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空法师嘉言录(一) 八 答学佛疑问▪P2

  ..续本文上一页益众生的事业,就绝对是在做斗争的事业—争名夺利、不能容忍、互相排斥,造作这些罪业。弘法利生的事,只要自己有心要做,人人就都有能力做,人人都可以做得非常圆满,不做就没法子了。(950129早餐)

  ◎ 如果我们出家了,而不能信解、实行佛的教训,那就是魔王子孙,是末法时期渗透在僧团里来毁坏佛法的。虽然眼前可以得到一点利益—名闻利养的利益,享受五欲六尘的利益,可是来生决定是堕阿鼻地狱。(950129早餐)

  ◎ 在末法时期,出家人的生活环境跟以往不一样,以往出家人的生活环境有保障。像过去的中国大陆,寺院、庵堂都有恒产,有田地、有山林,可租给农夫种植,由寺院收租,它的道粮很稳定,经济有来源,所以心是清净、是定的,不对信徒攀缘,修行也容易成就。(950211早餐)

  ◎ 发心出家了,必须要知道,我们的堕落比世间人会更重、更惨。世间人迷惑颠倒,堕落还情有可原;我们天天在闻佛法,对于因缘果报的道理跟事实都有相当程度的理解,又明知故犯,所以罪过是加倍的,比一般人犯过还要重得多,这是我们自己不能不谨慎,不能不明白的。(950211早餐)

  ◎ 我们既然发心出家了,生活在僧团里面,这是希有的因缘。要自己尊重自己,要认真努力发愤,以道业为第一,依众靠众,互相勉励,切磋琢磨。我们自己能成就,就是社会的成就,就是佛法住世的成就,就是众生离苦得乐的成就,这个影响多大?我们自己要做一个好榜样,不但是给在家人做个好样子,同样也给出家同修做个好样子,这样就真正不辜负出家一场了,这才是真正的修积功德。(950216早餐)

  ◎ 学佛既然发心出家了,就一定要担负起弘法利生的使命;否则,成就一定不如在家人。弘法利生,一生能够学一、两部经就够用了,不必学很多。你所选修的这部经,经文、注解都要背诵,若不遵行古大德的老办法,我们成就会远远比不上上一代。(950514早餐)

  ◎ 古大德讲“五年学戒”,五年当中为常住服务,是修福、修布施、修忍辱;在这五年当中,你要把所学的经典给熟背。在从前寺院丛林里,这五年是没有资格听经的。但在现在这样的环境当中,经可以听,但是一定要以背诵为主。(950514早餐)

  【求法】

  ◎ 求学、求道都在一个“求”字,是要自己去求得的,自己不肯,就没有人跟你说了。因为众生不知道,也不懂得求,所以诸佛菩萨大慈大悲,现身说法以代众生求。我们在佛经里看到,那些当机的人,就是代众生求法。在《无量寿经》里,阿难出来启请,就是代众生请法。(950204早餐)

  【后五百年】

  ◎ 佛在《金刚经》上说“后五百年”,后五百年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五个五百年之后。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而末法的第一个五百年就是后五百年,佛说这是斗诤坚固的时代。第一个五百年—佛灭度之后第一个五百年,是解脱坚固的时代。那时修行证果的人很多,佛法经典的集结就在那个时代,所以参与集结经典的,至少都是证得三果以上,四果阿罗汉则占大多数。第二个五百年—禅定坚固时代。第三个五百年—多闻坚固时代,多闻就是只著重于对经教的研究讨论,讲经说法,而忽略了修行。第四个五百年—塔寺坚固时代,此时连佛学也没精神讨论了,大家只忙著盖庙。第五个五百年—斗诤坚固时代。(950126早餐)

  ◎ 照中国历史记载,释迦牟尼佛灭度至今(西元一九九五年)是三千零二十一年,也就是第七个五百年的开端,这是个斗争、斗争、再斗争的时代。我们仔细想想,哪个地方不争?其实在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外境就有九十六种外道跟佛法对立不相容的情形;而佛门里,则有提婆达多、六群比丘扰乱僧团,破和合僧,甚至还想陷害释迦牟尼佛。另外再从历史上看,在中国有哪一个道场没有斗争?道场里是龙蛇混杂,有好的修行人,也有处心积虑想要破坏的人,诚是任何一个团体都不能避免。这是佛门的不幸,也是众生要遭难、要受苦的现象。(950126早餐)

