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講記 第叁十五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叁十五卷

  淨空法師講述

  請掀開經本第九十叁面,“若人于此普賢願,讀誦受持及演說,果報唯佛能證知,決定獲勝菩提道。”我們上一次講到此地,接下看這一首,“若人誦此普賢願,我說少分之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圓,成就衆生清淨願。”這一首是重顯單單誦這一品的,實際上還不只這一品,就是這一卷,它的殊勝功德利益。上一首偈是講普賢願全經,就是指四十華嚴,四十卷;這一首是四十卷不能誦,就是這一卷,少分是指這一卷說的。

  由此可知殊勝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議,我們千萬不要懷疑,不要猶豫;四十卷經我只念這一卷恐怕功德也不過是四十分之一,那你這是多疑了,那是妄想。縱然沒有讀過華嚴經,沒有讀過四十卷,只念這一卷的功德跟受持全經可以說沒有兩樣。爲什麼呢?佛法跟世間法不一樣,特別是這一部華嚴經處處給我們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受持功德之大絕不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的。前一首說若人于此普賢願,剛才講了是四十卷全卷,這一首開端也是說若人誦此普賢願,這就單指這一卷,就是指十大願王。爲什麼有這樣殊勝的功德利益呢?我們要看經文,我說,這是普賢菩薩說的;少分之善根,這因爲它不是具足的,這只是一卷,少分之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圓,我們看這一句可見得它的功德是圓滿的,這就不是片面的,不是有差別的,它是圓滿的。

  在這個地方我們特別要注意到的,那就是經上講的一念,這兩個字是關鍵的字眼,整個佛法的修學都是在一呀!二念就不行了,一念就成就了,千經萬論、無量法門教我們修什麼?統統都是修一念的,彌陀經裏面給我們講的一心不亂,心不顛倒,這就是一念。普門品裏面我們講過,過去我們講這一品經是依法華大乘而說的,大乘在注解裏面跟我們講,受持觀世音菩薩聖號,功夫也是分叁個層次,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也是這叁個層次,跟受持彌陀名號沒有兩樣,這是我們必須要牢牢地記住的。

  因此修學成功與否確確實實就在我們的功夫是不是純一,這是我平常跟同修們常常講不間斷、不夾雜,你的功夫才能純一,特別是不夾雜。一般人功夫之所以不得力,實在講夾雜太多了。我們不必看別人,反省反省自己,學佛這麼多年了,連一點消息都沒有,真正是慚愧呀!毛病出在那裏呢?都出在夾雜上,一會兒想學學這個,再一會兒想學學那個,無論是解門、行門,統統夾雜。解門總想做一個通家,什麼樣的經論我都要涉獵一下,都要通達;行門總覺得淨土還不夠,禅淨雙修,禅密律叁修,還有四修的,搞好多法門搞在一起,不專啊!所以心是散亂的,始終不能得到一心。此地講的一念,這一點我們要特別地留意到,要修一念,功夫就圓滿成就了;功夫一成就,利益就太大太大了。

  下面說“成就衆生清淨願。”沒有一願不成就,願願都圓滿的成就;不但成就,最難得的是清淨,這個不容易,清淨願是佛菩薩自利利他的大願。何以我們誦這一品經、這一卷經就有這麼大的好處呢?這必須要說一說,因爲十大願王就是一切諸佛成佛的親因,那些諸佛憑什麼成佛的?沒有一個不是修十大願王而成佛的,所以十大願王的功德不可思議,道理在此地。可是諸位還要記住一句話,十大願王又怎麼能成佛呢?後面是導歸極樂。我們現在十大願王沒修好,只要你一心念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再跟阿彌陀佛去修十大願王,你才能圓滿菩提,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這就是走近路。

  臺中李老師昨天往生了,我們昨天舉行的念佛會,我們正在念佛的時候,臺中打來電話,我們得到這個消息,今天我們華嚴經末後的一卷圓滿,我們將這功德回向給他老人家。實在說這個回向絕不是念念回向偈就行了,不是的;是要把我們讀誦、受持、解說,要在這一生當中切切實實的做到,繼續他老人家未竟之志。他的華嚴經只講了一半還沒有圓滿,我想等我回國之後,我們在此地來繼續他老人家沒有圓滿的後半部,我們在此地講。那麼講的方式得換一個方式,如果像老師那個方式,我們叁十年也講不完。怎麼個講法呢?一天要講四個小時,我們必須把一切的外務統統摒棄掉,上午講兩個小時,一個人聽行,兩個人聽也行。大家很忙不能來聽,我們家裏頭還有四、五個人。晚上講兩個小時,大家都可以來聽了,這樣你們每天晚上來聽雖然只能聽到一半,可是我們的錄音能夠在叁年之內把全部華嚴經錄成一個完整的錄音帶,我們來做這個工作,以這個行願回向他老人家。

  經本這一次又印有新的本子,這是美國達拉斯佛教會印的,我已經告訴他,他送我們兩百本,將來我們道場經書不會缺乏。那麼今天這個本子圓滿,圓滿之後經本諸位帶回家去做一個紀念,這個冊子講圓滿了。這是講到我們如何來回向,怎樣成就我們世出世間一切的願望,這是顯經殊勝的功德利益。再看底下一段,“結成回向”,“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願沈溺諸衆生,速往無量光佛刹。”偈頌到此地就圓滿了,這四句是總回向。由這個地方才能真正顯示出菩薩的大慈悲心,大慈大悲普遍地利益一切衆生。在前面無論是在長行文是在偈頌裏面,我們看到許許多多回向的經文與偈頌,經文當中所以這麼多,它的用意就是提醒我們回向的重要性,我們千萬不可以疏忽。菩薩念念不忘衆生,而且對衆生一個最大的願望,希望大家都能同生西方極樂世界。

