會的成就,就是佛法住世的成就,就是衆生離苦得樂的成就,這個影響多大?我們自己要做一個好榜樣,不但是給在家人做個好樣子,同樣也給出家同修做個好樣子,這樣就真正不辜負出家一場了,這才是真正的修積功德。(950216早餐)

  ◎ 學佛既然發心出家了,就一定要擔負起弘法利生的使命;否則,成就一定不如在家人。弘法利生,一生能夠學一、兩部經就夠用了,不必學很多。你所選修的這部經,經文、注解都要背誦,若不遵行古大德的老辦法,我們成就會遠遠比不上上一代。(950514早餐)

  ◎ 古大德講“五年學戒”,五年當中爲常住服務,是修福、修布施、修忍辱;在這五年當中,你要把所學的經典給熟背。在從前寺院叢林裏,這五年是沒有資格聽經的。但在現在這樣的環境當中,經可以聽,但是一定要以背誦爲主。(950514早餐)

  【求法】

  ◎ 求學、求道都在一個“求”字,是要自己去求得的,自己不肯,就沒有人跟你說了。因爲衆生不知道,也不懂得求,所以諸佛菩薩大慈大悲,現身說法以代衆生求。我們在佛經裏看到,那些當機的人,就是代衆生求法。在《無量壽經》裏,阿難出來啓請,就是代衆生請法。(950204早餐)

  【後五百年】

  ◎ 佛在《金剛經》上說“後五百年”,後五百年有幾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五個五百年之後。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而末法的第一個五百年就是後五百年,佛說這是鬥诤堅固的時代。第一個五百年—佛滅度之後第一個五百年,是解脫堅固的時代。那時修行證果的人很多,佛法經典的集結就在那個時代,所以參與集結經典的,至少都是證得叁果以上,四果阿羅漢則占大多數。第二個五百年—禅定堅固時代。第叁個五百年—多聞堅固時代,多聞就是只著重于對經教的研究討論,講經說法,而忽略了修行。第四個五百年—塔寺堅固時代,此時連佛學也沒精神討論了,大家只忙著蓋廟。第五個五百年—鬥诤堅固時代。(950126早餐)

  ◎ 照中國曆史記載,釋迦牟尼佛滅度至今(西元一九九五年)是叁千零二十一年,也就是第七個五百年的開端,這是個鬥爭、鬥爭、再鬥爭的時代。我們仔細想想,哪個地方不爭?其實在釋迦牟尼佛住世時,外境就有九十六種外道跟佛法對立不相容的情形;而佛門裏,則有提婆達多、六群比丘擾亂僧團,破和合僧,甚至還想陷害釋迦牟尼佛。另外再從曆史上看,在中國有哪一個道場沒有鬥爭?道場裏是龍蛇混雜,有好的修行人,也有處心積慮想要破壞的人,誠是任何一個團體都不能避免。這是佛門的不幸,也是衆生要遭難、要受苦的現象。(950126早餐)

  【自度度他】

  ◎ 怎樣弘法利生,才能夠收到自度度他的效果?必須要把經裏的教訓,在生活當中真正做到。若做不到,雖然講的是正法,也會講得不透徹。爲什麼會不透徹?因爲那不是自己的體驗,而是聽說的;即使是從經上看來的,也是屬于聽說的—是聽釋迦牟尼佛說的,聽菩薩們所說的,不是自己親身見到的。要怎樣才能親自見到?一定要身體力行,要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每天反省、檢點自己的過失。我們都念過《了凡四訓》,袁了凡先生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950509早餐)

  【法供養】

  ◎ 無論出家、在家,凡是佛弟子接受財供養,一定要以法供養回報。佛陀在世是用托缽的製度,當接受供養時,一定要給人說法,這就是報答施主之恩。我們在任何場合,接受人家供養,也要懂規矩,要爲人說法。若沒有人啓請,那可以不說;有人啓請,就一定要說。說法最要緊的原則,就是要能指出現前大衆所犯的通病,來幫助他們改正,這才是最有利益的。所以不必談玄說妙,說那些沒有利益的廢話。(950512早餐)

