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答学佛疑问
【一真】
◎ 一真法界在哪里?无处不是,无时不是。(950202早餐)
◎ 现代人喜欢讲突破,一真就突破得干干净净。所谓四度空间、五度空间、六度空间,一直到无限度的空间,实际上就是佛法讲的法界。“法界”,大分是十法界,细分则是无量无边,与多次元的时空说法很接近、类似。这些现象都是从无明、不觉而发生的,若能重重突破,就能见到一真法界;能见到一真法界,就成佛了,就是禅家讲的“见性成佛”。一真就是真性、真心。(950202早餐)
【魔障】
◎ 《太上感应篇》讲得好,“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间得罪了恶人,是会招来不如意的果报的,那我们修行人在修学菩萨道上的魔障就会多了。“魔障”,就是我们得罪的那些人与事,所反弹过来的阻力。不得罪人,魔障就少;得罪的人多,魔障就多。(950509早餐)
【正知正见】
◎ “知见”最重要的,就是正知正见。念佛法门修行的总纲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就是正知正见,所以没有正知正见,纵然做到一向专念,也很难往生,这一点很重要。克实而论,若没有正知正见,虽然一向专念,也很难成就。因为一是一心,心有杂念就不是一心,夹杂专念阿弥陀佛,把其他法门都放弃,好像是一心专念,其实不是,你还夹杂著妄想、烦恼,还是不能成就。可知在修行里,知见非常重要。(950206早餐)
◎ “知见”,若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认识”—对佛法的认识,对世间法的认识。有正确的认识,就是正知正见。佛法在世间教化众生,没有别的,就是帮助一切众生建立正知正见,有了正知见,修行就好办了。所以修行在个人,个人修行不能够克服烦恼,不能够克服习气,问题还是在知见上。(950206早餐)
◎ 《法华经》一开头,世尊就把教学的宗旨说出来了,“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为我们开示,我们自己要有能力悟入;“悟”是明了,“入”就是真正做到了。也就是将正知正见融化,能与自己的生活合成一体,就叫融化,俗话叫证果,“入”就是证的意思。(950206早餐)
◎ 天台家讲:“能说不能行,国之师也;能说又能行,国之宝也。”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佛在经里常所说的,破戒的人还能救,破见的人就无救了。(950509早餐)
◎ “能说不能行”,这是破戒。他会讲而做不到,但是他说的是真话,没有说错,知见上是正的,所以这个人还有救。假如持戒很严,做得很好,但知见错误,那就没救了。譬如诸佛如来、历代祖师大德,都教导我们要求生净土,不但念佛的人要求生净土,修学任何一个法门,到最后都是回向往生净土,这个见解就是正知正见。自己能够一心求生净土,且能将正法介绍给别人,这样的人就是国之宝。(950509早餐)
【弘护】
◎ 修学佛法,弘扬佛法,万万不可以打著佛法的旗号,去欺骗众生,去求名闻利养,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纵使目前能够贪得一点小便宜,来生必定堕阿鼻地狱。由此可知,认真修学、勇猛精进是必要的。(950209早餐)
◎ 弘扬佛法必须自己要做一个好榜样,要认清这个时代,要有智慧、善巧、方便,让一切众生容易信受奉行,这一生就没有白过。(950209早餐)
【养生之道】
◎ 我们平时吃东西要小心谨慎,以免食物中毒。需知解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清净心、大慈悲心。我们的心起心动念都自私自利,所以很容易被这些毒物所感染。(950513早餐)
◎ 我们最近看到一些一心专注的人,无论是年轻人或是老人(九十多岁的刘承符老居士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体能上的变化,精神、相貌上的变化,证明了佛说的一点都不假,这就是三转法錀里的证转—做证明。所以我们为了自身的健康,想要少病、少恼,若不修清净心、慈悲心,是没有办法做到的。(950513早餐)
【道场】
◎ 建立道场、护持道场一定要解行相应。讲经说法是解门,领众修行是行门,两者都重要,两者俱存才是一个完全的道场。但解行俱优的修行人,自古以来就不多见,若两者不能具备,宁愿选行门,不求解门。(950130早餐)
◎ 护持道场最重要的是六和敬,舍弃六和敬就不是佛法的道场,不是佛的道场,那必是魔道场。佛道场是要用来弘法利生的,是指导大众修行的场所,令一切大众能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向这个目标做就是佛的道场。如果霸占佛道场,不从事教学,而舍本逐末,都是魔事。是佛是魔,都在自己一念之间,作佛就能往生,作魔来生必定在三恶道;纵然你行一切善法,还是不免堕落,因为破坏正法。因此所有一切善行,都抵不了这个罪过。(950204早餐)