  李老師往生,我昨天下午跟臺中通一次電話,把詳細情形問一問,他往生的端相非常之好。前天下午他有幾個侍者,年輕學生伺候他的,還陪他一道在外面散步,他老人家就給旁邊的人說這一次我真的要走了,因爲他說他要走了,說過好幾次都沒走。說他真的要走了,旁邊的人以爲還像從前一樣的,沒有想到他當真走了,所以他是預知時至。他這預知時至很早了,其實兩年前就說過,那麼我知道他今年要走,但是沒有想到他這個時候走;兩年前他講經的時候曾經說過,他說我講經只再講兩年我就不講了,他不講就是走,這一定的道理,所以到今年確確實實滿兩年了,跟他所講的完全相符合。而走的時候是早晨,昨天早晨五點多鍾吉祥臥,安靜念佛往生。昨天、今天是臺中他自己比較接近的學生在他家裏幫他助念,幫他念佛。從明天起,就是十五、十六,叁天,老人家的遺體要移到臺中蓮社,供四衆同修瞻仰叁天。十七號的晚上大殓,大殓之後要停四十九天,大概臺中要給他打七個七,念四十九天佛再舉行告別式,再舉行火化。

  所以我到美國的時間,我飛機票都訂好了是十八號,我說需不需要改期呢?他們那邊告訴我不必改期了,叫我參加大殓就可以了。所以我預定我們此地是十七號星期四到臺中去,我們圖書館同修中午在那邊給他人家上供,下午我們在他遺體旁邊給他念佛,晚上參加大殓之後就回來。現在館長、陳??居士他們在研究交通的問題,剛才館長也宣布了願意參加的在我們櫃臺上報名,如果人數多,我們就雇一輛遊覽車我們團體去。那麼老人這兩年因爲體力比較衰弱都不常見客,所以有許多同修沒有見過,也有同修到臺中見不到他,那麼這是我們有機緣見最後一面,願意去的請登記,我們好統一辦理能夠統計人數。那麼他老人家在走之前囑咐大家,這是最後的遺教,就是一心念佛,求願往生,這兩句話聽起來老僧常談,這是他學佛、他大概叁十一、二歲開始學佛的,今年九十八歲,將近七十年他修學的心得就是一心念佛求願往生,我們能照這兩句話去做決定不錯,決定不會錯的。

  所以真正修行想了生死、出叁界,想成佛作主,唯有求生西方極樂,而且要像普賢菩薩發大願,願一切衆生快快地都生西方極樂世界。再看下面經文,“爾時普賢菩薩摩诃薩,于如來前,說此普賢廣大願王清淨偈已,善財童子踴躍無量,一切菩薩皆大歡喜。”這是總結。這一小段是說與會的大衆聽完了普賢菩薩的偈頌,人人都感到法喜充滿。“如來贊言,善哉善哉”,這一段我們要看看小注。“此品能說者,普賢”,普賢菩薩說的。“所說者行願。能導者”,就是指導我們,帶著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那是“普賢十大願王”。我們所歸的目的地,“海衆歸極樂”,這正稱如來的本懷,所以如來在此地贊歎善哉善哉,與佛的本願完全相符,這個意義非常之深,我們決定不能疏忽。

  正宗分到此地講完了,下面是本經的流通分,科題裏面“經家歸功”,第一個是“功歸佛說”,“爾時世尊與諸聖者菩薩摩诃薩,演說如是不可思議解脫境界勝法門時”。在這一段裏面就清涼大師他老人家在全經之中,把這一卷抽出來單獨流通,所以叫別行,從這個地方起是別行流通。演說如是不思議解脫境界,這是指全經四十卷華嚴,是指這個。在四十卷裏面有本會、有末會,如果就流通義上來說,整個末會也可以算得上是流通;如果就全經來說,這四十卷就是整個華嚴經的流通分,入法界品有叁十九品,這最後一品,因此以下的經文是我們這一卷的流通分,別行的流通。

  功歸佛說,凡是菩薩所說的都是佛所說的,我們在前面所看到的,如來贊言善哉善哉,就是菩薩所說的,佛完全同意了,佛同意了就等于是佛說的,何況菩薩在說法之前一定要求佛加持,求佛加持就與佛所說沒有兩樣。所以在沒有成佛之前所宣說一切法門都要歸功于如來加持,有這個意思千千萬萬不要忘了,還有學生縱然是他自己的創造、創作,送給老師看過,老師給他印證,那就是老師的了。這在現在明明是我的,怎麼是我老師的呢?現在人太不客氣了,古人尊師重道不敢說自己的,爲什麼呢?老師教導出來的嘛!法身慧命依托于老師,這一點我們也要懂得,跟菩薩所說的全是佛說的意思相當。我們要懂得不可以貢高我慢,這有一個很大的好處也是破我執、破名聞利養,你說這不是我的,老師教我的,佛菩薩如此說,連孔老夫子都如此啊!孔老夫子一生你看他老人家…

《普賢行願品講記 第叁十五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