  【往生】

  ◎ 我們要念念想著家鄉,家鄉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要把這個放在心上,其他的與我們無關,要有時時刻刻想回家、想往生的念頭,這個念是正念。(950211早餐)

  ◎ 往生是生,不是死,而且是真正的“永生”—不會再有生死,再有輪回了。所以那是真正“生”的開始;不能往生,那就有生死。(950211早餐)

  ◎ 佛門常講“法身慧命”,往生就是證得法身慧命的開始,是真常的開始,不是無常,在世間搞的是無常。(950211早餐)

  【精要十念法】

  謹提議以 淨空法師宣說之簡要必生十念法,爲淨宗學人今後之一般自修與共修之常規。茲說明于後:

  自修者,即是日中九次之念十聲佛號法。是晨起與睡前各一次,日中叁餐各一次,午前開工及收工各一次,午後開工及收工各一次,共計九次。每次稱念十聲四字或六字彌陀名號,原有日常定課可照常行之。

  共修者,凡講經、開會、聚餐等無特定儀軌之集會,在共同行事之始,而行此十念法。亦即是約同大衆合掌同聲稱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而後始進行講經、開會、用餐等活動事宜。

  按此自修與共修之十念法,有其特殊之法益。試舉如下:

  此法簡單易行,用時少而收效宏,確實而切要,可久且可廣。

  爲“佛法家庭”之具體有效方法。例如:于家庭中叁餐時行之,則舉家之成員或信或不信皆蒙攝持不遺。且有佛化親朋鄰裏,普及社會之大利益在。

  以簡單易行,一日九次,從早到晚,佛號不斷。一日生活之中,佛念相繼,日複一日。久能如斯,則行人之氣質心性將呈逐漸清淨,信心與法樂生焉,福大莫能窮。

  如能隨順親和,稱念十聲佛號,便有袪除雜染,澄淨心念,凝聚心神,專心務道,以及所辦易成,所遇吉祥,蒙佛加佑,不可思議等等之功德。

  自修與共修,相資相融,資糧集聚,個人之往生在握,而共同之菩提大業,亦共成焉。

  此法可以二法名之。試姑名之。

  一爲“淨業加行十念法”,是對已有行修定課者言,因此法是在原有之課業上加行之故。

  一爲“簡要必生十念法”,是指適于目前以及今後淨業學人中大部分無定課者言。因現今社會遞變,匆忙無暇,局礙多難故。而此法易集資糧,信願行之,平易圓具。而“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之標准,亦甚符合無缺。

  因每次念佛時間短,易攝心及不懈怠故。又以九次念佛之功行,均衡分布貫穿于全日,全日之身心,不得不佛。亦即全日生活念佛化,念佛生活化。

  總而言之,此法簡要而輕松,毫無滯難之苦,如此法大行,則淨業學人幸甚!未來衆生幸甚!諸佛歡喜。

  南無阿彌陀佛

  一九九四年諸佛歡喜日美國淨宗學會四衆同倫 敬勸

  蓮池大師曰:

  專持阿彌陀佛名號,猶勝持往生咒;

  亦勝持余咒,亦勝一切諸余功德。

  勝持往生咒者:

  持咒叁十萬遍,則見阿彌陀佛;

  持名則一日一夜,即佛現前。

  咒雲:晝夜六時,各誦叁七遍,能滅五逆等罪;

  持名則至心念佛一聲,即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勝持其他諸咒:

  專持名號,即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

  以十念得生,生即不退,威靈不測,大神咒也。

  一心不亂,斷無明,見自性,大明咒也。

  往生極樂,究竟成佛,無上咒也。

  證無生忍,回入娑婆,普度衆生,無等等咒也。

  念佛勝余功德者:

  六度萬行,法門無量;

  專持名號,攝無不盡;以不出一心故。

  願淨業弟子,專其信願,不二其心。

  古德多有原修余門者,尚當改修念佛。

  況原修念佛人,豈敢變其所守,而複他尚乎!

  南無阿彌陀佛

  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叁塗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淨空法師嘉言錄(一) 八 答學佛疑問》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