◎ 现代的社会,寺院没有收入、没有恒产,完全要靠信徒供养。于是就把信徒看作衣食父母,想尽方法拢络信徒,攀缘的心就重了,于是道心涣散,心不清净,心被污染了,这是我们现代修学的环境不如古人的地方。这也是今日为什么修行的人多,而成就的人却很少的原因所在。(950211早餐)
◎ 道场不要大,愈小愈好,开销小,生活就容易;有多余的力量,就要尽量去做弘法利生的事情。(950211早餐)
【福慧】
◎ “祸福”,实在是系于大众的一念之间。一念善就是福,一念恶就是灾祸。(950208早餐)
◎ 福报当中,尤其难得的叫清福。在清福里有高度的智慧,所以不造罪业。在世间的福报里,福报愈大,造罪就愈容易,所以副作用也大,这是我们要记取的。(950208早餐)
◎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清福、明了清福、享受清福,这个福报真的是无量无边,智慧也一定是随著增长。(950208早餐)
◎ 我们自己要认真努力修福,也要劝导一切人修福,大家都有福报了,这个地区就不会遭难。假如只有我们个人有福,大家没有福,我们还是无法躲过共业的,所以劝化众生修福是非常非常的重要。(950208早餐)
◎ “有钱是福报,用钱是智慧。”福报大的人,如果没有智慧,他所用的全部就都落空了;有智慧的人,福报虽小,但他每一分钱都能修得很大的福报,所谓是“舍财修福”。由此可知,没有智慧的人,想修福也修不到。(950211早餐)
◎ 以因地上讲,智慧比福报更重要,因为有智慧的人不会造罪业,会将自己的过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没有智慧的人,造作了罪业,还以为在修福。这样的情形在我们现前可以看到很多很多,他真正有钱,也真正发心,可是他造作的是罪业,不是修福,而自以为是在修福,这实在是非常的可惜!(950211早餐)
◎ 世出世间法要晓得,都是福慧因果。福固然重要,慧更重要。有福没有慧,享福的时候决定造作重罪,这是佛家讲的“三世怨”。福享尽了,堕落在恶道里面,要想出来,那就不容易,不晓得要经过多少生、多少劫?有慧没有福,虽然日子过得很清苦、很艰难,但不造罪业;往往还有往生成佛的可能,因为他生活太苦了,他对这个世间厌倦,反而生起道心。由此可知,福报不是好事情,佛教导出家弟子要修福决定不享福,依旧过清苦的日子,要以苦为师,道理就在此地,怕你享福造罪业。(950216早餐)
◎ 年轻的时候多修一点福,到年老的时候,你就享福了,就有很多人来照顾你。年轻不肯修福,到老的时候,没人照顾你,还是要自己操劳,这因缘果报确实丝毫不爽。(950514早餐)
【出家】
◎ 好心出家,总算是有了相当的觉悟。觉悟什么?觉悟到生死轮回的可怕,立志要在这一生中了生死、出轮回,古大德所谓的“真为生死出家”。一个人若有了这样的觉悟,他对人、对事、对物的心态,自然就与别人不一样,不会再争名逐利,也不会钩心斗角。为什么?他知道那是轮回业。一心为了生死、出三界,不是做不到的,“老实念佛”就能做到。我们反省自己,是不是已经老实了?(950104早餐)
◎ 出家,真正要讲到抱著弘法利生的愿望,有没有障碍?障碍很多。一个道场里,师兄弟、住众那么多,你一个人想出人头地,别人嫉妒、障碍,总要把你踩下去。这一种嫉妒、障碍的严重性,从释迦牟尼佛的时候就开始了,六群比丘就是嫉妒、障碍的一群。在《六祖坛经》里,六祖惠能大师在猎人队里避难,隐藏了十五年,为什么?就是为了避免别人的嫉妒、障碍。他们不能,也不希望你有成就。(950104早餐)
◎ 我们若是内心有这种念头:别人比我们强,做弘法利生的事业,我嫉妒他,我要想办法整他、阻止他;则自己就是魔王子孙,到佛门里来专作破坏佛法的工作。若有人真正发心走弘法利生的路子,我们生欢喜心,全心全力去帮助他、照顾他,这就是真正的佛子。所以我们出家了,到底是魔的子孙?是佛的子孙?自己一反省、一检点,就知道了。魔王子孙出家,果报将来必定在三恶道,因为他是障道,不是弘道。(950104早餐)
◎ 真正发心弘法利生,一定要有善巧方便,那就是自己用功时,姿态要摆得很低,最好用功不要让人发现。人家见不到的地方,我用功;人家见得到的地方,和光同尘,跟大家打成一片,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当人见不到的地方,自己认真努力。把名闻利养、贪、嗔、痴、慢、嫉妒、障碍统统放下,放下这些,即是放下六道轮回。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净土,劝人念佛,这就是往生成佛的路。(950104早餐)
◎ 为什么要发心出家?学佛,在家一样可以成佛;出家就是为了住持佛法、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要真正把佛法发扬光大,真实利益众生,这才是出家人的工作。在这个时代,若不是真正做利…
《净空法师嘉言录(一) 八 答学佛疑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