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講記 第叁十叁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叁十叁卷

  淨空法師講述

  請掀開經本第九十面,“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刹。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一切圓滿盡無余,利樂一切衆生界,彼佛衆會鹹清淨,我時于勝蓮華生,親睹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智力廣大遍十方,普利一切衆生界。”這一段是顯經殊勝功德裏面第一個小段,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殊勝的果報。

  上一次跟諸位提到過文殊普賢尚且發願,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鼓勵;也許有很多同修們認爲十方淨土無量無邊,爲什麼偏偏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呢?其實佛在大經裏面也說得很多,比西方世界還要莊嚴、還要殊勝、壽命還要長遠的多的是,爲什麼偏偏要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不生西方極樂世界行不行?這都是很重要的大問題。諸佛國土雖多,如果沒有緣你就去不成,佛門裏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條件。阿彌陀佛與我們這個世界特別有緣分,這一點我們要明了,緣是特別地深厚;注解裏面講有四個意思,第一個阿彌陀佛與我們世界衆生普遍地有很深厚的緣份,這是第一個意思。

  第二個意思,修行一定要有一個目標,心必須要系在一處才會有成就,像遺教經裏面佛開導的,“製心一處,無事不辦”,所以不管你修學那個法門要專心,那麼說西方淨土就是叫你專一處,把心專住在一處,這樣才容易成就。第叁個理由是西方極樂世界並沒有難開華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是在華藏世界的裏面。第四個意思,那裏曉得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本師,諸位要曉得阿彌陀佛跟釋迦牟尼佛是同一個人,在華嚴經裏面華藏世界毗盧遮那如來法身,阿彌陀佛跟釋迦牟尼佛都是毗盧遮那佛的化身,都是化身,所以我們的本師在我們娑婆世界化一個身來教化我們,他的名字叫釋迦牟尼,西方極樂世界他又變化一個身到那裏去叫阿彌陀佛,是一不是二,就是本師。那麼西方有四土,我們娑婆也有四土,可是娑婆跟極樂比較,極樂的的確確比我們這裏要殊勝得太多,所以釋迦牟尼佛勸導我們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要肯相信、肯聽話照辦,那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好學生,這個意思我們一定要明了。

  再說衆生在娑婆世界,這是穢惡之土,尤其是在我們現代這個時代,所謂是末法的時代,鬥爭堅固,這可以說穢惡之極,也就是說明娑婆世界的淨土我們已經迷失了,迷得太深了,執著很不家易舍掉;那麼現在在華嚴會上普賢菩薩以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善巧方便來引導我們發願求生淨土。所以我們特別要注意這個第一句,“願我臨欲命終時”,普賢已經是等覺菩薩當然沒有我執也沒有法執,我、法二執都盡了還稱我,這個稱呼是方便說,是隨順衆生說,我們要懂得這個意思,並不是他真正有了我見了、有了我執了,那你就看錯了!這是爲了說法方便起見不得不隨順衆生說一個我,這是無我之我。臨欲命終的時候是我們一生關鍵的時刻,諸位必須要記住好死一定就好生,來生好;不是好死,來生問題就嚴重,所以我們要看一看臨命終的人的相,就能判斷他來生是在叁善道,還是在叁惡道,這個不難看出來,稍微留意都能看得很清楚。所以學佛的人一定要求一個好死,好死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其實預知時至那沒有死,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諸位要曉得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死了去不成,活著去的,你看他活的時候看到佛來接引他,他自己跟佛走了,這不是活著走的嗎!那有死著走的?這是我們世間人稱之爲臨命終時,我們在一生當中只有這一個是最要緊的,其余的都不要緊,所以我們修一切福德都要回向在臨命終時預知時至,如入禅定,見佛往生,我們要求這個福報,其他的福報統統不求。那麼諸位要記住,念佛求生淨土有障礙就不行,所以說“盡除一切諸障礙”,而除障礙假如說到臨命終時再來除,恐怕來不及了,什麼時候除呢?現在就要除,時時刻刻要除,念念之中要除,要懂這個道理。除什麼障礙呢?第一個要除貪嗔的障礙,悭貪的障礙、惡業的障礙、嗔恚的障礙、懈怠的障礙、散亂的障礙、愚癡的障礙,這就是六波羅密對治的,這些統統是障礙。

  所以祖師大德常常教我們念佛人要放下身心世界,提起名號,就是這個道理,要把這些拉拉雜雜東西統統放下,因爲有障礙就不能往生,這是要記住,臨命終時來除決定除不掉。那麼再其次要明事理,世出世間一切事一切理要清清楚楚,明白事理正念就現前。爲什麼我們的正念不能現前呢?就是對于一切事理的真實相不明白,不明白就免不了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搞這些。其他的法門大家曉得它修學的順序是信、解、行、證,必須先要理解然後再修行,理解好像認識路,我先認識路然後我再走路,可見得這相當重要。