  【自度度他】

  ◎ 怎样弘法利生,才能够收到自度度他的效果?必须要把经里的教训,在生活当中真正做到。若做不到,虽然讲的是正法,也会讲得不透彻。为什么会不透彻?因为那不是自己的体验,而是听说的;即使是从经上看来的,也是属于听说的—是听释迦牟尼佛说的,听菩萨们所说的,不是自己亲身见到的。要怎样才能亲自见到?一定要身体力行,要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每天反省、检点自己的过失。我们都念过《了凡四训》,袁了凡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950509早餐)

  【法供养】

  ◎ 无论出家、在家,凡是佛弟子接受财供养,一定要以法供养回报。佛陀在世是用托钵的制度,当接受供养时,一定要给人说法,这就是报答施主之恩。我们在任何场合,接受人家供养,也要懂规矩,要为人说法。若没有人启请,那可以不说;有人启请,就一定要说。说法最要紧的原则,就是要能指出现前大众所犯的通病,来帮助他们改正,这才是最有利益的。所以不必谈玄说妙,说那些没有利益的废话。(950512早餐)

  【往生】

  ◎ 我们要念念想著家乡,家乡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要把这个放在心上,其他的与我们无关,要有时时刻刻想回家、想往生的念头,这个念是正念。(950211早餐)

  ◎ 往生是生,不是死,而且是真正的“永生”—不会再有生死,再有轮回了。所以那是真正“生”的开始;不能往生,那就有生死。(950211早餐)

  ◎ 佛门常讲“法身慧命”,往生就是证得法身慧命的开始,是真常的开始,不是无常,在世间搞的是无常。(950211早餐)

  【精要十念法】

  谨提议以 净空法师宣说之简要必生十念法,为净宗学人今后之一般自修与共修之常规。兹说明于后:

  自修者,即是日中九次之念十声佛号法。是晨起与睡前各一次,日中三餐各一次,午前开工及收工各一次,午后开工及收工各一次,共计九次。每次称念十声四字或六字弥陀名号,原有日常定课可照常行之。

  共修者,凡讲经、开会、聚餐等无特定仪轨之集会,在共同行事之始,而行此十念法。亦即是约同大众合掌同声称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而后始进行讲经、开会、用餐等活动事宜。

  按此自修与共修之十念法,有其特殊之法益。试举如下:

  此法简单易行,用时少而收效宏,确实而切要,可久且可广。

  为“佛法家庭”之具体有效方法。例如:于家庭中三餐时行之,则举家之成员或信或不信皆蒙摄持不遗。且有佛化亲朋邻里,普及社会之大利益在。

  以简单易行,一日九次,从早到晚,佛号不断。一日生活之中,佛念相继,日复一日。久能如斯,则行人之气质心性将呈逐渐清净,信心与法乐生焉,福大莫能穷。

  如能随顺亲和,称念十声佛号,便有袪除杂染,澄净心念,凝聚心神,专心务道,以及所办易成,所遇吉祥,蒙佛加佑,不可思议等等之功德。

  自修与共修,相资相融,资粮集聚,个人之往生在握,而共同之菩提大业,亦共成焉。

  此法可以二法名之。试姑名之。

  一为“净业加行十念法”,是对已有行修定课者言,因此法是在原有之课业上加行之故。

  一为“简要必生十念法”,是指适于目前以及今后净业学人中大部分无定课者言。因现今社会递变,匆忙无暇,局碍多难故。而此法易集资粮,信愿行之,平易圆具。而“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标准,亦甚符合无缺。

  因每次念佛时间短,易摄心及不懈怠故。又以九次念佛之功行,均衡分布贯穿于全日,全日之身心,不得不佛。亦即全日生活念佛化,念佛生活化。

  总而言之,此法简要而轻松,毫无滞难之苦,如此法大行,则净业学人幸甚!未来众生幸甚!诸佛欢喜。

  南无阿弥陀佛

  一九九四年诸佛欢喜日美国净宗学会四众同伦 敬劝

  莲池大师曰:

  专持阿弥陀佛名号,犹胜持往生咒;

  亦胜持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

  胜持往生咒者:

  持咒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

  持名则一日一夜,即佛现前。

  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灭五逆等罪;

  持名则至心念佛一声,即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胜持其他诸咒:

  专持名号,即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

  以十念得生,生即不退,威灵不测,大神咒也。

  一心不乱,断无明,见自性,大明咒也。

  往生极乐,究竟成佛,无上咒也。

  证无生忍,回入娑婆,普度众生,无等等咒也。

  念佛胜余功德者:

  六度万行,法门无量;

  专持名号,摄无不尽;以不出一心故。

  愿净业弟子,专其信愿,不二其心。

  古德多有原修余门者,尚当改修念佛。

  况原修念佛人,岂敢变其所守,而复他尚乎!

  南无阿弥陀佛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净空法师嘉言录(一) 八 答学佛疑问》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