  這一個法門淨土法門不必先解後行,它是解行同時,一面修行一面求解;不是說不要解了,我只要老實念佛,我不要讀經、不要去聽講,行嗎?不行。爲什麼?你看看我們曆代的祖師,淨土宗的祖師他們的著作,拿近代的印光法師來看,你看看他老人家的文鈔,他世出世間法都懂得,沒有一樣他不知道,他是個標准的老實念佛人;而且還告訴諸位他絕不間斷也不夾雜,專修淨土的,他樣樣都懂得,爲什麼呢?他在一切事理上才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就是正念現前,這樣的人求願往生,他的品位決定不低,總是上品上生一類的,這是我們要求的。如何明達事理呢?給諸位說不僅要讀經、要聽講,而且還要求感應,不求感應不行,誠心誠意地求感應,要至誠感通,這樣才能辦得到啊!所以我們要想除障礙,首先要除六弊,就是六種毛病剛才說了,六波羅密裏頭對治的,布施對悭貪,持戒對惡業,忍辱對嗔恚,精進對懈怠,禅定對散亂,般若對愚癡,把這六種大病大障礙要去除。

  這六種障礙實在上講都是從我執而生的,所以要先除我見、我執;果然無我見、無我相,那一切障礙都空了,就像心經上所說的照見五蘊皆空;可是諸位要曉得這不是初學人能做得到的,所以初學人怎麼辦呢?擇善固執,你的執著打不破,打不破最好執著善,不要執著惡,真正能把執著打破了,那善惡兩邊都離開了,這當然是最好的,實在辦不到,那就不得已要求其次擇善固執。擇善固執裏頭有個最善的,所以大家不要害怕,要想破我執實在是難啊!佛經裏面講小乘人破我執譬如四十截流,那個四是瀑布,四十裏寬的那麼大的瀑布,你能一下把它止住,叫它不流了,諸位想想這多難啊!佛講我們要想凡夫破我執的困難就像這樣的不容易,實實在在地不容易,因此你就要懂得擇善固執,那一法是最善呢?孔老夫子教我們止于至善,至善是最善的了,再沒有比這個更善了。至善是什麼?跟諸位說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你念念心裏頭有阿彌陀佛,那就是至善,這個一點都不假,爲什麼呢?因爲這一句佛號決定能夠幫助你出叁界,出了叁界之後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再破我執、再破法執。

  我們首先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占了兩個大便宜,第一個是壽命無量,不害怕了,佛經裏面說修行要叁大阿僧祗劫,那小事情算不了什麼,爲什麼?西方極樂世界人都是無量壽,無量是個數字,不要說多吧,一個無量,一個無量是多少個阿僧祗呢?給諸位說阿僧祗個阿僧祗叫一個無量,這夠了嘛!叁個阿僧祗就成佛了,你想想看你在西方極樂世界你怎麼會不成佛呢?沒有這個道理的,決定成佛!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占的大便宜是壽命無量,阿僧祗個阿僧祗劫的壽命。第二個大便宜,你能夠一天到晚親近諸佛菩薩,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沒有法子啊!到那裏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什麼時候想見他就見他,絕對不會安排時間的,沒有那個道理。

  我們現在有些大法師他很忙的時候要接見,預先還要打電話通知安排時間,多麻煩啊!西方極樂世界不必要,爲什麼呢?阿彌陀佛有無量無邊的化身,他同時可以能夠接見十方世界一切衆生,他有這個能力;不是一個一個來,同時來,每一個人看到阿彌陀佛單獨見我,都是這麼樣地親切。你見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一天到晚都可以陪到你一塊修行,這個好事到那去找啊!所以我們明白西方極樂世界如此地殊勝,念念當中不要把阿彌陀佛給忘記了,什麼都可以忘掉,就是不要忘了阿彌陀佛;什麼都可以不要去念,就單念阿彌陀佛,決定成功。我們修行以念佛爲主,其他的是助修,正助雙修,這一點非常非常地重要。

  “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刹。”這是講佛來接引,凡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他緣成熟了,佛都來接引。所以我們求往生的人不要疑慮、不要懷疑,不要在那邊顧慮到時候佛不來我怎麼辦?西方極樂世界到底在那裏?我到那裏去找去?你要有這一懷疑,麻煩了!阿彌陀佛想接你也接不成,爲什麼?你心亂了。我們之所以能夠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的就是一心不亂,他就能感應道交,所以決定不疑、絕無顧慮,到了時候佛自然來告訴你、來帶你一道去,這是第一首說他往生的情形以及往生的條件,這很重要的。第二首說他已經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了,“現前成就此大願”,這個了不起,像前面所講的十願。十願我們在此地很難圓滿,不容易做到,我們講到圓滿,實際上是理論上的圓滿,事上我們決定做不到,沒有法子圓滿的,可是一生到極樂世界事也做到了,所以華嚴經所講的事事無礙,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是如此。

  “一切圓滿盡無余,利樂一切衆生界。”這是自行化他的成就。一切圓滿是指本經前面所講的十大願王,或者前面重頌裏面講的別顯的十願,就是十地菩薩所修的;未斷之惑這個時候斷盡了,未證之真這個時候也圓滿證得了,“圓滿盡無余”。因此才能夠利樂一切衆生界,自行圓滿一定是幫助佛接引衆生,特別是接引與你有緣分的人,那是特別容易攝受的。像我們在西方確指裏面所看到覺明…

《普賢行願品講記 第叁十叁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